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_李俊峰.docx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70686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_李俊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_李俊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_李俊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_李俊峰.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校代号: 10532 学 号: G05022004 密 级: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李侍峰 导师姓名及职称: 马超群教授梁剑辉高级工程师 培养单 位: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名 称: 工业工稈 论文提交日期: 2009年 11月 14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09年 12月 3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单汩源教授 The Research of Spot Inspection and Regular Maintenance system applied in Lianyuan Steel and Iron Corporation by LIJunFen

2、g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peciality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Supervisor Prof.Ph.D MA Chaoqun November, 2009 湖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3、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 _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0。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V”

4、)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曰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曰 I 摘要 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 与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 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因此被广泛地 应用在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尤其适合于连续不间断的生产系统。 本文通过针对涟钢设备管理及点检定修存在的问题,按照点检定修设备管理 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构建实效化的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设计了符合涟钢实际 的设备管理及点检定修的模式,突出点检定修在设备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明确了 点检定修体系的建立方法,优化了点检定修的

5、作业流程,明晰了各级点检的职责, 有效地分离了点检和维护检修的职能。同时建立了点检员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 绩效考评不断提升点检员的 能力,提升点检定修的管理水平。探索设备管理及点 检定修的信息化,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设备备件材料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管 理、设备技术管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等设备管理工作连成一个有机的整理体, 大大提高了点检定修管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 备管理方法,它是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及效果。 通过两年实际的运行,涟钢的点检定修已基本走入正轨,规范了管理方法和 作业流程,体系本身也具备了持续改进的能力。通过实效化点检定修管理模式的 实施,涟钢的设备故障率

6、、利用率、维修费用等经济技术指标已经有了较大 水平 的提 关键词:设备点检;维修;绩效 Abstract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system is one kind of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can realize equipment tatally and whole process dynamic management. It9s an equipment maintance method adapted to status maintance and optimized maintance. Equipment

7、over or less maintance could be avoided by this means while equipment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and cost reduction could also be realized. So this method was widely applied in some industrial productive field especially in uninterrupted production system. This thesis has constructed a practical equipm

8、ent insp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Lianyuan Steel according to method and theory of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management which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inspection maintance in LianYuan Steel company. It designed a practive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management

9、 system for Lianyuan Steel company, which give prominence to the core function of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in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The thesis also expresse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system and optimized it9s process flow which seperated the function of equipmen

10、t inspecton from equipment maintance. It aslo clarifi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fferent inspection level and constructed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for equipment inspectors which can improve their inspection capability. The run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sy

11、stem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exploring the information-based equipment management which combined spare parts and material management , equipment running status managem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management into an organic integration by advanced comput

12、er technology. The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system in Lianyuan Steel company has already run into a correct orbit after two years practical running. The system itself has the ability to be improved continously by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duction process. Some economical and t

13、echnical index such as equipment break-down time percentage and availibility and maintance fe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y bringing the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maintance system into effect. Keyword: Equipment Inspection; Maintenance; Performance m 目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I 懸 . II Abstract . Ill

14、 插图索引 . VI W様 $弓丨 . VII 第 1章绪论 .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1丄 1选题的背景 . 1 1.1.2选题的意义 . 1 1.2研究文献综述 . 2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 4 1.3.1研究 A容 . 4 1.3.2研究方法 . 4 第 2章 点 检 定 修 管 理 的 基 本 原 理 . 5 2.1点检定修管理理论介绍 . 5 2.1.1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发展概况 . 5 2.1.2点检定修管理理论 . 7 2.2点检定修管理在设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8 2.3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检修的区别 . 9 2.3.1传统设备检查的形式 . 9 2.3.

15、2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 . 10 2.3.3点检定修制与传统计划检修的区别 . 11 2.4点检定修的实施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 11 第 3章 涟 钢 设 备 点 检 定 修 管 理 现 状 . 13 3.1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13 3.2点检定修管理在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13 3.3目前涟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实施现状 . 14 3.3.1涟钢简介 . 14 3.3.2涟钢设备管理及点检定修实施现状 . 15 3.4当前涟钢点检定修管理体系诊断 . 17 IV 第 4章涟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 19 4.1改进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19 4.2改

16、进设计的目标 . 19 4.3新的点检定修管理体系流程设计 . 20 4.4改进方法选择 . 20 4.5点检定修管理体系设计方案 . 20 4.5.1点检定修组织管理体系设置 . 20 4.5.2点检定修作业的准备 . 24 4.5.3点检定修作业流程标准 . 29 4.5.4点检管理实效化 . 33 4.5.5点检绩效考核 . 38 4.5.6点检定修的信息化管理 . 40 第 5章改进后的点检定修管理体系实施和效果 . 43 5.1新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实施 . 43 5.1.1新点检定修管理体系推行的基本条件 . 43 5.1.2新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运行可能遇到的困难 . 43 5.1.

