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王倩.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20729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王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王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王倩.pdf(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姓名:王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张野 20100501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I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中文摘要 国内外的心理学专家对于心理弹性有不同的定义,总体分为结果型定义、品 质型定义和过程型定义, 本文从心理弹性的内在保护性因素着手采取了品质型的 概念,并对其下了操作性定义,即心理弹性是对个体遭遇逆境、挫折时能够进行 良好适应并且从中得到成长的一种个体能力品质。 本研究是在大学生临毕业时对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测量,形成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问卷,探讨大学毕业生的 心理弹性

2、特点,并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行相关研究。 本研究经过对国内外的心理弹性资料的整理,对访谈问卷结果的汇编,导 师的指导,形成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的预测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得到正式问卷。 之后对辽宁省五所高校 553 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 素分析之后,与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其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自编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是测量大学毕业生心理 弹性的有效工具。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有五个维度: 人际交往能力、 自我效能感、 情绪控制能力、挑战性、自我管理能力。实证模型与理论构想模型基本拟合。 2.性别在情绪控制能力、挑战性维度以及总分上主效应显著:男

3、生的情绪控 制能力、挑战性较女生更好,心理弹性的总体水平也较女生更好些。性别与独生 子女在挑战性维度上交互作用显著: 女生差异显著, 独生女挑战性强于非独生女; 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 数据表明非独生子女的男生比非独生子女的女生更有挑战 性。 3.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总分对就 业压力有负向的预测效果,解释的变异量为 7.1%。 自我效能感对于就业压力有负 向的预测效果,解释的变异量为 8%。 关键词:心理弹性,就业压力,挑战性,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效能感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I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4、Graduates Resilience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Abstract Althouth a lot of different definitions among international psychologists,three main types of resilience definition are accepted: result, character; process.This paper based on individual protective factor to define resilience as character,that m

5、eans resilience is character or ability of individual to adapt adversities well,and make individual grow up from the process. These questionnaire items of the study collected from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 and library materials, involving 553 college graduates in 5 schooles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u

6、sing the method of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analysis, explore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lience.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graduates resilience,further more,and the connection with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graduates

7、resilience could be used as an evaluative implement on college graduates resilience because of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Five dimensions were identified about college graduates resilience: social skill, self-efficacy,emotion regulation,challenge, self-management. 2. From the general level of co

8、llege graduates resilience,male got higher scores than female,that means male resiliency better than female;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male and female on dimensions emotion regulation and challenge,male are better at regulating their emition and challenging than female;There is signific

9、ant difference among female on dimensions challenge,the female who are onlychild in their families show they like challenging more than those female who are not onlychild in their families; In addition,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onlychild on dimensions challenge, not onlychild male show t

10、hey like challenging more than not onlychild female. 3. College graduates resilience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resilience of college graduates can forecast employment pressure. Key words: resilience,employment pressure,challenge, emotion regulation, self-efficacy学位论文独创性声

11、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 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

12、系 1 引 言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每日都面临 着不同程度的挑战、挫折。如何应对这些困难,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在困境中抵 消各种消极情绪及结果,甚至于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已 经成为人们的必修课。心理弹性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使经历困境的人们,顺利 度过挫折期,而没有产生消极情绪、行为,反而使他们从挫折中成长起来,增强 了他们对于挫折的心理承受水平,更加建设性地面对生活。 心理弹性研究的起源来自对高危环境中儿童的探讨, 及那些身处处境不利环 境的,最后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及不良行为的儿童。但是由于最初受到流行病学和 医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心理学家把这

13、些高危儿童看作是一个未加分化的群体,认 为只要是高危儿童,他今后的发展必然不良,把处境不利的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 唯一决定性因素。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研究者发现了这些高危儿童群体内的个 体差异,并不是所有高危儿童都会发展不良,甚至有些发展水平高于普通儿童。 至此之后,由“处境不利-压力-发展不良”的直线型理论遭到人们的质疑, 转而研究发展良好的高危儿童所具有的保护性因素, 此时关于发现心理弹性的保 护性因素的研究也逐渐代替了危险性因素的研究,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到 了 20 世纪 90 年代,研究者发现有关保护性因素的简单罗列并不能够深刻领会 人与环境以及各保护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14、,至此找出保护性因素及其作用机 制,用以干预、帮助高危儿童成为心理学家的任务目标。 国外近 20 年的心理弹性的研究重点是发展各种法案、工程计划以致力于防 止和减少儿童危险行为和增进公众心理健康。心理弹性的研究主体也由儿童、青 少年扩展到对成人的研究,由个人心理弹性的研究扩展到对家庭、社区心理弹性 的研究。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刚刚起步,有关心理弹性的文献数量不多,综 述性文章为主,少有实证研究。近年出现了一些有关心理弹性的问卷也多是翻译 修订国外现有问卷, 而由于学者对心理弹性操作性定义、 结构维度意见的不一致, 导致测量问卷也无法统一。 本文从心理弹性的个体保护性因素着手自编大学毕业生群体

