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共3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47251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共3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共3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北京各区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整理(共32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016年北京各区一模生物试题分类整理(按照北京市考试说明知识点顺序) 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1.2细胞结构与功能1(延庆1模)下列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噬菌体衣壳蛋白合成的场所B醋酸杆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蓝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黑藻的中心体可参与纺锤体的形成1(石景山一模)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关,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PM主要以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 细胞B图中各种囊泡的

2、膜结构相似 C图中各种囊泡的融合都有赖于膜的流动性D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 低呼吸道疾病反应1. (东城1模)乳酸菌和酵母菌都B A. 有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体 B.能进行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C. 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D.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1.3细胞增殖与分化1.(海淀1模)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DA.特有蛋白质合成B.核基因转录mRNAC.摄取并分解糖类D.细胞核全能性丧失31. (延庆1模)(16分)青蒿素不仅仅是一种抗疟疾的特效药,还具有抗癌、杀癌的作用31(16分,除(3)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1)靶向性; 细胞膜 (2)细胞(膜)通透

3、性; 程序化死亡; 渗透压(浓度)(3)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B和C;1分 铁浓度较高1分 (4)4。(1)研究人员利用青蒿素对乳腺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多项试验,发现青蒿素能在一段时间内将试管中与其接触的多种癌细胞全部杀灭,而几乎所有与其接触的健康细胞仍然存活,由此可推测:青蒿素对细胞的攻击具有 的特点,其攻击的主要靶点应该在肿瘤细胞的 (细胞结构)。(2)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遭到青蒿素攻击后,有两种 “死亡”方式。一方面,肿瘤细胞膜的 变大会导致细胞外大量的Ca2+进入,诱导细胞 ,即“凋亡”;另一方面由于细胞内 变大,致使细胞发生吸水膨胀直至死亡,即“胀亡”。(3)为探究青蒿素抗癌、

4、杀癌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组别富含铁的细胞培养液实验材料(乳腺癌细胞)处理方式16小时后乳腺癌细胞的相对数目百分比A一定量一定数量101.9%B同上同上加入转铁蛋白109.6%C加入水溶性青蒿素10.4%D先加入转铁蛋白,再加入青蒿素0.2% A组与B组的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铁可以 。 将D组与 组进行对照,可以证明青蒿素对 的癌细胞抑制作用最强。(4)为验证青蒿素的使用与甲氨蝶呤(另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主要成分)能协同治疗肿瘤、无交叉耐药性,你认为应设计 组实验。31.(10分)(东城1模)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Akt是一种蛋白激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

5、中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Akt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31(10分)(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糖蛋白 (2)胰蛋白酶 血清 维持培养液的pH(3)DNA复制 G2、M期。(1)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细胞中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由于癌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2)取人胃癌组织加入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Akt抑制剂进行培养,同时设置对照组。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明确,因此在制备的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等天然成分。将培养瓶置于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的原因是。(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

6、又包括一个DNA复制期(s期)和复制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G1期和G2期)。Akt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 图中a峰与c峰之间的b段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该结果说明Akt抑制剂可以将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期,这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1.4细胞代谢1(顺义1模)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CA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B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C土壤长期淹水可导致玉米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D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3(延庆1模)为研究磷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学家利用某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

7、的是B 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磷可促进叶绿素的生成B据图1推测:C3的含量在磷浓度为0mg/L时比1.024mg/L时低C图2中磷浓度为5.12mg/L时,CO2的吸收速率降低可能与细胞的失水有关D磷浓度增高对暗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有关2. (平谷1模)为了研究2 个新育品种 P1、P2 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描述错误A的是A.图乙所示结果是不同品种、叶龄一致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据B.图甲是叶龄一致的叶片,在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数值C.P1净光合速

8、率高与其叶绿素合成量较高有关D.P1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2. (东城1模)下图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桑树与大豆间作(两种隔行种植)和大豆单作(单独种植)时大豆的光合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大豆植株的呼吸强度没有受到影响B. 光照强度为a时, 影响大豆植株间作和单作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均为CO2浓度C. 光照强度为b时,大豆植株单作固定CO2的速率为20mol·m -2·s -1D. 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2. (朝阳1模)植物叶表皮上气孔开闭与含

