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23064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夫小人者,必先得于其君而自固于天下,是故法不可击。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令夫小人君不诛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

2、下未尝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人之瘿,必生于颈而附于咽,是以不可去。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由此之故也。自桓、灵之后,天下之权,归于内竖,贤人君子,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以为天下之患独在宦官,惟宦官之务去也。然窦武、何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方其未去也,是累然者瘿而已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而不顾其君,捐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已危矣。故其成则为表,败则为何、窦。然则忠臣义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幸。然亦幸而不成

3、,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故曰: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节选自苏轼大臣论)材料二:安石误国之罪,本不容诛,而安石无误国之心,天地可鉴。主意于误国而误国者,残贼之小人也,不待诛也。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卓吾曰:“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尤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之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节选自李贽焚书)【注】瘿,瘤子。李贽,号卓吾。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夫A小人B君不诛C而

4、吾诛之D则是侵君E之权F而不可G居之H功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指如同、好像,与六国论中“犹抱薪救火”的“犹”意思相同。超然客公众号B.惟,指只要、只是,与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惟”意思不同。C.捐,指舍弃、抛弃,与成语“细大不捐”中的“捐”意思并不相同。D.盖,指大概,与屈原列传中“盖自怨生也”的“盖”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照春秋记事法,晋国赵鞅进入晋阳应被认定为叛乱,因为赵鞅不等待君主的命令而杀其身边的恶人。B.强行替人割掉脖子上的瘤子可能导致人的死亡,大臣强行清君侧也会导致亡

5、国,汉朝灭亡就是这个原因。C.汉末宦官当道,君子进退两难,天下忿怒,士大夫们认为国家的灾难在于宦官,必须除去专权的宦官。D.李贽认为王安石的误国是君子误国,本来就不应被诛杀,因为王安石没有误国之心,这是天地可证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2)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14.李贽为何认为君子“尤能误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10.BDF(“夫”是发语词,故A处不可断,;第一个“而”表并列,C处不可断:“则是”表示对前面行为的判断,D处需与前文断开;第二个而表因果,F处需断开;综合考量B处可断开)1

6、1.C(C项中“细大不捐”中的“捐”也是抛弃,与文中意思相同) 12.D(D 项原文意思是王安石误国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他所犯的罪恶,但也承认其本心是不想损害国家的)13.(1)然而这也幸亏不成功,假使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二人将怎样自处?(幸,幸亏;使,假如;居,自处,自居;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1分,共4分。)(2)用心想要有利于国家却损害国家的人,是固执任性的的君子,还是值得怜悯的。(主意,用心、用意;可怜,值得同情、怜悯;判断句1分,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1分。共4分。)14.君子误国有迷惑性(难以发现)。君子误难以补救(很难阻止)。(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材

7、料一:天下不幸没有出现英明的君主,让小人执掌了政权,天下的忠臣义士无不想振臂来攻击他。而那小人,一定要先在君主那里获得宠信从而在大下人面前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不可用攻击的办法。(如果) 攻击他不能取得胜利自己身亡它的灾祸还只是殃及自己。(如果) 攻击他取得胜利,君臣之间不能相安无事天下一定要灭亡。所以春秋记事的办法,(将)不等君主的命令而杀他身边的恶人称为“叛”。晋国赵鞅进入晋阳被称为“叛”就是这样。世上的君子,将要对天下有所作为,想扶持救助衰危国家的人,一定先要考虑它的后果才去建立可以据(为己) 有的功劳,至于事情能否成功就靠命运了因此一旦取得成功就会使天下得到安定。今天倘若有小人,君主不杀