15、的心理弹性问 卷,为心理弹性的本土化进程略尽微薄之力,并完善充实心理弹性的结构维度。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2 1文献综述 1.1关于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 1.1.1心理弹性的定义 目前的心理学界对于心理弹性的概念众说纷纭, 文献综述中心理弹性的概念 总体分三种:结果型定义;品质型定义;过程型定义。 (1)结果型定义 结果型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弹性。 如,心理弹性是一类现象,这些 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表现良好(Masten,2001) 1 ;有些研究者将心理弹性强调为经历压力、挫折、创伤后机能的维持,也就是 指处于危境中的青少年的胜任行为和有效机能

16、;研究者们根据心理健康、机能、 社会能力来定义弹性的结果,如 Masten,Best 和 Garmezy(1990)就将弹性 定义为经历高危后的积极结果 2 ; 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结果, 通常用心理健康、 社会能力、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学业成就等指标来衡量(Hauser,1999; Masten et al. 1999)3 。(2)品质型定义 品质型定义将心理弹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 征。如,心理弹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 不良行为的能力;心理弹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 多变环境的能力 4 ;心理弹性是一种能力

17、或特质,即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 极生活事件的能力 2 ;心理弹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或保护个体不受危险情境 影响的能力(Hollister-Wagner, Foshee,&Jackson,2001; Howard&Johnson, 2000; Walsh,2002)3 。心理弹性是一种有适应能力、对抗压力的个人特质, 纵使面对不幸的生活经验,个体也能够克服并且得到成长(Markstrom,2000) ; 心理弹性是一种克服不利环境的能力, 纵使每日在复杂的环境下面对一连串的挑 战,仍能实际地做出有建设性的生活抉择(Noam,1999) 5 ;心理弹性是一种 能力,它是能使个体从困难、挫折和

18、不幸中很快恢复和调整过来的能力 (Masten,1994;Mish, 1996)6 。 (3)过程型定义 过程型定义将心理弹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如 Garmezy(1985)和 Rutter(1990)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 动态过程 4 ,指个体在压力事件中适应良好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很关键的 条件:1)个体处于危险或负面的情景之中;2)尽管遇到挫折和压力,个体却通过 自己的适应和应对技巧获得了良好的适应 6 。心理弹性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 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3 程 1

19、。还有研究者将心理弹性看作是压力、逆境等生活事件与保护性因素发生交 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2 。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如 Luthar(2000)提出心理弹 性是个体在不利情境中的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 5 。心理弹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 用的过程, “环境中不利因素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取决于 此环境中的个体是如何行为的”(Rutter2001)。Richman&Frase 从另一个角度 给出“动态过程”的解释:心理弹性是个体对可获得资源的最大利用而获得的 3 。心理弹性的概念相当宽泛,其含义因不同研究、不同时期、研究所基于的不 同理论背景乃至对象,而有很大差异。目前,心理学界比较

20、倾向于将心理弹性界 定为:心理发展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害性影响的一种发展现象(Rutter,2000; Masten, 2001; Wright&Masten, 2005;Kaplan, 2005; Harvey & Delfabbro, 2004) 7 。由上知,心理弹性有两个条件:一是当事者经历过或正在 经历严重的压力或逆境;二是尽管如此,当事者发展状况(结果)良好 8 。另外,应当强调的是,并不是所以人都会经历重大挫折或高危环境,心理弹 性也并非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心理弹性应该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只不过 心理弹性水平会因人或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态势而不同(Bonanno, 2005)

21、7 。只 是心理弹性大小的不同,而不是全或无的区别。即使没有经历消极生活事件的个 体也并不能说明不具有心理弹性,而可能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当他们面临挫 折、逆境时同样可能会成功应对 2 。 对于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操作化的心理弹性概念就非常必要了。从心理弹 性的保护性因素方面着手来讨论心理弹性, 这些保护性因素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家 庭因素以及家庭外部的因素。如果个体能够发展较好的保护性因素,那么他就被 认为是具有高心理弹性的,能够在困境中适应良好 5 。这种观点关注个体内在因 素与外部因素的发展,以便遇到危险或灾害时个体能成功应对,保持良好的心理 适应。基于第一种观点的实证研究确定出具有心理弹

