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8924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4文言文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文言文阅读(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肃论孙权以荆州资刘备,肃劝之。荆州不还,权深为肃病。或曰:“肃心不忘汉,故资蛟龙以云雨。”或曰: “是肃之失计,公瑾在,必不为此。”是二说者,皆不明天下之大计,而熟筹于当日之形势者也。三国时,最强者操耳!赤壁之战,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荆州得矣,权能兼取 蜀以独力乎?抑终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于?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 *备而后攻魏。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 将三分鼎足,南面

2、而称中耳,安肯受人封拜,屈节一朝,局促如辕下驹哉?英雄所见,大抵同也。惟孙权 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亦惟昭烈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 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不特此也,曹操据形胜之地,拥百万之众,又得孙权为之外应,宜若无所 却顾者。然赵俨襄阳之役,不肯穷追关公,功留之为权害,操深然其说;权请擒关自效,操发露其奏,射 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而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孤军当操,不已悖乎!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立六国后以败,马超受曹公反间离韩遂 以败,权不能效韩、魏、张、陈之谋,

3、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误矣。且权绝蜀好之后,其不亡 于魏者幸也。蜀修关公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动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此皆日后之明验也,然则知此者, 孔明、子敬而外无人乎?日:史称曹操方作书,闻权以荆州资刘备,不觉落笔于手。夫荆州已非曹有矣,以一家物与一家,与 操何与?而乃骇然震惊者,正恐鲁肃之计行,两雄相传,而天下难争故也。呜呼!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 哉!(取材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注释:【1】鲁肃:东汉末年孙权重臣,字子敬。【2】昭烈:刘备的谥号。【3】陆逊:东吴大都督,在夷陵 击败刘备。【4】钟会

4、:魏臣,与邓艾分兵灭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帝称兵称:举,兴*B.曹操据形胜之地胜:优越C.宜若无所却顾者 去IJ:推辞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两个“以”用法和意义相同,介词,凭借,依靠。C.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D.第一个“焉。疑问的代词,哪里、怎么;第二个“焉。句末语气词。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吴起改变这种方法用四版筑墙便成为恶人”错误。“吴起变之而见恶意思是:吴

5、起改变了这种方法因而遭 到怨恨。“见恶”,被怨恨、被厌恶。故选B。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唯一手段”错误。不是唯一,赏罚首要是“义工故选Ao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之”,代词,指着眼“百世之利”的道理;“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筛选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其义则不足以死,赏罚则不足以去就”“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 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 民之傩之若性”分析可知,如果让百姓知道忠信亲爱之道,就必须

6、教之以义,以义赏之,则教化成功。不以 义赏之,则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因此,“义赏”耍奖赏得当。结合“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分析 可知,晋文公在论功行赏时,先雍季后咎犯,主要是因为雍季遵从百世之利。因此,“义赏”要奖赏着眼于“百 世之利的人。结合“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分析可知,赵襄子重赏高赦,是因为高赦在危难之际依然不失君臣之礼。因此,“义赏”要奖赏在危难之时依 然遵守“君臣之礼”的人。参考译文:春气到来草木就生长,秋气到来草木就凋零。生长与凋零,是节气支配的,不是它们自

7、然而然会这样 的。所以支配者一出现,万物没有不随之变化的;支配者不出现,万物没有可以发生变化的。古人能够审10 察支配者的情况,所以万物没有不能被自己利用的。大凡使用人民,最上等的是用义,其次是用赏罚,义如果不足以让人民效死,赏罚如果不足以让人民 去恶向善,这样却能使用自己人民的,从古到今都没有。(行使)赏罚的权力,这是圣上用来更好使用人的 手段。“赏罚”前面加上“义”,那么忠心、诚信、亲近、爱护的思想就会得到彰显发扬。彰显发扬得长 久了,就越能助长这一思想,百姓就会安于这些思想,像是它们成了自己的本性,这可以称作教化的成功。 教化成功,那么即使有丰厚的奖赏或是严厉的威势也不能制止改变百姓的思

