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治疗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胡阳.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21222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事心理治疗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胡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叙事心理治疗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胡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事心理治疗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胡阳.pdf(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叙事心理治疗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姓名:胡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教师:刘长海 2011-05-3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了逐年下 降趋势。心理辅导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 作用,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方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叙事心 理治疗是建立在叙事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叙事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辅 导方式。它利用叙事特有的建构意义与建构人格的功能,通过引导来访者叙说其生活 中

2、的故事达到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这一心理治疗方法很好地契合了大学 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将其运用到高校心理辅导中可以丰富高校心理辅导的方法 和技巧,并且可以将心理辅导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大学生运用自己的力量解 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并最终解构对自我的消极解读、达到人格的完善 与升华。本文总结了我国高校心理辅导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不足之处; 调查了三所高校的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对叙事心理治疗的了解情况和运用情况;结合大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及高校校园环境的特殊性,探索了将其运用到高校 心理辅导的优越性;根据叙事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利用高校心理辅导

3、的独特 条件,尝试性地总结了将其运用到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原则。 关键词: 高校心理辅导 叙事心理学 叙事心理治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In spit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concerning

4、for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ing them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o explore ways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which fit college students bett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psychology, narrative therapy is a way of psychological consu

5、ltation using the narrative methods. It takes advantage of unique function of narrative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solve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 by making client bring out their life stories. Narrative therapy fits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

6、tudents. Therefore bringing it to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can enrich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in colleges, bring psychology into the lives of college students, guide them to solv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y themselves, and ultimately deconstruct the negative views

7、about themselves, to achieve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uts forward the deficiency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universities. Meanwhile, the paper also completes a survey on how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

8、g centers of three universities understand narrative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utilize it during counseling.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stages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distinctiveness of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this thesis discus

9、ses the advantages of narrative psychology in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narrative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the unique condition of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principles of using narrative therapy i

10、n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Key words: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narrative psychology, narrative therap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

11、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为我

12、国的繁荣与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杀和校园暴力等事件,大学生心理 健康问题被推进了人们关注的视野。一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已久,根据 一项以全国 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 约 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碍,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有些大学生在无 法纾解自我压力的情况下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自杀。2010年发生了数件大学生 自杀的悲剧。2010年 3月 22日,北京邮电大学 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 楼坠下身亡,在他的遗书中,他道出了自己内心承受的种种压力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

13、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 努力都会被既得利益集团踩在脚下,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我可怜 的让我万般不舍的妈妈,最对不起的就是你曾经,我所有对您的承诺,都没有办 法履行了”“我对这个世界彻底地绝望了。绝望了。我的肝又开始痛了,不能再 写下去了” 从这些饱含血泪的字句之间,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在泥沼中挣扎的年轻的内 心多么痛苦。这名自杀学生是一名硕博连读的博士生,一个完全有自我认知能力的成 年人,却在屡屡遭受挫折之后选择了自杀。这不得不让人感到万分心痛,同时也感到 万分惋惜。如果这名博士生在自杀之前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关注与帮助,这种悲剧是可 以避免的。 在高等教

14、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多本可以避免的遗憾,于是有些 人指出了现代大学生内心脆弱、无法承受压力、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是自杀率高出常 人的“问题人群”。针对这一说法,包括吉林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胡远超 博士在内的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据 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发生了 63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大学生自杀事件,低于中国整体自杀率和美国高校自杀率。但是对于我国现在是一个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来说,失去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的力 量的群体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损失。 除了自杀问题,大学生还面临着成长中形形色色的人际

15、关系问题、自我认同问题、 职业规划问题等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不断地出现这类问题有主观和客观两方 面的原因。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一段有信仰却又不断 怀疑,有智慧却又常被狭隘的视角局限,有理想却又不知如何施展,有光明的未来却 也有可能坠入黑暗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才更需要在学习为未来的远大理想和生 活目标打好基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更多深入内心深处的关心和学习面对人生各 类挫折的勇气和技巧。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 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虽然很苦涩,因为各高校为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花费了 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些矗立于各大高校的

16、心理咨询中心是否真正有效地服务到 学生呢?恐怕答案不是完全肯定的吧。笔者认为高校心理辅导之所以不能完全有效的 服务学生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校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视不够,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方法 与技巧的研究不充分。 其次,高校心理辅导模式单一,依旧以个体咨询为主,以医疗模式为主。心理辅 导教师往往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实施个体干预,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如果我 们将心理辅导的工作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生活故事中,也许会对更多的学 生带来帮助。 再次,很多人(包括大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学就是复杂冗长的理论、繁多的测 试量表和操纵人的催眠术等。这些认识导致大学生对心理辅导仍然显