8、他而我来杀他,就是侵犯了君主的权力,因而是不可据为己有的功劳。既然已经侵犯了君主的权力,而又能面北归于人臣的位置,使君主不怀疑的,天下还不曾有过。国家有小人,就好像人有瘤子。人的瘤子,如果生在颈部而附着于咽喉部位,所以就不可以割掉。不能抑制愤怒而决定割掉它,割掉了瘤子却只能死亡。汉代的亡国,就是这个缘故。汉代从桓帝、灵帝以后,直到献帝,天下的权力,归于宦官。贤人君子,出来做官,朝中不能相容,退隐,也不能安身于草野,天下人们的愤怒可说达到极点了。当这个时候,议论的人认为国家的灾难,只在宦官身上,必须除去专权的宦官。然而窦武、何进他们攻击宦官不能取胜,以身死而终;袁绍攻击他们取得了胜利,汉代于是就

9、灭亡了。当它没有除去的时候,是下垂着的一个瘤子罢了;等到它已经被割去,就溃烂破裂向四面流出来,接下来就会死亡。为什么?这是侵犯君主的权力,(因而是)不可据为己有的功劳。而且作为人臣不顾他的君主,在一次决战之中放弃他的性命,来满足天下的希望,也已经很危险了。所以他成功就能成为袁绍,失败就成为何进、窦武。那么,作为忠臣义士,何必要采取这个办法呢?窦武、何进的被杀,天和人们为他们悲伤,认为是不幸。然而这也幸亏不成功,假使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二人将怎样自处?所以说:用义来匡正君主而对国家无害的,可说是大臣了。超然客公众号材料二:王安石误国之罪,罪不容诛,而王安石没有危害国家的心,天地可鉴。用心想要有利于

10、国家却损害国家的人,是固执任性的君子,还是值得怜悯的。卓吾说:“你只知道小人们能误国,不知道君子尤其会误国。小人误国尚且可以解救如果君子误国,却没有办法。为什么呢?他自以为是君子而内心没有愧疚。所以他的胆量越来越大而志向更坚决,谁能阻止他。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注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

11、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

12、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苏辙栾城后集孟德传)材料二: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骶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侯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

13、,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选自苏轼书后)注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凡猛兽类A能识人B气C未至D百步E辄伏而F号G其H声震山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指有很多,与登泰山记“山多石”中的“多”意义和用法相同。B.数,指多次,与琵琶行并序“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数”词义不相同。C.本

14、末,指事情的原委、经过,与成语“本末倒置”的“本末”意思不同。D.见,指自己,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渐见愁煎迫”中的“见”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德年轻时就爱好山林,从军后不能实现愿望,在戍守秦州时,他逃到了华山,用衣服换了刀和饼,他不念生死,只想进入深山之中。B.孟德在山中将饼吃完后,开始吃山中的草根树果,经历了各种病痛,几个月后吃山中食物就如同吃五谷一样,因此进山两年没有挨饿。C.孟德在商州被抓,宋孝孙认为他不是恶人,得知张安道做秦州知府,就把孟德安置到秦州,孟德说自己生病,最终除去兵籍,成为百姓。D.苏轼看了苏辙的文章之后,对此事感到惊异,认为老

15、虎畏惧不害怕它的人,在道理上似乎可信,但是要验证这事件的真假却非常困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4分)(2)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婴儿、醉人、夜归人不怕老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10.CEG 【解析】“猛兽”是主语,“识”是谓语动词,“人气”是宾语,断在“人气”后;“未至百步”的主语应为“猛兽”,“百步”为宾语,断在“百步”后;“伏而号”主语是“猛兽”,两个是连续动词,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断在“号”后;“其”是“声”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11.D【解析】

16、A项两个“多”都是动词,意思是“有很多”,A项正确;B项“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数”是“数量”的意思,与文中的“数”词义不同,B项正确;C项“本末倒置”的“本末”意思是“事物的轻重主次”,两者意思不同,C项正确;D项“渐见愁煎迫”的“见”是被动。12.C【解析】宋孝孙先把孟德安置到秦州,而不是得知张安道做秦州知府才安置。13.(1)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不知是商州,被巡哨的人抓住,孟德自己料想要被处死。(被动句、候者、分各1分,句意1分)(2)推测老虎吃人,必定先用威势压倒他,而对此不害怕的人,威势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吧?(意、无所、施各1分,句意1分)14.婴儿不认识老虎;醉人不知道身边有老虎;