8、想。所以,善于教化的人,不 依靠奖赏惩罚,也可以教化好百姓,教化好百姓,即使是厚重的奖赏或是严厉的威逼也不能制止改变他们 的思想。不恰当地使用赏罚(指赏罚不符合道义)也是这同样的道理。奸诈、虚伪、凶残、混乱、贪婪、 暴戾的思想就会兴起,长久兴起而不停息,百姓就会相互仇恨,这仇恨就像是成了百姓的本性。戎夷胡貉 巴越等族的人一样了,即使有厚赏严刑也不能禁止人们这样做。郢人用两块夹板筑土墙,吴起改变了这种 方法因而遭到怨恨,赏罚改变这种情况,人民就会感到安乐。氐族羌族的人,他们被俘虏以后,不担心被 捆绑,却担心死后不能被焚烧。这些都是由于邪曲造成的,再说,邪曲形成了,就会对人民有害处,所以 施加赏罚

9、,不可不慎重啊。从前晋文公要跟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样做才可以取胜? ” 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不感到满足;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 从不感到满足。您只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弄干了来 捕鱼,怎能不获得鱼?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可是第二年就 没有野兽了。诈骗的方法,虽说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达不是长久之计。”文公采纳 了咎犯的意见,因而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回国以后行赏,雍季居首位。文公身边的入劝谏说:“城濮之 战的胜利,是由于采用

10、了咎犯的谋略。您采纳了他的意见,可是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可以吧!” 文公说:“雍季的话,对百世有利,咎犯的话,只是顾及一时。哪有把只顾及一时的利放在对百世有利的 前面的道理呢? “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遇到危难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回国以后尊崇贤人,足 以报答恩德。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赏赐重人民就羡慕,人民羡慕就能成功,靠 诈术成功,即便成功了,最终也必定毁坏,即便胜利了,最终也必定失败。普天下取得过胜利的人很多, 可是成就霸业的才五个,文公作为其中的一个,知道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取得了胜利如果不知这胜利是如 何取得的,那就跟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戎,但却

11、在淆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国家,但却在 柏举打了败仗。周武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打了一次胜仗就称王于天下了。各种诈术充满国家,国家不可 能安定,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赵襄子从晋用的围困中出来以后,赏赐五个有功劳的人,高赦为首。张孟谈说:“晋阳之事,高赦没 有大功,赏赐时却以他为首,这是为什么呢?“襄子说,“我的国家社稷遇到危险,我自身陷于忧困之中, 跟我交往而不失君臣之礼的,只有高赦。我因此把他放在最前边。”孔于听到这件事以后,说:“襄于可以说是善子赏赐了。赏赐了一个人,天下那些当臣子的就没人敢于失礼了。”赵襄早用这种办法治理军队, 军队就不敢轻慢。他向北灭掉代国,向东威逼齐国,让张孟谈越出城

12、墙暗中去跟魏桓、韩康约定日期共同 攻打智伯,胜利以后砍下智伯的头作为酒器,终于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难道不是施行赏罚恰当吗?(2022.北京丰台.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勇斋记勇,天下之达德,仁知之卒徒也。仁知帅乎中,坚挺乎其不回,于是选锋【1】劲骑,听指麾而疾驰, 如雷如霆,不可遏也,夫是之谓勇。盖仁知不能自行,而驾勇以行,及其成功,则勇亦得参乎仁知,同为 达德。苟不周于仁知,昧乎不辨其是非,茫乎不计其公私,惟其情之所徇而果行焉,曰“吾天下之勇也”;知 *有勇,而不知有其身,而不知其违乎仁,既违乎仁,不得谓之知。故德之蔽,惟勇为多。庐陵张生名其室曰大勇大勇之云,盖出自孟子。

13、其一则对齐宣王之问,而劝之以周文王、武王 之事。盖当是时,周德衰矣,周命替矣,天下之民困于虐政极矣。齐以万乘之国,七九有之一【2】,苞交 志于斯民,则文武之事,反掌可为。勇之时义,岂不大哉?然非所以为众人言也。其一则引曾子谓子襄之 言曰:“自反而不直,虽褐宽博【3,吾不惴焉;自反而直,虽千万人,吾往矣。”其意惟在论北宫黝、孟施 舍之勇,非圣人之徒之勇而已。曾子,传孔子之道者也。孔子论行三军,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 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必不怙恃其直,而以身当千万人也必矣。且直不直在我,于人乎 何与?虽千万人,吾往矣,抑亦何所用其直哉?曾子之雅言,称吾友犯而不校。子思之作

