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_刘冠楠.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63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4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_刘冠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_刘冠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_刘冠楠.docx(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技信息 高校讲台 SCIENCE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12 期 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刘冠楠 1 刘 野 2 ( 1.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2.长春师范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 :武术空中旋转动作是武术比赛中的难度动作 , 本文运用三维影像测量的方法 , 通过对优秀武术运动 员 “ 腾 空摆莲 360 ” 技 术的运动学 分析 , 找出影响 “ 腾空摆莲 ” 360 技术的主要因素 , 确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 明确动作理论的内涵 , 弥补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 , 达到技术诊断的目 的 , 对进一步提高武术套路竞技的整

2、体水平 , 促进武术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以及指导现代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武术 ; 三维摄影 ; 腾空摆莲 360 0.前言 武术在我国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 , 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 加强 对武术的科研工作就非常必要 。 由于 “ 腾空摆莲 ” 是武术跳跃技术中较 难掌握且比较复杂的动作 , 对该动作的技术环节 、 技 术细节进行定量 的记录和分析 , 弥补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 , 达到技术诊断的目的 、 对 进一步提高武术套路竞技的整体水平 , 促进武术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 1.研究对

3、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省一级武术运动员刘朋 ,王宏朋 ,孙博 ,王欢 。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调查访问法 1.2.3 影像解析 1.2.4 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 腾空摆莲 ” 360 起跳阶段技术分析 “ 腾空摆莲 ” 是以快速有力的起跳获得腾空高度并以一定的高度 完成空中动作 , 因为无助跑或助跑距离小 , 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变化 并不大 , 而垂直速度的变化极快 , 正如传统所述的那样具有旱地拔葱 之势的特征 。 因此 , 起跳阶段的动作技术是完成整个 “ 腾 空摆莲 ” 动 作 的基础 , 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动作的完成质量

4、 , 起跳关系着能 否将助跑中获得的动能尽可能转化为人体向上的动能 , 同时起跳的动 作质量又关系着后继的空中摆莲动作成败 。 2.1.1 起跳腿缓冲阶段技术分析 起跳的缓冲阶段是指运动员起跳腿制动性前蹬之后 , 运动员的蹬 地腿开始屈膝缓冲 , 最后达到最大屈膝角度 。 生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 1 , 肌肉做退让性的工作时发挥的力量最大 , 静力性工作次之 , 克制性 工作最小 , 根据肌肉牵张反射机制 , 退让性工作能够更好地使拉长的 肌肉进行后继性收缩 , 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 因此 , 起跳的缓冲动作 在完成动作技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前蹬角是指着地瞬间身体重心与支撑点连线与水平面

5、的后夹角 , 有关跳远 、 跳 高的资料表明 , 前蹬角的大小对起跳的效果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 2, 3, 4 。 起跳腿的屈膝缓冲是必然的 , 因为它使起跳腿的伸肌群 做退让性收缩 , 提高了肌肉与肌腱的弹性势能 , 使肌肉的总收缩力增 大 , 但如果想取得良好的起跳效果 , 膝关节就不能过度的屈曲 。 有关对 跳远实验表明 , 当起跳腿缓冲时膝关节角度低于 130 时 , 肌肉的弹性 就会下降 10%- 20%5。 从运动员膝关节角度的测试结果来看 , 运动员 最 大 缓 冲 时 刻 膝 关 节 角 度 平 均 为 147.19 5.62, 缓 冲 角 为 21.73 1.56, 这个较小的

6、缓冲角度 , 有利于起跳腿的进一步蹬伸 。 2.2“ 腾空摆莲 ” 360 腾空阶段技术分析 2.2.1 身体姿势 通过以往有关的文献资料的分析 , 我们发现 , 转体类动作还具备 主动挥摆动作 。 就众多的转体类动作而言 , 主动挥摆是一个最具典型 的动作 , 而挥摆主要涉及到肢体的两方面 , 一方面是运动员的腿 , 另一 方面是手臂 。 此外 , 躯干上半部和头部这些周围环节的快速移动 , 在完 成转动动作的时候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 因此 , 在腾空之后 , 为了能够顺 利的在身体腾空高点实现击响 , 运动员的起跳腿开始积极上摆 , 躯干 收腹前倾 , 两臂积极前伸下压 , 形成上踢下压的

