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唤醒_写作发表和生命对话_黄锋娟99页.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431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0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唤醒_写作发表和生命对话_黄锋娟9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动力唤醒_写作发表和生命对话_黄锋娟9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力唤醒_写作发表和生命对话_黄锋娟9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唤醒_写作发表和生命对话_黄锋娟99页.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 途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学位论文若有不实或者侵犯他人权利的,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成果,知识产权归属陕西师范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陕西师范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本论文被査阅和 借阅,学校有权保

2、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有权将本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本论文。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 位仍为陕西师范大学。 保密论文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江苏青年教师管建刚在 新教育实验 和新语文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在自己 的教学一线仅用了两年时间便研究和总结实践出了一套既具有操作性、迁移性、 人文性,又兼具创造性、冲击 性、有效性的作文教学实验,我将其称为 动力学 作文教学革命 ,也是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本篇论文通过资料搜集法、问卷调查 法、访谈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管老师的作文教学

3、体系从理论和行为两 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第二章重点挖掘出 动力学作文教学革命 蕴含的语 文作文教育新理念,由此对传统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误区做出了纠 正和重新定义;第三章通过对 动力学作文教学革命 行为操作上的系统介绍, 以引导中小学一线教师学习管建刚老师倡导的以 发表 为中心,以班级作文 周报为阵地的 动力学作文教育 革命 实验法。从而能使全新的作文观: 作文 即生命的对话 和作文教学应实现的三重对话( 即学生和老师的对话,学生之间 的对话,潜在的学生和社会的对话 ) 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验证。第四章有关我 对 动力学作文教学法 的再次实验,是我论文的创新和难点部分。在四个

4、月的 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最值得肯定和欣喜的结论是: 动力学作文教学革命 蕴含的 新理念是科学并且值得学习和推广的,而管建刚老师创建的实验也确实是可复制、 可借鉴的,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的;同时我也注意和反思到: 动力学作文教学 革命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 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作文教学系统,因 为管老师的 动力学 作文教学实验的依据,正是建立在对这一阶段学生,特别 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育和生命成长的深切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的。因此我 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向中小学一线语文老师详细介绍和分析江苏管建刚老师 动 力学作文教学革命 中蕴含的中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新理念,并希望所教年级适合 动力学作

5、文教学革命 实验方法的老师们,能够在认同和学习这一新实验的基 础上,按照 动力学 作文教学实验的行为模式坚持不懈地实践 2到 3年以上; 而不适合照搬这一实验方法的所在年级老 师们,也能够汲取我第四章中 动力激 发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地进行适应的革新和创造性研究,相 信老师们一定能够取得相应的、显著的作文教学成效。我坚信:在新课改的大背 景下,一线语文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地向研究型教师转化,集批判与建构一体,自 觉进行语文教育的改革,最终一定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体系,并且获得体制上 的支持、鼓励和保证,从而确保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发表,动力唤醒,生命对

6、话,自由写作 Abstrac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new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and ,fnew educational experiment/1 the young teacher GuanJiangang who come from Jiangsu province summarized a set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experiments which are operational, migration, human nature, creative, and effective in two ye

7、ars. I called these experiments dynamic composition teaching revolution And it is the object of my paper. With the help of collecting data,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teaching experiment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I analyze composition teaching system of Mr. Guan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se

8、cond chapter, I focus on digging out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within language writing at the “dynamic composition teaching revolutionary”. Then I correct and re-defined all kinds of errors in the writing teaching at tradi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On third chapter, I introduce operations sy

9、stem of1 dynamic composition teaching revolutionary n, in order to guide first-lin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learn this experiment methods that the key is to publish and the camp is writing classes weekly performed by Mr. Guan. The ultimate aim is to make the teachers accept new writing concep

10、t一 - Writing, the dialogue of life and triple dialogue in writing - the dialogue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dialogue between students, the dialogue between potential students and social. On the fourth chapter, on my experiment of dynamic composition approach, again, it is my creative and dif

11、ficult part of the paper. During 4 months of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the most worthy of recognition and delight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ew concept contained in dynamic composition teaching revolution” is scientific and worth learning and promoting. Meanwhile, I pay attention to and reflect thatDyn

12、amic Composition Teaching Revolution also has some limitations and these methods are only suitable for upper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writing system. Because these experiments are from these students, especially upper primary students who are on the way of knowing more about life an

