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王彦丽.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20776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王彦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王彦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王彦丽.pdf(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 姓名:王彦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教师:赵俊峰;杜复平 2011-03 摘 要 学习中心理疲倦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被称为影响中学生健康生 活的“隐形杀手” ,它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情绪状态,近年来,已受到学者 们的密切关注。 本研究通过对 160 名中学生和 61 名任课教师的开放性问卷调查,了解了中学生实 际学习过程中心理疲倦的主要原因及表现,构建了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模型。在此基 础上编制出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问卷 ,并用其作为工具对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另 外,我们用临界值作为中学生学习

2、中心理疲倦的诊断标准,按照学习中心理疲倦的水平 程度,把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分为无心理疲倦、轻度心理疲倦、中度心理疲倦、较重 心理疲倦和重度心理疲倦五种类型。本研究有以下结论: (1)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问卷分为四个维度:认知疲倦、情绪耗竭、学习意志 薄弱、学习效率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本研究的有效工具。 (2)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总体上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其中,情绪耗竭得分最高, 其次为学习效率低和认知疲倦,最后为学习意志薄弱。 (3)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所处教育阶段、学科、自评学习 成绩、父母教育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来说,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在性别

3、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绪耗竭、学习意志薄弱两个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关键词: 心理疲倦,认知疲倦,情绪耗竭,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效率低 I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mental fatigu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which called “invisible killer” influencing the healthy lif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flects the neg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of contemporary middle school

4、students and it matters directly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nd emotional state.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roused the close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e research surveys 16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61 teachers by open questionnaire. On the basis of that survey, we understand the

5、presentation and the major factors of mental fatigu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In addition, we construct the model mental fatigue in learning process. Moreover, we establish “Mental fatigu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 Questionnaire”. With that questionnaire, th

6、e research investigat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we adopt critical value as the diagnosis standards of mental fatigue, and we divide mental fatigue in learning process into five levels: no mental fatigue, mild mental fatigue, moderate mental fatigue, heavier mental fatigue and sever

7、e mental fatigue by the level degree of mental fatigue. This research has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Mental fatigu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 questionnaire contains four dimensions: cognitive fatigue, emotional exhaustion, weak learning will,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Inspectio

8、ns indicate that the questionnaire is of satisfactor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o it can be a useful measurement implement for the research. (2) The mental fatigu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t the middle level but a little lower, which scores the highest on the emotional

9、exhaustion, followed by cognitive fatigue and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he weak learning will gets the lowest score on the dimension. (3) The mental fatigu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nly child or the non-only child, schooling stages,

10、 subjects, self-assessment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parental education level. On the whol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s, but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weakness of learning will of mal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KEY WORDS: mental fatigue, cognitive fatigue, emotional exh

11、austion, weak learning will,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III 引言 引 言 在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发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与社会 对孩子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使处于花季的中学生们不得不过早地背负沉 重的学习负担,踏进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但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所引起的心理疲倦,已 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学习中心理疲倦被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 生活的“隐形杀手” , “太累” 、 “太疲倦”已成为当代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的杨霞提到,最近有许多家长带孩子

12、来咨 询时反映孩子看书看不下去,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易发脾气,晚上睡不着,早晨起 不来,一拿起书就犯困,只想看电视,玩电脑,有的孩子甚至不想去上学。(引自北 京晨报 ,2006年 2月 18日) 吴锡改、郭艳霞(2009)曾组织荆州市心理学会有关专家对荆州市城区和郊区8所 学校 1800 名中学生进行学心理疲劳自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中感到严重心理 疲劳的约占 13%,略感心理疲劳的约占 62%,感到学习轻松的约为 25%;高中生中感到 严重心理疲劳的约占 16%,略感心理疲劳的约占 73%,感到学习轻松的为 11%。 上述调查结果再次表明,学习中的心理疲劳即心理疲倦已成为当今中学生普

13、遍存在 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同时也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 展。 近年来,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的心理疲倦现象已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让 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这一情境下,学生如何预防 学习中心理疲倦的产生成为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在了解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状况的基础上,探讨学 习中心理疲倦维度的构建,并自编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问卷,一方面推动心理疲倦的 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为中学生预防和减轻学习中的心理疲倦提供良好的建议,并促进其 心理健康发展和高效率学习。 1文献综述 1 文献综述 1.1 概念