17、得十分陌生,甚 至害怕,他们往往认为去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就等同于去诊治精神疾病,因此他们对心 理辅导敬而远之。如何使更多大学生对心理辅导有更加准确客观的认识,愿意在出现 心理障碍的时候求助于心理辅导教师?让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更贴近学生生活就是解决 这一问题的方案之一。叙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断涌现的 叙事理论渗透到心理学领域而诞生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它利用叙事特有的建构意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与建构人格的功能,通过引导来访者叙说其生活中的故事达到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 题的目的。 将叙事心理治疗运用到高校心理辅导中不仅可以丰富高校心理辅导的方法

18、和技 巧,而且将心理学带到学生身边,让学生认识到心理辅导只是向辅导教师讲述自己的 生活故事,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讲故事”中更加快乐的生活。 这样一种治疗方法很好地切合了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特点和内在需求。叙事心理治 疗能够让来访者在更大程度上解放自我,重构自我,建构自己生活中更积极的意义, 并更加彻底的解决大学生来访者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以及感情等方面问题。 1.2 相关概念界定 此论文主要涉及到两个贯穿全文的主要概念,和一对需要澄清的概念。论文中主 要讨论的是叙事心理治疗对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作用和贡献,因此论文所涉及的概 念主要有“高校心理辅导”、“叙事心理治疗”、“辅导”和“治疗”等。 (

19、1)高校心理辅导 对于心理辅导的含义很多人都做过不同的阐释,其中香港中文大学著名的心理学 家林孟平教授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 导员,致力于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学校心理辅导是 心理辅导与校园这个专门环境相结合的产物。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教育 实际,一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 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 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

20、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并较好的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张泾,2003) 。而高校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辅 导的任务目标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对象是专门针对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群体。 王义波,张召. 中国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借鉴与思考J. 航海教育研,2008,(1):98-101. 张泾. 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模式初探J. 林区教学,2003,(1-2):25-2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2)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即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发生的事件。在各种定义中 对于“叙事”比较清晰的一种表述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 口头的、符号的、

21、或行为的序列”(施铁如,2006) 。而叙事心理学指的是心理学中 的一种关心“人类行为的故事性”的观点或立场;具体一点说,叙事心理学关注的焦 点是:人类行为是如何通过故事而组织起来并赋予意义的。因此所谓 叙事心理治疗, 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故事,并 以此为契机重新建构生活意义、唤起当事人内在力量的过程(王淑华,戴玉磊, 2009)。 叙事疗法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 1990)对叙事心理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把这个学说定义成一种世界观是不是比 较好呢?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也许该

22、说它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 一种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伦理,一种生活等等” 。“叙事心理治疗”和“叙事 疗法”“叙事治疗”等作同等概念解。 (3)“辅导”与“治疗” “辅导”的英文为 counseling ,又译作咨询。含有商谈、会谈、求助、顾问、参 谋、劝告等意思。一般定义为:“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 过程”;而“治疗”的英文为 therapy,一般定义为:“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 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在此论文中把辅导、咨询与治疗作为等同概 念,认为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施铁如. 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J. 教育导刊,2006,

23、(1):26-29. 王淑华,戴玉磊. 叙事心理治疗法的理论建构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71-73. White M., Epston D.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M. South Australia: Dulwich Center Publications,199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1.3.1 国内高校心理辅导现状研究综述 心理辅导这种教育服务的形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它的起源可追溯到 1990年。西方 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模

24、式。我国的学校心理咨 询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起步于 80年代中期, 在短短的十几年期间, 高校心理咨询就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小树苗一般,不断地茁壮成长。特别在 90年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并成为了 90年代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亮点。 早在我国“六五”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致力于研究大学生心理学,并将这一研究 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乘着这一股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风,我国各大高 校纷纷响应,制定心理健康与教育的一系列课程、建立起心理咨询中心、设立专职或 者兼职教师为学生服务。 90 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之所以如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有三。首先, 由

25、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特别是美国先进的心理学知识与理念不断冲击着我国心 理学界。国外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果和系统的经验被我国很多大学借鉴和吸收, 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其次,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断突出,大学生适应不良而导致的休学、退学、甚至是自杀事 件层出不穷。一桩桩新闻头条将大众的目光引向我国未来栋梁的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 问题。再次,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 于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价值。社会各界更希望得到拥有较强的 心理适应能力、能开发自身潜力、拥有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的全方位发展的人