17、3方案实施中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 43 5.1.4成功实施点检定修 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 43 5.2新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优点 . 45 5.3实施效果 . 45 5.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向 . 46 5.4.1新的点检定修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46 5.4.2解决问题的方向 . 46 金吉 it . 47 参考文献 . 49 M . 51 V 插图索引 图 2.1设备磨损规律曲线 . 5 图 2.2 TPM的理论基础示意图 . 7 图 3.1涟钢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 15 图 3.2涟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流程 . 16 图 3.3涟钢某炼钢厂设备各级点检项数分布图 . 17 图 4

18、.1 新的点检定修组织体制图 . 21 图 4.2各分厂新的点检定修组织机构图 . 22 图 4.3 维修标准体系 . 26 图 4.4点检标准、点检计划、点检路线编制和完善的标准流程 . 27 图 4.5涟钢某炼钢厂调整后设备各级点检项数分布图 . 28 图 4.6 操作、维修点检作业流程 . 29 图 4.7 专职点检作业流程 . 29 图 4.8 专职点检作业的标准化 . 31 图 4.9设备检修维护管理流程 . 33 图 4.10规范化的点检工作法 . 33 图 4.11实际测定累积法 . 35 图 4.12劣化特性滑动预测法 . 36 图 4.13角度法 . 36 图 4.14点检隐

19、患画面 . 42 VI 附表索引 表 3.1链钢某炼钢厂一周设备故障时间分布 . 18 表 4.1 员工核心會泛力素质 . 39 表 4.2主要岗位职责 . 40 表 4.3 个人绩效 . 40 表 5.1 实施效果评估 . 45 VII 第 1 章 绪 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生产设备是钢铁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之一。它既是钢铁企业进行 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又是衡量钢铁企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基本标 志,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工业的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口益提高;今天,钢铁企业 的生产设备已

20、向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而,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只有实施现代管理模式,才能适应 a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 以及信息瞬变的资讯时代。 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经 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加入 WTO以后,以制造业和钢铁工业 为代表团的中国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了世界级的制造中心和最大的产钢 国。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设备在钢铁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设备系 统越来越复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而对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涟钢经过 “ 十五 ” 期间的飞速发展,资产由九十年代的 30多亿

21、增 长到目前的 100多亿元。尤其是新投产的热乳、冷乳生产线,大部分均为进口设 备,因而对涟钢的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选题的意义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冶。 ” 钢铁企业要保持最 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而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 大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 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体系,以前基本上是学习前苏联的模式。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引进了日本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经 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推广,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也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多的设 备管理模式之一。但因为中国钢铁企业的特定环境,该模式

22、 在我国钢铁企业中实 施更加困难,各钢铁企业间实施效果也是千差万别。一些钢铁企业点检流于形式, 对点检人员的工作绩效、点检实施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管理机制,定修等同计 划预修,并未能够将点检定修这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出来。 涟钢的设备点检定修工作已开展多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如:部分二级单位将本单位的点检员当成了照顾性质的岗位;一些二级单位的点 检流行形式,对点检人员的工作仍以定性的评价为主,公司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 有效的设备点检 绩效评价体系。 本论文希望能够通过对涟钢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模式的深入探讨,以期在涟钢 内部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点检定修管理评价体

23、系,尤其是建立针对各级点检 人员的点检绩效考评体系,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国内其他钢铁企业在实 施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模式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更希望这些研究能对我国钢 铁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1.2研究文献综述 1. 点检定修制的定义 设备点检是指为了维持生产设备原有的机能、确保生产和设备的安全顺行、 满足客户的要求,按照设备的特性,通过人的 “ 五感 ” 和简单的工具、仪器,对 设备的规定部位 (点 ),用 “ 五定 ” 的模式,按预先设定好的的技术标准和观察周期, 对该点进行精心地、逐项地周密检查 (检 ),查找其有无差错现象、缺陷和隐患及劣 化 (不良部位 ),使其得到早

24、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修复,这样对设备的检查过程, 称之为 “ 点检 ” 3。 设备定修是指企业中推行点检制的基础上,按预防维修的原则,以自身最精 干的检修力量,按照严格的定期修理周期,做到连续 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 短,物流损失最小,能源介质损失最小,使日常修理和定期修理负荷最均衡的一 种检修方式。 点检定修制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由岗位操作者的自主 维修 (包括 5S、 设备保养、日常点检 ),专职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 精密点检,检修工人的定期维修,三位一体对设备进行的系统的维护诊断和修理 制度。 2. 点检定修的由来 现代化的企业必须依靠设备来进行生产,而