17、夜归人没看清自己打的是老虎。(每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之后,“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吃。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腹泻、腹胀、胸闷,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适应了,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因此进山两年不挨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

18、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儿,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帖耳地走了。再试之其他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不知是商州,被巡哨的人抓住,孟德自己料想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是有道之人。”孟德详细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他奇异的本事。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与畏惧交织心中,不

19、一定会明显表露出来,但可以从颜色气度上看出来,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外物却感觉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怎么值得一提呢!材料二:子由把他写的孟德传寄了我,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先前我听说云安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两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

20、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推测老虎吃人,必定先用威势压倒他,而对此不害怕的人,威势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吧?世上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一定要坐那儿看着他,等他醒来。不是等他醒酒,而是在等他害怕。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它跑到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假如不害怕,都像婴儿、喝醉的人和来不及知道它的时候,那么老虎就怕他,没有什么值得怪异的。所以在结尾书写,来让人们相信子由的说法。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

2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马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此将威之所行也。”(节选自姜望六韬)材料二: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晏婴乃荐田穰苴。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士卒未附,百姓不亲,人微权轻

22、,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穰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已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栗。久

23、之,景公遣使持节救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驰云何?”对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杀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节选自百战奇略)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24、分)杀及当路A贵重之臣B是刑C上D极也E赏及牛马F厩养之徒G是赏H下I通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指贤明,与齐桓晋文之事“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中“明”的用法不同。B.闾伍,民户编次的单位,代指平民,由“素卑贱”和“擢”可印证此义。C.约束,指限制,管束,表明田穰苴行军勒兵时,对军队严格管理。D.次,指驻扎,与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次”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主要围绕武王向姜太公请教将领如何树立军威的问题展开,太公从赏罚两个方面给出了建议。B.晏婴推荐了田穰苴,

25、景公对其委以重用;穰苴不负期待,解除了国家之危,收复了失地。C.庄贾看不起田穰苴出身卑微,故意不守约定;而田穰苴将其置于君主和士卒的对立面,谴责他缺乏责任感。D.田穰苴关心士卒的大小事务,并将自己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这些都让士兵很受感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2)乃杀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14.田穰苴为什么要杀庄贾和享士卒?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3分)10.BEG解析:原断句是“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马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利用结构对举句“杀及当路贵重之臣”和“赏及牛马厩养

26、之徒”,可在B、G处断开;“是刑上极也”“是赏下通也”同样结构对举,故可在E处断开。(每处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11.C解析:A项,“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中的“明”指“视力”,为形容词作名词,文中的“明”为形容词,二者用法不同。C项,文中的“约束”指军规、法令,与现代汉语的“限制,管束”意思不同。D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次”意为“旁边”,与文中表“驻扎”的“次”意义不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和词语并依据文意判断的能力。12.C解析:“故意不守约定”的原因错,庄贾平素为人傲慢,又因所监为自己的军队,故没有把约定的事情放在心上,最终

27、来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句意的能力。13.答案:(1)同他谈论用兵之事,(景公)非常高兴,就任命他为将军,让他率兵抗击燕军、晋军。(“语”“悦”“捍”各1分,句意1分)(2)于是就斩了使者的仆人,砍断了车子左边的车辕,杀了左边驾车的马匹,并向全军示众。(“乃”“左骖”“徇”各1分,句意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4.答案:田穰苴要用诛杀地位尊贵的庄贾来震慑三军,树立威信。田穰苴要以奖赏地位低下的士卒来体现贤明,使人悦服。田穰苴出身低微,怕难以服众,要用刑赏来实现令行禁止。(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28、【参考译文】材料一:周武王问姜太公说:“主将用什么方法树立威信?用什么方法体现贤明?用什么方法来实现令行禁止呢?”姜太公说:“将帅用诛杀地位尊贵之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下的人来体现贤明,以赏罚严明来实现令行禁止。因此,杀一人能震慑三军,就杀掉地位尊贵的人;奖赏一人能使万人悦服,就奖赏地位低下的人。诛杀,贵在诛杀地位高的人;奖赏,贵在奖赏地位卑微的人。诛杀身居要职影响很大的人物,说明刑罚能及于最上层人士;奖赏喂牛饲马的奴仆,说明赏赐能达到卑贱阶层。这就是将帅的威信得以树立和命令能够执行的原因所在。”材料二:春秋齐景公执政期间,晋国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而燕国则侵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军队

