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336092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忻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忻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忻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忻州市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3一、首轮规划实施情况3二、矿产资源现状5三、矿产勘查现状7四、矿产开发利用现状8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10六、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保证程度及潜力分析11七、存在的主要问题14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16一、指导思想16二、基本原则16三、规划目标17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21一、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21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21三、矿产资源勘查22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7一、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27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27三、优化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37四、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41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42一、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42二、已建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43三、闭坑矿山和矿权灭失地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44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区44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土地复垦规划项目45第七章 未单独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47一、忻府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47二、五台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48三、定襄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49四、代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50五、静乐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51六、神池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52七、五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53八、岢岚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53九

3、、偏关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54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7一、健全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57二、科学制定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综合措施57三、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和责任考核体系57四、建立健全重要指标年度实施计划制度58五、推进规划预审,完善规划审查制度59六、经济保障措施59七、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60第九章 附 则61附 表 目 录附表1 截止2010年忻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截止2010年忻州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2010年忻州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 2010年忻州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 截止2010年忻州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 截止2

4、010年忻州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 忻州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 忻州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9 忻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0 忻州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 附表11 忻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2 忻州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3 忻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14 忻州市土地复垦规划表附 图 目 录图1 山西省忻州市矿产资源分布图图2 山西省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3 山西省忻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分区图图4 山西省忻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图5 山西省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分区图图6 山

5、西省忻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图7 山西省忻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图8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9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10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11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12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13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14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15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16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17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18 山西省忻

6、州市神池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19 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20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21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22 山西省忻州市苛岚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23 山西省忻州市苛岚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图24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图25 山西省忻州市偏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第一章 总 则第一章 总 则“十一五” 时期,是忻州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五”工作总要求,认真贯彻国

7、家宏观调控政策,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矿产资源仍是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市实施“3581”发展战略,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加合理地勘查、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忻州市矿业可持续发展,指导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11 499号)“关于印发第二轮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关于印发市县级矿产资源总

8、体规划成果要求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11755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4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忻州市实际情况及环保、文物、旅游、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的规划,特编制忻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主要依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山西省实施电力设施保护条

9、例办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山西省军事设施保护条例;山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山西省水工程管理条例;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山西省汾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省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其它规定。本规划是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是管理、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制订全市与矿产资源有关的各类专项规划和编制忻州市辖县

10、(市)矿产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2011-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适用范围为忻州市所辖行政区域。59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170公里,总面积25150.69平方公里,总人口307.0万人。全市所辖14个区、县、市: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盆地相间。五台山北台顶海拔3058米,为华北屋脊。汾河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西北1公里处管涔山脉,由北向南流经宁武、静乐县流入吕梁市;滹沱河

11、发源于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向西南至忻口折向东南,流经繁峙、代县、原平、忻府区、定襄、五台县进入阳泉市;黄河经我市西部边境流过。忻州市是我省重要的矿业基地,储量名列全省前列的有铁、钼、金、铝土矿、金红石、铁矾土、白云岩7种矿产,其中名列全省首位的有金、铁、钼、金红石4种矿产。“十一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437.5亿元,年均增长13.2%;工业总产值411.6939亿元,年均增长6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88元,年均增长20.06%;财政总收入90.17亿元,年均增长2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十一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期末的2.6

12、倍,与全省的差距由一半缩小为三分之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一、首轮规划实施情况首轮忻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编制于2003年5月,于2004年9月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函2004515号”文批复,忻州市人民政府以“忻政办发2004133号”文发布实施。规划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成果显著。通过立项利用国家、省投资进行勘查项目79项,通过企业投资勘查项目64项,矿种

13、涉及煤、铁、金红石、铝土矿、金、银、铜、多金属、煤层气、水泥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特别是煤、铝土矿、金红石、铁矿等有重大进展,新增资源储量显著,提交了一批可供开发的矿产地,实现了规划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和布局方面,煤矿优化布局成果突出, 2010年煤矿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368座缩减至81座,远高于“缩减至200座”的规划目标;金红石企业数量缩减为座,生产能力提高至151万吨/年(矿石),实现了规划目标。2010年铁矿企业总数缩减至95座,铝土矿山缩减至11座,略低于规划目标。调控资源利用总量方面, 2005年煤炭产量1965万吨,比规划目标“控制在3200万吨”少123

