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24224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且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苟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或不通。是则誉毁在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孙卿所谓:“使智者谋之,与愚者论之,使修洁之士行之,与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

2、倾败;况内怀奸利,承颜顺旨,其为患祸,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可亦已明矣。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离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

3、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人?”征拜谢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实以庸短,承受不暇,岂有益于圣明?”(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改材料二: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注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选自左丘明国语,有删改)注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立直木A而疑影之B不直C虽竭D精神E劳F思虑G其不得亦H已明矣。11.下列对

4、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危,指使处于危险的境地,与陈情表“人命危浅”中的“危”意思不同。B.疏,指古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奏议,如谏太宗十思疏。C.遇,指遇到,与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中的“遇意思相同。D.绝,指隔绝的,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我命绝今日”中的“绝”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卿认为,让有智慧的人去谋划,却与愚昧的人去评论他,这样事情就不能取得成功。B.发扬善行,杜绝恶行,刑罚加于有罪之人,赏赐有功之臣,那么国家就会昌盛太平。C.具有中等智能的人非治国之才,他们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

5、难免失败。D.唐太宗对魏征说,使天下太平,边远地区异族首领都来朝贡,这是魏征的功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4分)(2)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4分)14.材料一第一、二段是魏征上奏的内容,他在奏章中是如何表达观点来劝谏太宗的呢?请简要说明。(3分)10.CEG【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亦已明矣。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人命危

6、浅”中的“危”意思是“危弱”。B项表述正确。C项,“不如因善遇之”中的“遇”意思是“对待”。D项,“我命绝今日”中的“绝”意思是“绝命、死”。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唐太宗对魏征说”错误,应是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说”。13.(1)只有魏征劝我“停止武力,振兴文治,广施道德仁义,中原已经安定了,远方异族自然会臣服”。(2)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宝器,而我把信用看作宝器,眼下您想破坏我的宝器,保全您的宝器,这是我难以办到的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材料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偃革”译为“停止武力”;“布德施惠”译为“广施道德仁义”;“自服”译

7、为“自然会臣服”。第(2)小题的关键点:“国”译为“国家的宝器”;“全”译为“保全”;“所难”译为“难以办到的事”。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运用对比手法。魏征将君子与小人的品德进行对比,表达要亲君子、远小人的观点。引用他人观点。魏征引用孙卿的话来论证任用君子就应信任他,而不应怀疑他。(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一第一、二段的相关内容,分析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况且君子和小人,外表一致,内心不一。君子宽容别人的缺点,表扬别人的优点,面临危难绝不苟且偷生,即使牺牲生命

8、也要成就仁义的美德。小人不知羞耻,不讲仁德,不知敬畏,不守信义,只知唯利是图,陷别人于危险境地自己却苟安于世。如果将危险推给别人,那么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现在,朝廷治理国家,一定要将重任委托给君子;可是如果政务有所偏差,就向小人打探情况。对待君子尊敬却很疏远,对待小人轻视却又亲近。亲近小人,那么小人就会口蜜腹剑;疏远君子,那么朝廷就得不到实情。所以对人诋毁赞誉的权利实际掌握在小人手中,而受到刑罚处置的总是君子,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能不慎重对待吗?诚如孙卿所说的:“让有智慧的人谋划(事情),却与愚昧的人去评论他;让品行高洁的人去实行(事情),却与奸邪鄙陋的人去怀疑他,要想事情成功,怎么

9、可能(办到)呢?”具有中等智能的人,怎能没有一点小聪明,可是他们非治国之才,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难免失败;更何况心怀奸邪私利、处处阿谀逢迎的小人呢,这些人带来的祸患不是更严重吗?竖立直木却怀疑它的影子不直,即使耗尽脑力,劳尽心思,也不能看到歪斜的影子,这是很明白的事。要使君子与小人判然有别,是非分明,君王必须用恩德来安抚他们,用诚信来对待他们,用道义来勉励他们,用礼仪来节制他们,然后表扬善行,摒除劣迹,谨慎处罚,明白赏赐。如果这样做,小人就会无处藏身,君子就会自强不息,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哪里还会远呢?如果表扬善行却不能发扬善行,摒弃劣迹却不能杜绝恶行,刑罚不加于有罪的人,赏赐