22、性的个体,通过与非心理弹 性组的比较,可以找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然后可以通过考察这些保护性因 素来衡量个体心理弹性的高低。这种观点重视心理社会、情绪、学业等多种领域 的健康心理机能, 认为一些普遍的保护性因素对个体的成功非常重要, 如与积极、 有爱心的成人保持亲密关系及其它一些技能和态度,如问题解决、人际交往、自 我效能、自信、乐观等 1 。但是本文主要考察保护性因素中的个体因素对大学毕 业生心理弹性起到的作用,确认心理弹性是一种人格特质。基于此,本文采用心 理弹性的操作性概念如此定义:心理弹性是对个体遭遇逆境、挫折时能够进行良 好适应并且从中得到成长的一种个体能力品质。 1.1.2心理弹

23、性保护性因素 对心理弹性的研究是是在对高危儿童、 处境不利儿童和处于应激状态的儿童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4 (以下统称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初,受流行病学和医学研 究思想和范式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者把处境不利儿童看作一个同质的、不分化的 群体,通过与正常儿童的配对比较研究,找到了一系列导致儿童处境不利的危险 因素,如贫穷、困难气质、父母的教养质量低、社会支持少等等。以致于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处境不利一定导致发展不利,处境不利儿童 日后的成就水平、适应能力必定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发展遵循着“处境不利(高 危)压力适应不良”的直线模型 9

24、。所以当时的心理学家研究关注的对象是 处于危险情景中的个体,研究重点是这些个体所面临的危险性因素(risk factor), 忽略了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的变异及个体之间的差异。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心理 学家 Anthony 做了一个实验研究,被试为处境不利儿童,长期追踪后发现多数 儿童成年后都发展良好,由此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并进行研究,且提出了保护性 因素(protective factor)的概念。 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逐渐称为了一个独立的研 究领域。 所谓保护性因素即是指那些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事件, 减少消 极发展结果出现可能性的个人或环境因素 10 。危险性因素是与之相反

25、的概念,是 指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 的、认知的或者环境方面的因素 11 。目前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重点即为 找出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诸多保护性因素,为社会生活指导,帮助儿童构建良好 的心理弹性,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在研究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同时,心理学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目前有 相当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儿 童变量,另一类是环境变量。但也有不少研究者倾向于三分法,即把保护性因素 分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家庭以外的因素 12 。 (1)个体因素方面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内部有助于其克服逆境并能积极发展的特

26、质性因素。 Smokowski, Renolds (1999)等人发现,积极的气质 10 :积极性倾向、积极问题 解决、 生活乐观、 寻求新奇性、 对生活积极观点、 能从积极关注中获利(Garmezy, Masten & Tellegen,1984;Rutter,1979,1983,1985,1986; Werner,1984; Werner&Smith,1982)6 。Tusaic & Dyer (2004)将个性中的保护性因素分为 认知和特殊能力两部分。认知因素(cognitive factors)包括乐观、创造性、幽默、 持有存在意义的信念系统、对于自我独特性的欣赏等;特殊能力则包括有效

27、的问 题解决技巧、社会能力、目标感、未来感、高于一般水平的记忆力等。此外,身 体吸引力也被认为是增加心理弹性能力的因素之一 10 。 人格因素如稳定性和内外 倾向等(Garmezy & Streitman,1974; Regier & Allen,1981; Rutter,1979),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5 气质因素(Cohler, 1987),自我概念,协助他人,生活技巧的运用,社交能力, 富有弹性,学习潜能,自我动机,个人专长,自我价值与自信,未来导向,信任 他人,独立(Jew, Green & Kroger,1999)等等 6 。Clausen(1991,1993)以独立

28、 性、对自己智力的有效运用、自尊以及对别人的积极反应能力等作为评估计划能 力的指标。结果发现,计划能力与高等教育经历、高职位及低婚姻失败率显著相 关。 Luthar(1991)发现内部控制源,或者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生活的信念,是一个明 显的保护性因子 8 。Eisenberg(1997)认为自律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Block(1996)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和人格中的社交能力、与人相处融洽、情绪稳定 性、责任心、对工作尽职尽责、有道德观念、主动性、积极的自我肯定、热情、 乐观有正相关,而与情绪波动性、焦虑、紧张、对他人的不信任感、人际敌意呈 负相关。此外,还有大量的研究(Finn&Rock,