29、被打败了。大臣晏婴就向景公推荐了田穰苴。齐景公于是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用兵之事,(景公)非常高兴,就任命他为将军,让他率兵抗击燕军、晋军。田穰苴对齐景公说:“我本人一向地位低下,君王突然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士兵不会服从,百姓不会亲近,人的地位低微就没有权威可言,因此,请求派一个为君王所重用的人来做监军,这样才可以统军作战。”齐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遣庄贾担任监军。田穰苴辞别了齐景公,与庄贾约定说:“明天中午在军营门相会。”田穰苴骑马先赶到军营,设置了测日影的标杆和计时间的漏壶,以等待庄贾的到来。庄贾平素以显贵而为人傲慢,又认为穰苴所率士卒是他自己的军队,而他自己又是君王委派来做监军的,故对如

30、约赴军之事不很认真,亲戚朋友为他送行,留他宴饮,到了中午时分他还没有到达军营。田穰苴便放倒测影标杆,撤掉计时漏壶,然后进入军营,检阅队伍,指挥士兵,再三申明军律。部署完毕,待到傍晚时分,庄贾才来到军营。田穰苴问庄贾说:“为什么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庄贾回答道:“不才受大臣和亲成们盛情饯行,所以留饮有所耽搁。”田穰苴说:“身为将帅,接受命令的那一天起,就应忘掉自己的家庭;亲临战阵指挥部队,就应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进击的紧急时刻,就应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入我国内地,国内人心动荡,士卒们日夜暴露在边境之上,君王为此睡不安稳,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系在你的手里,还说什么相送呢?”说罢就把军法官叫来

31、,问道:“军法上对于约期而迟到的人,规定该怎样处置?”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庄贾这时才感到害怕,他立即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求解救。庄贾派出的人尚未返回,田穰苴已经按军法将庄贾斩首示众了。全军将士都为此震惊战栗不已。过了好久,齐景公所派使者手持符节来赦庄贾,乘车径直闯入军营。田穰苴说:“将领在军中执行军务,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他又问军法官:“军营中不准车马驰入,如今使者这样做了,军法规定该怎么办?”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使者一听大为恐惧。田穰苴说:“君王的使者不可以杀掉。”于是就斩了使者的仆人,砍断了车子左边的车辕,杀了左边驾车的马匹,并向全军示众。田穰苴让使者返回报告齐景

32、公,然后继续布置军务。对于部队的行军宿营、掘井埋灶、士卒饮食、看病吃药等事宜,田穰苴都亲自一一过问和布置。他还把自己那份官俸粮饷全部拿出来,以供士卒们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样平分粮食,标准最接近于那些体弱有病的士卒。三天之后部署战斗,这些生病的士卒都要求跟部队一起行动,大家奋勇争先地去战斗。晋军听到这个消息,便撤兵而去;燕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走。田穰苴乘势挥军追击,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失地,然后率军大胜而归。河北省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衣食者,民之本也;民

33、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雕文刻镂伤于农事,锦绩蔡组害于女工。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源也。饥寒并至而欲禁人为盗,是扬火而欲无炎,挠水而望其静,不可得也。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故建国者必务田蚕之实,弃美丽之华。以谷帛为珍宝,比珠玉于粪土。何者?珠玉止于虚玩,而谷帛有实用也。假使天下瓦砾悉化为和璞,砂石皆变为隋珠,如值水早之岁,琼粒之年,则壁不可以御寒,珠未可以充饥也。虽有夺日之鉴,代月之光,归于无用也。何异画为西施,美而不可悦,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也?衣之与食,