10、不加于有功之臣,那么危亡之期也许保不久就要到来,永远使子孙后代享受昌盛国运,永享太平,还有什么指望呢?唐太宗看了奏疏,感叹道:“如果不遇到魏征,我怎么可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唐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说:“我刚刚即位的时候,有许多人上书建议,他们有的要我独揽大权,不要重用群臣;有的要我加强兵力,以使四方少数民族威慑臣服。只有魏征劝我停止武力,振兴文治,广施道德仁义,中原已经安定了,远方异族自然会臣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使天下太平,边远地区异族的首领都前来朝贡,各个少数民族源源不断地派人前来。这一切都是魏征的功劳。我任用他,难道能说用人不当吗?”魏征拜谢说:“这是陛下圣德,用心政务所致,

11、我才疏学浅,承受圣意尚且力不从心,怎么会对您有这么大的帮助呢?”材料二: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宝器,而我把信用看作宝器,眼下您想破坏我的宝器,保全您的宝器,这是我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真的)岑鼎献给齐君。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思问于夫子曰:“亟闻夫子之诏,正俗化

12、民之政,莫善于礼乐也。管子任法以治齐,而天下称仁焉。是法与礼乐,异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礼乐哉?”子曰:“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节选自孔丛子记问第五)材料二: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

13、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般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星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边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

14、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曾西,曾参的孙子。鎡基:耕田农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B分)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B当,文中指对等、比得上,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C相与,文中指共同、一起,与兰亭集

15、序中“夫人之相与”的“相与”意思不同。D作,文中指起、出现,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作”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思认为,管仲依法治理齐国,天下的百姓都称他为仁者,由此可见,用法令也能起到匡正社会风气、教化百姓的作用,所以没必要用礼乐治理国家。B孔子认为,只有像管仲那样大智慧的人,才能施行法令;才能不如管仲的人,如果只用法令治国,最终会因为法治严苛缺乏恩惠,造成治理的混乱。C当公孙丑问及孟子,如果让孟子在齐国执政,是否能取得像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那样的丰功伟业时,孟子拿曾西相比,称自己不可能效仿管仲的做法。D孟子认为,齐国既有宽

16、广的土地又有众多的人民,再加上老百姓在暴政下受苦受难已经很久了,所以当前是齐国施行仁政,称王于天下的最好时机。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14孟子认为周文王难以推翻纣王的原因有哪些?(3分)(一)(19分)10.(3分)B D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11.(3分)D12.(3分)A13.(8分)(1)(3分)尧舜时代的礼乐教化,历经百代也没有中断, (可见)行仁尚义的社会风气源远流长。译出大意给2分; “辍”“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3分)因此只用古人做这事的一半功

17、夫,就能得到双倍于古人的功绩,只有现在才能做成这样。译出大意给2分; “故”“然”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 (3分)武丁当政时遗留下来的好风俗、好传统、好政策,到纣王时,影响仍然存在;纣王执政时,有微子、微仲等优秀的贤人来共同辅佐;周文王是在一个纵横百里的小诸侯国发展起来的。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 题。材料一:天下旱,蝗。 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

18、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材料二: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思结于人心。 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 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 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 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

19、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 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 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蔡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 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 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 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

20、 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节选自陈时政疏)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汉文帝惜A百金之费B辍露台C之役D集上书E囊F以为殿帷G所幸H夫人衣不曳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仓庾指储粮的仓库,“庾”与阿房宫赋中“多于在庾之粟粒”的“庾”意思相同。B. 传祚,指帝位相传,其中“祚”与李密陈情表中“门衰祚薄”的“祚”意思不同。C. 宽猛,文中指宽松或严格的政策

21、,其中“宽”与成语“心宽体胖”的“宽”意思不同。D. 昧旦与时辰“鸡鸣”表示的时间近似,指黎明时候,此处表示国君治国理政的勤勉。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遇到天灾时,汉文帝会发布一系列政令减轻百姓负担;他在位二十多年间,没有增加宫室园林、服饰车驾等用度,连为自己营建陵墓都只准使用瓦器。B. 汉以前的朝代大多在百年以上,而其后的一些朝代仅能维持几十年时间,是因为这些王朝创业的君主没有广施恩德,也没有留下让后人追思的恩德。C. 汉景帝认为织锦刺绣会损害女工,于是下令解散了负责制作华丽服饰的官府作坊,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景帝始终保持节俭,才使得民心没有动摇。