26、才。这 个艰巨的任务无疑需要各大高校承担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是高校心理辅导,已经取得了较 大的成果。 从 90年代之后, 我国的高校心理辅导便经历了一个起步和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此段时间内,首先是众多学者放眼世界,在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提出 了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启发。如王义波和张召(2008)提出了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对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工 作的开展的一些启示和努力的方向。樊富珉(2005)和张存库(2001)等人也详细的 阐述了香港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值

27、得我国内地借鉴的种种优秀的做法。许多学者如孙 少平(1994)、孙晓青和王道阳(2008)、李明忠(2006)以及方双虎、姚本先(2009) 和王道阳(2008)等介绍了国外,主要是英美国家的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进程、现状、 发展进展与其特色分析。易凌峰(2000)、边保旗(2001)、简华和胡韬(2006)、 孔晓东(2007)以及汪亚芳(2006)等集中阐述了国外心理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对我 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启示。其中李明忠(2006)探索了美国一流大学的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认为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值得借鉴和学习。我国国内学者对于高校 心理辅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模式

28、的定位,高校心理辅导的组织 与管理,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高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以 及对于国外高校心理辅导的先进经验的借鉴与学习等方面。 与此同时,我国很多学者也对我国高校心理辅导的具体辅导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 如田万生和方平(1999)探讨中国大学生三种心理咨询模式的干预疗效,即讲授大学 生心理卫生课程、实施小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实验结果表明模式一将三种方 式结合咨询效果最佳,不同模式的咨询效果不同,应视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杨思帆 (2008)和侯云飞(2009)介绍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作用。施铁 如(2005)介绍了阅读治疗的悠久历史以和理论基础及将

29、阅读治疗运用到学校心理辅 导中的具体做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方面,饶才敏(2007)进行了探 索,该学者阐述了科学的发展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完善的组织体系、规范的管理体 系、科学地评价体系等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王铮和张波(2010)描 述了理想中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具体设置情况,并推荐了两种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疗法与叙事心理治疗。 其次,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用书和各类大学生心理辅导和调适等课外阅读 书籍也在不断的充实着各高校的图书馆,并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状况,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在遇到心理困惑之际尽力自我调节;引导大学生对

30、心 理咨询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并在遇到重大挫折并无法自我调节时懂得心理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询对自己的意义。 1.3.2叙事心理治疗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主题主要着眼于叙事心理治疗产生的历史背景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叙事心理治疗原理与技术的 研究;叙事心理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叙事心理治疗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叙事 心理治疗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叙事隐喻的相关研究;心理学研究中的叙事方法 等方面。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的叙事研究起步比较早:大学宗教界人士、香港的总工会等 团体和很多个人都在做叙事心理治疗的

31、研究应用和培训等工作。 近年来,在大陆的理 论心理学界、心理咨询领域及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叙事研究也正逐年升温,呈现一派 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李明,杨广学,2005)。许多心理学家,如叶浩生、乐国安、 施铁如、杨广学等都曾著书或撰文对叙事心理治疗进行阐述。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就“叙事治疗”、“叙事心理学”、“叙事心理治疗” 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了很多关于叙事心理治疗的论文资料,其中包括各大期刊论 文,少数会议论文以及为数不多的几篇硕士论文。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外文献的 综述和对叙事心理治疗理论研究与方法的介绍,其中研究较多的方面是叙事心理治疗 的后现代视角、叙事治疗的特点与本土化、叙事视

32、角对自我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文献 中也有学者将叙事心理治疗运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当中。 众多学者对叙事心理治疗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对叙事心理治疗做述评性介绍 的学者很多,如魏源(2006)、方必基等(2006)、冷静和曾天德(2010)及沈之菲 (2003)等学者均分别在其学术论文中对叙事心理治疗做了述评。他们主要介绍了叙 事心理治疗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史、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与内涵、叙事心理治疗的技 术和方法等。 李明 (2006) 、 沈之菲 (2004) 、 王淑华和戴玉磊 (2009) 及施铁如 (2006a) 等主要探究了叙事心理学和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渊源。胡平正和欧阳文珍 (20

33、09)、尤娜和叶浩生(2005)以及施铁如(2008)等探索了叙事心理治疗的后现 李明, 杨广学.叙事心理治疗导论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代视角,及其与社会建构学说、语境论、文化心理等的关系研究。 关于自我社会构建与自我人格完善和叙事心理治疗的关系问题也在诸多文献中得 到了阐述。杨菲(2008)、汪新建等(2010)、施铁如(2004)、高杨(2010)和贺 桂芬(2008)等集中研究了叙事心理治疗作为自我的社会构建和自我人格完善的一种 途径是如何起作用的。杨锐和赵宗金(2006)、戴爱萍等(2007)、顾梅(2007)和

