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肖海彦.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21218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肖海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肖海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肖海彦.pdf(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类号: 密 级: 公开 学 号: 2007054 单位代码 : 10407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研 究 方 向 心理咨询与心理素质教育 专 业 名 称 思想政治教育 研 究 生 姓 名 肖海彦 导师姓名、职称 程喜中 教授 2009 年 12 月 26 日 江西 赣州I 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 进,全球化趋势已 势不可挡 ,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 的 竞争愈演愈烈,其中最根本 、最主 要 的是人才的竞争 。因而,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 越来越高 , 对其心 理素质尤其是 心理耐挫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是 , 近年来,

2、 我国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 题却比较突 出, 离家出走以及 自杀事件屡屡发生,这不 能不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 同时也要求我们应该对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进行全面地、准确地把握。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赣州和开封两地区初中生的心理耐挫力状况进行抽样实证调查, 分析了我国初中 生心理耐挫力 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影响初中生 心理 耐挫力的相关因素,探 寻 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对策, 以达到提高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目的。这些方面的 研究对于强化初中生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 平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引言,阐述了初中生心理耐 挫力的研究背景、研究目

3、的及意义,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明确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以赣州和开封两地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 调查 研究 ,着重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两地区初中生心理耐挫力水平 不高 ,占一半以上的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 处于一般 水平,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情况不容忽视。 在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 现状进行了分析 的同时 ,从学校、家庭、社会、初中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 影响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原因。 第三部分探索了 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教育与培养。首先,根据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其次,明确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最

4、后, 重点 论述 培养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 的 途径和方法 ,以理想、信念教育、意志品质培养、社会实践锻炼、 心理健康教育 等,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进行教育与培养。第四章结语部分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 本 课题研究中 存在的 不足之处。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耐挫力 培养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globalization is irreversible. Every country was involved in a sever completion in politics, economics, t

5、echnology and culture, especially in the competition in talents. So there is a demand fo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talents, especially there is a rising demand for the psychological ability to fight against frustration in mental qualitie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juni

6、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 the phenomenon of running away from home and suicide happens more frequently than ever, which is definitely can not be ignored. It claims us to have an overall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

7、gainst frustration am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a spot check on the ability to fight against frustration among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Ganzhou and Kaifeng, to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ability to fight against frustration in junior middl

8、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bout this phenomenon, finally tries to find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mental quality and a more balanced body and mind fo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9、 is the introduction. In this part, it giv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en they were facing frustra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tents for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y of other sc

10、holars. Started with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especially on the ability to fight against frustration among junior students in Ganzhou and Kaifeng, the author gives evidence that the level of the ability to fight against frustration am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not high ,which is of course

11、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meanwhi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ion, the author also analyses the factors that will affect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 family, societ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ms

12、elves.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way of educating and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to be frustration resistant. Firstly,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ion, the author gives us the clarified significance and urgency of educating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

13、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condly, the author clarifies the principle and guideline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the author gives emphasis on the solutions and methods which are based on ideals ,beliefs, volitional qualities , soc

14、ial practice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ion, in order to hav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be mentally promoted.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gives conclusion on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

15、l students, and discusses the deficiency of this paper. III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fighting against frustration; cultivate IV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的背景 1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1.3.1 国外研究概况 2 1.3.2 国内研究概况 3 1.4 研究的方法、创新及研究重点 、难点 5 第二章 当前我国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调查及现

16、状分析 7 2.1 心理耐挫力的内涵 7 2.2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调查 8 2.2.1 调查实施 8 2.2.2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现状分析 12 2.3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1 4 2 . 3 . 1 学校教育失衡 14 2 . 3 . 2 家庭培养 不 当 15 2.3.3 社会环境 的影响 16 2.3.4 自身 素质不全 16 第三章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教育与培养 19 3.1 加强初中生心理耐挫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9 3.1.1 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9 3.1.2 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3.1.3 培养初中生

17、心理耐挫力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2 0 3.2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 3.2.1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20 3.2.2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培养的原则 21 3.3 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途径和方法 23 3.3.1 加强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 23 3.3.2 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 26 3.3.3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锻炼 27 3.3.4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28 3.3.5 重视生命教育 31 V 3.3.6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寻找社会支持 3 3 第四章 结语 34 参考文献 3 5 致谢 37 附录 3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

18、0 1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对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 而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全球自杀率、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心理承受力相关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多。早在 1977 年,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部主任萨托拉斯提出三条精神健康标准,其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能够经受生活的 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能有效地改造环境。由此可见,培养心理耐挫力,对心理健康有重要 的现实 意义。初中生心理素质 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内容 。近年来,初中生心理素质问题 和心理耐挫力问题 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例如, 20