13、d growth. So the aim of my paper is: to analyze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within language writing at the dynamic composition teaching revolutionary” for first -lin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hinese teachers. For the teachers whose students are suitable for dynamic composition teaching revolutionary55, I

14、hope them learn and accept this new concept, then practice these methods about tyears. For the teachers whose students are not, I hope them learn useful methods and ideas of this experiment, then do some creative research actively. I believe teachers will achieve a corresponding, significant accompl

15、ishment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I firmly believ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as long as the first line language teachers try their best to turn themselves into the research teacher, consciously reform language education. And ultimately they will be able to form their own teaching and res

16、earch system, and have access to institutional support, encouragement and guarantees. Therefore we can ensure that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reform will develop continuously and well. Key words: Published, Dynamic sensei, Life dialogue, Free writing m 目录 摘要 . . I Abstract . II 第 1章绪论 . 1 U研究背景:追寻教育理

17、想,关注一线革新 . 1 1.2研究对象的发掘: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 2 1.2.1 新教育实验 的探索之路 . 2 1.2.2管建刚老师 作文教学革命 概说 . 4 1.3研究内容、意义与方法 . 5 第 2章 动力学 作文教学实验的思想革新 . 9 2.1 写作 -发表 -对话 :一种全新的作文观 . 9 2.1.1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言说 . 9 2.1.2在发表中实现生命对话 . 12 2.2对当前作文教学其他误区的重新定义 . 15 2.2.1关于作文内容:发现独特的内在世界和本真生活 . . 15 2.2.2关于作文准备:从体验、记录、想象到 心灵熔铸 . 18 2.2.3关

18、于作文话语:在公众平台培养健康的言说方式 . 22 2.2.4关于作文动力 : 在发表中体验写作价值及读者意识的构建 . 25 2.2.5关于作文修改:修炼一双内视的主动修改之眼 . 28 2.3正确处理知识、训练和写作的关系 . 30 2.4正确处理 自由写作 和 应试写作 的关系 . 32 第 3章 动力学 作文教学实验的行为革新 . 35 3.1 动力学 作文教学革命的骨架系统 . 35 3.1.1 评价周记本 的结构与利用 . 35 3.1.2班级作文周报 评价周报的构架、录稿与出版 . 40 3.2 动力学 作文教学革命的动力系统 . 44 3.2.1三大动力之一:等级评奖 . 45

19、 3.2.2三大动力之一:积分活动 . 47 3.2.3三大动力之一 : 稿费与分版而治活动 . 49 3.3 动力学 作文教学革命的助力系统 . 53 I f 3.3.1评价周报内容的动态创新六法 . 53 3.3.2优先卡、才运卡、新亮星等创意的合理利用 . 57 3.3.3 我的书 装帧大赛与收藏童年活动 . 59 3.4 动力学 作文教学革命的训练系统 . 61 3.4.1训练基点:作文活动日 . 61 3.4.2作文训练系统之一:走进作文大本营 . 63 3.4.3作文训练系统之二:听读作文课与新读写结合 . 64 第 4章我对 动力学 作文教学法 的再实验与研究总结 . 67 4.

20、1我对 动力学 作文教学法的再实验 . 67 4.2我对 动力学 作文教学法的研究总结 . 75 4.2.1 动力学 作文教学法的学说依据 . 75 4.2.2 动力学 作文教学法的集优性和局限性 . 76 . 80 附录 . 82 St i射 . 90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1 第 1 章绪论 1.1研究背景:追寻教育理想,关注一线革新 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我心中一直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一个 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发展得长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 而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则更加不可能发展得健康、长远。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 家朱永新先生对此曾说过: 我认为教育的理

21、想境界应该是:教育可以成为学生享 受成长的乐园,可以成为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可以成为学校提升其 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并最终可以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我不得不承认,当今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一线教育, 正是 缺少和呼唤着这样一种追寻理想并着眼于未来的精神信念。正如波兰教育哲 学家苏科多斯基阐述的: 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应该表达这样一种信念,目前的现实 不是唯一的现实,因而不能构成教育的唯一要求,着眼于未来的教育精神应超越 目前的范围,以共创明天的现实为目标。 但是我们同时也清楚的知道,仅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历史上每一个成功的 案例都是理想与现实双重