14、5万吨; 2010年煤炭产量达3207万吨, 比规划目标6000万吨少2793万吨。铝土矿2005年产量达288万吨,比规划目标“稳定在250万吨”超过38万吨; 2010年铝土矿产量102万吨, 比规划目标280万吨少178万吨。铁矿石2010年产量1150万吨,比规划目标1000万吨超过150万吨。矿产资源利用率方面,煤矿开采回采率、煤炭入洗率明显提高,固体矿产的采选综合回收率、铁矿采选综合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0年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75%,比“乡镇煤矿提高不得小于35%,地方国有煤炭提高到45%”的规划目标有大幅提高。铁矿采选综合回收率提高到80%,

15、实现了“提高到80-90%”的规划目标。固体矿产的采选综合回收率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实现了“提高3-5个百分点”的规划目标。煤炭入洗率不足20%,低于“提高到50%”的规划目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50-75%,低于规划目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为20%,低于50%的规划目标;土地复垦率为25%,低于50%的规划目标。历史遗留的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为20%,低于50%的规划目标。二、矿产资源现状忻州市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38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3种,矿产地196处。储量名列全省前列的有铁、钼、金、铝土矿、金

16、红石、铁矾土、白云岩7种矿产,其中金、铁、钼、金红石4种矿产名列全省首位。铁、铝土矿、金、煤、金红石、白云岩、高岭岩、水泥灰岩等是我市优势矿产,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炭主要分布于河东煤田北部、宁武煤田,含煤面积约463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8.4%。查明资源储量271.3亿吨,2010年底保有资源储量258.7亿吨(其中尚未占用资源储量138.7亿吨);铁矿主要分布于五台山区,矿石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已查明资源储量197598.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79928.1万吨(其中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62252万吨);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河东煤田、宁武煤田、五台煤产地石炭系本溪组铁

17、铝岩段,已查明资源储量3259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2050万吨(其中未占用资源储量25578万吨);金矿主要分布于五台山及恒山地区,已查明金资源储量66.6吨,保有金资源储量27.07吨(其中未占用金资源储量3.82吨);金红石(钛)分布在代县碾子沟一带,主要赋存于五台期变超基性岩带中,已查明(TiO2)资源储量4422500吨,2010年底保有(TiO2)资源储量4411284吨(其中未占用(TiO2)资源储量2473100万吨);钼矿主要分布于繁峙县后峪一带,赋存于五台期似斑状花岗岩中,已查明钼资源储量85559吨,保有钼资源储量84949吨(其中未占用钼资源储量47966吨);高岭岩主

18、要分布在河东煤田,赋存于含煤岩系中,已查明资源储量500.5万吨;白云岩主要分布于五台、定襄、原平交界一带,产于元古界滹沱群东冶亚群,已查明资源储量2572.6万吨,潜在资源量巨大;水泥用灰岩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已查明资源储量23875万吨,潜在资源量巨大;地热水主要产于滹沱河断陷盆地,分布于忻府区、原平和定襄,储存量795027.692万立方米,热量432714628104千卡。我市矿产资源主要具有四大特点:1、地质环境复杂,矿床成因多样,矿种繁多忻州市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种繁多。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38种。内生矿产与外生矿产均

19、有,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并存。2、矿产资源分布的广泛性与集中性并存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分布广泛,全市各县几乎均有分布,潜在蕴藏量极为丰富。铁、金、钼、铜、铅锌等金属矿产集中分布于繁峙、代县、五台和原平一带的五台山区;金红石矿集中分布于代县碾子沟一带;铝土矿主要分布于宁武、神池、静乐、原平、河曲、保德、偏关及五台等地,集中分布于保德-河曲、宁武-原平、五台个铝土矿集中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定襄、五台、原平一带;煤炭、耐火粘土分布于宁武煤田、河东煤田及五台煤产地;高岭岩主要分布于河曲、保德;硫铁矿、磷矿主要分布于五台山区;地热水分布于忻府区、原平、定襄。3、矿产资源态势优劣并存我市矿产资源与全省相比,矿产