9、叶绿体的保卫细胞的渗透压有关,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失水时气孔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的ATP白天产生,只在夜间消耗B保卫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均可进出细胞C夏季中午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停止同化CO2D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和全能性29(顺义1模)(16分)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鼠害虫害破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大面积退化。退化草地中的毒杂草甘肃马先蒿会逐渐成为优势种。29.(每空2分,共16分)(1)群落演替 (演替)(2)生物膜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蛋白质合成、离子吸收、信息交流(写出两项给1分,三个以上给2分)(3) 低

10、于 高于 被真菌感染的禾本科植物抵抗甘肃马先蒿的能力更强(合理即可) 根、茎、叶(除花序以外的不同部位)(答出一个给1分,两个以上给2分) 0、 10 、25、50、100g/L(没有0不给分)(1)草地退化过程中的甘肃马先蒿等毒杂草逐渐成为优势种的过程称为 。(2)图甲表示的是甘肃马先蒿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影响同区域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化感物质通过作用于易感植物细胞的 系统,造成发生在其上的 等代谢障碍,最后抑制易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3)某些禾本科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良牧草,常被真菌感染。为进一步研究甘肃马先蒿化感物质的作用(化感作用),科研人员取甘肃马先蒿的花序制成不同浓度的浸出

11、液,用其处理被真菌感染(E+)和未被感染真菌(E-)的某种禾本科植物萌发的种子各50粒,观察并记录结果如图乙。 在无甘肃马先蒿化感作用下, 该禾本科植物 E+种子的幼苗生长能力 E-种子的幼苗生长能力。 E-幼苗对甘肃马先蒿化感作用敏感性 E+幼苗,说明 。 若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甘肃马先蒿不同部位化感物质的作用的强弱,应再补充如下实验,取 制成浸出液,浸出液的浓度应为 g/L,其它处理与上述实验相同。29(石景山一模)目前广泛种植的一种突变体水稻,其叶绿素含量仅是野生型水稻的51%,但产量与野生型水稻差异不显著。为了探究其生理学机制,科研人员将突变体水稻与野生型水稻分组,并设置2个氮

12、肥处理:全程不施氮肥和正常施氮肥。其它栽培管理均最适且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29. (15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1)无水乙醇 碳酸钙 (2)高(2分) 低光强下高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对光的吸收(2分) 没有 (3)三碳化合物 ATP和NADPH 突变体的Rubisco酶含量高(2分)Rubisco酶(2分) 叶绿素(2分) :(1)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应取新鲜叶片,用 作溶剂研磨,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 。然后过滤并测定滤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2)测得各组叶片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在光照强度大于1000µmol·m-2·s-1条件下,不同

13、氮处理的突变体叶片的光合速率均比野生型 ;较低光强下野生型的光合速率略高于突变体,这是因为此条件下 。总体来看,叶绿素含量的降低 (有没有)抑制光合速率。(3)CO2固定的产物是 ,其还原过程需要光反 应提供的 以及Rubisco 酶的催化。研究人 员测定了叶片中 Rubisco 酶含量,结果如右图所 示。 据此可以推测,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低但产量与野生型差别不大的原因是 。表明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素用于 的合成, 而不是 的合成。2.1 遗传的基本规律3. (丰台1模)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 是位于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BA. II2 基因

14、型为XA1XA2 的概率是1/4B. III1 基因型为XA1 Y 的概率是1/2C. III2 基因型为XA1 X A2 的概率是1/8D. IV1 基因型为XA1 X A1 的概率是1/44(顺义1模)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B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自由组合C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的两亲本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和 aabb 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4个比例为1:1:1:1的配子30. (18分)(丰台1模)观察某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多代种植的性状变化,发现其中的矮杆变异株。经过连续自交