34、 施铁如(2006a)等探讨了叙事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问题。其中杨锐和赵宗金提出叙事心 理学是理解生活世界的一种中介,叙事心理学借助思维方式、主体理解和方法等角度 理解日常生活世界,为心理学理论发展提供了多面化的视角。 翟双和杨莉萍(2007)对叙事心理治疗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叙事心理治 疗与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契合之处,同时也预测了叙事心理治疗将会在中国的土 地上开出灿烂的花朵。 当然也有学者对叙事心理治疗进行了辩证的思索,刘闻佳(2009)探讨了叙事心 理治疗思想上的局限性,见解十分独到,发人深省。 以下数篇论文是关于将叙事心理治疗运用于学校心理辅导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 尝试和案例分析

35、。 葛缨和曹成刚(2008)运用叙事心理治疗方法对个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心理辅导, 每周一次,全程 24次。通过问题外化、寻找例外、构建代替性故事等过程,最终帮助 来访者度过危机,重新做人。治疗结果表明运用叙事心理治疗对话及问题外化技巧可 以有效地帮助个案将自己与问题分开,在对照生活中经验的差异和例外事件之后重新 叙述生命故事,最终促进个案知、情、行的全面改善。 李焰和张世彤(2007)认为叙事心理治疗对大学生群体有着特殊的意义,叙事治 疗更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咨询, 其原因可以概括为短期咨询形式可以有效地将大学生 “两 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心理特征和学校心理咨询资源的有限性结合起来,并且大学生 思

36、维敏捷,善于思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在运用叙事心理治疗时能够与咨询是充分 互动,达到最良好的咨询效果。李焰、张世彤关于叙事心理治疗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 意义的论述为研究者将叙事心理辅导及其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到大 学生心理辅导当中做了很好的理论铺垫。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施铁如(2006b)提出我国教育有悠久的叙事传统,诸如运用寓言、成语故事和历 史典故开展教育。但这仅仅局限于教者用于说教,而缺乏关注学生在个人经历体验基 础上的个人故事建构。有的辅导老师在辅导中注意倾听学生诉说个人的故事,有点接 近叙事方式,但它往往停留于倾听宣泄,而未能进一步利用故

37、事中的关键线索引导变 化。叙事辅导方式由于其故事性(经验性)、生活性、自主性与新课程的理念相一致, 因而更易于为教师接受并被结合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从而使学校心理辅导摆脱神 秘化而成为广大教师普遍掌握的技能,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提升 。施铁如和常 建芳(2005)对一名失眠症学生进行了叙事心理治疗,经过八次面谈,个案的睡眠情 况已明显改善。施铁如(2002)还简要的介绍了叙事治疗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 何树德(2008)根据叙事心理学理论,对 9名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新生实施叙 事辅导。通过 SCL-90 量表的前后测评和统计,发现辅导对所有同学的心理问题都有 减弱的功效。其中,抑郁

38、和精神病性有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有非 常显著性差异,而强迫症与偏执变化最为显著。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躯体化和强 迫因子也有显著性差异。试验发现通过叙事辅导,可减弱潜在危机的学生的困惑,形 成问题与自治的良性循环。这一研究以群体干预实验的方式探索出一种高效的干预模 式,为高校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 穆湘兰和王剑兰(2009)提出叙事心理治疗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的有效 尝试。牟柳和廖文路在文献(2010)中讨论叙事理论对理解学生心理,帮助他们建立 信心,实现积极健康的自我定位等方面的启示。卫小将和何芸(2008)认为青少年的 许多问题往往取决于他们自我建构的内化了的

39、生命故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 应当协助青少年解构主宰其生命故事的不可合理的主流叙事,重写生命故事,以便开 启另类生命故事的发展空间。岑颖颖(2007)也谈到了叙事心理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 具体运用方法。刘斌志(2008)提到叙事心理治疗在突发事件精神救助活动中发挥了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阐述了叙事疗法介入突发事件精神救助活动的一般步骤。 可以看出,国内对叙事心理治疗将会越来越重视,对其理论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施铁如. 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J. 教育导刊,2006,(1):26-29. 何树德. 叙事辅导在大学新生潜在危机干预中的尝试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32

