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二)3.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12621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文字(二)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文字(二)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文字(二)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文字(二)3.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内容】 问题产生的依据: 2.“你觉得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3.“课文是怎样把每一种文字介绍得具体生动形象的。”以探究为明线: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有了以下的想法: 2.作者在介绍几种文字时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运用的是来自书上的资料,有的采用的是描述法,还有的来自作者的亲自观察与实践。特别是介绍花岗岩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连续设问和拟人化的手法来向我们进行生动的介绍。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一写作上的特点,我打算抓住“爬”让学生去读、去比较,感悟这个字的妙处,从而体会到如何使语言文字生动起来,同时又渗透了写法的指导。 1.学生通过自主

2、探究式学习,透过文字揣摩文章结构,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3.学生通过读书、交流,知道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课中实践】 一、复习检查 生1:天上的星星可以为我们指示方向。生2:云可以为我们预兆天气。 生3:建筑工地上挖出的石灰石告诉我们城市的这块土地曾经是一片汪洋。生4:森林里的花岗石告诉我们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二、品读重点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让我们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三、写法揣摩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课文用了七个自然段来写,但其实有些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为一个大的段落,请你再来看每段话的内容,你觉得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

3、为一个大段落。 生2:我们还可以把第 2、第3自然段归在一起,因为他们都讲的是天上的文字。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归在一起,讲的都是地上的文字。从天上到地上,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的。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读到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就应该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楚,然后理清说明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就更容易读懂课文。相信同学们都能掌握这样的读书方法。 四、读写迁移 师。同学们,说明性的文章除了让人读懂大概的内容还不够,还要让人读明白,喜欢读,这就必须做到具体生动形象。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课文是怎样把每一种文字介绍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六小节,听老师读这个段落,大家认真听,用

4、心想,它是怎样把花岗石这种文字说明得具体生动形象的。 师范读。 师。想好了吗,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生1。就像披着毛皮一般,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花岗石上的青苔比做是披着毛皮一般,像毛皮那样厚实,可以看出这块花岗石历史的悠久。 生2: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接下来作者又自己作了回答。这就叫自问自答。作者在问这一个个问题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我们的好奇心全部勾起来了。师:是呀,这多奇怪啊,确实有那么多的问题让人费解,读到后面才恍然大捂,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有趣。自问自答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 生3。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

5、“爬”,多慢呀,但这个字不就是缓慢的历史演化过程的形象概括嘛。多妙的语言那。 师。是呀,“爬”如果换成“移”好不好。为什么。 生4。“爬”不仅可以看出冰块移动得很慢,还很有趣,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小乌龟在慢吞吞地爬着。 师。说得真好。整个段落就是通过比喻,拟人,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说明的。显得那样具体生动形象,这么有趣的自然演变现象似乎就这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文章其他三个小节又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 师。同学们,大家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到了作者介绍每一种文字时都独具匠心,语言通俗易懂,轻松有趣。大自然的事物似乎就真的变成了活生生的语言,让我们读不够。大自然中

6、还有许多文字,你能写出几种你所知道的文字吗。 生写并交流 师。同学们真是有心人,说明平时很会观察,很会问个为什么。老师这里也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 生睁大眼睛边读边发出惊叹。 五、拓展延伸 生1:要坚持不懈。生2:要谦虚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如此神奇、美妙,只要我们愿意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勤学好问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决不能做井底之蛙,要记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反思】 1.写花岗石这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连续用了几个动词,又连用三个问句。我设置了疑问:这段文字中用几个动词写花岗石。为什么这样写。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特别是“爬”,学生了解拟人句的使用让文章变得更生动。三个问句,我让学生齐读,说说这样会不再和学生情景配合读。当答案慢慢解开孩子们有如释重负之感,看似无心的问,却是用心地在遣词造句。这就是这篇科普小品文的语文味。 3.在学生深入研究文本后,我对学生说。“大自然是如此神奇、美妙,只要我们愿意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勤学好问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决不能做井底之蛙。”这样不仅教给学生方法,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收获颇丰,但也有些许的遗憾: 1.在教材的处理上还不尽完美,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