14、中庸,得之于 曾子也。及其语勇,则引孔子告子路之言曰:“衽金革4,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宽柔以 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而君子居之。”则子路之勇,孔子未之取也,曾子亦未之取也,然则如之何? 日: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人人之所难,而颜子跃然任之,君子之大勇盖如是!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 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曾子之大勇盖如是。生也好勇,盍求诸孔子之训,而服膺5乎颜子之事、曾子之言?则其为勇也,庶几乎无蔽矣!于是 乎言。(取材于刘基诚意伯文集)注释:【1】锋: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

15、器。【2】七九有之一:长久为战国七雄之一。九,通“久,【3】褐宽 博:古代贫贱者所穿的宽大粗布衣服。亦借指贫贱者。【4】衽金革: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 警惕,随时准备迎敌。【5】服膺:衷心信服。1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其情之所徇而果行焉徇:依从B.而劝之以周文王、武王之事 劝:勉励*C.而颜子跃然任之 任:承受12D.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夺:夺取1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之民困于虐政极矣 得之于曾子也 B.而不知有其身则必不怙恃其直 C.子思之作中庸 孔子未之取也 D.而驾勇以行齐以万乘之国 19.下列对文中语句

16、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仁知帅乎中仁智在其中为统帅.苟有志于斯民 如果有志于拯救那些百姓C.称吾友犯而不校 赞扬自己的朋友被冒犯也不计较D.盍求诸孔子之训为何不从孔子那里总结各种教训20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为庐陵张生书斋写记文的契机,就“大勇”从正面反复论述。8 .文章开宗明义,勇如同仁智一样,三者并行为天下通行不变的道德。C.作者认为“勇”的时代意义重大,但这一意义难以跟一般人说清楚。D.关于大勇,孟子认为曾子高于北宫、孟,孔子则肯定颜渊否定子路。21 .阅读全文,说明勇与仁智的关系,并概括“勇”的几种表现。【答案】17.D 18. B 19.

17、D 20. A 21. (1)关系:勇受仁、智统领,仁、智借勇来推行。(2) “勇”的表现:壮士之勇,在大事上敢于担当,见义勇为,符合道义,是大勇;君子之勇,在受 到冒犯时克己宽人,以德服人,也是大勇;匹夫之勇,勇而无智,一味逞强,意气用事,是小勇;暴 虐之勇,勇而不仁,睚眦必报,作者不认可的勇。【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为: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夺,改变,动摇。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被;介词,从。B.都是代词,自己的。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D.连词,表修饰

18、;介词,凭借。故选B。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教训I”错误。盍求诸孔子之训:为什么不从孔子的教导里求取(启发)。训,教导。故选D。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就,大勇,从正面反复论述”错误,结合“子路之勇,孔子未之取也,曾子亦未之取也”可知,子路式的勇敢, 孔子和曾子都不认同,这是从反面论述勇。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勇,天下之达德,仁知之卒徒也。仁知帅乎中盖仁知不能自行,而驾勇以行”可知,勇是天下通行 不变的道德,是仁和智(统领)的兵卒。仁智在其中为统帅。仁智不能够单独自行前往,而必须以勇为车 马前行。据此

19、概括出勇与仁智的关系:勇受仁、智统领,仁、智借勇来推行。“勇”的表现:结合“选锋劲骑,听指麾而疾驰,如雷如霆,不可遏也,夫是之谓勇”“苟有志于斯民,则文武之事,反掌可 为。勇之时义,岂不大哉?可概括出,壮士之勇,在大事上敢于担当,见义勇为,符合道义,是大勇; 结合“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而君子居之”可概括出,君子之勇,在受到冒犯时克己宽人,以德 服人,也是大勇;结合“苟不周于仁知,昧乎不辨其是非,茫乎不计其公私,惟其情之所徇而果行焉”“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 可概括出,匹夫之勇,勇而无智,一味逞强,意气用事,是小勇;结合“知有勇,而不知有其身,而不知其违乎仁”“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

20、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可概括出, 暴虐之勇,勇而不仁,睚眦必报,作者不认可的勇。参考译文:勇是天下通行不变的道德,是仁和智(统领)的兵卒。仁智在其中为统帅,坚挺而不回避,于是就选 用指挥手执锋锐武器的精锐士兵,迅猛奔驰,如雷霆霹雳一样不能阻止,这就是所谓的勇。因为仁智不能 够单独自行前往,而必须以勇为车马前行,等到成功后,勇也能参与融入仁智里,共同为天下通行不变的 道德。如果对仁智思虑不周,稀里糊涂辨不清是非,迷迷茫茫不考虑公私之别,只凭自己的感情冲动而断 行勇力,说“我是天下大勇之人”;只知道行勇力,而不知道自身利害,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仁, 既然违反了仁,就不能称为智。所以,道德上的弊端