25、现代化的设备不仅需要巨大的投 资,而且一旦停产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加之以资源不足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二者 都对设备管理提出了要 求,要求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要求企业全员都来参加设 备维修。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学习、引进其它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包括:美国的 生产维修体制;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和特点以及中国 “ 鞍钢宪法 ” 中的 “ 两参一改三结合 ” ( “ 两参 ”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 一改 ” :改革不 合理的规章制度; “ 三结合 ” :领导、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三结全 )的经验。 通过对这些经验的综合吸收,再结合口本的国情, 1969年口本电装公司最早 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口

26、本设备工程协会于 1971年提倡在全口本推行一种新的设备 管理制度,它是一种科学的基础管理方法,称作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三全,指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 PM:生产维修 )制度,即由全员参加生 产维修,或叫日本的综合工程学。这就是在设备运行阶段的现代维修管理体系。 以“ 点检为核心 ”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在设备上设立了区域管理的点检员,形 成了点检管理设备的制度 1。 3. 点检定修的实质 点检定修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种生产设备,由建筑物开始,包括基础、机器设 备、高低压电器、仪器仪表、自控装置、信息化系统、各种加热炉,以及环境保 护、水、

27、气、蒸汽、动力等附属设备。其目的是对设备进行认真地检查、诊断, 尽早发现缺陷,判断并排除隐患。一旦发生故障,要尽快确定故障修理的内容、 范围,编制工程实施、备品备件供应等精确合理的设备维修计划,按照一定的周 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点检定修是以预防维修为主,并结合了预知维修、改进维修、 事后维修等多种方式。 点检定修的实质,就是为了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测定,按预先设定的部位 (包 括结构、零部件、电气、其它 )的劣化程度提出防范措施,治疗 这些劣化的早期症 兆,以保持设备性能的稳定,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实施针对性的维修策略, 达到以最经济的维修费用,完成维修设备的目的 18。 4. 绩效管理 绩效

28、,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用在经济 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是指主体行为或者结果中的投入产出比;用在公共部门中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 则是一个包含多元目标在内的概念。 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 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 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与工作结果,它体现了员工对组 织的贡献大小和价值大小 17。 绩效管理的思想来自于贝尔实验室的舒哈特 (shewhart)于 20世纪 30年代提出 的品质持续改进循环圈,即

29、众所周知的 P D C一 A。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就是 建立战略目标、实施目标、将结果于目标相比较 (即绩效评价 )以及分析结果改进绩 效 14。 绩效管理是一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有一 定的差异。从管理理念上看,绩效管理是传统的员工绩效考核的升华。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试图在设备点检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分析当前涟钢设备点检定修 管理模式,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建立一套有助于推动涟钢点检管理实 效和设备管理水平的新的点检定修管理体系,尤其是针对各级点检人员的点检绩 效评价机制。论文将从 “ 通过建立一整套针对各级点检人员的点检绩效

30、考评体系, 以强化涟钢设备点检定修实效,进而提升涟钢设备管理水平 ” 这一角度来探讨涟钢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问题。 1.3.2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 比较分析方法 本文将涟钢新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实施前后设备运行情况做比较分析,找出 原有的点检定修管理体系的缺陷和不足,完善新的点检定修管理体系。 2. 运作管理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关键指标体系 (KPI)管理理论和目标管理法 (MBO)管理理论结 合涟钢点检定修的具体实践和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探索先 进的点检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各级 点检人员的点检绩效考评机制

31、。 3. 因果分析法 在提取点检定修管理关键指标的过程中,围绕影响点检 定修效果的各种因素 进行了因果分析,从而找出科学、适用的关键指标。 第 2章点检定修管理的基本原理 2.1点检定修管理理论介绍 2.1.1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发展概况 1. 前苏联的设备管理模式 前苏联是以 “ 计划预修制 ” 为主导的设备管理体制,这一制度是从 1923年 到 1955年经过 30多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才逐渐形成的。 (1) 所谓计划预修一一是指为了防止生产设备发生意外事故或故障,按预定 的计划周期而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性修理。其目的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生 产功能,减少和避免设备因不正常的磨损而造成的损坏