14、界定 1.1.1 疲劳的定义与分类 (1)疲劳的定义 疲劳(fatigue)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不仅在当今世界各国军队中受到重视,也是 劳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及高原、潜水、航天等特殊环境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 也逐渐受到教育学界、心理学界的密切关注。 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它普遍存在于许多慢性疾病中,但却不易被发 觉。至于疲劳的确切定义,至今尚无定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认为疲劳是长 时间持续工作而造成体力及工作效率下降并伴随有疲劳感的现象。 简明大英百科全书 指出疲劳是人类一种功能不全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对活动(体力或脑力的)感到厌恶, 从而难以继续进行下去的现象。 Treha

15、rne 等人(2008)指出疲劳是一种全身耗竭的状态。 Mill,Young(2008)认为疲劳是认知障碍的表现,并伴有动机下降以及渴望休息等。 不同学者对疲劳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概括以下三个方 面:第一,依照行为水平或作业绩效来看待疲劳,认为疲劳是难以继续进行活动以及工 作效率下降的现象,这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第二,将疲劳看作一种个体能够体验的 内部状态,被称为身体不适的一种主观感受,这是现象学的理论观点。第三,疲劳是生 物机能失调所致,一般指由于身体与精神状态的下降而导致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的衰 退,表现为身心疲倦、工作能动力与注意力下降,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待疲

16、劳。 (2)疲劳的分类 根据疲劳的原因及表现, 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 (physical fatigue) 与心理疲劳 (mental fatigue) 。生理疲劳(physical fatigue) ,又称肌肉疲劳与神经系统疲劳,指肌肉缺乏能量 和力量或进行一定体力劳动后所出现的主观疲劳感,其表现如动作失调、姿势不准、痉 挛等。心理疲劳(mental fatigue) ,又称脑力疲劳或心理疲倦,是一种主观性疲劳,指个 体因神经活动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从而产生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冲突、情绪不良的 心理现象,其表现如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注意涣散、情绪烦躁、焦虑不安、感到无聊。 2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

17、倦的结构与特点 1.1.2 心理疲倦的含义及结构 (1)心理疲倦的含义 心理疲倦(mental fatigue)被先前学者称之为“心理疲劳” ,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Maslach(1976)最初用于描述服务行业工作者因情绪和精神压力而形成的一种 心理现象, 80年代后期,该词开始用于那些由于应激和需要竭尽全力工作的领域。先前 学者主要集中在运动和医学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在各自领域对其进行了界定。 Smith(1986)指出心理疲劳是一种由于过度压力和长期不满足而对一项先前喜欢 的活动,从心理上、情绪上有时是实际行动上产生退缩的现象,它是一种精疲力竭的心 理、生理反应,是由经常性地

18、、有时甚至极端地为应付过度训练和比赛要求而付出努力 但又没有收到应有效果所引起的。 刘方琳(2005)认为心理疲劳是指人们在应对内源性压力和外源性压力时,心理资 源及生理资源被不断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所出现的心理机能不能维持原有心理 活动水平即心理机能下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消极认知反应、疲惫感和负性情绪体验、 调动不能、行为表现、身体反应五个方面。张力为、林岭(2006)做出了类似的定义, 并表明心理疲劳主要表现在情绪、认知、动力、行为和生理五方面的改变上。 尹小琳(2007)认为心理疲劳应强调个体在整个心理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疲劳感,即 个体由于在认知、情感、意志上的持久消耗而造成工作效率下

19、降,并主观体验到劳累感、 厌倦感的现象。 俞雯雯等(2007)在研究中表明,心理疲劳是指当其行为活动强度不大,但活动的 紧张程度较大或由于过程简单重复而造成的心理不安和疲乏感,其表现主要是行为活动 能力的减退。 纵观各个学者的观点,我们可知心理疲劳是由长期压力而引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三方面的不良反应。感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清、记忆下降、反应迟缓 等;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烦闷、对工作失去兴趣等;行为方面主要表现 为工作速度减慢、差错增多、工作没精打采、效率明显下降。心理疲劳的消除与生理疲 劳的消除不同,必须通过缓解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激发兴趣等方式调节个体的情绪状 态