29、 1997; Floyd, 1996; Garmezy&Devine,1984;Parkes,1994;Rutter,1985,1986;Werner, 1994;Davey,2003),也表明心理弹性和人格中的积极品质有正相关,和消极 品质有负相关5 。(2)家庭因素方面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和最重要场所, 其环境和氛围是心理弹性形成的重 要影响因素 10 。许多研究表明支持性的家庭关系(Regier,Allen,1981)、热情及时 的照料、 精心的抚育和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具有积极作 用;家庭不和、养育不当和亲子关系不良可能会产生行为及心理危险。Jenkins 和

30、Smith(1990)发现若与父母之一有良好关系,在总体而言气氛不和的家庭里, 这种关系亦具有保护作用 13 。Klein(2000)在对 6-12 岁家庭贫困的非裔美国儿童 的研究中发现, 支持性的母子关系同时和儿童的抑郁以及行为混乱两者都存在相 关。Luthar(2006)也指出即使危险因素发生在家庭内部(比如,父母中的一个有 精神病) ,和父母中的另一个人的密切关系也是具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的 5 。 Werner & Smith (1982,1992,2005)对 200多个来自夏威夷考艾岛的生活于贫困 和艰难中的孩子长达 20 年的研究发现,温暖、友爱、情感上互相支持的家庭中 长大的孩

31、子往往成长得比较顺利, 更能适应生活中的逆境 10 。 Olson, Mccubbin, Barnes, Larsen, Muxem和 Wilson (1983)认为具有心理弹性的家庭通常有三个 特质,它们有助于提供个体复原保护作用:1)对家庭生活中关键事件的认知和有 系统的庆祝仪式有助于在危机时提供稳定效果。 2)家庭的成员具有用坚强持久的 信念去控制生活的能力。 3)对于不同活动都建立和维持例行常规。另外家人情感 的连结(Berlin&Davis,1989 ),关心和支持、高期望、鼓励参与家庭 (Benard,1991),支持的成人(Brooks,1994; Rutter, 1987; W

32、erner,1993 ), 支持与情感(Masten,1994 ),高指导和高关怀的父母(Mcloyd,1998 ) 6 ,父母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6 参与儿童教育;社会经济地位好;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父母有信仰 12 。良好的教 养方式 11 等均是家庭保护因子。(3)家庭以外的因素 家庭以外的因素包括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社会文化等。学校环境中被研究 者们经常提到的因子有学校教师提供的以动机性支持 (motivational support) 和信息性支持(informational support) (Smokowski, eta1.,1999 ), 连结成功或 快乐的积极经

33、验,与老师的良好关系,与同学有成功的社会关系(Rutter,1984) 等 6 。社区环境同样被认为对心理弹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Wright & Masten (2005)的研究显示,高质量的社区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积极的适应结 果。社会文化因素方面, Wright&Masten(2005)的研究显示,社会重视教育并 保证社会成员享有良好的受教育机会、有效防治暴力冲突事件保护儿童免受影 响、出台一系列的儿童保护政策等等都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心理弹性的发展 10 。这种把各种所谓的“保护性”因素罗列在一起的做法可能会使我们把问题过 于简化:首先,这种三分法虽然有助于区分个体因素与环境的客观特

34、征,但另一方 面我们也看到,它使我们无法深刻领会人与环境以及各保护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 用。其次,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儿童往往要同时受到多个保护性(或/和危险性)因 素的影响,显然这多个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非只是多个因素的简单相加。因此, 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说明其内在机制,建构理论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9 。 1.1.3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 所谓心理弹性发展的机制,就是阐明在儿童的弹性发展中,保护性因素是通 过哪些途径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早期 Garmezy, Masten, & Tellegen(1984)提出的弹性发展的三种机制模型:补偿模型(compensatory model):个

35、人的人格特质或环境资源能协助个人在遭逢危机时能因之被应用或 者适时出现,使得危机不致对个人产生影响;挑战模型(challenge model):危 机对个人而言,不是负向的资产,反而强化了个人解决问题的技巧;免疫模式 (immunity model): 由于个人过去成功的学习经验,能使个人在面对危机时有效 地化解危机 14 。这三种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抵触的,可能会交互出现或在不同阶 段出现并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 以下具体介绍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弹性 模型。 (1)人际情境影响模型(general model of interpersonal influences) 从人际情境影响模式的图

