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11291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4文言文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文言文阅读(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肃论孙权以荆州资刘备,肃劝之。荆州不还,权深为肃病。或曰:“肃心不忘汉,故资蛟龙以云雨。”或曰: “是肃之失计,公瑾在,必不为此。”是二说者,皆不明天下之大计,而熟筹于当日之形势者也。三国时,最强者操耳!赤壁之战,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荆州得矣,权能兼取 蜀以独力乎?抑终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于?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 *备而后攻魏。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 将三分鼎足,南面

2、而称中耳,安肯受人封拜,屈节一朝,局促如辕下驹哉?英雄所见,大抵同也。惟孙权 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亦惟昭烈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 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不特此也,曹操据形胜之地,拥百万之众,又得孙权为之外应,宜若无所 却顾者。然赵俨襄阳之役,不肯穷追关公,功留之为权害,操深然其说;权请擒关自效,操发露其奏,射 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而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 孤军当操,不已悖乎!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立六国后以败,马超受曹公反间离 韩遂以败,权不能效韩、魏、张、陈之谋

3、,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误矣。且权绝蜀好之后,其 不亡于魏者幸也。蜀修关公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动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 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此皆日后之明验也,然则知此者, 孔明、子敬而外无人乎?日:史称曹操方作书,闻权以荆州资刘备,不觉落笔于手。夫荆州已非曹有矣,以一家物与一家,与 操何与?而乃骇然震惊者,正恐鲁肃之计行,两雄相传,而天下难争故也。呜呼!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 哉!(取材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1】鲁肃:东汉末年孙权重臣,字子敬。【2】昭烈:刘备的谥号。【3】陆逊:东吴大都督,在夷陵 击败刘备。【4】

4、钟会:魏臣,与邓艾分兵灭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帝称兵称:举,兴*B.曹操据形胜之地胜:优越C.宜若无所却顾者 去IJ:推辞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日赤眉。遂大破之。初,赤眉过式,掠盆子及二兄恭、茂,皆在军中。及恭随崇等降更始,即封为式侯。恭以明经数言事, 拜侍中,从更始居长安。盆子与茂留军中,主刍牧牛,号日牛吏。及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 *十余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崇尝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礼为符日“上将军”, 又以两空礼置笥中,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盆子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敝衣赭汗,见众

5、拜,恐畏欲啼。茂谓日:“善藏符。”盆子即啮折弃之,而犹从牧儿遨。军及高陵,入长安城,更始来降。盆子居长乐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又数虏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复固守。盆子惶恐,日夜啼泣。刘恭见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 俱祸,密教盆子归玺绶,习为辞让之言。建武二年正月朔,崇等大会,盆子下床解玺绶,叩头日:“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避贤圣。”因涕泣嘘唏。崇等及会者数百人,莫不哀 *怜之,乃皆避席顿首日:“臣无状,负陛下。请自今已后,不敢复放纵。”既罢出,各闭营自守,三辅翕 怨,百姓争还长安,市里且满。后二十余日,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粮食尽

6、,遂收载珍宝,因大纵 火烧宫室,引兵而西。光武遣军分为二道,以要其还路。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樊崇竟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谓盆子日:“自知当死不? ”对日:“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赦之耳。”帝又谓崇等日:“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帝怜盆子,赏赐甚厚,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取材于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2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既浸盛浸:日益,更加*B.主刍牧牛刍:割草.C.争言呼者瞿:喧哗鼓噪D.以要其还路要:邀请,

7、约请2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乃相与为约乃书札为符日”上将军” B.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 C,唯盆子与最为近属习为辞让之言 D.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 103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杀人者偿命,打伤人要抵罪B.被发徒跣,敝衣赭汗披头散发光着两只脚,穿着破衣服,涨红了脸,满头大汗C.各闭营自守,三辅翕然各自闭门坚守军营,三辅地区关城合并D.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把荥阳的均输官地)作为商铺区,让他终生享用这里的官税.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盆子是城阳景