21、,(在)勇(的问题上)是最多的。庐陵张生命名他的居室为“大勇”。大勇的说法,出自孟子。其中一处出现在孟子回答齐宣王的提 问,而以周文王、武王的事例劝导鼓励他的地方。在那个时候,周朝的德政衰败,周天子的命令不被采信 了,天下的人民已被暴政肆虐到了极点。齐国以万乘兵力的强国,长期占据战国七雄之一,如果有志于拯 救那些百姓,那么周文王、武王那样的事功,(他们做起来)就易如反掌。勇的时代意义,难道不是很大吗? 然而这却很难跟一般人说清楚啊。另一处出现在曾子对子襄的话里:“反省自己,若是自己理亏,即使对14 方是个布衣,我不畏惧吗?反省自己,若是理直气壮,即使面对千万人,我也要勇往直前。”他的意思只 在

22、论北宫黝、孟施舍那样的勇,不是圣人子弟那样的勇罢了。曾子,传承的是孔子之道。孔子论指挥三军 打仗,说:“赤手空拳打虎,踵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小心, 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那么肯定不会做单凭自己的爽直,而以一身挡千万人(那样的莽撞 事)。况且直不直在自我,与他人有什么关系?即使面临千军万马,你去就是,难道非用自己的爽直不可吗? 曾子的名言,赞扬自己的朋友受冒犯或无礼也不计较。子思写作中庸,是继承了曾子的思想。当他谈到 勇的时候,就引孔子告诉子路的话说:“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 具有这种强。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

23、,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 有这种强。”子路这样的勇,孔子没有认可,曾子也没有认可。那么正确的“勇”应该是怎么样的?那就 是: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符合于礼就是仁。约束自己,是一般人难 以做到的,可是颜渊积极地去做,君子的大勇就是这样!曾子说:“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 任不是很重吗?为此理想奋斗终生,这样的道路不是很宽广遥远吗? ”又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 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是君子 啊! ”曾子推崇的大勇应该就是这样的吧!张生喜好勇,为什么不从孔子的教导里求

24、取(启发)并信服颜渊的行事、曾子的言论呢?如果这样, 那么他(所认知)的勇,或许可以不会再有糊里糊涂的“蒙蔽” 了!于是写了(上面)这些话。(2022北京昌平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宣公会晋侯、卫侯同盟于断道【1】。二年春,齐伐鲁北鄙,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城破,齐师 遂南侵。鲁遣使如晋乞师。夏四月丙戌,卫师及齐师战于新筑【2】,卫师败绩,亦如晋乞师。晋侯遣师八 百乘,命郤克将中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六月癸酉,师陈于搴。那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日:“余姑剪灭此 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未绝鼓音,日:“余病矣!解张日:“自

25、始合,而矢贯余 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郑丘缓日:“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 之? 然子病矣! ”解张日:“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 败君之大事也?披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枪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3o前夜,韩厥梦其父谓己日:“旦辟左右。”故中御而逐齐侯。邮夏日:“射其御者,君子也。”齐侯日:“谓 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韩厥俯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4】,醪挂于木而止。前日,丑父寝于舆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

26、,伤 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聚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日:“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日:无 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辱两君。“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会 齐师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克将戮之。丑父呼日:“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克日:人 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取材于左传)注释:【1】断道,晋国地名。【2】新筑:古邑名。【3】华不注:山名,在今济南东北。【4】华泉:泉名, 在华不注山下。2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陈于塞陈:摆开阵势22 右援袍而鼓援:拿、执C.将及

27、华泉及:追赶上*D.以劝事君者劝:鼓励2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不介马而驰之/伤而匿之 B.郤克伤于矢/丑父寝于舆中 C.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谓之君子而射之 D.韩厥梦其父谓己日/射其左,越于车下 2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必下推车余下的人必定要下来推车B.逐之,三周华不注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很多圈C.下臣不幸,属当戎行臣下不走运,恰巧遇到您的军队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人不把用自己的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当作难事25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卫在新筑被齐军击败,分别派遣使者到晋国请求援军,晋国派遣

