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4176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3文言文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文言文阅读(2022.天津.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 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日:,臣 里中有郦生,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 郦生。郦生至,长揖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日: “必聚徒合义兵

2、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 从横时。沛公喜,问日:“计将安出? ”郦生日:“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 *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 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 其为广野君。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椀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 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

3、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 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曰:“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梯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 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 ”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令趣销印。(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乙)使郦生说齐王日:“王知天下之所归乎? 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 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齐王日:“天下何所归? ”曰:“归汉。”日:“先 生何以言之? ”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 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

4、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 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 方船而下。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 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 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於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日:“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

5、夕改,君子与之, 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谥日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29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疏谢罪乞骸骨A.上疏谢罪乞骸骨乞骸骨:接受处罚B.方进于是举劾庆B.方进于是举劾庆举劾:举报、弹劾C.又暴扬尚书事C.又暴扬尚书事暴:泄露D.既至,会殿中会:集会.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迁为丞相司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方进乃起视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臣请免以示天下汉亦留之以相当 D.尝有所奏事,忽忘之 蚓无

6、爪牙之利 3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3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

7、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 生徒的官职。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在周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完正、太仆、廷尉、 典客、治粟内史。C.疏,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意见,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3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宫,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因此被朝廷免 去了官职。B.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进的举荐,淳

8、于长位列九卿。C.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奏请皇上罢免他们。 D.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在淳于长的事件上,很多官员受到牵连,翟方进不仅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 要懈怠,要保重身体。3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35 .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021 .天津.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沧浪亭记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

9、僦舍以处。时盛夏蒸螟,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 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 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硫,号“沧 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 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 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

10、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 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 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 以为胜焉!注: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北宋时期大臣,因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劾奏,罢职闲居 苏州,修建沧浪亭。沧浪亭记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日: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

11、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 *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 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国闾去差之所争子胥 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锣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 姻戚,乘时奢借,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 不与其新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注:浮图,与下文“释子”均指和尚;钱镂:吴越国的

12、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3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僦:租赁B.隔此真趣,不亦鄙哉鄙:卑鄙C.亟求余作沧浪亭记亟:屡次 *D.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迨:等到3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失其所与,不知 3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 矣B.

13、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C.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 矣D.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 矣39 .下列句子全都是苏子美修建沧浪亭原因的一组是()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野老不至,鱼鸟共乐A.B.C.D.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舜钦在沧浪亭反思官场

14、生涯,感叹很多有才之士找不到突破困境的办法。B.归有光将吴越的宫馆苑囿与沧浪亭对比,突出沧浪亭在土人心中的地位。C.苏文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而归文主要采用记叙手法。D.文瑛和尚在原址上重修沧浪亭并请人记录,包含着对苏舜钦的敬佩之意。4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2)可以见土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渐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42 .请比较两篇“记”的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2021 .天津滨海新.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15、夫不义 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孔子日:“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 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 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 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 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

16、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两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 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日:“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册口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 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 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 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 君子

17、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 恶之大也。”昔正考父锋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篡朱练,山节藻税,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醇知其及祸;及成,果以富得罪出亡。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 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臭,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 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俭示康,有删改)4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8、A.奢则不逊,俭则固 固:鄙陋,寒酸 B.俯仰命益,如此者再再:再次*C.远罪丰家丰:使足D.不可遍数数:列举.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父慈而子逆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C.人莫之非*D.聊举数人以训汝风飘飘而吹衣不拘于时,学于余*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秦亦不以城予赵.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B.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C.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

19、奢/俭而不吝/可矣D.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46 .下列句子全都是司马光崇尚俭约原因的一组是()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俭,德之共也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以约失之者,鲜矣A.B.C.D.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应提倡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第二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则既揭示 了论点“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B.第一则材料用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让人分别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与吝啬。C

20、.第二则材料用正考父、季文子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以俭立名的道理,用管仲、公叔文子、石崇、寇莱公之 例来论证“以侈自败”的道理。D.两段选文虽然都是家训,材料丰富,都采用了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内蕴深厚,但两文叙议侧重点有别, 文字风格迥异。4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两则家训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一谈。(2021 .天津南开.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智伯请地于

21、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 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 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修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附,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 耳,何伤也! 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

22、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 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日: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 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 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 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 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

23、,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 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vz/. 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 足患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悼之四年,晋荀瑶(智伯)师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 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 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秩之门。郑人俘鄢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

24、谓赵 孟(赵襄子):“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 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慑,赵襄子由是基(憎恨)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节选自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子履桓子之跑履:踩*B.君子挟才以为善 挟:怀有C.夫德者人之所严严:严厉D.苟能审于才德之分审:清楚5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唇亡则齿寒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D.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吾尝践而望矣,

2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B.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C.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D.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5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都是智伯失败原因的一组是()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A.