3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 充分发挥设备潜力。 计划预修制是在研究设备的磨损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2。设备磨损规律 如图 2.1所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磨合阶段 (AB段 )第二阶段为渐近磨损阶 段 (BC段 )第三阶段为剧烈磨损阶段 (CD段 )因此,从磨损规律曲线来看,设备维修 的最佳点应选择在设备由渐进磨损向剧烈磨损的转折点,即 C点,这也就是计划 预修制形成的基本理论,因此,该维修模型是有某科学合理性的。目前,许多国 家在很多企业仍采用这种维修制,例如,中国的大部分钢铁企业。 Y(磨损量 ) 图 2.1设备磨损规律曲线 (2) 计划预修制的优缺点。优点:计划预修制是以磨损规律理论为依

33、据,同时 也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比传统的工业化初期时代的事后维修相比有了很大进 步,其最大特点是可以把设备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大量严重事故和故 障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因事故维修造成的停机损失。缺点:一是由于强调预防 维修,往往出现设备劣化程度尚未达到该修理的程度,出现过剩维修现象。二是 强调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明确分工,注重专业维修人员的修理,忽视操作人员的 参与,忽视设备日常维护。三是修理计划制定往往是年初预先制定,不一定能正 确反映客观实际。 (3) 计划预修制的新发展。随着对原计划预修体制的不断实践和认识,计划预 修制目前有了很大改进:例 如引进了系统论的思想,改变了片面依赖数理

34、统计资 料来制定预修计划的做法;引入 “ 产品产量的综合管理系统 ” ;注重运用信息反馈 要领处理问题;在组织和技术上也引进了欧美的先进管理方法如价值工程、网络 技术等;同时在设备管理组织形式上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使传统的计划预修制 朝着更为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 美国的维修体制综述 美国于 1925年提出预防维修 (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 PM。 预防维修体 制是建立在磨擦学基础上,以预为主的维修体制,其出发点是改变原有的事后维 修做法,防患于未然,减少事故,从而减少停机损失,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维修 体制相对于传统的设备维修是一次巨大进步。在预防维修制基础上,美

35、国于 1954 年提出生产维修思想 (Production Maintenance)简称 PM。 生产维修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四类具体的 维修方式构成: 维修预防 (Maintenance Prevetion),简称 MP 事后维修 (Breakdown Maintenance),简称 BM。 改善维修 (Corrective Maintenance),简称 CM 预防维修 (Preventive Maintenance), 简称 PM 3. 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英国人丹尼斯 巴克斯提出的。 1970年在国际设备工程年 会上,英国维修保养技术杂志社主

36、编丹尼斯 巴克斯发表了题目为设备综合工 程学 一一 设备工程的改革的论文,第一次提出设备综合工程学的 概念。一一 其 英文名称为: Terotechnology, 原意为 “ 具有实用价值或工业用途的科学技术 ” , 它作为一门现代管理的新兴学科 2。 设备综合工程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寻求设备寿命周期费最经济 (LCC最低点 ); 设备综合管理包括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和财务经济等三个方面的管理; 把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放到重要位置; 以系统论研究设备从规划、设计、安装、使用到报废一生的技术经济管 理 ; (3) TPM的特点:与传统的生产维修相比, TPM概括起来就是突出一个字 一一 “ 全 ”

37、 ,包括三个含义: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随着 TPM的不断 发展,口本把这一设备管理的目标提到很高的水平: “ 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 故为零 ” 4。 2.1.2点检定修管理理论 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 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 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因此被广泛地应 用在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尤其适合于连续不间断的生产系统。 注重设计、使用、费用等的信息反馈; 注重寿命周期费用及设备综合效率等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 目前,设备综合工程学己在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引起广

38、泛的关注,并 逐渐发展成熟。 4.日本的 TPM 全员生产维修体制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又称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是日本前设备管 理协会 (中岛清一等人 )在美国生产维修体制基础上,结合日本的 Nippondenso电器 公司试点情况于 1970年正式提出来的。 (1) TPM的理论基础 (如图 2.2所示 ); (2) TPM的含义:按照日本工程师学会 (JIPE)给 TPM定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以最尚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 确立以设备一生为目标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 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 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职工全体参

39、加; 实行动机管理,即通过 TPM小组自主活动来推动全员生产维修制开展。 点检定修制有丰富的内涵,它对我们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中的有用部分可以 很好兼容;对世界上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工作方 法上则始终 如一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原则。与传统的设备管理相比较,它有下列几 个主要特点: (1) 点检制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一一点检员,而且明确了点检员对设备 的全过程管理负责,而传统设备管理中设备的管理职责难以十分清楚界定。 (2) 点检制明确了以设备状态为定修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优化检修策略,执 行点检定修管理将使我们的管理从计划检修逐步进人状态检修和优化检修。 (3) 检制明确了对所有设备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实行 PDCA循环的同 时,对设备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设备受控、有关技术标准符合客观实际的目 的。 (4) 点检制所推荐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是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组织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