22、D.陈时政疏认为,当今圣上虽然了解百姓的辛劳艰苦,也亲见了前代的成败,但从京城到益州各处还是出现了不节俭的现象,长此以往,江山基业堪忧。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2)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14.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的原因有哪些?(3 分)(一)(20 分) 10.(3 分)B D G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11.(3 分)D 12.(3 分)C 13.(8 分)(1)(4 分)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我领受了先帝的宫室,常常

23、担心使先帝蒙羞,为什么还要建露台呢!译出大意给 2 分;“奉”“羞”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4 分)所以继承王位者发布政令的教化作用稍稍衰减,只要有人趁机造反,皇帝的天下就会如土之崩坠,无法收拾。译出大意给 2 分;“传嗣”“少”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3 分)武帝穷奢极侈,未能“节俭于身”;武帝对百姓体恤不够,未能“恩加于人”;帝王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降低,民心就会不稳,致使国家不能保全。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给满 3 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甘肃省白银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

24、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

25、,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抉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

26、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才与德A异B而世俗C莫之能辨D通E谓之F贤G此其所以失G人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败,指打败、击败,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败”意思不同。B.“乃与之万户之邑”与“吾与点也”(论语)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C.“德之资也”与“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资”意思不同。D.乱臣

27、,指善于治理政务的大臣,又指制造祸乱的大臣,文中指后者,与“败子”呼应。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起初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后在任章的劝说下,改变了自己的想法。B.智伯接受了魏宣子送来的万户人家的城邑,又向赵国索地,围攻晋阳,遭到韩、魏、赵的内外夹击。C.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力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更大。D.材料二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小人”等,指出小人“挟才以为恶”,以至于“人得而制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

28、?(4分)(2)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4分)14.请简要概括任章劝说魏宣子给予智伯土地的理由。(3分)10.BDG(原文标点)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11.B(“乃与之万户之邑”中的“与”是“给与”的意思,而“吾与点也”中的“与”是“赞成”的意思)12.D(文中“人得而制之”指的是“愚人”)13.(1)况且您为何放弃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智氏,而单独把我国作为智氏的靶子呢?(得分点:“释”“图”“质”各1分,句意1分)(2)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得分点:“严”“蔽”“

29、遗”各1分,句意1分)14.让智伯骄傲而轻敌。让邻国恐惧而相互亲近。让团结起来的邻国共同对付智伯。(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魏宣子说:平白无故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平白无故索要土地,邻国一定会害怕。他欲壑难填,天下一定会恐惧。您给了土地,智伯一定骄傲而轻敌,邻国一定恐惧而相互亲近。用相互亲近的军队来对付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命就不会长久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它,必须姑且辅助它;想要夺取它,必须姑且给予它。您不如把土地给予智伯,以便使他骄傲起来。况且您为何放弃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智氏,而单独把我国作为智氏的靶

30、子呢?”宣子说:“好。”于是把一个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十分高兴,接着又向赵国索要土地,赵国不给,智伯因而围攻晋阳。韩氏、魏氏在城外反戈,赵氏在城内接应,智氏由此灭亡了。材料二: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

31、是“圣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大凡选择任用人才的原则,如果得不到德才兼备那样的圣人或品德胜过才干的君子,与其选择才干胜过品德的小人,不如选择才干和品德都没有的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来做坏事。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做坏事的人,做坏事也无处不到。愚人即使要做不好的事,智慧不能完备,力气不能胜任,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力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更大吗!有德的,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

32、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自古以来,国家的叛臣,家庭的败家子,才智是足够了,但是品德操守方面有所欠缺,招致家国覆灭的例子太多了。甘肃省张掖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

33、”桓公曰:“我仇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霸。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34、然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也。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善交,更有善用能也。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得不举;小白非能用仇,不得不用。材料二: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农赴时,商趣利,工追术,仕逐势,势使然也。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仕有遇否,命使然也。(节选自列子力命,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如欲霸A王B非夷吾C其弗D可E君F必舍之G遂H召管仲

35、。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意为“给”,与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的“与”词义不同。B耻,意动用法,与师说“不耻相师”中的“耻”意义和用法不同。C相室,室家之相,可译为随嫁的妇女或管家,与官职名称“宰相”不同。D奚,疑问代词,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乐夫天命复奚疑”中的“奚”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夷吾、鲍叔牙是亲密的朋友,却侍奉了不同的主人,齐国发生兵乱后,他们又跟随各自的主人陷入国君之争。B管夷吾曾经与公子小白作战,还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但小白成为国君后,在鲍叔牙的举荐下,又重用了管夷吾。C管仲曾