20、有丰有欠,贫矿多富矿少,大型矿产少,小型矿产多,共伴生矿产多。全市已发现的矿种,除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潜在蕴藏量极为丰富外,煤、铁、钼、金、铝土矿、金红石、铁矾土、白云岩等矿产储量较丰富,名列全省前列,其余矿种储量明显不足。我市铁矿床大多为中、小型,以沉积变质型贫铁矿为主,全铁(TFe)平均品位25-35%;金红石仅在代县一带分布,品位较低,平均品位1.92-1.97%;铜钼为中型矿床;铝土矿铝硅比一般在4-6左右,仅在保德一带为富铝土矿(铝硅比大于7),铝硅比为6-9左右,其资源储量为8710万吨,占全省富矿的62.9%,占全市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27.2%。4、共伴生矿产多以铝土矿为主的本溪组

21、含矿岩系中,有耐火粘土、铁钒土、山西式铁矿共生,五台白家庄等地铝土矿中伴生镓、锗等;河东煤田煤层中共生有优质高岭岩;在五台群台怀亚群柏枝岩组沉积变质铁矿中伴生有金矿;繁峙县后峪铜钼矿区以钼为主,伴生有铜与镓;义兴寨金矿床则是以金为主伴生银、钼、铜、铅、锌的多金属矿床。这些共生、伴生组分的存在,经综合回收利用,使一矿变多矿,大大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同时由于各种组分的赋存状态各异,也增加了采、选、冶技术的难度。三、矿产勘查现状基础地质工作有序推进,先后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磁测、区域化探、区域重力、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面积187

22、5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5%;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部完成(7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50幅,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0%。已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图幅大多数同时完成了区域化探工作。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利用资源补偿费及矿业权价款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78项。重点对煤、铝土矿、铁、铜、金、银、金红石、水泥灰岩、白云岩、矿泉水等矿产进行了评价与勘查,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矿产地,煤、铝、金红石、铁、金、重要非金属等矿产新增资源量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共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65项。新增资源储量显著,找矿成果显著。通过各种类型的勘查,截至20

23、10年底,十一五期间各类矿产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煤炭新增资源储量58.76亿吨,铁矿新增资源储量49143.3万吨,铝土矿新增资源储量11568万吨,金矿新增金资源储量20.24吨,金红石(TiO2)新增2713000吨。我市金矿多年来矿山采掘超前于地质找矿,导致矿山资源接替后续无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009年山西省地勘局二一一地质队对义兴寨金矿区内的山西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矿权范围内进行了接替资源勘查,新增金资源储量5.35吨。我市共发现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96处。其中煤、铝土矿、铁矿、金矿、金红石、钼矿等地质勘查程度较高,其余已查明资源量的矿种均达到了普、详查工作程度。非金属矿

24、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如水泥用灰岩、优质花岗岩、长石、石英、白云岩等。从地域上看,五台山区、宁武盆地、河东煤田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矿产勘查深度因矿产不同有差异,煤矿一般可达600700米,铁、钼、金等金属矿种多为300400米,非金属矿产一般在100200米。四、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十一五期间,矿产开发为我市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截止2010年底,我市已开发利用矿产33种, 已开发矿产地120处。主要开发矿种有煤、铁矿、铝土矿、金矿、水泥灰岩等。全市共有各类矿山725座,其中大型矿山33座,中型矿山65座,小型矿山627座。725座各类矿山中,其中煤矿山81座(大型26座,中型45座,小型

25、10座),铁矿山95座(大型3座,中型14座,小型78座),铝土矿山11座(大型3座,小型8座),金矿山13座(中型2座,小型11座),钼矿山1座(小型),金红石矿山1座(大型),铅锌矿矿山2座(小型),锰矿山1座(小型),冶金用白云岩1座(中型),冶金用石英岩矿山5座(小型),水泥灰岩矿山1座(小型),硫铁矿矿山1座(小型),电石用灰岩矿山2座(小型),熔剂用石灰岩矿山2座(小型),砖瓦粘土矿山135座(小型),建筑石料矿山279座(中型3座,小型276座),建筑用砂矿山32座(小型),长石、石英矿山14座(小型),脉石英矿山25座(小型),石英岩矿山7座(小型),蓝晶石矿山1座(小型),蛭

26、石矿山5座(小型),菱镁矿矿山1座(小型),透闪石矿山1座(小型),叶腊石矿山1座(小型),水泥配料用板岩矿山1座(小型)。地热水(小型)6座。煤炭是忻州市的支柱产业,经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2010年底保留矿山81座,占全市矿山总数的11%,生产能力8771万吨/年,采区回采率75%85%。2010年全市生产原煤3207万吨,是2005年的1.63倍。煤炭以销售原煤为主,原煤产值68.36亿元。冶金矿山是我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0年底共有铁矿山95座,占全市矿山总数的13%,生产能力2623万吨/年,地采矿块回采率平均80%,露天开采阶段回采率平均95%。2010年全市生产铁矿石1150