19、08 年 9 月开学, 上海4 名 初中生 相继跳楼自杀 ,使申城为之震动,也使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耐挫力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8 年 9 月 1 日 凌晨,一名 14 岁女孩从 四 楼跳下。 当日 清晨,浦东菏泽路中大丽都小区一名 15 岁男孩从 八 楼坠落受重伤,而事发时男孩 的 父母还在睡梦中。当日 上午 9 时,江桥实验中学初二男生因成绩排在年级倒数第一无法接受 “ 留级 ” 的事实欲跳楼,后被老师和民警劝下, 但 他早已在家留下遗书。 次日上午, 仙霞路一名 12 岁的男孩从 6 楼的窗口一跃而下,十几分钟后不治身亡。 1 这四 起事件中的主角都是初中生, 他们还处在花一

20、样的年龄,本应在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但 他们 却为 学习 和 生活中遇到 的一些挫折和困难 , 无法正确面对它, 就 选择用试图结束生命的方式 加以逃避 ,这不由得引发我们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深刻反思。当前初中生心理耐挫力 到底是个怎样的状况 ?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具体表现及这些表 现所隐藏的危害性有哪些?导致初中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加强 教育和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力?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从而展开本 课题 的研究。 1.2 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 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实。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宠爱有加

21、, 不仅 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 其他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顺,使一些 初中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心理,不能承受任何挫折,心理耐挫力 很 低。这就需要我们 在准确地掌握初中生 心理耐挫力 现状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初中生 心理耐挫力的重要性,努力探索提高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对策和方法, 加强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培养。 耐挫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耐挫力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初中生作为承 载社会与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背负着长辈的殷切 期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中招考试的压力,然而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近年来,初 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自杀事件屡屡发

22、生,这不仅引起 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更是向社会敲响了警钟。 2007 年两会上,代表们呼吁要关注初中生生存现状,这里的生存现状不是指维持生命发展的物质现状,而 是指提升生命发展的精神现状。良好的心理耐挫 力是心理健1 上海发生多起中学生因小事杀人自杀事件 .法制日报 ,2008.10.24 2 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个人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可见 ,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具有 极其 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从 20 世纪 30 年代 ,西方学者就对挫折问题开始了 研究, 并相继 提出了 一些与挫折 相应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 (Wi

23、lliam.Mcdougall)提出了挫折本能理论 ;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Freud)提出挫折心理防卫机制,后来他的学生阿德勒 (A.Adler)和荣格(C.G.Jung)又给予修 正,认为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利于降低挫折感的强度,保持心理平衡 ;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 (Albertellis)提出了挫折认知理论 ; 勒温提出了挫折的需要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 (John dollard)、 米勒 ( Neal E.Miller) 等人提出了 “ 挫折 侵犯 ”假说 ; 美国心理学家阿姆塞尔 (A.Amsel)则提出 “ 挫折 奋进 ” 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在受挫后,

24、可以出现努力奋进的情况。 1可见, 国外对挫折的相关理论研 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些理论大多以挫折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重点, 实证研究也相当深入, 且大部分 是对 挫折理论进行验证 的研究 。另外,国 外 都普遍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耐挫折能力的教育。美国 着重 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他们认为最好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独立到社会去闯荡,在艰苦的劳动中体味成长道路的艰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酬劳 ; 英国则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在他们的家庭观念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 ; 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把“野外文化教育”和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他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挫折训练,让孩

25、子学会克服挫折。近年来,日本还兴起了“失败学”,即“挫折学”。从政界高官到企业家,都在关心如何 不“败”。有关“失败”的研究书籍也层出不穷,如劝学失败学、失败的哲学、失败学的法则等。这些书中主要是提倡从失败与挫折中学习、研究如何聪明地在失败与挫折中寻找自己的成功。“不是劝人接受失败,而是教人如何成功。其实所谓的“失败学”正是“成功学”。 2西方对于挫折 教育的 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以后的恢复力。其中最普遍的观点就是父母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此外,西方专家一致认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西方教育界人士说,对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就是使孩子

26、不仅能从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可以自身从内心深处激发 自我寻找 幸福的本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总之,我国对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有很多急需深入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当代初中生心理耐挫折力。我们应该在 积极学习和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是否适合我国的 教育和培养现状,还要注意到中西方 文化差异的 存在 ,要注重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达到有效地 培养 和提高我国 初中生的心理耐挫力 的目的 。 1 李海洲 ,边和平 .挫折教育论 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27、001.3 4 2 郭杰 .中学生挫折教育问题探析 D.济南 :山东 师范大学 ,2006 3 1.3.2 国内研究概况 对于心理耐挫力的研究,在 我国古代 就有很多相关著作对其加以论述 , 如: 周易 .乾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应效仿天体积极、坚忍不拔的运行,自信自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说过:“假如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度过了小的逆境之后,必然会有小的顺利 ; 度过了大的逆境之后,必然会有大的顺利。”这说明从古到今,耐挫力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1 到了近代,特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 对青少年心理耐挫力方面的文章 陆续发表 ,而专门针对初中生心理耐

