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5194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第 5 页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2. 掌握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思路3. 熟练解答表达技巧题4. 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热爱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古典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思路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练习巩固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最好选一不太好的例子引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在高考命题当中,出现频率很高。但同学们对于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的解答,还存在不少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思路,让同学们在这个题型上提高得分率。二、 明确基础知识(讲解鉴赏知识)1. 什么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解说:用什

2、么方法来描绘对象、表情达意的。2. 诗歌表达技巧有哪些?(复习回顾)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等描写手法:白描,渲染,衬托(虚实,动静)欲扬先抑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因此,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实际上可以转化为这样的意思:诗人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对象,抒了什么情,这个方法有什么效果。三明确答题思路因此,对于诗歌鉴赏题,我们的答题思路就可以明确为以下几步:步骤要求示例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明方法指出手法比喻2说效果手法产生的效果形象生动3写句意概括出句意,并评价其作用或风格,如雄浑、阔大、悲凉、纤细、美丽等把春风比作剪

3、刀,裁剪出柳树的“细叶”,写出了柳叶的细小形态,赞美春风裁剪出春天4书情感,或说意境结合全诗说情感写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四示例(巩固训练)练习应用(一)教师示范答题:首先我们以下面这首元曲(绝句)为例,依据步骤示范答题。 菊 花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问:诗歌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把握诗歌内容】让学生说出诗歌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以及情感词。【思维过程(解题步骤)】指明手法:比喻(还有夸张)。明确效果:生动形象(突出气势)写清句意:(满座长安城都披上黄金甲似的菊花) 把菊花绽放的姿态比喻成披上黄金盔甲,写出

4、菊花怒放时的色彩和气势抒发情感:表达出诗人激越的情感【组织答案(规范作答)】最后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绽放的姿态比喻成披上黄金盔甲,生动形象的写出菊花怒放的时的色彩与气势,传达出诗人自身激越的情感和对菊花的喜爱。【答案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表达准确)1. 句子完整2. 清晰流畅3. 表达准确(二)师生互动解题(巩固练习1)下面我们运用方法,做题练习例1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诗歌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情,有什么表达效果。【把

5、握诗歌内容】让学生说出诗歌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以及情感词。【思维过程(解题步骤)】手法:借景抒情(说说其特点:景情皆有,先有景,后有情)效果:委婉含蓄句意:阶下的青苔与红树,在雨中寥落在月色中愁感情:接(借)景物的愁抒发自己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及自己的孤独之愁。【组织答案】最后两句运用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写出阶下的青苔和雨中的红树,在雨中寥落,在月色中愁,描绘了一幅寂寥凄清的场景,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单愁绪。例2师生互动解题(巩固训练2) 村 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

6、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问: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理解诗歌大意】题目:村行,可见是山水田园诗注释:贬谪之作【思维过程展示(解题步骤)】指明手法:拟人,动静结合明确效果:拟人生动形象(赋予人的情感);动静结合描写更生动,给读者深刻印象写明句意:描绘一幅什么样的景。围绕着手法阐明句意,并评价情景的性质。抒发情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联系全诗)【组织答案】颔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拟人化,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山峰在夕阳下静默耸立的形象;同时,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万壑有声”与“数峰无语”,一动一静,(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意境

7、,体现了诗人闲适自然的心情),闲适自然的美景,生动的描绘出一幅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在山径中行走时的愉悦心情,与诗歌结尾处“何事吟余忽惆怅”形成了对比。(答案可再斟酌)例3 师生互动题(巩固训练3)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注释: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

8、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诗歌结尾三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妙处。【把握诗歌内容】让学生说出诗歌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以及情感词。【思维过程(解题步骤)】表现手法:用典抒情。效果:委婉含蓄句意:用谢安自比,写自己不受重用,空有爱国之心的愁苦。感情:不受重用的苦闷,以及想为国效力的忠心。【答案示例】结尾三句用了谢安晚年被皇帝疏远的典故,以谢安自比,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受主和派排挤、不被重用的苦闷,以及想要为国效

9、力的心情。例4,(换成课后巩固题) 咏怀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还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1) 整体上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情感?请分析?5分【把握诗歌内容】让学生说出诗歌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以及情感词。【思维过程(解题步骤)】手法:托物言志效果:含蓄句意:(转化)围绕手法,简要概括诗歌内容感情:表达诗人所处乱世,才华不得施展的悲怆之情。【组织答案(规范作答)】全诗整体上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凤凰人格化,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所处非位,才华不得施展的悲怆之情。例5 (换成课后训练题)杂诗六首(其一) 曹植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效果?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让学生关注这两个问法的不同之处,分清答案的区别。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整理了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思路,请大家一起回忆具体操作步骤,希望我们在以后做题时运用这样的方法,但也要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变通。六、作业布置(见例4,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