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_挑战与对策分析_杨帆.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623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_挑战与对策分析_杨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_挑战与对策分析_杨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_挑战与对策分析_杨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_挑战与对策分析_杨帆.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生态 经济 第 3 1 卷第 11 期 ( 2 015 年 11 月 ) Eco lo gical Eco nom y, Vo l. 3 1, No. 11 (No vember 2 01 5) 我国绿色 金融发展面 临的机遇 、挑战与对 策分析 杨帆,邵超峰,鞠美庭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 摘 要 : 近 年来 , 绿 色金 融在 全球 范围内 逐渐 兴起 。 鉴 于金 融在 当代 经济 社会 特别 是绿 色经 济发 展中 的重 要地 位 , 发 展绿色 金融是 推动经济 转型升 级 , 促 进社会 、 经济 、 环境可 持续发 展的有效 手段 , 也是未 来

2、金融 业健康发 展的必 然 选择 。 从实践 应用角度 来看 , 国内外 发展绿 色金融的 理论研 究 、 政 策探讨等 多从宏 观方面 强调绿 色金融的 发展问 题 , 越来 越多的 生态专家 、 环境 学者以 及经济 学家对绿 色金融 做出大 量的基础 性研究 , 但缺 乏完善 的体系制 度 , 如 何 在实践 中推广 应用绿色 金融 , 目前我 国还没 有形成完 善的运 行体系 , 缺乏可 操作性 。 在国 际绿色 金融实践 分析的 基 础上 , 通过对 我国当前 发展绿 色金融 的基础 条件及关 键制约 因素分 析 , 讨论 了我国 发展绿 色金融 的建设思 路与发 展 对策 。 关

3、键词 : 绿色 金融 ; 绿色信 贷 ; 绿色证 券 ; 绿色保险 中 图分类号 : F062.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4407(2015)11-085- 03 The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China YANG Fan, SHAO Chaofeng, JU Meiting (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 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

4、n 300071, China) Abst ract : Gr een f inance had a graduate rise in rec ent yea rs. In r elation to the impor ta nce of fina nc e to our society e spec ia lly in the area of gree n finance ,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 inance is a n effec tive wa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tr ansforma tion and sustain

5、the development of soc ie ty economy a nd e nvir onme nt; it is a lso the ine vitable choic e f or the futur e hea 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 y. Howeve r, in the curre nt situation, the theory a nd policy f or de velopment of gree n financ e e mphasizes more on issue s fr om macr o as

6、pec ts. A gr owing numbe r of environme nta l e xperts、 environmenta lists and economists ma ke lots of gree n f inance r ese arches, but still lacks a pr actic e system. How to develop the gree n finance in pra ctic e has not forme d the perfe ct operation system and lack of the oper ability. This

7、a rtic le, taking some ideas about the inter national pra ctice s of Gr een Financ ing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China s gre en finance a nd the Pr oblems a nd c ounte rmea sure s of Chine se gr een financing de velopment, puts forward acc or 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ra 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8、 s green finance.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green c redit lending; gr een security; green insura nce 200 多 年的工业化历程,虽然 使不到 10 亿人 口的发 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充分的对策探讨分析,以期为我国绿色 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是资源和生态环境却付出了巨大 金融的深入实施提供借鉴。 1 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 性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已经影响了当前各国的发展进 程。为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 衡,绿色经济逐渐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绿色金融作 为推动绿色经济的一种重要措

9、施,于 1991 年在邮政储蓄 法案规定建立危险物质信托基金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关闭 领域首次应用后不断推广,被认为是传统行业绿色改造升 后的责任信托基金。当责任主体不能确定、没有能力或者 级、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与利用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必要 不愿承担治理费用时,由超级基金来支付治理费用,之后 经济手段,其地位不断提高。基于当前中国产业优化升级 超级基金将对能找到的责任主体提起诉讼,向其追索支付 的迫切需求, 在绿色经融国际典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 的治理费用 。这就促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重视环境污 文重点进行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分析,结合当前存 染风险可能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和偿债风险。此后,

10、主要 基金项目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支撑体系研究”( 13ZCZCFSF13500) 作者简介 :杨帆( 1989 ),男,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与经济;邵超峰( 1980 ),男,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环境评价与管理; 鞠美庭( 1962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生态学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讯作者 :鞠美庭 E-mail: 85 的代价。气候变化、酸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多样 一般认为,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始于 1980 年美国的 1 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超级基金法案) 。该 2 生态 经济 第 3 1 卷 第 11 期 ( 2 015 年

