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05273(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4081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05273(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05273(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0527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05273(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05273-第 6 页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发挥教师在课

2、堂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方法点拨) 【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二、考点阐释1、考纲在线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说明中,鉴赏能力的能力层级是D级,对“鉴赏”的定义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2、考情透析2017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将继续使用全国卷,诗歌鉴赏仍然是高考的热门

3、模块,其中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2016年全国卷 、山东卷、天津卷、北京卷、浙江卷,2015年全国卷、全国卷、天津卷、四川卷、安徽卷、浙江卷、江苏卷都涉及了这一考点。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仍然是必考考点,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和分析仍然是复习的重点。年份卷别诗题作者考查内容考查方向及分值2016全国卷1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铺垫 6分2015全国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描写角度 5分2014全国卷1阮郎归无名氏词的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景和情的关

4、系渲染 5分2013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用典 6分2012全国卷1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景和情的关系渲染 5分3、学情聚焦2016年9月黄冈市调考第8题得分情况: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

5、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 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

6、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秋原人外闲:远离喧嚣人群,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空阔,是静景。分析感情:静观落日西沉,闲看秋原寂静,表现出了诗人闲适从容的心情。(3)【组织答案】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4)【自行测评】评分依据:答出手法1分,并分析具体诗句1.5分,正确答出两种手法且分析的给满分。(5)【评后反思】请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之处打上,想想怎么

7、办。(1)答错或答漏表达方式。(2)景和情的关系概括不准确。(3)分析没有扣点。(6)【方法突破】突破瓶颈:1、景情关系概括不准确怎么办整理概括表达方式的常用词语,仔细体会并烂熟于心。特别要注意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景情关系的区分。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怎么办大处着眼:先看整体上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小处入手: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如果是间接抒情再看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还是托物言志。3、分析不具体怎么办要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要言而有据,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7)【答题步骤】

8、第一步:明方式,指出诗歌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第二步: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小结:“自我诊疗法”:审读思考答题 测评 反思 突破总结2、考向二:修辞手法(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具体诗句明确答题区

9、域,紧扣诗句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修辞手法),并且直接指明是两种分值4分一种修辞手法2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关键词:争先、鏖战、缴缠。作者将风、雪、诗人格化,仿佛风和雪在争斗,诗句和风雪也在纠缠,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关键句:句式整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意思上层层递进,构成排比之势,有一种豪迈壮观的美,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3)【组织答案】拟人。用“争先”“鏖战”“缴缠”把风、雪、诗拟人化,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

10、之昭示。排比。排比句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4)【自行测评】评分依据:答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具体诗句1分,正确答出两种修辞手法且分析的给满分。(5)【评后反思】请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之处打上,想想怎么办。(1)答错或答漏修辞手法。(2)无分析或者分析出错。(3)分析不具体,套路化,泛泛而谈(6)【方法突破】突破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的二个瓶颈(一)误判修辞手法怎么办?掌握常见修辞类型,熟记常用术语。了解古代诗歌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点,梳理、熟悉、掌握常见修辞术语。立足诗词整体,学会语境

11、分析。要把诗词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或语句,要从整个语境来判断修辞手法。区别易混的修辞手法。如借喻和借代、排比与反复、比喻和比拟等,应弄清它们的区别,仔细比较,以免张冠李戴。(二)分析不细致怎么办捕捉诗句关键词,要有“每一个字都是有用的”“每一个字都是给分点”的意识,尽量答得全面、具体。答题时要考虑到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7)【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析运用,结合诗句说明此种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答效果,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3、考向三表达方式(2

12、014高考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调黄莺儿 赠燕清 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课堂展示,小组自行测评,互改,总结。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此种表现手法是怎样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考向四艺术构思(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13、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课堂展示,小组自行测评,互改,总结。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答题步骤: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阐明诗歌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主旨的突出等。第

14、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五、课堂小结:回顾“自我诊疗法”及表达技巧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表现手法艺术构思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六、板书设计析效果释运用明方法 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心壮志,要有远大的理想。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懒洋洋地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缺乏热情地说:“我在砌一堵墙。” 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高楼!”听完回答,心理学家判定: 第一个人

15、心中只有砖,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墙,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技术员;而第三个人心中已经立起了一座殿堂,因为他心态乐观,胸怀远大的志向!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只能认为大象长得像柱子;登上五岳的人,才能感觉“一览众山小”;看到大海的人,就会顿感心胸开阔舒畅;心中没有希望的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心中没有梦想的人,是普天下最平庸的人;目光短浅的人,是最没有希望的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