15、获得矮杆性状表现稳定的突变体。用正常植株与矮杆突变体进行杂交,F2结果见表1。在苗期用赤霉素(GA3)处理,并测量其株高,结果见表230.(18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农杆菌转化 DNA分子杂交(PCR)(2)隐(1分) 符合(1分)(3)不是(1分) 矮秆植株与正常植株中GUS+比例不同(4)显著增加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使植株增高 正常(1分)内源赤霉素合成不足 正常株和矮杆植株的内源赤霉素含量。表1 F2群体中不同高度植株GUS活性分析GUS活性矮株半矮株正常株总数GUS+30132186348GUS-354114171* GUS活性是检测T-DNA是否导入的标志表2 GA3处理

16、对株高的影响水稻处理平均株高/cm矮杆突变体对照42.67GA3处理54.54正常株高植株对照74.20GA3处理97.87请回答问题:(1)利用 的方法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质基因导入普通植株,获得转基因抗虫品种。为确认矮杆突变体是否携带外源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可利用 技术进行检测。(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矮杆是 性性状;如果该矮杆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传递 (符合/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矮杆性状 (是/不是)由于插入T-DNA引起的,判断的依据是 。(4)由表2结果可知,用GA3处理后,植株高度 , 原因是赤霉素有 的作用,同时说明矮化植株体内的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 (

17、正常/异常),推测造成其矮化的原因可能是 ,这需要通过测定 来验证。30. (延庆1模)(18分)科研人员将T-DNA片段(T-DNA的区段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插入正常株 (野生型)水稻愈伤组织单个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基因(PIN蛋白基因)发生 突变,得到矮杆水稻(突变型)Q。科研人员利用矮杆突变体Q进行自交得到F130(18分,除标出的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1)潮霉素 显1分 11分 T2代矮杆:正常杆=3:1的分离比 5/6(2)正常水稻 下降 (3)逆转录 碱基排列顺序 (4)abe:(1) 统计F1代植株的株高,并剪取其叶片在含 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统计 实验结果如下表。潮

18、霉素抗性F1植株性状矮杆正常株高抗性2580非抗性085据表分析,说明矮杆突变体性状是 性性状,水稻的株高是由 对等 位基因控制的,判断依据是 。 F1矮杆植株自交得到F2,F2中矮杆性状所占比例为 。(2)已有研究表明PIN蛋白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研究者据此推测T-DNA片段的插入导致 (选“矮杆水稻”或“正常水稻”)PIN蛋白基因的表达量 ,从而造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水平下降,植株中出现矮杆性状。(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首先需要从水稻叶片中提取总RNA,经 过程获得cDNA;再根据PIN蛋白合成基因的 设计引物,定量扩增PIN蛋白合成基因,得出样品中PIN蛋白合成基因转录出的mRNA

19、总量;最终比较PIN蛋白基因在正常水稻和矮杆水稻细胞内的表达量。(4)为证明“PIN蛋白定位于植物细胞膜上”,研究者实验设计的核心步骤及预期实验结果是 (填字母)。a.PIN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与质粒构建重组DNA b.已知细胞膜蛋白基因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重组DNA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上仅出现红色荧光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上仅出现绿色荧光e.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上出现红色和绿色荧光30. (平谷1模)(16分)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之后,多位科学家继续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完善了遗传学30、每空2分(1)非同源;16; (2)X;红眼棒状眼(3)

20、粉红眼棒状眼和红眼正常眼;1:1;1粉红眼棒状眼、红眼正常眼、红眼棒状眼、粉红眼正常眼;红眼棒状眼。(1)果蝇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 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基因随之自由组合;果蝇体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理论上雌果蝇可以形成 种卵子。科学家观察发现,实际上能够重组的类型远远多于染色体的组合,荷兰遗传学家Hugode Vries认为这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部分互换,导致产生更多种类的配子。(2)为证明上述推测,美国遗传学家Curt Stern以果蝇为材料研究了果蝇的眼色R/r和眼型B/b两对相对性状,选择纯合的父母本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结果