26、B.C.D.5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了起来,结 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惨是左传中智伯失败的原 因。D.左传中这一段记叙了智伯在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赵襄子貌丑而胆怯,于是二人交恶,此事直 接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5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2)自古

27、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56 .请阐述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2021 .天津红桥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 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师判官。从城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 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

28、军事。李倩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 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鳏亮称。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日:“公事而当私睨邪? ”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誉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 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

29、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施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 年六十。(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注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5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长,知父执吐蕃A.逮长,知父执吐蕃逮:捉拿B.隋怡然坐肆,不为屈肆:商铺C.宦竖不喜,管其非实W:指责蔽:蒙蔽D.以蔽聪明5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

30、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吐蕃所执,死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B.以颐亮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公事而当私观邪/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久之,辞疾,不听/纵一苇之所如 5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 付史官刊定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 付史官刊定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 付史官刊定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

31、请条示/甚谬误者 付史官刊定.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察。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义。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6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城在平凉与吐蕃会盟,被吐蕃扣留后死在那里。路 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

32、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错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 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铸屈服。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 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 隆,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栗,塞成皋 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 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

33、郦生日纵酒。(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握龊,器量狭窄。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宜倨见长者倨:高傲B.延郦生上坐,谢之谢:感谢C.臣善其令善:与交好 *D.天下畔之畔:背叛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儿寒乎?欲食乎? B.欲以径入强秦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战胜而不得其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B.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34、/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C.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D.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郦食其是一位“儒生”,下面不能体现儒家观念的一项是()A.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B.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C.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D.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6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35、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A.郦食其能言善辩,嘘枯吹生,大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B.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可以削弱楚国 的势力,面南称霸。C.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 又立刻改变了想法,罢免了郦食其的官职。D.郦食其认为,汉王带领军队,战功赫赫,就如同所向无敌的蚩尤的军队一样,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 上天保佑的结果。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

36、从游,莫为我先。(2)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7 .请结合文本甲回答,郦食其在见到刘邦后,是如何取得刘邦信任的?(2022天津和平.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管子曰:“仓縻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 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嫌至悉也,故 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ZWZZVWZZWZVZS/Z-rvrWN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

37、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 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 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 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 远,何招而不至!,窃为陛下惜之!(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乙)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 今也仓縻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

38、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 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 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 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徒成都,叁徒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 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亭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 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 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节选自管子治国) 注:娥:Zhi,细致。罢:通“疲”,疲乏。8.对下列各句中加

39、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物力必屈屈:亏损,匮乏B.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拟:模仿C.而直为此縻縻也 縻縻:恐惧的样子 D.蚤生而晚杀杀:凋落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未之尝闻句读之不知 B.国胡以相恤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四种而五获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D.夫为粟二百石 吾属今为之虏矣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 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B.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 或止/大命

40、/将泛莫之振救C.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 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D.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 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10 .下列出白汉书食货志的六句,都属于作者赞同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仓康实而知礼节。汉之力汉,儿四十年矣。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有勇 力者聚徒而衡击。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A.B.C.D.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

41、,提出国家应加强积贮的观点。B.甲文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仓縻实而知礼节”。C.乙文认为“兴利”是采取有利于农业的措施,“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兴利除害”才能使百姓 归附。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 了发展国家的建议。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2)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3)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12 .结合两段选文概括“积贮”的重要措

42、施及意义。(2022天津天津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 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 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 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 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 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

43、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 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 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 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 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仪自杀,其妻子还蜀。乙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

44、防不足以自卫。彭泰、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选自三国志)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A.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 *B.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C.常恨二人之不平 *D.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A.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 *B.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C.常恨二人之不平 *D.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不正确的一项是() 诣:到去,引申为“投奔”辟:征召、征辟。恨:痛恨。诽谤:批评指责过失。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吾与点也 B.亮

45、卒于敌场又杂植兰桂于庭 C.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 乐琴书以消忧 D.刘封处嫌疑之地人非生而知之者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18.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主与论军国计策”中“先主”与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的“先帝”

46、均指刘备。B.建兴三年,“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拔、拜、废均为官职任免升降词语,“拔”为提升官职,“拜”为授予官职,“废”为降低官职。D.“太守”“主簿”“功曹”尚书”“参军”“刺史”“长史”“军师”均为官职名称。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理当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兼、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20 .把文中画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2)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21 .杨仪最后为什么招致大祸?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2022天津红桥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汪惟正字公理,幼颖悟,藏书二万卷,喜从文士议古今治乱,尤喜谈兵,时出游猎,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