27、万吨,矿产品以销售铁精粉为主,年产值18.68亿元。有色金属采选业主要是铝、钼。全市有铝土矿山11座,占全市矿山总数的1.5%,生产能力265万吨/年,阶段回采率65%。铝土矿主要供给中电投山西铝业有限公司,最终产品为氧化铝,2010年生产铝土矿矿石102万吨,产值1.41亿元。钼矿是我市特色矿产,但开发滞后,至2010年底,仅有金德诚信1座小型矿山,处于停产状态。钛(金红石)仅有大型矿山1座,生产能力151万吨/年,最终产品为金红石精矿,处于停产状态。贵金属工业主要是金矿,2010年底共有金矿矿山企业13个,占全市矿山总数的2%,生产能力38.07万吨/年,矿块回采率平均85%。2010年生

28、产金矿石102万吨,经深加工后以销售金锭为主,产值2.13亿元。铁矿大型矿山企业主要有太钢峨口铁矿、代县明利铁矿、代县泰丰铁矿等三个,铁矿以加工销售铁精矿粉为主,主要销往山西临汾、河北等地;铝土矿大型矿山主要有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宁武宽草坪铝土矿、原平市高铝土矿、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台天和铝土矿等三个,矿石主要供给中电投山西铝业有限公司;金矿矿山企业有以山西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义兴寨金矿为代表的中型矿山2座,产品主要销往山东。 我市非金属矿产丰富,但开发品种较少,深加工企业少,企业规模较小,开发相对滞后。冶金用白云岩现仅有太钢大关山矿1个中型企业,2010年矿石产量66.5万吨,

29、产值3.62亿元;高岭岩已查明资源量500.5万吨,但开发滞后,不能满足金宇工贸年产10万吨超细煅烧高岭土的生产需要;石料厂生产的各类石料为我市高速公路、铁路、建筑业等提供了大量原料,2010年生产石料426.3万吨,产值6460万元;水泥灰岩蕴藏量巨大,现有矿山1个,为小型企业。我市砖瓦粘土矿山共135座,总占地面积约391公顷,其中213公顷为耕地面积,较为严重的破坏了耕地和水土保持。随着我市经济发展,用水形势十分严峻。忻定盆地为地下水超采区,忻府区、原平市为严重超采区。我市水资源总量21.5亿米3,其中河川径流量14.6亿米3,地下水14.23亿米3,重复计量7.34亿米3。平原地区地下

30、水综合补给量4.47亿米3/年。地下水年开采量5.9亿米3/年。我市共有地热田4处,分布在忻州、原平、定襄3个县(市),由于经过多年的开采,已造成地热田面积缩小、水温降低。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参差不齐。煤矿企业经兼并重组整合后,主要以同煤、焦煤、潞安、煤运、神华、鲁能、阳煤、晋神等大型煤炭集团为主体,采用综采工艺,使煤炭资源的采区回采率提高到75%左右,资源浪费现象有了较大改善。铁矿开采方式有地下和露天方式,露天开采回采率较高,峨口铁矿阶段回采率95%;地下开采的铁矿山,矿块回采率为80%以上。选矿方法一般采用干式或湿式弱磁选,选矿回收率为90%左右;铝土矿山均为露天开采,采用分区分期采矿法,阶

31、段回采率在65%;金矿山普遍采用地下开采,矿块回采率一般为85%,选矿方法以浮选为主,选矿回收率为85%左右;建筑石料普遍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阶段回采率在95%以上。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至2010年底,初步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摸底,大致摸清了我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初步查明了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我市建有尾矿库252座,主要为金属矿,分布于繁峙县、代县、原平、忻府区。废弃矿井489座,主要分布于煤、铁矿区。我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危害严重,且集中连片分布。各类采空区面积大,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并且存在因采矿造成的房屋损坏,土地破坏,水井