22、作用的结果。 1950年元旦,当管理学大师彼得 “ 德鲁克 去探望约瑟夫 “ 熊彼特时,这位弥留之际的伟大学者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现在己 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是实现理想 使自己的书和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 除非它们能真正指导并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意义。 这则 故事曾经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能变为现实 吗?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能否构建出着眼于未来并且能知道今天教育的实践蓝 图,而不只是空谈理想。 带着这样的反思,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也越来越关注在语文教 育领域出现的一些敢于对当前语文教育进行反思、斥责、甚至颠覆性批判,并率 先进行革

23、新与建设的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等人的言论与行为。相信大多数教 育工作者都认同这样一 种观点: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教育背景下, 中国的教育凸显出了许多的弊端,但仅仅像许多教育专家那样怒目金刚般地斥责 和鞭挞,虽然一时痛快却无济于事。对此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就曾感慨道: 我 总感到多年来,在我们教育界、学术界,破坏性、批判性、颠覆性的思维比较行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1.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1. 杰克 “ 贝蒂 .管理大师德鲁克 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1M. 时,建设

24、性的、补台性的、前瞻性的思维较少。 今天,我们很庆幸己经出现了 像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温儒敏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潘新和教授,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等一批关注中小学语文教学,并集批判与建构于一身的教育 学者。他们在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我们所共瞩,他们 为中小学语文教育奉献了大学者的学养,体现了公共知识分子的传统责任感,也 传播和表达了教育学者对基础教育一线的高度关注。这些甘愿投身到尴尬语文教 育改革中的学者已经点燃了批判与建 构语文教育的星星之火,但是语文教育领域 的改革之火能否在中小学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中以燎原之势展开呢? 当我们呼吁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传统教学窠

25、臼中跳出并向新时代研究型教 师转变的同时,我们其实也发现了对于已经形成思维定势的一线教师而言,实际 操作远比观念上的转变困难得多。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因缺乏语文教学理论素养, 又在西方各种教育新理论的冲击和借鉴中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导致了他们只抓皮 毛未识本质,课上热热闹闹而课后空空荡荡等尴尬局面的出现。所以不少教师在 语文课改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钱理群教授作为教 育研究者中的代表人 物曾发表过自己的心声:在今天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 首先要做的,就是打 破大学与中学、教育界与思想文化学术界相互隔绝的封闭状态,提倡多学科的通 力合作;其次,在语文教育内部,也要加强语文教师与专门的语文教育研

26、究者之 间的合作。 我想,也只有形成大学学术界与中小学教育界有利的合作机制,才能使中小 学一线教师更好地将教育前沿的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语文教 育课改的健康发展。因此,现实教学中的中小学一线教师与语文教育研究学者之 间能否通力合作,并在学者的指导下主动向研究型教 师转化,集批判与建构一体, 自觉进行语文教育的改革,并在获得体制的支持、鼓励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 的教学研究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才是保证语文教育改革走向理想教育进程中亟 需改进的重中之重。 1.2研究对象的发掘: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1.2. 1 新教育实验 的探索之路 第一次接触 新教育实验 是我在本科阶段研究语

27、文课程改革时期,虽然当 时只经过了简单的了解,但实验参与者所提倡的 寓批判于建设 , 重行动,不 温懦敏 .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 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38. 钱理群 .语文教育门外谈 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4. 空谈,用事实说话 的真知灼见便使我深深折服。 新教育实验 产生于新课程改 革的大背景下,它是由江苏 i秦尭启动,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先生主持, 钱理群、潘新和等专家教授倡导的一面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耀眼旗帜。 2002年 10月, 新教育实验 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一年后, 新教育实验 的参与学校便达到了上百所,遍及江苏、安徽、

28、山东、上海、吉林、广东等 10多 个省市;2004年, 全国 21个省市的 217所学校都参与了此次实验,其中包括清华大 学附属小学、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江苏省如东实验中学等名校;今天, 新教育 实验 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面旗帜,被越来越 多的学校借鉴和学习。 新教育实验 的主持人朱永新教授即使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又是苏 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他学教育、研究 教育、主管教育,曾发表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一当代中国教育评 述、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关于 新教育实 $ 验 的源起,朱永新先生曾在采访中这