11、 11 月 ) Eco lo gical Eco no my, Vo l. 3 1, No. 11 (No vember 201 5) 86 国际经济组织和世界各国在环评制度建设、定向信贷支持 和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1 环评制度建设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发展援助性组织之一,世界银行在 1987 年就设立了环境总局以及其他执行机构来确保环保目 标和政策的实施。 1989 年以来,该组织把实施和完成环境 影响评价作为其批准贷款 的先决条件,专门制订了相关的 政策、审查程序和工作指南 。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国际 金融公司,在 2002 年与 9 家商业银行共同制定“环境与社 会风险的项

12、目融资指南”(赤道原则),确定在自愿基础上 保证在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 ,项目 发起人需要证明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能够对环境问题负责, 国际金融公司方 对项目提供资助。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在 1992 年与一些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成立了全球性的金融机 构自律性组织“ UNEP Financial Initiative” ,目前成员已 有 200 多个。其主要职能是整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金融 部门的运营,鼓励民营金融部门为环境友好型的技术、产 品和服务提供融资。 1997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银 行业、保险业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要求金融 机构公开其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公布环

13、评报告和环境指 标、环境行为标准等文件 。 1.2 定向信贷支持 1974 年, 联邦德国成立了名为“生态 银行”的世界首 家政策性环保银 行,重点 支持促进环境 保护的项目和工 程 。波兰在 1991 年成立环 保银行,该银行重点支持有 关促进环镜保护 的投资项目。 1995 年,荷兰多个政府部门 联合提出绿色基金方案,要求银行以低于商业贷款利率 1% 2% 的优惠利率向风能、太阳能和有机农业等特定 绿色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2003 年,泰国设立能效循环基金, 要求参与的 6 家泰国银行以不高于 4% 的利率发放能效项 目贷款。 2004 年,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开始实施促进环境友 好经营融资业

14、务,其贷款对象及利率由贷款目标企业的环 境评级结果确定。 2009 年,美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强调了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力传输技 术的贷款担保。欧 债危机爆发以来,瑞典国家开发署还为 环保项目提供信用升级担保和绩效担保,提升了信用等级 这一项目融资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 1.3 金融工具创新 如何建设有效的金融工具一直是国际上推动绿色金融 体系实践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碳权交 易基金。 2005 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限制了各国温室 气体的排放量,也催生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 市场。世界银行专门成立 89 只碳基金,资金规模超过 161 亿美元 。二是

15、投资理财产品。荷兰银行在为碳交易买卖 双方搭建交易平台的同时,设立挂钩气候变化与环境指数 或环境责任表现良好公司证券的基金,推出气候信用卡等 个人业务 。英国巴克莱银行在 2006 年推出场外交易核 证减排标准化期货合约。 2007 年,瑞士联合银行( UBS)推 出了全球变暖指数、世界排放指数、和谐全球生物燃料指 数、 UBS 气候变化战略凭证(股票投资组合)和 UBS 股权 基金等 5 种不同的绿色金融投资产品 。三是个人绿色消 费信贷工具。 2004 年,花旗集 团推出的结构化节 能抵押 产品专门针对中低收入 顾客,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 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并向购置民用太阳能技术的

16、客户 提供融资便利 。澳大利亚的碳金融部门推出的碳基金, 专门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或在碳交易市场从事碳信用交 易。自 2000 年世行发行全球首只投资减排项目的碳原型 基金以来,各国纷纷踊跃参与。截至 2008 年, MECU 银 行还推出了要求贷款者种树以吸收私车温室气体排放的贷 款。四是碳信用保险工具。 2006 年,瑞士再保险集团向美 国一家专门从事国际环境市场业务的投资公司出售了碳信 用保险,主要涵盖碳信用在审批、认证和发 售过程中产生 的风险。市场上也出现了保障碳信用卖方的“碳信用保证 保险”,帮助企业规避在项目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项目风险 (技术不成熟、自然灾害、工程事故、管理失误等)

17、 。 1.4 国际绿色金融实 践对我国绿色金融体系 建设的启示 从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看,绿色金融不仅对于企 业层面的微观经济变化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假以时日也必 将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诸多方面对宏观经济发展 产生重要影响。一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绿色金融通 过信贷环节影响企业资本从而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发挥促进企 业节能减排的 激励约束作用。二是促进 产业 结构优化。为规避或利用绿色金融的惩戒和奖励机制,投 资者会更多地关注环境风险低的企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企 业,推动企关行业的金融风险也在上升。三是促进金融可 持续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命脉,但近年来我国金 融发展的“脱实向

18、虚”现象也有凸显。绿色金融可以成为促 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四是促 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由国家财政支持建设生态文明的传 统做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形成多方 对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多元化投资局面,是充分发挥资 源在市场中 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所起到的引导协调作用。 五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业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时加 大环保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2 中国实施绿色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2011 年 3 月,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深化金融体 10 生态 经济 第 3 1 卷第 11 期 ( 2 015 年 1