40、-13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并将会尝试把叙事心理治疗投入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工作、心理辅导工作中去。 1.4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及问题与不足 纵观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发展的这十几年,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依旧存在着大量的 问题,这也是每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所必须经历的曲折。众多学者在关注了我高校心理 咨询这十几年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 探讨,很多学者给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解决对策。笔者在阅读了尽可能多 的资料之后,总结出学者们提出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心理咨询教师的素质问题。根

41、据教育法和教师法,1995年颁布的 教师资格条例明确规定了教师必备的素质结构应当是职业思想和道德素质、专业 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学历水平。对于高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而言,拥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水平与拥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和咨询能力以及相应的学历 水平同等重要。针对有些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合格的问题,许多学者呼吁 主持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素质应该得到大众更加 广泛的关注。马丽亚和靳惠玲(2008)认为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首先 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张卫平(2006)通过对重视高校心理辅导人员人格素质的 意义、内容和培养角度的阐述与

42、剖析,强调了“辅导人员人格素质”是高校心理辅导 工作重要组成因素的观点。贾晓波(2008)提出当前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应以 正确的角色意识、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促进 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 。杨飒飒(2007)通过分析职校心理辅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 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训要精心挑选心理辅导教师;规范心理辅导机构,充分发挥 各级师范学校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建立校外职校心理辅导督导机构,加强对职校心理 辅导教师的督导 。 贾晓波. 当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 (09):4-6. 杨飒飒. 浅论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培训J.

4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4):37-3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第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把握不清晰,对心理咨询的定位不准确。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其中,心理健康包括人 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良好的自控力,能保 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等 。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则被许多学者在其的著作中讨论过。笔者总结了这些学者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

44、人格完整;情绪稳定,能感知并控制自我的情 绪;意志健全,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工作;自我评价积极并恰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 系;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行为符合大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等。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 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还有人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大学生的 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等,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 解的误区,即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大学生德育,认为只要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水平就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些看法都没有准确把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定义。现今很多人不断列举当

45、今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各种事件,认为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堪一击,正呈现一个摇摇欲坠的趋势,这些偏见让很多人误以为 高校心理辅导就是针对那些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的大学生,将心理辅导局限于 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而大部分健康成长的大学生与心理辅导没有什么关系。 这正是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义不明确引起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应该是帮助 大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是一个协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实现需要的过程。一般认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更 好的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更加幸福的进行学习和生活。李炯和张艺馨(2008)提出 了当前高校心理

46、辅导定位存在很多误区,如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义不清晰,将心理辅导 等同于德育等。她认为要想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先对高校心理辅导的科学 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借鉴学习了西方国家、日本等国家的学校心理辅导先进 经验。 谢炳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第三,心理咨询模式存在的问题。心理咨询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是“来者不究, 去者不追”,意为对于进入咨询室的来访者,咨询师不应该怀着猎奇的态度打听来访 者除达到咨询目的以外的个人信息;对于已经走出咨询室的来访者,无论他是出于何 种原因不再前来咨询,咨

47、询师都不应该主动要求来访者前来咨询。也就是说,心理咨 询是一项建立在来访者有求助意愿的基础上的来访者与咨询师共同互动以达到帮助来 访者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活动。所以一般而言,心理咨询实际上是在来访者主动求助时 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种心理障碍的,但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高校心理辅导却有着和一般 心理咨询不同的特点。既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自 我,实现自我,更加幸福的进行学习和生活,那么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就不能仅仅局限 于帮助少数存在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也就是说高校心理辅导的模式应该从 “重障碍咨询”转变到“重发展咨询”,应该从“重治疗”转变为“重预防”。张缅 (2007)针

48、对我国高校心理辅导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几点思考,其中第一 个问题便是高校心理辅导是“医学模式”还是“发展模式”,这也正是对我国高校心 理辅导的咨询模式的诘问。他认为学校心理辅导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它应 该采取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型模式。 第四,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力量。高校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 们不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专门教师,他们也不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但 是他们与学生朝夕相伴,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他们就是学生辅导员。辅导员在高校 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工作任务,正因其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工作形式,高校对学生辅导员 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包括对他们的学历、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水 平等方面的要求,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开始关注学生辅导员对心理学 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在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仅仅依靠心理咨询中心的 专职教师展开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正如上文中所述的心理咨询应该从“医学模式” 向着“发展模式”发展,我们不能仅仅是被动的等着学生在出现了严重适应不良或者 心理危机之时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心理咨询教师。事实上有一部分有过自杀倾向或者 自杀行为的学生在出现事故之前并没有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或许他们的内 心有过强烈的挣扎去还是不去?但他们最终没有迈过心灵的那道坎,没有跨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