20、来进行。相比生理疲劳,心理疲劳更难以观察与测量,更难以被人为地缓解。 (2)心理疲倦的构成 由于疲劳(fatigue)或其他领域(运动、医学)的心理疲倦(mental fatigue)起步比3文献综述 较早,相对也比较成熟,已有学者对不同领域的疲劳或心理疲倦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建 构了理论维度,为我们实证部分进行心理疲倦维度建构提供了参考。 Raedeke和 Smith在 2001年研制的运动员疲劳问卷中把疲劳分为情绪耗竭、成 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三个维度。Chalder 等人(1993)认为疲劳由心理疲劳、生理疲 劳两个维度构成。Smets 等人(1995)把疲劳分为总体疲劳、生理疲劳、活动性

21、下降、 动机缺乏、心理疲劳五个维度。Ahsberg(2000)认为疲劳由缺乏能量、身体疲乏、身 体不舒适、缺乏动机、困倦五部分组成。而 Hellen(2003)等则认为疲劳是单一维度。 刘方琳(2005)通过对教练员的访谈发现教练员心理疲劳的表现为消极认知反应、疲 惫感和负性情绪体验、调动不能、行为表现、身体反应五个方面。殷小川(2006)认为 中国教练员的心理疲劳由身心疲惫、工作怠慢、专业自我效能降低、负性情绪增加四因 素构成。林岭(2006)建立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模型,其模型包括中枢疲劳、 躯体行为症状、负性情绪、动机水平下降、负评价与成就感降低五部分。尹小琳(2007) 通过对中

22、学教师心理疲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初步构建心理疲劳结构为认知疲乏、情绪 倦怠、意志疲乏三方面。 由以上研究可知国外学者主要对疲劳进行了建构,而国内学者更倾向于研究各个领 域的心理疲倦现象。 1.1.3 学习中心理疲倦的含义及表现 (1)学习中心理疲倦的含义 学习中心理疲倦是指在学习领域对心理疲倦的探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心理上 感到的疲倦感,它和运动领域的心理疲倦、军事训练方面的心理疲倦、医护方面的心理 疲倦等都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中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疲倦问题不 断涌现,引起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并对其进行了不同定义。 李宏博(2001)指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

23、中由于学习压力过大、 心理负担过重,在一定时期出现思维缓慢、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低落的现 象。 苏凯敏、 韩关德等人(2002)指出学习心理疲劳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迟钝、 认知力下降、意志力减弱、反应缓慢、手脑协调性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下降、 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感到困难等现象。刘彦华、朱丽娜(2006)认为学习心理疲劳是指 学生由于学习量过度、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并渴望停止学习活动的心 理现象。 4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 纵观各位学者的观点可知学习中心理疲倦是指学生持续学习一段时间后,在心理方 面产生劳累感致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健康方面问题

24、使之不能继续学习的一种异常 状态。 (2)学习中心理疲倦的表现 杨艳蕾(2000)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防治的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疲劳有如下表 现:早晨起床后,感到全身无力,四肢沉重,心情不好,不愿意和别人交谈;什么 都懒得去做,学习效果不佳且效率低;容易感情冲动,神经过敏,一点不顺心的事也 会烦躁不安;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迟钝、恶心等;睡眠质量差。她认为心理疲劳是 一种主观上的疲劳,要消除或减少这种疲劳,只能采取激发动机、改变态度、增加兴趣等 方法。 刘元英(2005)在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中指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迟钝,情绪躁动,精神萎靡不振,学习

25、效率下降, 错误增多。 秦吉玲(2005)通过对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表现、成因与对策分析发现学生心理疲 劳主要表现为感到焦虑紧张,有压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精力不足; 一想到考试就恐慌,害怕考试等。 赵绍友(2007)通过对新课程下中学生心理疲劳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研究发现中 学生心理疲劳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却十分活跃;不想做作业,一见作业就 头晕心慌,整天无精打采;不愿和人谈及学习的事,当老师和父母询问学习时表现烦躁; 害怕考试,考前过度焦虑等。 祖晶等(2009)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发现学生 的体育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练习

26、运动技术时心不在焉,容易产生错 误动作,不喜欢体育教师,有时出现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等。 1.1.4 学习中心理疲倦的区分概念 在学习领域,大部分学者都习惯用学习倦怠来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疲 倦现象。学习倦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它的定义多数是引用倦怠(burnout) 或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Pines, Katry(1981)在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 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 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并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概念,其意指5文献综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