21、如下表亲本表现型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父本红眼正常眼雌果蝇全部为红眼棒状眼雄果蝇全部为粉红眼棒状眼雌果蝇 红眼棒状眼:粉红眼棒状眼=1:1雄果蝇 红眼正常眼:粉红眼棒状眼=1:1母本粉红眼棒状眼科学家从F1中选择了一只雌果蝇,体细胞的某对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位置如图,且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两条异常染色体的特性。根据上表数据推测,图中所示为 染色体,显性性状分别是 。B br Rr r缺失重复 (3)让该果蝇与粉红眼正常眼雄果蝇杂交: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该雌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没发生交叉互换,雌果蝇每种表现型的细胞内各有 条异常的染色体。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型为 ,则说明该雌果蝇

22、的相应染色体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表现型为 的雌果蝇含有既重复又缺失的染色体。 30(石景山一模)在某玉米实验田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株黄绿色的突变体幼苗。进一步观察发现,该玉米苗生长6周后,植株叶片又开始变绿,最后完全恢复正常绿色。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多代选育,获得大量能稳定遗传的黄绿突变体玉米后,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30(1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多代自交(连续自交)(2)一对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 GG和gg(3)目的基因 (1分) 农杆菌(1分) 转基因育种(1分) 基因重组(1分) 抗虫植株(4)长 长节绿色叶:长节黄绿叶:短节绿色叶:短节黄绿叶=3:3:

23、1:1:(1)研究人员获得大量能稳定遗传的黄绿突变体采取的方法是 。(2)正常绿色叶玉米与黄绿突变体玉米杂交,F1代均为正常绿色叶,自交F2代绿色叶 和黄绿叶的分离比为31,说明绿色叶与黄绿叶由 控制,符合 定律。 若控制叶色的基因用G和g表示,亲代基因型分别为 。 (3)若以黄绿叶突变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以某抗虫基因为 人工构建T-DNA,并借助 将T-DNA导入辣椒细胞中,培育出抗虫辣椒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其育种原理是 。若出现幼苗期为黄绿色、6周后恢复正常绿色的植株,则可初步鉴定该植株为 。(4)玉米植株的长节与短节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表现型

24、后代的表现型及株数长节绿色叶长节黄绿叶短节绿色叶短节黄绿叶长节绿色叶×长节黄绿叶3001300140据此可判断玉米的 节为显性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后代应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0(18分)(西城1模30.(18分)(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等位基因 基因与环境 XGBXg GB 50%(3)转录(1分) 不相同(1分) 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切割(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1)图1是某有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据

25、图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为 。-7-4-1-3-24321GA电泳条带GBg1098765?图1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图2该家族部分成员基因的电泳图谱(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GB两种形式;突变基因g不能控制合成G6PD。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2所示。 人类基因组中GA、GB、g互为 基因。 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平时不发病,但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天内会出现溶血症状。说明带有突变基因个体的发病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II-7个体的基因型为 ,其发病是因为 基因未正常表达。II-7与II-8婚配所生子女有g基因的概率为 。(3)有人推测,

26、II-7个体相关基因未正常表达,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该基因中的G、C碱基被添加甲基(CH3),影响了RNA聚合酶对该基因的识别。 该基因不能被RNA聚合酶识别,会影响该基因的 过程。 限制酶HpaII酶和MspI酶的识别碱基序列均为“-CCGG-”, 若DNA被添加甲基,MspI酶仍能切割DNA,而HpaII酶则不能。提取II-7基因组DNA,运用PCR技术得到上述未表达基因,然后用两种酶分别处理PCR产物,若两组酶切产物_(相同,不相同),则支持上述推测。 在基因研究中,常需利用限制酶和PCR技术。限制酶的功能是 ,运用PCR技术是为了获得 。 30.(17分)(朝阳1模30(17分)(1)显性