19、1 月 ) Eco lo gical Eco nom y, Vo l. 3 1, No. 11 (No vember 2 01 5) 制改革,实施绿色发展的构想,要求围绕绿色发展和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为我国绿色金融体 系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1 我国绿色金 融发展的基础分析 绿色金融的国内实践起步相对较晚,主要涉及绿色信 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三类业务领域,其中 主要发展方 式是银行实施的绿色信贷和保险公司实施的绿色保险 。 绿色信贷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境外金融机构依托于京 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 CDM)的碳

20、金融业务上进行 合作,如兴业银行最 早加入“赤道原则”, 2006 年与国际 金融公司( IFC)合作为我国节能减排项目提供 24 亿元人民 币贷款 。 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联合发布了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基础性文件关于落实环 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2012 年,银监会 印发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开展 绿色信 贷,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 。随着 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发展已经深入民 心,绿色信贷在银行中的地位也不断增强。绿色保险方面, 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 指导意见, 2008 年,

21、中国平安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当 企业发生污染事故时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赔偿责 任。 2009 年,天平保险开始尝试开发环保型车险产品。绿 色证券方面, 2008 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 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调控社会募集资金投 向、遏 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过度扩张和促进上市公 司持续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2 我国绿色金 融发展的瓶颈 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面 临很多瓶颈,信贷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标准不完善,金融 机构缺乏国家层面的具体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 级标准,商业银行难以被相关的措施和实施细则监管。在 目前社会大

22、环境及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下,贷款主体的稳 定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风险性等方面影响着商业银 行贷款对象的选择。贷款方式以土地抵押为主,银行倾向 于将资金贷给那些实力雄厚 的大型国有企业及利润率极高 的中小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拥有过硬的信用记录以及雄厚 的资本,又属于比较成熟的产业,因此银行面临的违约风 险较小,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也较小,是银行的优质客户。 推行绿色信贷时,银行将会流失掉这一优质客户,在短期 内面临中间业务收入下滑的影响。与此相反,环保产业大 部分都为利润率比较低的中小企业,尽管产业一前景光明, 但其缺少抵押资产,同时外部的发展环境尚不明朗,银行 从自身资金的安全考虑,不会将贷款发

23、放给这些环保企业。 此外,商业银行从客 观上也缺乏积极性去投身环保产业, 因为其在承受高风险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高回报。 3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展望 在当前我国绿色经济体系建设尚未完善的背景下,推 进强制性绿色信贷的法律依据不足,难以规避道德风险。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为 国民经济发展和金 融行业增强经营绩 效创造新的增长 点。为此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应当着力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着力强化法律法规保障。适时调整、完善和修 订相关法律法规,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和法律保障 。重点是完善绿 色信贷监管、促进生态风险 监管、加强证券信息披露监

24、管和强化环境保险责任等方面 的法律体系。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制 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环评标准和绿色信贷指南,金融机构信 用评级考核时考虑金融机构环保相关业务的绩效,对上市 公司制定发布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细化环境污染责任 保险工作指南。 第三,着力强化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发展改革、环保、 国土和金融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构,通过联 席会议、信息平台和企业征信系统等方式,规范信息共享 程序,共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第四,着力改革资 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反 映市场需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 成机制是推动绿色金融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

25、 应抓住当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资本市场总体估 值处于低位的有利时机推进价格改革,为绿色金融发展的 有效推进提供动力。 4 结语 我国 是 世界 上 最具 有 潜力 的 碳减 排 市 场和 最 大的 CDM 项目供应方,每年可提供 1.5 亿 2.25 亿吨 CO2 核 定减排额度 。人力成本高和节能降耗潜力低等因素使发 达经济体完成减排任务的成本比我国高得 多,因此我国绿 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对我国而言绿色 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与发展,其内涵应当是遵循市场 经济规律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以各种金融衍生 工具为手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现代金融体系。无 论考虑到

26、保护环境还是相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方面,绿色金 融的实施对于我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在今后的几年中,绿色金融理念将会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未来我们不但要继续提升绿色金融课题的理论研究、运行 (下转 113 页) 87 3 13 14 生态 经济 第 3 1 卷第 11 期 ( 2 015 年 11 月 ) Eco lo gical Eco nom y, Vo l. 3 1, No. 11 (No vember 2 01 5) 18王佃利,杨妮 . 城市群发展中的同城化策略探析 以省会城市 群发展为例 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