27、的倦怠现象。随着倦怠逐渐被引入学习领域,对于其定义,国内 外学者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Pines (1980) 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由于长期的课业压力或负担而产生的精力耗损、 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忱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漠和疏离、成绩没有预期好而对学校课业 产生一种负面态度的现象。 Pham(1980)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对 学业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学生因长时期处于高水平压力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 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感。Meier 等人(1985)提出学习倦怠是指个体由于工作欠缺 价值强化、 控制结果或个人能力而未能得到预期报酬时产生的疲倦感, 其主要强调认知、 情感和行为三

28、方面。 Rick Low(2001)提出当学生无法有效的应对压力时就会觉得空虚、 精力被耗尽,从而出现倦怠。Slivar(2001)认为学习倦指个体因长期受到来自学校的 各种压力,从而感觉负担沉重、缺乏成就感、在学校不能有效控制学习的现象。 Schaufeli 等(2002)认为学习倦怠是指过度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情绪耗竭、疏离学 业、成就感低的现象。 国内学者张治遥(1989)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课业压力、课业负 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而产生的情绪耗竭、缺乏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的 现象。连榕、杨丽娴(2004)指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

29、, 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祝婧媛 (2006)通过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中学生学习倦怠定义为个体在学 校环境中,因长期压力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状态,并伴有与学 习有关的逃避行为。陈燕(2007)在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表明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环境中,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表现出来的成 就感低、情绪低沉、行为回避等消极心理状态。蒋雅丽(2008)在对高中生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和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中把学习倦怠定义为个体在学校环境中,因长期处于高 负荷的学习压力状态而产生的心理失调、情

30、绪耗竭、学习效能感降低、师生疏离、生理 耗竭等现象。陈小娜(2009)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指出学习 倦怠为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业负担过重,自由支配时间过少,生活过于单调,而导致学习 压力大,情绪烦躁,排斥学习的状态。 在参照各个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我们更倾向于连 榕、杨丽娴对学习倦怠的界定,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不能顺利面对学习压力时的6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 一种极端反应,是学生在长期压力体验下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种状态使 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从而从内心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并伴有不良行为反应。 纵观学习倦怠和学习中心理

31、疲倦的定义我们可知两者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两者都是在学习压力和特定学习情境下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它们 的存在均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效率。两者虽然都有些厌烦的情绪表现但对 学习都没有达到完全放弃的地步。两者都反映了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学习 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其学习负担期待进一步减轻的现实问题。 1.2 学习中心理疲倦的已有研究 1.2.1 其他领域心理疲倦的相关研究 Smith(1986)在有关运动心理疲劳的认知情感理论模型中提出“应激”是导致 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最为主要的因素。Capel, Sisley, Desertrain(1987)通过对情境因素中

32、 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心理疲劳的关系发现,高角色冲突与高情绪耗竭有关,高角色 模糊与高情绪耗竭、高去人性化有关。Vealey 等(1992)通过对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对 预测高中以及大学教练员心理疲劳的作用的研究发现,特质焦虑以及对教练角色的认知 能够预测教练员的心理疲劳。Kelley, Gill(1993)通过对大学篮球教师教练的压力以及 心理疲劳的研究发现,缺乏社会支持、执教时间短以及女性教练员更容易产生较高水平 的心理疲劳。Kelley(1994)通过对 131 男 118 女大学篮球和足球主教练的研究发现, 个体以及情境因素对压力评估具有预测作用,进而预测心理疲劳。Pease 等人(2

33、003) 通过对高中篮球教练研究表明教练员的个人健康状况和工作满意感影响其心理疲劳的 程度。Altahaynfh(2003)通过研究发现,教练员的领导方式与教练员的心理疲劳存在 显著相关。 Koustelios等人 (2005) 研究发现, 工作满意度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 Cresswell 等人(2005)在(Motivation and burnout among top amateur rugby players顶尖业余橄榄 球运动员的运动动机与心理疲劳)一文中通过对 102 名顶尖业余橄榄球运动员为期 12 周的追踪研究发现,内部动机与心理疲劳程度呈负相关,外部动机与负评价和成就感降

34、低呈负相关,与情绪体力耗竭呈正相关。Tashman(2005)研究发现自我评价的完美主 义和压力感知对教练员的心理疲劳具有预测作用。Lemyre, Treasure, Roberts(2006)也 表明不同的动机可以有效预测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Bradford, Keshock(2009)通过对 佛罗里达 124名高中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研究发现,现役教练员与非现役教练员的心理疲7文献综述 劳存在显著差异,助理教练比主教练相比具有更高水平的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 郭玉江(2009)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应激源与运动心理疲劳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应 激各项因子与运动心理疲劳呈显著正相关,即运动员应激越大,其心