27、(1分) 1:1(1分)(2)一对等位基因(1分)黄瓜植株不同部位(1分)一对同源染色体(1分)两对基因未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3)(1分)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1分)(4)基因的自由组合 GGtt和ggTT g(1分)T(1分)(5)2、3(或2、4或3、6或4、6)普通有毛黄瓜茎叶表面生有短刚毛,果实表面有的有瘤,有的无瘤,但均有刺;无毛突变体黄瓜的茎叶表面光滑,果实表面无瘤无刺。研究者对无毛突变体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黄瓜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纯合普通黄瓜无毛突变体黄瓜P 有毛、无瘤、有刺 × 无毛、无瘤、无刺F1有毛、有瘤、有刺UF2有毛、有瘤、有刺有毛、无瘤、有刺无毛

28、、无瘤、无刺90株 27株 40株(1)已知黄瓜有毛与无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实验结果分析,控制有毛性状的基因为_基因,据此判断F1与无毛亲本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的性状比为_。(2)研究发现,茎叶有毛黄瓜的果实表面均有刺,茎叶无毛黄瓜的果实均无刺,推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推测:这两对性状由_控制,但在_表现出的性状不同。推测:这两对性状分别由位于_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_。(3)研究者通过基因定位发现,控制普通黄瓜茎叶有毛和控制果实有刺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且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刚毛和果刺的内部构造一致,从而证实了推测_(/),这说明性状是_的结果。(4)据

29、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控制茎叶有无刚毛(相关基因用G、g表示)的基因与控制果实是否有瘤(相关基因用T、t表示)基因的遗传符合_定律,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推测非等位基因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即_基因会抑制_基因发挥作用。(5)为证实(4)推测,研究者分别从P、F1、F2的果实表皮细胞中提取核酸进行检测,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条带代表有相应的扩增产物)。比较_(两组)的结果即可为(4)的推测提供分子学证据。黄瓜果实表皮细胞提取逆转录mRNAcDNADNA分别加入根据T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提取组别1234567材料来源PF1F2有毛无瘤无毛无瘤有毛有瘤有毛有瘤有毛无瘤无毛无瘤无毛无瘤扩增产物扩增产物2

30、.2遗传的细胞基础5(顺义1模)某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下图表示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一定发生过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 C图示变异类型可使子代的基因组合的多样化DA与a的分离仅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2.3遗传的分子基础1.(平谷1模)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仅仅携带能够编码一个多肽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多肽又能被酶解成10个功能片段,据此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A.HCV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大的多肽分子被切割成10个功能片段后,肽键减少了9个C.水解多肽的酶在患者细胞的溶酶体中合成D.HCV的RNA分

31、子复制的互补链不能直接作为其遗传物质3(西城1模)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当向体外培养乳腺组织的培养液中加入泌乳素时,乳腺组织合成的酪蛋白的量增加了20倍。测定乳腺组织中RNA的半衰期(半数RNA降解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据此作出的推理不正确的是CRNA种类RNA半衰期(h)无泌乳素刺激有泌乳素刺激rRNA790790总mRNA 3.312.8酪蛋白mRNA1.128.5A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异BmRNA半衰期较短,有利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调控C泌乳素通过提高酪蛋白基因的转录效率来促进细胞合成更多酪蛋白D用标记的酪蛋白基因

32、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测定酪蛋白mRNA存在3. (东城1模)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BA. 基因的空间结构改变 B. DNA聚合酶的催化 C. 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 D. 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30. (海淀1模)(18分)研究发现,M和P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30.(共18分)(1)P作父本、M作母本 M 1组没有M品系的细胞质成分,2组没有P因子(或 “1组、2组不同时存在P因子和M品系细胞质成分”)(2)基因突变 抑制P因子的转

33、移 P因子(或“细胞核”)(3)氨基酸 (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阶段)可以转录形成不同的mRNA,翻译形成阻遏蛋白或转移酶(4)1-2n。组别1234亲本组合P×PM×MM×PP×M子代配子正常率100%100%100%0%(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_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与_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_。(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_,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

34、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受精后,P品系卵细胞质中积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因此第3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P品系精子只提供_,因此第4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P因子转移所需要的转移酶。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2/3左右的_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因子_。(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若右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_。2.4 遗传变异3(石景山一模)某