28、军队救援两国。B.两军交战时,晋军主帅郤克伤重,他希望解张和郑丘缓可以代替他击鼓,指挥军队。C.齐侯坚守春秋战国时的礼仪,因此御者凭借“君子”的身份,没有成为被射击的目标。D.韩厥表达了齐晋两国并无恩怨,并且晋侯为齐侯着想,这实际上是当时的外交辞令。26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16披甲执兵,固即死也.文章最后两段用极具现场感的笔墨,刻画出逢丑父的智慧,请结合相关语句作简要分析。【答案】22. C 23. D 24. A 25. A 26.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本来就靠 近、走向死亡。27.“逢丑父与公易位”、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逢丑父手臂受伤但“伤而匿之”, 他

29、知道如果车辆出现事故,自己无法“推车而及乙 齐侯极有可能会被俘,因此提前和齐侯换了位置,即便被 晋国追赶的部队追上,也可以假冒齐侯而使齐侯脱险。郤克在交战之时受了重伤,抓回来的还是冒牌齐侯,愤怒得不得了,想要杀掉逢丑父,“郤克将戮之。逢 丑父抬出中国古代文化中土大夫共同遵守、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各为其主”是一种忠”,为了个人的感 情而杀戮“尽忠”的臣子,是被人所不齿的,“丑父呼日: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句话喊醒了愤怒中的郤克,“赦之,以劝事君者“,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乃免之工韩厥作为晋国大夫可能并没见过齐侯,他看谁站在主帅的位置,就认定那是齐侯。因此在韩厥发表了一

30、段外交辞令后,逢丑父并没有出声接话,一是防止激化矛盾,二是怕此时被认出自己不是真正的齐侯,而 无法使齐侯脱身。【分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及:追赶上”错误。“将及华泉”的意思是“将要到华泉的时候”,所以“及”的意思是“到 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于”,介词,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介词,引出动作发生的处所,在。C.“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工D.“其L都是代词,他的。故选D。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余下的人必定要下来推车错误,“

31、余”的意思是“我。所以“余必下推车”的意思是“我必定要下来推车”。 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的能力。A.“鲁、卫在新筑被齐军击败”错误,由原文“夏四月丙戌,卫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亦如晋乞师” 可知I,当年夏天四月丙戌日,卫国的军队和齐国的军队在新筑展开战斗,卫国军队战败,也去晋国请求援 军。由此可知,是卫国在新筑被齐军击败,没有鲁国。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披甲”,穿上铠甲;“执兵”,拿起武器;“固”,本来。2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骏挂于木而止。前日,丑父寝于舆中,蛇出于其下

32、,以肱击之,伤而 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可知,逢丑父与齐侯互换了位置。将要到华泉的时候,修马被树木绊住不能再跑了。 头天,丑父在车厢里睡觉,一条蛇从他身子下边爬出来,他用手臂去打蛇,手臂被咬伤,却隐瞒了这件事, 所以今天不能推车而被韩厥追上。可见逢丑父手臂受伤但“伤而匿之”,他知道如果车辆出现事故,自己无法 “推车而及”,齐侯极有可能会被俘,因此提前和齐侯换了位置。由原文“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会齐师 至,载齐侯以免“可知,冒充齐侯的丑父叫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水喝。恰巧齐国的军队赶过来,载着齐侯逃 走而免于被俘。可见即便被晋国追赶的部队追上,也可以假冒齐侯而使齐侯脱险。由原文“郤克伤于矢,流血

33、及履,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可知,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是 进军的鼓声仍然没有停息。郤克说:“我受重伤了!”可见郤克在交战之时受了重伤,抓回来的还是冒牌齐侯, 愤怒得不得了,想要杀掉逢丑父。由原文“丑父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 克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可知,丑父大喊道:“从今以后再没 有替代他的国君受难的人了,在这里有一个这样的人,将要被杀掉了! 郤克说:“人不把用自己的死来使他 的国君免于祸患当作难事,我杀掉他是不吉利的。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就使逢丑父免于被杀。 由此可知,逢丑父抬出中国古代文化中士大夫共

34、同遵守、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各为其主”是一种“忠。 为了个人的感情而杀戮“尽忠”的臣子,是被人所不齿的,“丑父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 将为戮乎一句话喊醒了愤怒中的郤克,“赦之,以劝事君者”,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乃免之,由原文“韩厥执萦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日:,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惧奔辟而辱两君”可 知,韩厥拿着拴马的绳子站在齐侯的马前,拜了两拜,叩头至地,捧着酒杯加上玉壁献上,说:“我国国君 派群臣做鲁、卫两国请求我们做的事情,说不要让军队陷入齐国领土。臣下不走运,恰巧遇到您的军队, 没有逃避隐藏的地方,而且怕因为逃跑躲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由此可知,韩厥作