27、13( 3): 31 35. 19杨妮 . 跨域治理视角下的同城化策略探析 基于省会城市群中 济莱同城化的发展 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 5): 42 46. 20付杨 . 在新型工业化中沈抚同城化路径思考 J. 民营科技, 2011 ( 2): 121 122. 21范婉莹 . 基于社会均衡视角的同城化发展路径及规划导控研 究 以曲靖麒沾马都市区同城整合规划为例 D. 重庆:重庆大 学, 2014. 22Bykzkan G, Ergn B. Intelligent system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 tourism J. Expert System

28、s with Applications, 2011, 38(6):6586- 6598. 23周相兵,马洪江,苗放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云解决方案 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S2): 261 264. 24张凌云,黎巎,刘敏 . 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J. 旅游 学刊, 2012( 5): 66 73. 25安传艳 . 中原城市群旅游一体化研究 D. 开封:河南大学, 2008. 26胡卫华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深莞惠旅游一体化策略研究 J. 热带 地理, 2010( 3): 305 310. 27任瀚 . 智慧旅游定位论析 J. 生态经济, 2013( 4

29、): 142 145. 28刘利宁 . 智慧旅游因子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 D. 太原:太原理工 大学, 2013. 29王恩旭 . 基于 G1熵值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及实证 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68 73. 30Borrs J, Moreno A, Valls A. Intelligent tourism recommender systems: A survey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4, 41(16): 7370-7389. 31韩玲华 . 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30、 D . 南 京:南京邮电大学, 2014. 32张晓慧 .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 D. 杨凌: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 2011. 33葛立成,聂献忠,李文峰 .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J. 浙江 社会科学, 2006( 2): 215 219. 34苏勇军 .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与宁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5): 96 99. 35银元,李晓琴 . 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 J. 农 村经济, 2013( 11): 39 43. 36 赵桂燕 . 宁夏沿黄城市带旅游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D. 青 岛:青岛大学, 2

31、010. 37窦群 . 以信息化助推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 J. 旅游学刊, 2014 ( 10): 19. 38刘法建 ,章锦河 . 旅游同城化的概念、策略及案例分析 J. 经济 问题探索, 2010( 3): 168 172. 39虞虎,陆林,朱冬芳,等 .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8): 1087 1096. 40侯志强,施雅岚 . 中国旅游城市群竞争力比较研究 J. 宏观经济 研究, 2011( 2): 42 61. 41王永刚,李萌 . 旅游一体化进程中跨行政区利益博弈研究 以 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旅游学刊, 2011( 1): 24 3

32、0. 42刘书安,黄耀丽,郑 坚强,等 . 基于合作竞争博弈的“大珠三 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8): 112 115. 43王小辉,韩红珠 . 西安旅游城市群云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探析 J.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3( 3): 118 121. 44翁钢民,李维锦 . 智慧旅游与区域旅游创新发展模式构建 以 秦皇岛为例 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5): 35 38. 45宋东宁,杜兴立,王怀宇 . 关于哈尔滨市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的建 议 J. 学理论, 2012( 13): 75 76. 46 郑向敏,付业勤 . 旅游相关概念之辨析 J . 前沿

33、, 2010, ( 21): 109 113. (责任编辑:朱莉丽) (上接 87 页) 机理研究,同时应该确定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技 术操作和管理规范,不断推进绿色金融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安伟 . 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 J. 经济经纬, 2008 ( 5): 156 158. 2 王曦,胡苑 . 美国的污染治理超 级基金制度 J . 环境保护, 2007( 10): 64 67. 3李勋 . 发展绿色金融的法律研究 J . 兰州学刊, 2009( 8): 141 146. 4董志,康书生 . 赤道原则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J. 金融教学与研 究, 2009( 2): 39

34、41, 52. 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 About the UNEP Financial Initiative EB/OL. http:/www.unepfi.org/ about/. 6Herwig 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financial world J. Enviro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bability. 2003(5): 197- 230. 7于永达,郭沛源 . 金融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35、J. 环 境保护, 2003( 12): 50 53. 8张雪兰,何德旭 . 环境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激励:国际经验及 启示 J. 财政研 究, 2010( 5): 78 81. 9中信银行规划发展部 . 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R. 北京:中信银行规划发展部, 2010. 10翁清云 . 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 J. 东北大学财 经学报, 2011( 2): 27 31. 11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 . 绿色金融:国际经 验、启示及对策 J. 浙江金融, 2011( 5): 20 25. 12韩冬杰 . 碳信用保险 早夭的绿色创新 N. 中国保险报, 2012- 03-12( 06) . 13秦军 . 我 国碳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J. 金融与经济, 2014( 8): 32 36. 14王青,葛察忠,秦昌波,等 . 中国绿色信贷进展情况分析 A/中 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 2012 年学术年会 C. 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 2012. 15陈游 . 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J. 金融论坛, 2009 ( 10): 69 73. (责任编辑:苏斌) 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