8、王刘章的后代,因此,当樊崇想建立政权时,作为汉室后裔的刘盆子便被推上了帝座。B.樊崇勇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他率领的赤眉军早先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击败王莽做出重大贡献。C.刘恭对赤眉军的失败有预见,担心弟弟刘盆子被牵累,祸及刘氏兄弟,因此偷偷地教刘盆子交还玺绶。 D.本文除了叙写刘盆子的生平之外,还记录了赤眉军从兴起、壮大到最终投降光武帝这一盛衰变化的过程。31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过秦论的节选部分,分析由樊崇和陈涉领导的这两次农民起义在哪些方面具有 相似之处。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

9、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2022北京顺义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禾,字秀实,四明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 请增成,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政和初,为左正言,明目张胆,展尽底蕴,时称得人。徽宗批出,除给事中。会宦官童贯、黄经臣恃 贵幸骄险,且与御史中丞卢航相为表里,缙绅侧目,莫敢言者。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备位言责, 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此而不言,后悔何追! ”未拜命

10、,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 *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列既久,上以日晚颇饥,拂衣而起,日:“朕饥矣。”禾牵挽上衣泣奏日:“陛下少留,容臣罄竭 愚衷。”上为少留。禾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孰为重轻,愿陛下择之。”上 衣裾脱落。上日:“正言碎朕衣矣! ”禾奏日:“陛下不惜碎衣,臣又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其言激切, 上为之变色,且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止之日:“留以旌直

11、节之臣。”翌日,经臣率其党诉于上前日:“国家极治如此,安得有此不祥之语! ”继而卢航上章,谓禾一介书 生,言事狂妄。谪监信州酒。自便丐祠,奉亲还里。先是,陈莹中雍寓居郡中,与禾交游日久,又遣其子正汇来从学。后莹中论列蔡元长京得罪,禾上书 力为救解。及正汇告发蔡氏事,父子俱就逮。监狱者知莹中与禾游,谓言必自禾发,移文取证。禾答以事 诚有之,罪不敢逃。人谓禾日:“岂宜以实对? “禾日:“祸福死生,吾自有处。岂肯以一死易不义耶? 倘得分贤者罪,固所愿也。”遂坐曜党勒停官。宣和中,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取材于宋史陈禾传、王明清挥廛录) 注释:辟雍:古代的最高学府名称。宦寺:宦官。33.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辟雍博士累:多次*B.以戒不虞不虞:出乎意料的事 C.会宦官童贯、黄经臣恃贵幸骄险恃:害怕*D.容臣罄竭愚衷罄:尽3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为左正言/为国以礼(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类进者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五代史伶官传序) C.上以日晚颇饥/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D.此而不言/小学而大遗(师说) A.或指为生事,格不下B.黜幽陟明,天子大权C.自便丐祠,奉亲还里35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指责他是无端生事,与同僚格格不入罢免昏庸的官吏和提拔贤明的土人,是天子

13、的大权陈禾便申请奉祠,奉养父母,回归故里12D.遂坐擢党勒停官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耀的同党而强令停职.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任左正言大胆做事,后因得罪童贯等,被贬为信州监酒。B.童贯等人内外勾结把持朝政,其他官员胆小怕事,缄口不言。C.黄经臣、卢航等向君主进言,君主不明,陈禾至此仕途不畅。D.陈耀父子因揭发蔡京被捕入狱。陈禾为此上书解救其父子。37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吾备位言责,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38 .古人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宋史即称陈禾“有古谏臣之风”。请找出文中可以佐证此意的动作、 语言描写语句,并用两个四字成语(或短语)写出你对他的评价。

14、(2022北京门头沟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 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 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诸将皆日: *“唐得邦州,隔河难守,不若弃郛与梁,而西取卫州、黎阳,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毋相攻,庶几以为 后图。