35、为晋国大夫可能 并没见过齐侯,他看谁站在主帅的位置,就认定那是齐侯。因此在韩厥发表了一段外交辞令后,逢丑父并 没有出声接话,一是防止激化矛盾,二是怕此时被认出自己不是真正的齐侯,而无法使齐侯脱身。参考译文:鲁宣公会合晋侯和卫侯在晋国断道同盟,(成公)二年的春天,齐国讨伐鲁国北边的边邑,齐侯亲自击 鼓,士兵攻上城墙,三天的时间,城邑被攻破,齐国的军队就继续向南侵犯鲁国。鲁国派遣使者到晋国请 求援兵。当年夏天四月丙戌日,卫国的军队和齐国的军队在新筑展开战斗,卫国军队战败,也去晋国请求 援军。晋侯派出了八百辆战车规模的军队,任命郤克为中军主帅,韩厥为司马,去营救鲁、卫两国。六月癸酉日,齐晋两军在簟地

36、摆开阵势。那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在车右做齐侯的护卫。晋军解张为 郤克驾车,郑丘缓做郤克的护卫。齐侯说:“我姑且消灭晋军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马进击晋军。18 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是进军的鼓声仍然没有停息。郤克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 一开始交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断箭杆照样驾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得殷红,哪里敢说受 了重伤?您就忍耐一下吧。“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以来,如果遇到险峻难走的路,我必定要下来推车, 您哪里知道这种情况呢? 不过您的伤势确实太严重了! ”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 们的战旗和鼓声,前进后退都要跟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

37、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因 为伤重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尽管受了重伤但还没有到 死,您还是努力地干吧! ”于是左手一并握住缰绳,右手拿过来鼓槌击鼓。马狂奔不止,全军跟着他们冲 锋。齐军溃败。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很多圈。头天夜里,韩厥梦见他的父亲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在兵车的左右两侧。”因此他在车当中驾 车追赶齐侯。那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人,他是个君子。”齐侯说:“称他君子却射他,这是不合于礼的 行为。”射他的车左,车左坠落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韩厥俯下身子放稳他的车右。逢丑父与齐侯互换了位置。将要到华泉的时候,醪马被树

38、木绊住不能再跑了。头天,丑父在车厢里睡 觉,一条蛇从他身子下边爬出来,他用手臂去打蛇,手臂被咬伤,却隐瞒了这件事,所以今天不能推车而 被韩厥追上。韩厥拿着拴马的绳子站在齐侯的马前,拜了两拜,叩头至地,捧着酒杯加上玉壁献上,说:“我国国君派群臣做鲁、卫两国请求我们做的事情,说不要让军队陷入齐国领土。臣下不走运,恰巧 遇到您的军队,没有逃避隐藏的地方,而且怕因为逃跑躲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冒充齐侯的丑父 叫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水喝。恰巧齐国的军队赶过来,载着齐侯逃走而免于被俘。韩厥献上丑父,郤克准备杀掉他。丑父大喊道:“从今以后再没有替代他的国君受难的人了,在这里 有一个这样的人,将要被杀掉了

39、! 郤克说:“人不把用自己的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当作难事,我杀 掉他是不吉利的。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就使逢丑父免于被杀。(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 为式人焉O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余人。崇同郡人逢 安、东海人徐宣等各起兵,合数万人,复引从崇。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浸盛,乃 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王莽遣军击之,崇等欲战,恐其众与 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

40、是号日赤眉。遂大破之。初,赤眉过式,掠盆子及二兄恭、茂,皆在军中。及恭随崇等降更始,即封为式侯。恭以明经数言事, 拜侍中,从更始居长安。盆子与茂留军中,主刍牧牛,号日牛吏。及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 十余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崇尝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礼为符日“上将军”, 又以两空札置笥中,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礼。盆子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D.权请擒关自效效:献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肃之失计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B.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 C.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 D.