35、种着色性干皮症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关染色体DNA发生损伤后,未能完成下图所示的修复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 B酶或酶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C完成过程至少需要2种酶D该修复过程的场所是在细胞核中30(20分)(东城1模)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列研究30(20分)(1)显性ZtZt、ZTW (2)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易位) 4 白(3)ZBdZbD因为雌蚕只获得父本的一条Z染色体,故必定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无相应等位基因 雄蚕在减数分裂产生配

36、子中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雄蚕产生ZBD的精子 ZbDWB1/2 。(1)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皮肤透明的皆为雌蚕,皮肤正常的皆为雄蚕。由此判断皮肤正常为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根据这对相对性状可以在幼虫时期淘汰雌蚕。(2)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下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变异家蚕在减数分裂中能够产生种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与白卵雄蚕交配,后代卵发育成雄蚕。(3)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学家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Z

37、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b、d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利用甲与普通雌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甲的基因型为,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胚胎期死亡的原因是。在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 : 98.6,推测少量雌蚕能成活的可能原因是为能代代保留具有甲的特殊基因型的个体,科学家将B基因转接到W染色体上构建与之对应的雌性个体(乙),其基因型为,甲乙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胚胎期死亡的比例为,成活个体可保持原种特性。2、5生物进化4. (平谷1模)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绿色开花植物丝兰,除了丝兰蛾再没有其它传粉者。一种丝兰蛾只拜访一种丝兰的花朵,丝兰蛾幼虫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不能生长

38、。在授粉期间,雌蛾进入丝兰花朵中,用产卵器切割子房壁并将卵产于其内,每产下一粒卵雌蛾都会爬到雌蕊顶部在柱头上洒下一点花粉,又从花药上刮下一些花粉补充到所携带的花粉球上。如此产下115粒卵后,再飞向另一朵花继续产卵。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无法推断出BA.丝兰花的结构特点和丝兰蛾的生活习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B.丝兰蛾幼虫寄生在丝兰子房中导致丝兰种子无法形成C.丝兰种群数量与丝兰蛾种群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同的波动趋势D.丝兰与丝兰蛾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4. (东城1模)某地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每年的八九月份会发生由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引起的局部病虫灾害,导致桐花树的枝叶大面积泛黄枯死。人们一般通过喷

39、施农药杀死小卷蛾,科研人员发现螟黄赤眼蜂能寄生在小卷蛾体内,也可用来防治小卷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桐花树大面积枯死,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B.可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小卷蛾的种群密度C. 喷施农药使小卷蛾产生抗药性突变,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D.利用螟黄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3.1植物激素29. (延庆1模)(16分)为研究赤霉素(GA)对高NaCl环境下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者用水稻 种子做了一系列处理,7天后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29(16分,除(1)题,其它每空2分)(1)信息1分 调节1分(2)用高浓度NaCl处理水稻种子, 在高浓度NaCl条

40、件下,用不同浓度的GA处理(3)抑制萌发和生长; 解除抑制; 部分解除抑制 (4)抑制; SpotS4(5)促进SpotS蛋白质的合成 :分组及实验处理发芽率(%)平均根长(cm)平均芽长(cm)分组NaCl浓度(g/L)GA浓度(g/L)A0098.96.573.28B5097.81.631.60C50.2598.91.931.82D51.0098.92.112.26请回答有关问题:(1)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是细胞间传递 的分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 作用。(2)据上表可知,本实验对水稻种子进行的处理包括 。(3)A组与B组比较说明:高浓度NaCl溶液对水稻种子的作用是_。B、C、D三组比较说明:GA对高盐处理后的水稻种子萌发具有 作用;GA对高盐处理后的水稻种子生长具有 作用且该作用随GA浓度增大而增强。(4)SpotS2蛋白、SpotS3蛋白和SpotS4是水稻种子细胞中的一类蛋白质,它能使在高浓度NaCl溶液影响下的水稻种子恢复正常生长。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