15、”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 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郛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且魏博五州,秋稼 不稔,竭民而敛,不支数月,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郛长驱捣其巢穴,不 出半月,天下定矣! ”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因问司天,司天言:“岁不利用兵。”崇韬日: “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况成算已决,区区常谈,岂足信也!”庄宗即日下令军中,夜渡杨刘,从郛州人袭汴,八日而灭梁。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 此邪?今簿镇诸侯,多梁旧

16、将,皆主上斩袪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登? “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著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署,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 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 ”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日: “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崇韬对日:“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 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

17、之热! ”由是谗间愈入。唐军征蜀,崇韬为招讨使,所过迎降。宦官向延嗣,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 杀之。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新五代史郭崇韬有删改)注:斩袪射钩:袪,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3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遽:匆忙军:驻扎稔:庄稼成熟遽:匆忙军:驻扎稔:庄稼成熟A.不可遽自退怯B.庄宗军朝城C.秋稼不稔D.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 坐:坐等4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4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若弃郭与梁/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B.谁为陛下守之/崇韬为招讨使C.以河为界/以佐赏给D.以材干

18、见称/余皆见杀41.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以为后图等以后有了贤才再谋划B.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古时候任命将领,敢于凿开凶门而出。C.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况且收藏在自己家里,跟公家的仓库有什么不同?D.诬其有异志诬蔑郭崇韬有反叛之心144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善于分析问题,能够预见敌方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帮助庄宗确定正确策略。B. 一向清廉的郭崇韬开始接受四方贿赂是为了能够把收藏的全部东西给皇帝用来赏赐。C.郭崇韬劝谏君王不忘创业时本色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D.郭崇韬由于坚持正确意见,被宦官嫉恨,遭受

19、谗言攻击,最终被魏王杀害。43.郑云龄在五代史绪言点评道:“崇韬以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虽其行或有未善,而其所以为国则忠 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忠”的具体表现。(2022北京通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日改 过,四日责善。其慎听,毋忽!*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骐惰,玩岁惘时,而百无所成, 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 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

20、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 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 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 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 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 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

21、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 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 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 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 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 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日吾昔已如此,

22、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选自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4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慎听,毋忽 忽:快捷、迅速B.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笃:一心一意C.自矜自是是:认为正确D.皆其不知而误蹈 蹈:踏进、实行4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诸生相从于此 自当从事于学 B.聊以答诸生之意 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C.立志而贤,则贤矣为善则父母爱之 D.使为恶而父母爱之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4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即使靠技术为生的各种工

23、匠,(也)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B.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他们竟然把无能当作资本,而不希求成为人上人C.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但不妨碍他最终成为一个大贤人,是因为他能够改正过失D.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就自甘堕落到终老,那我也对你绝望了4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王阳明提了四条建议,目的在于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B.第二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以及不立志的危害。C.在谈到勤学时,相较于聪明智慧机警敏捷,王阳明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D.第四段谈改过,作者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24、”,反躬自问,有错必改。1648.本文第三段谈勤学的问题。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2021 .北京海淀.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自号醉翁,*作亭琅那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字号六一居士,日:“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日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追封兖国公。公之于文,天材有余,丰约中度,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胜,短章大论,施无不

25、可。有欲效 之,不诡则俗,不淫则陋,终不可及。是以独步当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公于六经,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撰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 春秋遗意,其表、传、志、考,与迁、固【注】相上下。公笃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悔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 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其称日:“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 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

26、、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 卿,并为诸侯师。秦人虽以涂炭遇之,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纷纭未已,而叔孙通、陆贾之徒,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其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而起,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仿佛。盖孔氏之 遗烈,其所及者如此。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虽唐正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燕许之流,倔强其间,卒 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闹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 以为文。祖宗之治,礼文法度,追迹汉唐,而文章之士,杨、刘而已。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 於乎!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取材于苏