41、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而乃骇然震惊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深为肃病:孙权对鲁肃非常不满B.孔明之谋蜀也:诸葛亮谋划攻取西蜀C.犹欲学战国两利面俱存之说:还要学习战国时让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使他们共存的主张D.蜀修关公之怨伐吴:蜀国为报关公被杀的怨愤讨伐吴国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把孙权写的奏表射给关羽看,是为了显示自身强大,劝降关羽。B.孙权与蜀断交的做法是错误的,吴国没有被魏所灭,只不过是侥幸。C.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从反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D.作者认为曹操和鲁肃,诸葛亮一样,都能把天下大势看得十分透彻。5.

42、“鲁肃之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鲁肃之计”对东吴的意义。【答案】1. C 2. D 3. B 4. A 5.内容:先结刘备而后攻魏。意义:联蜀攻魏,进一步可先灭曹操而后两国相争天下;退一步可三足鼎立北面称帝,不屈居人下,对吴 蜀来说属于“两利而俱存”的办法。【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C.本句意为:应该像是没有什么可回头犹豫的了。去13,和“顾”组成固定词组,回顾,犹豫之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助词,主谓间取独;结构助词,的。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C.介词,和;介词,在。D.连词,表转折,去

43、IL故选Do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B.“孔明之谋蜀也”结合下文“鲁肃之谋吴也”的对称句式,可知,鲁肃不可能谋划夺取吴国,而是为吴国谋划,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茂谓日:“善藏符。”盆子即啮折弃之,而犹从牧儿遨。军及高陵,入长安城,更始来降。盆子居长乐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又数虏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复固守。盆子惶恐,日夜啼泣。刘恭见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密教盆子归玺绶,习为辞让之言。建武二年正月朔,崇等大会,盆子下床解玺绶,叩头日:“今设 *置县官而为贼如故。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避贤圣。”因涕泣嘘唏。崇等及会者数百人,莫不哀 *怜

44、之,乃皆避席顿首日:“臣无状,负陛下。请自今已后,不敢复放纵。”既罢出,各闭营自守,三辅翕 怨,百姓争还长安,市里且满。后二十余日,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粮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 火烧宫室,引兵而西。光武遣军分为二道,以要其还路。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樊崇竟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 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谓盆子日:“自知当死不? ”对日:“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赦之耳。”帝又谓崇等日:“卿所谓铁中铮铮, 庸中佼佼者也。”帝怜盆子,赏赐甚厚,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取材于后汉

45、书刘玄刘盆子列传).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既浸盛B.主刍牧牛C.争言呼D.以要其还路浸:日益,更加刍:割草者瞿:喧哗鼓噪要:邀请,约请2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乃相与为约B.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C.唯盆子与最为近属*D.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3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A.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A.乃相与为约B.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C.唯盆子与最为近属*D.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3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A.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乃书札为符日“上将军”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习为辞让之言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杀人者偿

46、命,打伤人要抵罪B.被发徒跣,敝衣赭汗披头散发光着两只脚,穿着破衣服,涨红了脸,满头大汗C.各闭营自守,三辅翕然各自闭门坚守军营,三辅地区关城合并20D.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把荥阳的均输官地)作为商铺区,让他终生享用这里的官税3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盆子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因此,当樊崇想建立政权时,作为汉室后裔的刘盆子便被推上了帝座。B.樊崇勇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他率领的赤眉军早先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击败王莽做出重大贡献。C.刘恭对赤眉军的失败有预见,担心弟弟刘盆子被牵累,祸及刘氏兄弟,因此偷偷地教刘盆子交还玺绶。D.本文除了叙写刘盆子的生平之外,还

47、记录了赤眉军从兴起、壮大到最终投降光武帝这一盛衰变化的过程。32.请结合本文和下面过秦论的节选部分,分析由樊崇和陈涉领导的这两次农民起义在哪些方面具有 相似之处。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答案】28.D 29. A 30. C 31. A 32.起义原因(示例)这两次起义都是被迫起义:樊崇是以 困穷为寇,陈涉是带领“疲弊之卒”起义。起义影响(示例)这两次起义号召力都很强:樊崇因勇猛过人,许多人依附他,后来达到几万人;陈 涉起义后,天下人云集响应,许多人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起义人员(示例)这两次起义的参与者才能、谋略、文化水平都不高:樊崇人马日渐壮大后,只有口 头约束,没有文书、旌旗等正规管理;陈涉出身低微,队伍中也没有才能出众,可匹敌孔子、墨子的贤达 谋士。起义效果(示例)这两次起义都给予当时统治政权沉重打击:樊崇大破王莽部队,攻入长安,后迫使 更始帝投降;陈涉起义加速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解析】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