32、干枯,泉水断流、水源污染。截至2010年底,我市矿山企业占用土地面积1121.64平方公里,由采矿引起的地质环境破坏影响面积267.26平方公里,其中破坏严重区面积193.93平方公里,较严重区面积73.33平方公里,一般区面积854.38平方公里;恢复治理重点区面积620.31平方公里, 次重点区面积378.52平方公里,一般区面积122.81平方公里。采矿对含水层的破坏面积238.93平方公里;对地形地貌破坏面积85.5平方公里;因采矿造成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严重区面积20.80平方公里。矿区占用耕地面积246.68平方公里,破坏土地资源55.63平方公里。我市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基础薄

33、弱,原市营阳方口煤矿、石湖煤矿、石门煤矿数十年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矿区地质环境。由于历史原因矿山开采遗留的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未得到有效治理,存在大量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低,恢复治理率20%;土地复垦率低,因采矿损毁土地复垦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土地复垦率为25%。历史遗留的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20%。金属矿山企业的废水、废液对含水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繁峙县砂河神堂堡一带。我市矿山开发占用了大量耕地,对植被造成一定破坏,还有大量采砂行为使土地严重砂化,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破坏河道,留下一定隐患。六、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保证程度及潜力分析(一

34、)煤炭2005年全市煤炭产量1965万吨, 2010年产量3207万吨, 201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3189万吨,自给率为100%,供需形势基本平衡。十二五期间我市列入省规划的主要火电建设项目为宁武电厂、定襄电厂、保德电厂、轩岗电厂二期、偏关电厂、静乐电厂、河曲电厂三期、忻州热电厂等八项,故预测2015年煤炭需求量8000万吨,2020年煤炭需求量11000万吨。预计2015年煤炭产量将达到9000万吨,2020年产量12000万吨,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2010年矿山企业生产能力为8771万吨,实际产量3207万吨,经“十一五”期间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产业结构调整,至2015年预测产量可达900

35、0万吨,预测需求量8000万吨, 2020年预测年产量将达1.1亿吨,我市已查明保有煤炭资源量258.7亿吨,可保证我市经济发展及市场需要。(二)铁矿2005年全市铁矿石产量850万吨, 2010年铁矿石产量1150万吨,我市没有大型钢铁企业,铁精粉基本销往外地。规划期间通过第二轮非煤整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铁矿石预计2015年产量将达到3220万吨,2020年产量达到4500万吨。随着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的淡出,钢铁行业把发展重点转到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粗钢产量将平稳或小幅增减,钢铁需求会有一定增长。故我市铁精粉产品基本能全部运往外地销售,预计2015年我市铁矿石消费量3220万吨,

36、2020年我市铁矿石消费量4500万吨。我市铁矿山2010年生产能力2623万吨,随着我市钢铁工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铁矿石需求量3220万吨,2020年铁矿石需求量达4500万吨,我市现已查明的资源储量197598.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79928.1万吨,扣除大明烟、柏枝岩、太平沟等禁采矿区的铁矿资源储量,实际可利用资源储量140551万吨,完全可满足我市经济及市场的需求。(三)铝土矿2005年全市铝土矿产量288万吨, 2010年产量102万吨。我市“十二五”规划将重点推进中电投山西铝业有限公司三期60万吨电解铝,保德同德铝业100万吨氧化铝,预计将消耗铝土矿资源量490万吨,202

37、0年预计消耗铝土矿资源量640万吨,通过第二轮非煤资源整合,2015年铝土矿产量预计达到305万吨,2020年铝土矿产量440万吨,规划期间我市铝土矿将存在供不应求的态势,应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2010年我市铝土矿矿山年生产能力265万吨,预计2015年我市消耗铝土矿资源量490万吨,2020年预计消耗铝土矿资源量640万吨,我市已查明保有资源量32050万吨,可保证需求。(四)金矿2010年我市金矿已查明金资源量66.6吨,保有资源量27.07吨,预计2015年金矿矿石产量38万吨(约合金金属量3.4吨),2020年产量45万吨(约合金金属量4.1吨)。现保有的金矿资源量仅可满足规划期内金矿

38、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不能满足展望期内金矿企业的生产需求。应加大金矿勘查力度。 (五)钼矿我市钼矿山仅有矿山企业1座,现有年生产能力15万吨(钼金属量约0.008万吨),预计到2015年产量30万吨(钼金属量约0.016万吨),2020年产量达50万吨(钼金属量约0. 28万吨),我市现已查明的钼金属量8.6万吨,保有钼金属量8.5万吨,但品位较低,平均品位0.055%,难以满足未来企业扩大规模后的需求。(六)钛(金红石)矿现有1座矿山企业,年处理矿石能力为151万吨,2015年预测产量150万吨(约合TiO23万吨),2020年预测产量200万吨(约合TiO24万吨),而省内外对金红石精矿粉的需