36、经替鲍叔出谋划策,导致鲍叔极度贫穷,但鲍叔不认为是管仲愚笨的缘故,知道时机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D人们称道管仲、鲍叔善于结交朋友,小白善于任用能人,其实是鲍叔不能不推举管仲,小白不能不任用管仲。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囚。(2)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14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概括并评价这种观点。(3分)10BEG(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解析】原文: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意思是:您如果想称霸为王,非管夷吾不可。请您一定赦免他!”

37、桓公于是召管仲回国。11B【解析】B项错在“意义和用法不同”,两个“耻”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意动用法,以为耻。(A项“失其所与”的“与”意为结交)12C【解析】C项错在“导致鲍叔极度贫穷”。“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穷”的意思是“处境困窘”,不是“贫穷”。13(1)公子小白立为齐君以后,威胁鲁国杀死公子纠,召忽为此自杀,管夷吾被囚禁。(评分参考:“既立”,立为君主以后;“胁”,威胁;“死之”,为而死;“囚”,表被动,被囚禁。关键点各1分,共4分)(2)桓公用礼对待他,地位在高氏与国氏之上,鲍叔牙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桓公)把国政交给管仲,称他为“仲父”。(评分参考:“礼”,以礼相待;“下

38、”,动词,置于之下;补充主语(桓公);“任以国政”介宾后置。关键点各1分,共4分)14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时势、命运使他们这样,即“势使然也”“命使然也”。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反科学的唯心主义观点。(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管夷吾、鲍叔牙两人交朋友十分亲近,都在齐国做事,管夷吾侍奉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当时齐国公族的公子被宠幸的很多,嫡子和庶子没有区别。大家害怕发生动乱。管仲与召忽帮助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帮助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后来公孙无知发动兵乱,齐国没有君主,两位公子抢着回国。管夷吾与公子小白在莒道作战,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39、。公子小白立为齐君以后,威胁鲁国杀死公子纠,召忽被迫自杀,管夷吾被囚禁。鲍叔牙对桓公说:“管夷吾很能干,可以治理国家。”桓公说:“他是我的仇人,希望能杀了他。”鲍叔牙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没有个人怨恨,而且一个人能尽力为主人做事,也一定能尽力为国君做事,您如果想称霸为王,非管夷吾不可。请您一定赦免他!”桓公于是召管仲回国。鲁国把他送回了齐国,鲍叔牙到郊外迎接,释放了他的囚禁。桓公用厚礼对待他,地位在高氏与国氏之上,鲍叔牙也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桓公把国政交给管仲,称他为“仲父”。桓公终于称霸于诸侯。管仲曾感叹说:“我年轻穷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一道做买卖,分配钱财时总是多给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婪

40、,知道我贫穷。我曾替鲍叔出主意导致非常困窘,鲍叔不认为是我愚笨,知道时机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是我不才,知道我没有碰到机会。我曾多次作战多次败逃,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知道我有老母要人照顾。公子纠失败了,召忽自杀了,我也被囚禁而受耻辱,鲍叔不认为是我无耻,知道我不在乎小节而以不能扬名于天下为耻辱。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这是人们称道的管、鲍善于结交朋友的事,小白善于任用能人的事。然而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交朋友,实际上无所谓任用能人。说他们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交朋友、实际上无所谓任用能人,并不是说世上有比他们更善于结交朋友、更善于任用能人的事。召忽不是能够自杀,而是不能不自杀;鲍叔不是能够推举贤能,而是不能不推举贤能;小白不是能够任用仇人,而是不能不任用仇人。材料二:魏国有个叫东门吴的人,他儿子死了却不忧愁。他的相室说:“您对儿子的怜爱程度,天下是找不到的。现在儿子死了却不忧愁,为什么呢?”东门吴说:“我曾经没有儿子,没有儿子的时候并不忧愁。现在儿子死了,就和先前没有儿子的时候一样,我忧愁什么呢?”农民赶赴时令,商人趋求利润,工人讲究技术,仕人追逐权势,这是时势使他们这样的。但农民有水旱之灾,商人有得失之时,工人有成功与失败,仕人有顺利与挫折,这是命运使他们这样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