29、样回答记者: 我们所倡导的新的课程改革 就应该要寓批判于建设中,通过建设来进行批判,因为只有通过建设,才是真正 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 因此, 新教育实验 的理念是:重行动,不空谈 , 用事实说话。即不求无懈可击的 理论体系 ,而是先行动起来再说,在实践中完 . 善思考。 经过八年的实践检验,今天我们可以从各种报道和不同渠道了解到 新教育 实验 中的每一位参与教师的的确确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追求着理想,他们不坐而 论道,不瞻前顾后,不犹豫彷徨,他们信奉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你去做,你就 行;你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从加入 新教育实验 那天起,他们便真正行动起 来,实现实验的 六大行动 :即营造书香

30、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 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江苏教育杂志社的张 俊平先生曾 经在一次会议上以媒体人的眼光这样阐述: 新教育实验 7是一面旗帜,它用理 想的方式向当下的中国教育说 不 新教育实验 是一种追求,它在力所能及 的范围内营造中国教育的 桃花源 新教育实验 是一种自觉,它用行动告诉 人们,中国教育到了返璞归真的时候了。 值得高兴的是, 2007年作为中国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新教育实验 在福建 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用文库的形式全面记录了实验的探索之路。依然是由 朱永新先生主编的 新教育文库 作为一个开放的书籍体系,现己出版了 我的 管建刚 .我的作文

31、教学革命 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3.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M“ 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 7:2. 教育故事 、 我的教育随笔 、 我的教育实验 、 新生代名师课堂探索 等一系 列教育思想及行动专著,从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型中小学一线教师。 1.2. 2管建刚老师 作文教学革命 概说 2009年 11月,在导师李继峰教授主持下的 国家级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 和语文教育研究 工作拉开了帷幕,我所负责的课题是有关 如何消除学生畏惧 心理和拖交习惯 的研究。在研究刚刚开始时,我曾经非常的迷茫,因为想要找 到一套能使中小学生时刻保持写作兴趣和动力的作文教学方法是

32、作文教育史上一 直以来的难题。幸运的是当我踌躇不前时,在 新教育实验 下的 新教育文库 中我有幸读到了来自江苏吴江管建刚老师的著作我的作文教学革命、魔法作 文营、不做教书匠等。 在深入了解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实验后,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这 样一位来自江苏省普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这样一位自觉追求 责任感 、 方 向感 、 专业感 的一线教师,仅用了两年时间便研究 和总结实践出了 -套既具 有操作性、迁移性、人文性,又兼具创造性、冲击性、有效性的作文教学实验方 法,曾创下带班两年,学生发表文章 200篇的记录。如今,他将自己成功的作文 教学经验写成了著作,并主动将文稿寄给钱理群教授、潘新和

33、教授、朱永新先生 等著名学者,在得到他们的一致肯定和指导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魔法作 文营因此在 新教育文库 体系中闪耀出个性的和创造的光彩。 说起来,管老师的实验是很简单的。不过是要求学生写 每日简评 ,在此 基础上办班级作文周报,并建立一整套评选、对话和鼓励的机制。这很 容易被 认为是无新意,或者很容易学。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他的实验背后的教育理念(包 括语文教育的理念)因此被忽略了。而我所看重的,除了其可操作性(在语文教 育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可操作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恰恰是操作背后的理念 (这又是语文教育改革进行到现阶段最容易被忽略的)。 钱理群教授在我的作 文教学革命一书中这样评

34、价。 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和创造,这就是一个原生态的教育创新的经典 个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居然可以对由专家、权威编写、审定的教材 发起挑战,独辟溪径、自成一格,颠覆了 数十年一贯制的 读写结合 按部就班 的训练方式,用自己独创的 动力学 作文教学法,改变了历来的 要我写,的 被动局面,使奄奄一息的写作教学焕发了生机,取得了写作一语文教育的一个 质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M.福建 : 福 建 教 齊 出 版 社 ,封面 . 的飞跃。 潘新和教授也这样夸赞道。 我们不得不说,在 新教育实验 的这片土壤里,像管建刚老师这样的中小 学一线工作者,在江苏省农村小学这样的教育底层能取得

35、如此有成效的作文教学 成就,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是具有重大意义 的。它向我们传达和表明了新教育 改革的思想和实践解放所达到的程度。同时我也相信,只有在语文教育改革所提 供的宽松、自由的大教育环境下,在新课程标准中新思维、新观念的推动与 作用下,以管建刚老师为代表的在 新教育实验 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一线教师才 有可能出现。 钱理群教授曾说: 中国的语文教育改革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是否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自觉地进行语文教育改革,并且获得体制上的 支持、鼓励和保证。 我很认同钱教授的观点,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将管建刚老 师的 作文教学实验 作为我硕士论 文研究对象的决心。我要充当以管