36、中可以看出,感受到父母的参与、社会支持、贫穷 等等的人际情境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即感知到的能力或效能感、感知到的自我与 他人的关系,进而作用于个体的行为表现,导致出现两种结果:消极结果、积极 结果。另外个体的行为模式又会反作用与人际情境。举例来说,如果个体拥有父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7 母的陪伴支持,使其感受到良好的人际情境关系,自我效能感良好,就会表现为 良好的情绪及行为表现,这些又反应给他的人际情境,形成积极的循环,最后表 现为个体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学业成就、高生活质量等。反之则有可能产生各种 消极结果,如抑郁、自杀、学业不良、反社会行为、社交孤立。 (2)系统模型(Organ

37、izational framework of resilience) Mandelco&Peery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儿童的心理 弹性模型,如图 2 所示。内部因素即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部因素指家庭内因 素和家庭外因素。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仅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相 互影响,而且各内部因素之间、各外部因素之间也发生着相互作用。虽然图中内 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大小相等,但在内部因素缺失或变少时,如果外部因素能及时 补偿的话,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心理适应,从而表现出心理弹性1 。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8 图 2 系统模型 (3)心理弹性的社会建构模型(soci

38、al construction model of resilience) Ungar 提出了一个青少年心理弹性模型,强调自我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同一 性建构的重要性,见下图 3: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动力来自两方面,即被接纳 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发展的背景包括家庭、其他监护人、同伴和社区、整个社 会等,它们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过滤和限制某些环 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青少年的同一性建构。如果环境对青少年产 生积极影响,青少年就会采用积极的自我建构措施,反之就会采用消极的自我建 构措施。青少年采取的措施不同,自我建构的结果也就不同,或者是心理弹性自 我建构,或者是心理脆

39、弱自我建构 4 。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9 (4)心理弹性过程模型(resilience in process model) Richardson(2002)提出的过程模型,见图 4,从瓦解与重新整合的角度 来看待心理弹性。这个模型认为,在面临困境或遭遇压力事件时,个体为了继续 维持本来具备的“身心平衡状态” ,就会调动起各种保护性因素来和逆境进行对 抗。如果压力超出了个体所能对付的范围的话,个体本身的平衡状态就会瓦解。 在这个时候,个体就会改变原有的认知模式,并同时感到恐惧、内疚、迷惑等。 接下去,个体又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始重新进行整合 5 ,并导致下面四种情况 中的一种发

40、生: (1)心理弹性重组,即个体生物心理精神系统不仅恢复到了原来 的水平,而且还在原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回归性重组,即个体生物 心理精神系统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3)缺失性重组,即个体在达到新的平衡 态时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一些动机、理想或信念; (4)机能不良重组,即个体通过 药物滥用、危险行为等来应对危险生活事件10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10 (5)心理弹性动态模型(framework of resilience in action) 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科研机构联合一批心理学家专心在 2003年提出的心理 弹性动态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心理弹性是青少年的一种天

41、生潜能。青少年在发 展过程中具有安全、爱、归属、尊敬、掌控、挑战、才能、价值等方面的心理需 要, 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赖于来自学校、 家庭、 社会和同伴群体的外部保护因素, 也就是上图中所呈现的亲密关系、高期望值和积极参与 1 。如果青少年能够通过 这些外部资源使自身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话, 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发展起一 些个体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合作、移情、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效能、自我意识、 自我觉察、目标与志向等,而由这些个体特征构成的内部资源会保护青少年免受 危险因素的影响,得到良好的适应 5 。这个模型已经得到了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脑科学、以及在健康家庭、成功教育、社区发展、学习型组织、预

42、防等方面研究 的证实 4 。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11 上述五个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 人际情境影响 模型重视人际关系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系统模型强调了各种因素协调配合对发 展心理弹性的重要作用; 心理弹性的社会建构模型强调了自我在社会环境中进行 同一性建构的意义; 过程模型分析了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自我 发展的影响;动态模型阐述了外部因素对个体良好发展的重要性 10 。这些模型除 了系统模型涉及到生物因素外,其它四个模型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在解释 心理弹性的时候,模型涉及的因素以及运行机制几乎都是在心理社会水平上,积 累的实证资料大