7、相向运动 , 同时摆动腿 屈膝下放以抵消部分上摆动量 , 形成两腿的相向运动 , 从而促进起跳 腿的进一步上摆 。 击响时刻身体姿势得相关参数来看 , 运动员右髋角平均为 34.16 4.56, 右膝角平均为 175.22 3.20, 说明在击响时刻右腿是上摆到最 高位置并且膝关节是充分伸直的 , 结合此刻身体重心的高度 ( 平均值 为 1.76m 0.05) 可以认为几名选手击响动作基本上发生在重心最高阶 段进行 , 这样增加了动作的优美性 。 但是 , 由于右腿伸直 , 右脚高度必 须过肩 , 此时股后肌群出现最大限度的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 , 这 就要求运动员股后肌群要有良好的伸展性及

8、协调能力 , 以适应技术动 作的特殊要求 。 3.3“ 腾空摆莲 ” 360 落地阶段技术分析 落地平衡阶段对动作的最终完成至关重要 , 落地后脚步移动 、 挪 动 、 身 体晃动都要不同程度地影响动作效果 , 落地平衡成功与否是由 落地前的运动学参数决定的 。 着地后 , 从碰撞结束至各个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称为缓冲过程 , 这 个时刻 , 下肢的三大关节角度变化较大 。 在缓冲阶段髋 、 膝 、 踝 各关节 依次柔和弯曲 , 弯曲的程度看腾空高度而定 。 弯曲度不能太过分 , 从运 动员测试数据来看 , 运动员最大缓冲时刻的髋角为 145.84 5.82, 膝 角为 135.66 3.72,

9、这个角度对维持身体平衡和随后的动作创造有利 条件 。 同时 , 各关节肌肉群的配合要协调一致 , 特别是踝关节处的肌 肉 , 一定要保持紧张 , 不能突然放松 , 如果在落地后 , 腿部肌肉和踝关 节肌肉力量不强 , 那么就容易出现前扑后倒观象 。 在落地时 , 躯干略向 前倾挺直腰背 , 躯干略向前倾的目的主要使身体总重心能够维持在支 撑面内 , 腰背肌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 , 使上体和踝关节成为稳定的支 柱 。 3.结论 3.1 从缓冲时间来看 , 略高于跳远运动员起跳腿缓冲时间 , 而和跳 高运动员缓冲时间相似 , 在起跳总时间上 , 运动员普遍稍大 , 这样不利 于运动员起跳腿产生有利的

10、蹬伸动作 。 因此 , 运动员应该在起跳动作 充分的前提下 , 缩短起跳时间 。 3.2 腾空阶段运动员总体重心升高幅度不大 , 但基本上击响动作 都在重心最高阶段进行 , 在击响后至落地瞬间 , 肩扭转角速度变化不 明显 , 但髋扭转角速度在击响后至落地瞬间这段时间内急剧增大 。 3.3 落地碰撞过程中 , 作用力很大 , 作用时间短 , 在着地时刻身体 还存在着转动的趋势 , 说明运动员在落地时刻身体扭转未达到 360 , 增加了落地时支撑腿的负担 , 不利于落地后的稳定性 。 科 参考文献 1 张勇 .长拳中的腾空旋风脚 720 的 动 作 技 术 分 析 J .安 徽 体 育 科 技

11、, 2004,25(2):37- 38. 2 陈洁敏 ,章莺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 分析 J .中国体育科技 ,2001,37(4): 37- 40. 3 许树海等 .短距离助跑跳远的生物力学分析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1994,11(3):16- 20. 4 王秀香 ,铁钰 .对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垂直速度的因素分 析 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24(2):1- 3. 作者简介 :刘冠楠 ( 1979- ) , 男 , 助教 , 硕士 , 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 会学研究 。 刘野 ( 1978- ) , 男 , 助教 , 硕士 , 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 。 3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