36、建刚老师 为代表的一线优秀教师的吹鼓手,通过管老师作文教学体系的深入研究分析,挖 . 掘出其中蕴含的语文教育新理念和新行为,并通过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三 年级的再次实验,力求总结和寻找出不仅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并且 也对初中高年级甚至高中学生作文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的具有迁移性、可操作性、 有效性的作文教学实验,我将其称为 动力学作文教学革命 。 . 1.3研究内容、意义与方法 目前,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脱离学生实际, 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老师评改等等弊端和误区。本来应当以 贴近学生实 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进行生命的表达和交流 为原点的作文,因为

37、作文考 试制度,作文评级体系的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已经被完全异化为让学生遵照教 材和老师的指导,去说一些言不由衷,只求获取高分的空话、套话、假话,使作 文成了一种学生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 技术活 ;也使写作教学也在整个语文教学 中渐渐沦为 鸡肋 ,丧失了它应有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所有一线语文老 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困境和挑战。 传统的中小学作文教学需要一场革命,而江苏青年教 师管建刚老师在自己的 教学一线以自身数年如一日的实践与研究,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全新的作文观: 作 文即生命的对话 ,他创造的以 发表 为中心,以班级作文周报为阵地的 动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38、, 2007:封而 . 钱理群 .语文教育门外谈 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5. 力学作文教育革命 实验法成效喜人。他的作文教学革命颠覆了传统重于学科知 识的作文观;颠覆了传统重于教师指导的作文观;颠覆了传统偏重课堂作文写作 的作文观;颠覆了传统偏重于作文完成状态的作文观。他的作文教学革命走的是 大作文 之路,本质上属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由写作,即视作文为一种 公众的言说,感受到作文带给自己的尊严与荣耀,并自发的追求和坚持有生命的 作文写作。这同时也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39、和 为 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 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提,减少命题写作。 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正是:对管老师的 动力学 作文教学体系从理 论和行为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重点挖掘出 动力学作文教学革命 蕴 含的语文作文教育新理念,由此对传统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误区做 出纠正和重新定义;并通过对 动力学作文教学革命 行为操作上的系统介绍, 以引导中小学一线教师学习管建刚老师倡导的符合 大作文之路 的以 发表 为中心,以班级作文周报为阵地的 动力学作文教育革命 实验法:即思想 和行为上的双重革命:思想上本意在于动力唤醒、写

40、作发表和生命对话;行为上 激赏为先、修改为轴、训练为重。从而使全新的作文观 作文即生命的对话 和 作文教学应实现的三重对话 ( 即学生和老师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潜在的学 生和社会的对话)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验证。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对国内外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也做了分析和比较。 在了解了美国、法国、英国,以及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的作文教学理论后,它 们使我从作文教学的内容、理念、命题、教学 形式、批改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有 利的借鉴和反思。例如美国各州和地区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作文学习和指导计划, 但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具体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重视学生 想象力的开发,由段到

41、篇,注重段落教学,说写结合,重视生活作文等等 ; 在 英国教育理念中, 作文是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受到广 泛的重视。他们认为作文是提高学生思考表达能力的过程,要提高写作水平,首 先要鼓励学生提高对作文的兴趣。英国作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实际作文当成最 根本的问题来抓,而文法、拼写法、标点符 号用法等却被放在第二位置 ; 日本 学校教育则早在明治时期便产生、发展,并在战后再次复兴了扎根于日本教育的 土壤中的、 原产 的教育理论 生活作文 。 这一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7 姚安娣 .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及其 JS

42、示丨 .丨丨 .湖舟教育 :1997年 04期 栾竹民 .英国的作文教学 J.中学语文: 199: 丨 08期 育理论中对 舶来品 的全盘接受和模仿的肤浅,以大量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 础,形成了 既是现实的、又是具教育思想深度的作文教学系统 。 同时,国内 也有一大批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对我们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或深或浅、或成功或 成效不大的研究,其中对我论文写作有较大启发的有以下几位优秀教育家和教师 的著作:叶圣陶老先生叶圣陶教育文集,于漪老师于漪老师教作文,张元 鹰老师幵放式习作教学,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等等。总之,从 0前国内外作文教学的研究资料可以看 出,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写作的出发点,写作的实践活动还是写作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