43、多也是从行为指标上获得的。 但如果要更加完整地分析心理弹性 的话,就要从生物水平、心理水平、社会水平等各个层面上综合考虑来建构心理 弹性模型4 。 1.1.4心理弹性的测量 研究者们根据他们自己对心理弹性的不同定义, 编制了心理弹性量表用以对 心理弹性进行测量。由于在对心理弹性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所以不同研究者编 制的量表,有的有相似之处,有的量表之间差别是非常大的 5 。如对心理弹性概 念的界定,对内在因子还是对外在因子的测量等等。对这些量表的结构和各种指 标的回顾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心理弹性并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测量。 (1)特质性自我心理弹性量表 Bartone,Ursano 和 Wr

44、ight 等人(1989)编制了特质性自我心理弹性量表, 主要测量耐受力(hardiness)这种人格倾向,共有 45 个项目,分成 3 个子维度: 执行、控制和挑战 6 。 (2)心理弹性量表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12 Wagnild和 young (1993)根据他们对适应良好的丧偶老年妇女的研究而编 制了心理弹性量表,共有 25 个项目,分成 5 个维度:坚持性、自信心、有意义 的生活体验、自在感(existential aloneness)和镇定性(equanimity),属于个体 具有的内在保护因子 6 。 (3)个人保护因子问卷 Springer 和 philip(

45、1995)编制了个人保护因子问卷,共有 61 个项目,包括 6 个子维度,如家庭子维度和亲社会(pro-social norms)子维度等 6 。 (4)复原技巧与能力量表 Jew,green 和 kroger(1999)等人编制了复原技巧和能力量表,主要测量 Mrazek (1987)研究确立的那些能促进儿童良好适应的内在保护因子,共有 35 个项目,包含 12 项技能和能力,包括 3 个子维度:未来导向、有益技能的学习 和独立。量表中有很多项目与特定的青少年主题相关 6 。 (5)健康青少年心理弹性评定问卷 Constantine 等人(1999)编制了该量表,共有 60 个题目,由 19

46、 个维度组 成。在该量表中心理弹性被分为外在保护性因素和内在保护性因素两个部分。其 中,外在保护因素由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组成,而内在保护因素指的是个体的 特质 5 。 表 1:健康青少年复原力评定问卷结构 6一级维度 次级维度 子维度 家庭关系 学校关系 社区关系 关心的环境 同伴关系 家庭的期望 学校的期望 社区的期望 积极的期望 同伴的期望 家庭的参与度 学校的参与度 外在保护因子 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社区的参与度 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移情的能力 社会胜任力 问题解决能力 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 自尊和自主性 自知力 乐观 内在保护因子 目标感和有意义的感觉 有目标和对生活的渴望 (6)自我心理

47、弹性量表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13 由 Klohnen(1996)编制的该量表主要测量个体所拥有的内在保护性因素。 量表中所有的题目都是取自 CPI,最初的量表共包含 29 个题目,由 4个维度组 成 5 。乐观自信(confident optimism) 、生产性活跃力(productive activity )、 人际洞察力和关系(interpersonal warmth and insight)、有效表达(skilled expressiveness)。最近 Klohnen(1999)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将量表规模减至 16 个项目,并报告他本人已经运用此量表成功的开展了

48、几项研究工作 6 。 (7)成人心理弹性量表 挪威学者 Friborg(2003)等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此量表。最 后的量表一共包括 33 个项目,分成 5 个维度:自我效能、对将来乐观的态度、 有序的生活、家庭的凝聚力和社会的支持。主要测量成人在压力情景下维持心理 健康和适应良好所具备的保护机制和因子 6 。 (8)简易复原性应对问卷 Sinclair 和 Wallston (2004)编制了简易复原性应对问卷。共有 4 个项目, 合成一个维度。 主要用来评估个体面对压力情景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认知评价策 略。Sinclair等人将此看成是个体心理弹性的关键因素 6 。 (9)自我心理弹性量表(ER89) 从“心理弹性是一种人格特质”的观点出发,Block&Kreman 编制了自我 心理弹性量表(ER89),用以测定个体的自我心理弹性特质的量表。该量表最初以 成人群体为样本编制,一共有 14 个自呈条目组成 3 。该量表权威性较高,因为 题量少又可与其他人格量表一起使用而受到欢迎 12 。 1.1.5国内外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 (1)国内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 “resilience”一词在国内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翻译。大陆地区译为“心理弹 性” ,并从 2000 年开始陆续有有关心理弹性的文章,但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