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45562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回延安第二课时教 者张云凤学 习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课型阅读课年级初 二教 具多媒体1. 请同学们按照下面问题的要求,在诗歌中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在朗读中体会这些诗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1)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2) 通过语言描写来抒情的句子。(3) 通过动作描写来抒情的句子。(4) 通过场景描写来抒情的句子。四、品味诗句,掌握写法1.了解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明确(比兴:比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1)运用“比”的句子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比喻:作者把延安的蓝天比作大明镜,表现了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2)运用“兴”

2、的句子例:“杨家岭的红旗起高潮”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事。(3)运用“比”兴的句子例:“树梢树枝有亲人”比兴: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喻自己与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句可视为比兴兼用。请同学们再找出其他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表达效果。(学生交流后明确答案)(4)诵读下列诗句,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课件出示句子)2. 归纳主旨和写作手法。五、联系实际,传承精神延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们身边你是否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你打算怎样传承,来说一说你的做法。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收集优秀的信天游歌词共同分享。巡视指导引导倾

3、听,评价补充。教师讲解例句及回答格式。巡视指导,引导补充。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通过各种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兴手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并发扬延安精神。拓展课外阅读积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歌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诗句,掌握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教 学 重 点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歌的艺术特色。教 学 难 点通过品味诗句,掌握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 习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阿宝的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播放抗战时期延安生活视频资料。二、复习回顾,巩固知识;1.回顾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信天游的特点。2.用小标题概括每一章的内容,并梳理每章的情感。三、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配乐齐读,感受诗歌的美。男女生交叉诵读诗歌,重温情感。播放视频出示课件 播放音频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信天游的音乐特色。 回顾所学知识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