27、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注】固:班固,东汉史学家。4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所发明发明:独到阐发 B.文不在兹乎兹:同“滋。生长C.秦人虽以涂炭遇之遇:对待D.倔强其间倔强:努力振作5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之在滁也或言之朝廷 B.吾老于其间公笃于朋友 C.皆出涕相吊与迁、固相上下 D.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而文气衰弱 5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诡则俗,不淫则陋不是怪异就是俗气,不是杂乱就是浅陋B.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用诗书礼乐补救政教的缺失C.阈其颓波,东注之海阻挡那每况愈下的颓势,使它像水入大海一

28、样回归正途D.天下不知所以为文天下人不知道写文章的原因5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因喜欢颍州而居住在那里,去世后凭借儿子的显贵被追封为兖国公。B.欧阳修行事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所写文章繁简得当,当时无人能及。C.欧阳修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建树,五代史的成就可与史记等媲美。D.欧阳修先后做过七郡太守,为官严明又不失宽厚,在世时百姓就为其立祠。53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不以贵贱生死易意。54 .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请根据最后两段,说明“文章废而复兴”的几 次变化。(2021 .北京海淀.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8论

29、荣王符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 .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 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傅说胥靡,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则虽有天下不足以为重,无所用不足以为轻,处隶圉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况乎其未能相县若此者哉?故曰: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夫令誉从我兴,而二命自天降之。诗云:“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故君子未必富贵,

30、小人未必贫贱, 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从古以然。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体矣,而 未获至论之淑真也。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而婚贪暴;李友,贤弟也,而庆父 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宜诛,维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昔祁奚有言:“鲸殛而禹兴,管、蔡为教,周公佑王。”故书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厉 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 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故曰: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

31、真贤矣。 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德立诸夏,令名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而 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思;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陈平、韩信,楚俘也,而高祖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汉室;卫青、霍去病,平阳之私人也,而武帝以为司马,实攘北狄,郡河西。惟其任 也,何卑远之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

32、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 我尚而不秉我势也。(有改动)【注释】胥靡,一种罪刑的名称。二命,指处于宠位和卑位。55 .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备:完备D.权请擒关自效效:献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肃之失计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B.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 C.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 D.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而乃骇然震惊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深为肃病:孙权对鲁肃非常不满B.孔明之谋蜀也:诸葛亮谋划攻取西蜀C.犹欲学

33、战国两利面俱存之说:还要学习战国时让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使他们共存的主张D.蜀修关公之怨伐吴:蜀国为报关公被杀的怨愤讨伐吴国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把孙权写的奏表射给关羽看,是为了显示自身强大,劝降关羽。B.孙权与蜀断交的做法是错误的,吴国没有被魏所灭,只不过是侥幸。C.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从反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D.作者认为曹操和鲁肃,诸葛亮一样,都能把天下大势看得十分透彻。5.“鲁肃之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鲁肃之计”对东吴的意义。(2022.北京朝阳.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战国策书录【注】刘向周

34、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刑错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 服。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 人臣辅之,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期会以相一。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有所依,百姓有所息。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及春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王道遂用不兴。仲尼既没,道德大废,上下失求全责备(论语子路) 备:完备B.令名美誉,载于图书令:美好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令:美好C.

35、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尚:尊崇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 尚:超过D.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 患:祸患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患:忧虑*5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则君子之所宜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 B.以为志节美也 而高祖以为藩辅 C.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 D.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无是德而居是贵 .下列对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奚以明之哉奚:什么 *无所用不足以为轻 所:指(拥有的)财富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 或:有的人从古以然 然:这样 *兹可谓得论之一体矣 兹:止匕,这 论之不可必以族也

36、若是 是:此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焉:哪里今之论者,多此之反 者:的人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 斯:这些曷足以为累乎? 曷:怎么.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贤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57 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为耻、妄自轻贱。C.君主选用人才不必过于严苛、要求十全十美。D.作者对位卑性贤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2059.本文以“论荣”为题,请根据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别“荣”的核心标准,并简述作者的论证思路。22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谪,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谪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暴师

37、经岁,流血满野。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 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力功争强,胜者 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选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 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然当此之 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俟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 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至始皇因四寒之固,据愉,函之阻,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终无