35、理疲劳的程度越严 重。崔浩澜(2009)通过对 193名运动员进行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和心理 控制源的测查发现,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与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均存在极其显 著的负相关,与机遇、有势力的他人存在显著正相关。 1.2.2 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相关研究 由于国外学者倾向于用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描述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疲倦现 象,所以仅对国内有关研究做了一些归纳与梳理。国内学者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倦和 生理疲劳组合为学习疲倦,但多数情况下,更倾向于把学习疲倦等同于学习过程中的心 理疲倦。 王颖、赵梅雪(2001)采用问卷和剂量作业法,通过对石家庄某校中学生作息

36、与学 习疲劳情况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或睡眠不足,将对脑力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影 响,从而产生学习疲劳感。杨艳蕾(2000) 、吴明华(2002)表明,学生学习心理疲劳 状况主要受到学习压力、不良情绪、学习品质和教师的授课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李宏博 (2001)通过对注意防止和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的研究发现,长时间紧 张、单调的学习、学习方法不当以及教育环节安排上的失误是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 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马文樵(2002)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疲劳成因分析及调控对策研 究发现,大学生的毅力影响心理疲劳程度,即毅力越坚韧,学习时越不容易产生心理疲 劳;睡眠质量与心理疲劳成反比,

37、即睡眠质量越差,心理疲劳程度越重。何克、刘丽君 (2004)通过对孩子陷入学习疲劳及治疗的研究表明,过高的学习目标会导致学生学习 疲劳,进而会引起学习成绩下降,厌恶学习。王璞、李铁军(2004)通过对大学生体育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分析发现心理因素如缺乏学习动机,注意状态涣散,情绪状态不 稳定,心理感受性,师生关系;教学因素如教学的进度、精度、程序化程度和运动量, 体育学习时间及周期的长短和教学环境是影响体育学习中心理疲劳产生的重要因素。秦 吉玲(2005)通过对高三考生心理疲劳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的分析表明,对提高学习成 绩、升学的担忧,教师、家长的过高期望,搞题海战术是造成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

38、主要 因素。龙明莲等人(2006)以贵阳市 4 所中学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贵阳市初中学 生学习疲劳情况调查发现,年龄特征、学习压力、情绪状况、学习品质、教师授课方式8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 是造成初中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刘彦华、朱丽娜(2006)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疲 劳特点初探发现,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周期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 发生变化;另外,小学生学习疲劳与学习效率呈反比关系,即疲劳程度越低,学习效率 越高。崔立中,刘鹃(2007)通过对 8所大、中、小学 921名被试的实验研究表明,学 生课间心理保健操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恢复认知水平。赵绍友(20

39、07)通 过对新课程下中学生学习心理疲劳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指出,教学要求过高,目标单 一、忽视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学习负担过重,是学生形成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崔立 中等人(2009)以 382 名高中生为对象,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结 果表明简易自我放松催眠可以有效缓解学习疲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认知水平。祖 晶等人(2009)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网络交流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生、教师 与教学三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对策,研究结果表 明,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焦虑,教师心理疲劳与职业倦怠,教学目标设置 不合理、 内容和方法单一、 教

40、学环境不理想等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 张树伟(2009)认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与家长的压力,学生本 身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不妥。李伟(2010)表明学习时过分紧张,注意力高度集 中,持久的积极思维和记忆,学习的内容单调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异常的学习环境, 睡眠不足等是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刘正国、郭霞(2010)通过对 343名黑龙 江省运动员学习心理疲劳的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心理疲劳不断加重。 1.2.3 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 对于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结构的研究备受心理学界的关注,但是学者们习惯采用学 习倦怠(learning burno

41、ut)来研究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疲倦现象,在参照倦怠(burnout) 结构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倦怠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这为我们进行学习中心理疲 倦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参考。 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 Maslach等人提出的 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三维理 论模型,它由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 、降低成 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构成,其中“情绪耗竭”是核心维度, 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绪资源耗竭感; “去个性化”代表倦怠的人际环境方面

