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48237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习重点1掌握炼字试题分析的方法、步骤,掌握并运用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课时数 课时考点阐释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

2、。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知识网络图表: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1.表现手法 描写类 动静、虚实、正侧、白描、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想象、联想、抑扬、点染、细节等。 (角度:远近、上下、俯仰、高低、点面 多官感)赋 比 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 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双关(艺术手法) 设问 反问 排比 反复 顶针 互文 用典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4. 构思技巧 (结

3、构技巧)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描写类 动静、虚实、正侧、白描、衬托、细节、对比、渲染、烘托、象征、想象、1.表现手法 联想、抑扬、点染、细节、用典等。 (角度:远近、上下、俯仰、高低、点面,多感官) 赋 比 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 形象 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双关 设问 反问 排比 反复 顶针 互文 3 构思技巧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表达技巧(艺术手法)鉴赏的对象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情感 借景抒情(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卒章显志【典例分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

4、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

5、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满林残照见归鸦”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参考答案】运用的是反衬手法,这里以鸦归巢

6、与人不能归家对比。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备考锦囊】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

7、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怎样的表达效果。【巩固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

8、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

9、”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参考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

10、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参考答案】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例1 (09年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旅馆寒灯

11、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试题: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句采用侧面虚写的手法 (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例2(08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

12、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试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情景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后两句实写鸥鹭飞翔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巩固练习】 (08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

13、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n):持取,捻弄。试题:“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人物的微妙情感。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却全出于内心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爱花之情是何等深切;当其“放”却花枝时,惜花之情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后,继之以“无语”,正源于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即可。)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