34、唯生人之所由。先王治国,有九年之储,可以备非常、救灾厄也。尧、汤之时,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载大旱,不闻饥馑相望、捐弃沟壑者,蓄积多故也。谷之所以不积者,在于游食者多而农人少故也。夫螟螣【注】秋生而秋死,一时为灾而数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其为螟螣,亦以甚矣!是以先王敬授民时,劝课农桑,省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充实,颂声作矣。(节选自刘子贵农,有删改)【注】螟螣:蛀食禾苗的害虫。材料二: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

35、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选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一夫之A力B督之

36、C必尽其所D任E一日之F用G节之H必量其所I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比,指等同,与过秦论“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中的“比”的词义不相同。B值,指遇到,与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中的“值”的词义相同。C非常,指意外的情况,与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的用法不相同。D饥馑,泛指饥荒,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因之以饥馑”的“饥馑”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子认为雕琢刻镂妨碍农业生产,农事受损会使粮食歉收;绣彩织锦影响纺纱织布,纺织业受害会使百姓受冻。B刘子认为不可御寒的

37、和氏璧、不能充饥的隋珠,正如画中西施和雕刻的桃李一样,只能用来把玩却无实际用途。C欧阳修认为如今的为官者鄙夷谈论农业,忽视农业发展,却把征收赋税当成重要的事,这是错误的做法。D材料二从“民无遗力”至“使不相困”一连五句,反复强调了“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施行王政的基础”这一观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劝课农桑,省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充实,颂声作矣。_(2)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_14关于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两则材料的认识有何不同?(3分)_10BEG【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式结构相似的角度入手。首先,画波浪线部分可先分为并列的两大部分

38、即从E处断开。其次,再把每一个分句划出层次,即分别从B和G处断开。11C【解析】选项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意为“意外的变故”,与文中的“非常”用法相同。12D【解析】从“民无遗力”至“使不相困”一连五句反复强调的是“国家与人民上下协调的重要性”。13(8分)(1)鼓励并督促耕田与植桑,减少游荡求食的人,降低征发劳役对人力的耗费,那么粮仓就会充实,赞颂之声就会兴起。(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劝”“课”“作”各1分。)(2)懂得务农之道却不知道通过节约用度来爱惜农力,这也是没能彻底落实务农的方略啊。(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节”“方”各1分,判断句1分。)14(3分)材料一

39、:粮食短缺的原因是游荡求食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多徭役之费。材料二:粮食短缺的原因是农民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统治者过度浪费,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解析】根据材料一“谷之所以不积者,在于游食者多而农人少故也”“省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充实”可得出材料一的观点,根据材料二“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可得出材料二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衣食,是人民(生存)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依赖衣服和食物,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国家依赖人民,就像人依靠脚一样。鱼没有水,就不能生存;人失去脚,就无法行走;国家失去人民,也就无法安定太平。先王明白这样的道理

40、,就使人民衣食丰足。男子都去精雕细刻奢侈品,就会妨碍农业生产;女子都去编织华美高贵的丝织品,就会妨碍织布缝纫等事。农事受损是饥饿产生的根本,纺织受害是受冻产生的根源。挨饿和受冻同时到来却想要禁止人们偷窃,这就像煽动火却不想让它燃烧,搅动水却希望它还平静,这都是不可能的。吃饱穿暖,才能懂得荣耀和耻辱;粮仓殷实,才能顾及礼仪和规矩。所以施政者一定要重视耕种蚕桑,而抛弃华而不实的事物。把粮食与布帛当作珍宝,把珠宝和玉石等同于粪土。为什么呢?珠宝玉石仅可用来把玩观赏,而粮食和布帛却有实际的用途,就算让天下的瓦砾都变成和氏璧,砂石都变成随侯珠,如果遇到水涝或者干旱的年份,米粒贵如珠玉的时候,那么和氏璧也