38、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燔烧诗书, 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 纲纪坏败。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周施王道,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 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也,不亦宜乎!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 为存。亦可喜,皆可观。(有删改)【注】书录:综述书籍的版本、评论和源流等内容的图书目录。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9、 A.然其余业遗烈烈:功业.期会以相一一:协调一致C.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 捐:抛弃*D.生从横短长之说生:谋土.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众贤辅国者既没*B.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C.至始皇因四寒之固D.自上为之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不敢窥兵于关中不得不因势而为资为之谋策者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致刑错四十余年最终使刑罚放置不用四十多年B.歌说以相感用典雅的诗歌和圣人的言语相感召C.敌侔争权力量相当者争权夺利D.虽不可以临国教即使不可以临时指导那些国家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用几个“有所”句,表现周朝

40、德政影响深远。B.作者认为在孔门七十二贤推动下,春秋之后王道尤为兴盛。C.本文与过秦论都认为地理优势是秦统一天下的重要条件。D.本文指陈千年历史大势,纵论时代变化特点,文风平和浑厚。10.本文与过秦论都论及秦的灭亡。请结合本文第四、五段与过秦论最后一段的内容,概述它们 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 卫、中山之君也;锄榜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乡时之土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索大,比权量力,则不 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

41、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穿,蠕函为 宫;一夫作难而七庙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022北京房山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 至,物无可为。古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用。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其义则不足以死,赏罚则不足以去就,若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无 有。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 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

42、罚不当亦 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蹄之若性。戎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 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氏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 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日:“楚众我寡,奈何而可? ”咎犯对日:“臣闻繁礼之君,不 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 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

43、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 或者不可乎!“文公日: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 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 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乎靖,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 “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

44、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 “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 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选自吕氏春秋之义赏用民有删改)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A.其虏也,不忧其系累 .B.且成而贼民C.焚薮而田,岂不获得D.身在忧约之中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A.其虏也,不忧其系累 .B.且成而贼民C.焚薮而田,岂不获得D.身在忧约之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系:捆绑贼:危害田:种田约:困窘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赏罚之柄/民之安之若性 B.不以赏

45、罚而教成/郢人之以两版垣也 C.赏罚易而民安乐/而忧其死不焚也 D.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民移之则成焉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之谓教成这就叫做教化成功。B.吴起变之而见恶吴起改变这种方法用四版筑墙便成为恶人。C.反而尊贤,足以报德返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D.吾是以先之我因此先赏赐他。1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赏罚是统治者役使臣民的唯一手段。B.赏罚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C.赏罚可鼓励人民去接近“义”之道。D.本文强调了赏罚的必要性及其做法。15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义赏”就是君王对臣民

46、的赏赐要符合道义,请概括本文关于“义赏”的认识,并简要说明。(2022.北京丰台.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勇斋记勇,天下之达德,仁知之卒徒也。仁知帅乎中,坚挺乎其不回,于是选锋【1】劲骑,听指麾而疾驰, 如雷如霆,不可遏也,夫是之谓勇。盖仁知不能自行,而驾勇以行,及其成功,则勇亦得参乎仁知,同为*达德。苟不周于仁知,昧乎不辨其是非,茫乎不计其公私,惟其情之所徇而果行焉,曰“吾天下之勇也“;知 *有勇,而不知有其身,而不知其违乎仁,既违乎仁,不得谓之知。故德之蔽,惟勇为多。庐陵张生名其室曰大勇大勇之云,盖出自孟子。其一则对齐宣王之问,而劝之以周文王、武王之事。盖当是时,周德衰矣,周命替矣,天下之民困于虐政极矣。齐以万乘之国,七九有之一【2】,苞亘 志于斯民,则文武之事,反掌可为。勇之时义,岂不大哉?然非所以为众人言也。其一则引曾子谓子襄之言日:“自反而不直,虽褐宽博【3】,吾不惴焉;自反而直,虽千万人,吾往矣。”其意惟在论北宫黝、孟施 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