42、,表 现为对他人消极、冷酷、过分疏远的态度和情绪; “降低成就感”指的是个体的自我评 价方面,表现为自我能力降低、缺乏成就感、工作效率降低。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9文献综述 们对 MBI理论模型进行了修订, 原来的三个维度变为衰竭 (exhaustion) 、 疏离 (cynicism) 、 无效能感(inefficacy) 。Densten(2001)在 Maslach 三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维 结构即心理紧张、躯体紧张、自我评价的无效能感、他人评价的无效能感、疏离。Pines 等人编制的 BM(Burnout Measure)包括生理耗竭(physical exhaustion) 、

43、情绪耗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精神耗竭(mental exhaustion)三个维度。 Schaufeli 等人(2002) 在对 MBI 修订的基础上将学习倦怠分为衰竭、 讥诮态度和效能感降低三个维度。 Shirom 等人认为倦怠包含情绪衰竭(EE) 、生理疲劳(PF)与认知厌倦(Cog) 。 台湾学者杨惠贞(1998)认为学习倦怠主要由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 性化 (depersonalization)、降低成就感(lak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部分组成。杨丽 娴(2004)编制了大学生学习

44、倦怠问卷 ,经过分析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由情绪 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部分组成。胡俏(2004)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念结构为情绪耗竭、学习低效能感、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孙爱玲 (2006) 通过对 Maslach的 MBI 问卷进行改编, 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分为情绪耗竭、 去个性化、成效感三部分。许清鹏等人(2006)通过对中职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人格 特征关系的研究表明,学习倦怠包括学习疏远、学习疲倦、低学习效能三个维度。陈燕 (2007)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自编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 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由情绪低沉、行为回避

45、、成就感低三维度组成。周文 静(2008)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 ,研究结果表明,学 习倦怠由耗竭感、行为不当、低成就感维度组成。 10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以往研究局限 心理疲倦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个学者已从不同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方 法与研究结果为我们对学习领域中心理疲倦现象的探讨提供了参照,为我们研究中学生 学习中心理疲倦,帮助他们缓解心理疲倦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为教育者制定切实 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学习领域中心理疲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 段,因而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学习领域心理疲倦的研究一般采用从职业

46、倦怠(job burnout)里引申出来的学 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一词,对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研究无论是相关还是实证研究都 很少,而且多倾向于单维度研究。故尝试从多个维度对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倦 现象进行分析。另外,对带有“疲倦、疲劳”字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医学、运动领域, 在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极少。 其次,学习中心理疲倦测量工具的局限。还没有专门测量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状 况较成熟的问卷。因此需要在了解心理疲倦现象的基础上编制符合中学生实际状况的问 卷,为评定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程度提供依据。 最后,理论研究的终点是归于应用,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疲倦这一现象,如何

47、采 取有效的措施,如何避免心理疲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则是最 重要的环节。 2.2 问题提出 鉴于已有的研究不足,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现象进行研究,以 便丰富心理疲倦的理论。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揭示中学生学习中心 理疲倦的结构及特点。简而言之,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2.2.1 建构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结构模型并编制心理疲倦问卷 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及中学各科任课老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了中学生学习中 心理疲倦的现象、原因及表现,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结构模型,进一 步编制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问卷 ,并对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

48、行检验。 11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结构与特点 2.2.2 探讨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水平特点 对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不同 教育阶段、学习成绩、是否为独生子女、学科、父母教育水平)上差异进行检验,进一 步了解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水平特点。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虽然已有学者对学习领域中的心理疲倦现象进行了探讨,但大部分还是采用学习倦 怠(learning burnout)一词,所以学习中心理疲倦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理论基础 是什么?它的内部构成是什么?其水平特点如何?等等,这些问题仍没有解决。因此本 研究在参照以往研究的基础

49、上,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 倦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弥补了我国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研 究的不足,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为改善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状况、 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3.2 实践意义 从学习中心理疲倦总体研究历程来看,国内关于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研究明显不足, 在教育和心理学界,大部分研究的是大、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针对中学生不断感受 到心理疲倦的不良影响与学习效率逐渐下降的现实,对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研究更具有现 实价值。在开放式问卷和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问卷,作为研 究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评估工具,为定量研究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提供客观的测 量工具。另外,通过对中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差异性研究,将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性别、 不同教育阶段、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学科、不同自评学习状况、不同父母教育水平的中 学生学习中心理疲倦的特点。进而为中学生预防或减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倦提供合理 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