41、无法用来御寒,随侯珠也不可用来充饥。它们即使有能胜过太阳的光亮,有能取代月亮的光芒,终归也是没有用处的。这与画出的西施,美丽却无法使人高兴,雕刻的桃李,形似却不可食用又有什么区别呢?穿衣与吃饭,是人们生存所依赖的。先王治理国家,有九年的粮食储备,可以防备意外情况,摆脱灾难和困苦。尧、汤时代有十年的粮食储备,等到遭遇九年的洪水、七年的干旱,也没有听说食物严重匮乏、把人遗弃在沟渠中的情况,这正是积蓄充足的缘故。粮食之所以没有储备,是因为游荡求食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蛀食禾苗的螟、螣秋天生而秋天死,一时成为灾患会使很多年都粮食匮乏。如果现在一人耕种供百人享用,这就像蛀食禾苗的害虫螟、螣,也很严重啊!因

42、此先王将历法赋予百姓,鼓励并督促耕田与植桑,减少游荡求食的人,降低征发劳役对人力的耗费,那么粮仓就会充实,赞颂之声就会兴起。材料二: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施行王政的基础。古代治国者不敢忽视,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处理公文听取陈述作出裁断罢了。他们听说谈论农业方面的事,就一起取笑说:真是见识短浅。他们只知道征收赋税是紧要公务,不懂得把务农之事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分清处理政事的本末轻重啊。懂得务农之道却不知道通过节约用度来爱惜农力,这也是没能彻底落实务农的方略啊。古代施政的人,上上下下讲求互相帮扶,互相补充。下面的民众劳作得非常勤苦,上面的统治者使用财物非常节俭。民众不遗余力,国家

43、也不过度浪费,上面爱惜下面的民力,下面的民众供给上面的统治者,双方都不使对方陷于困境,一个农夫的力量,加以督责必定都能尽到所承担的责任;一天的用度,必定量入而出地节俭安排,一年的耕作,交公或自用,都可从田地中产出并常有结余,因此三年里经常有一年的结余用来备用,如今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的人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一年的耕种仅够充公,可农民自己够吃的粮食不超过几个月。更有甚者,庄稼刚打完场,用簸箕去除糠皮麦麸,吃不饱满的秕谷稗子,有的还采集橡子果、贮存菜根来准备度过冬春两季。一旦不幸赶上水灾旱灾,就会有许多饿死的人,尸体横七竖八地压着。这真是令人哀叹啊!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

44、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周)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姜)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也,上世所谓贤君也。”文王曰:“其治如何?”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斫,茅茨遍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粱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德,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

45、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节选自六韬文韬)材料二:尧之世,洚水为害。以意言之,尧之为国,当日夜不忘水耳。今考之于书,观其为政先后:命义和正四时务农事其所先也未乃命鲧以治水鲧九年无成功,乃命四岳举贤以逊位。四岳称舜之德曰:“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尧以为然而用之,君臣皆无一言及于水者。舜既摄事,黜鲧而用禹,洚水以平,天下以安。尧、舜之治,其缓急先后,于此可见矣。使五教不明,父子不亲,兄弟相贼,虽无水患,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使五

46、教既修,父子相安,兄弟相友,水虽未除,要必有能治之者。昔孔子论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之圣人,其忧深虑远如此。世之君子,凡有志于治,皆曰富国而强兵。患国之不富,而侵夺细民;患兵之不强,而陵虐邻国。富强之利终不可得,而谓尧、舜、孔子为不切事情,於乎殆哉!(节选自苏辙史论尧舜)【注释】垩:白土,此处用作动词,以白土刷墙。甍:屋脊。桷、椽:放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圆的叫椽,方的叫桷。楹:厅堂的前柱。粝粱之饭,藜藿之羹:粗劣之饭菜。洚水,洪水。10.材料二中画波

47、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命义A和正B四时C务农事D其所E先也F未乃命G鲧H以治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衣,衣服,穿衣。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使其从者衣褐”的“衣”用法相同。B.也,表停顿。与师说中“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也”用法相同。C.友,相爱,交友。与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友”词义相同。D.殆,危险。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词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周文王向姜太公请教如何治国,姜太公以上古贤君帝尧治理天下为例,详细回答了他的问题。B.材料一描述帝尧治理天下时的情景,以尧自身衣、食、住等具体表现,来高度赞美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