39、求量巨大,已查明(TiO2)资源量442.25万吨,能满足生产需要。(七)铜及其它金属因我市铜及其它金属多为小型矿床或矿点,并且基本为共伴生矿产,规模较小,虽然市场需求增加,但现有资源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八)高岭岩以高岭岩为原料的金宇工贸现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至2015年规划年产量达20万吨,需消耗高岭岩原矿约40万吨。我市已在河曲县范家梁初步查明高岭岩资源储量500.5万吨,且在河东煤田发现新的找矿线索,故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九)白云岩及水泥用灰岩“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依托保德吉港冠宇、神池泰达、河曲中天隆、忻州耀华、南白、苛岚晋兴奥隆、代县宏威水泥等企业和项目,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以

40、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鼓励建设年产100万吨以上的大型水泥粉磨站,扩大散装水泥规模。水泥用灰岩产能增长较快,预计到2015年全市水泥用灰岩产量160万吨,2020年190万吨。水泥用灰岩可满足水泥建材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现已查明的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23875万吨,并且水泥用灰岩各县市均有分布,蕴藏量巨大,但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可以随用随勘查,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白云岩在冶金工业用途广泛,我市白云岩潜在资源量巨大,现已查明的保有资源量2573万吨,如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可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十)地热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温泉养生文化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我市地热水资源经多年开采,已出现面

41、积缩小、水位下降、水温降低现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勘查程度低,资源保证程度低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少,资源储量增长缓慢,高级别的储量不足,资源保证程度低,矿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主要是有色金属、贵金属、部分非金属、地热水。2、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多数矿山技术工艺水平落后,导致综合利用水平落后,共伴生及有益组分综合回收少,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矿山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低。矿山“三率”指标偏低,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现象未根本消除,造成资源浪费。矿物原料以出售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缺乏深加工、精加工,

42、而且采、选、冶布局不合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效益未充分发挥。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问题突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缺乏高精度的能够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未进行过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技术支撑能力薄弱。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建立有效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未形成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无法全面了解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矿山地质保护与恢复治理:模式单一,缺乏长效机制,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治理主体不明晰;法规制度相对落后,恢复治理管理条块分割严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尚不健全;监督管理

43、力量薄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间短,历史欠账多,恢复治理率低。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尽合理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方式仍较粗放,矿山数量多、规模小,矿山采选冶结构失调,采选能力、深加工能力小,矿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虽然我市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很大,特别是煤矿,经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矿山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矿山结构明显改善。但各类矿山大、中、小型比例仍不协调,大中型矿山仅占总矿山数的14%,需进一步实现与储量规模相适应的规模化、集约化开采。5、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规划对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调控作用还有待加强,规划统筹矿产资源管理的“龙头”作用没有

44、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待加强6、优势及特色矿产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金红石、钼矿、白云岩、高岭岩等是忻州市特色优势矿产,开发利用规模小,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国家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和生态省试点,特别是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全市传统产业的转型跨越式发展,以及山西实施“两区”扶贫开发战略的政策倾斜,“太原都市圈”、晋

45、陕蒙黄河能源“金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新的历史机遇,以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围绕我市实施“3581”发展战略,大力发挥我市矿产资源优势,以调整优化矿业结构为主线,深化矿产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大地质找矿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出发点,保护环境、规范管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市矿业经济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1、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勘查、开发利用的实际,密

46、切结合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发现新的矿产地和提高资源储量级别。要遵循客观规律,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相协调。2、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加强综合勘查、综合开发和利用,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利用率发展矿业循环经济。3、经济效益与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相协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严格环保准入条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新建和现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由

47、矿山企业出资,以往矿业权灭失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由政府出资,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治理以往矿业权灭失地的地质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收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地质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矿业发展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相协调。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正确处理与其它资源、地质环境以及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4、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有序、规范高效及规制健全的矿业权市场;强化政府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宏观调控能力,矿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矿业布局更趋合理,有效控制资源开发总量。5、落实上级规划贯彻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目标任务,以我市忻州市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