28、挫力的文章 却 是寥寥无几。随着改革开发的 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形势的日益激烈,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耐挫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些 关于 初中生 心理耐挫力的经验性文章 不断出现 ,理论研 究得到极大地提高。具体来讲,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对概念的研究,如挫折、挫折承受力 、挫折教育、抗挫折能力等。 这些概念的研究,已经达到 了 相当成熟的程度, 且 多数学者 观点一致 。 如心理学大辞典 (朱智贤,1989)中 对 挫折 的 定义是“在个体从事有目 的的活动过程 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 吴金林认为挫折是“主体在通向目

29、标的 道路上受到的阻抑” ; 2李 海洲、边和平在挫折教育学中将挫折承受力定义为“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3对于挫折教育的理解, 魏林在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究中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为 挫折教育定义。广义来说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预防和应对挫折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都是挫折教育。狭义来说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和利用多种途径、方法、科学地培养受教育者预防挫折、承受挫折、战胜挫折及挫折自我修复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活 动。 4蒋重清、杨志明在 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中将抗挫折能力定义为 个体遭遇

30、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5 第二、对挫折 种类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挫折可以分为多种。 冯江平在挫折心理学中的分类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按照挫折的程度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以挫折的准备情况来分析,分为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 以持续的时间长短上分为暂时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 以挫折的现实性划分为实质性挫折和想象性挫折 ; 从内容和性质上来分析可分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从挫折的原因上来分析 分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其实在 现实 生活中对于具体 遇到 的挫折,往往这些类别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6国外关于挫折的分类 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大桥

31、正夫根据挫折源的来源,把挫折分1 李海洲 ,边和平 .挫折教育论 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1 2 吴金林 .挫折教育 论 J.社会科学 ,1994.(7):68 3 李海洲 ,边和平 .挫折教育论 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98 4 魏林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究 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 蒋重清 ,杨志明 .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J.教育与探索 ,2001.( 11) :73 74 6 冯江平 .挫折心理学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1.21 4 成内部挫折和外部挫折。内部挫折包括缺陷、损伤和抑制,外部挫折包括缺乏、损失和障碍。美国学

32、者索里和吉尔福特根据引起挫折的原因将挫折分为由延迟引起的挫折、由阻挠引起的挫折、由冲突引起的挫折。 1 第三、对于受挫后挫折反应的研究,大部分的专家和学者都达到 共识,将受挫后的反应大多分为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情绪性反应的 主要表现有攻击、冷漠 、退化、固执、幻想、逃避等; 理智性的反应主要 表现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做出的积极应对。 第四、对于挫折的成因研究。在曾闹华的论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刘淑萍的高中生挫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杨帆的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张丽霞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 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等论文中都对挫折的成因做了详细的探讨,概括 起来 主要有 两个方

33、面 :一是主观原因 (即内部原因 ),主要包括 :智力方面的原因,如学习压力、竞争压力、认知方式不正确等 ; 非智力因素,如抱负水平、 耐受力等 ; 品行因素,如道德标准和理想与 社会不一致、言行同纪律要求不一致 ; 生理方面的原因,如生理缺陷、慢性疾病等 ; 心理方面的原因, 动机冲突等; 二是客观原因(即外部原因),主要包括 :自然方面的原因,即个人不能预测的天灾人祸,如亲人朋友的死亡、地震等 ; 家庭方面的原因,如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修养、价值观念、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期望值、职业阅历、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同左邻右舍的关系等 ; 学校方面的因素,如学校的教育方 式、教育目的、教育风范、教

34、育标准等;社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风气、 大众媒体等。 第五、 对培养初中生心理耐挫 力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研究。具有代表性的 是 燕国材论耐挫力、 薛亚萍的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 和 李征宙的论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概括他们的主要观点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 有目的地创设挫折情境,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其耐挫折能力 ; 采取榜样示范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对学生真正实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 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重视家庭教育,改变家长替孩子包办一切的现状 ; 全方位地优化学生挫折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 ; 对受挫青少年进行“疏导

35、”,有针对性地进 行心理咨询;号召学生积极参 加体育锻炼,培养其健康的体魄等等。可见,对于这些 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增强其操作性, 同时,对于初中生在心理耐挫力 培养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还需进一步探讨。 第六、在对心理耐 挫力的理论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重点是对挫折教育的研究。如李玲清的论初中生挫折教育、刘芳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张光明的关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和魏林的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究 , 都从不同的 层面 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 进而 提高他们 如何 应对挫折、承受挫折、忍耐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 不难看出对于 心理耐挫力的理论研究, 学术界 已经取得 了长足的进 展 , 研究也 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而 对 于 心理耐挫力实证研究的探索近 几 年才 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文1 申建朝 ,张智 .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综述 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1(2):96 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