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19057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2. 品味文章语言。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课 时:2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代,人们时刻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这一类的神话传说。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界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

2、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吧。(板书课题)2.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

3、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二、浏览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方法指导1.浏览课文:要求用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方法,10分钟内读完。提示:本文大约4500字,每个故事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故事的内容。浏览时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故事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2. 复述课文:提示:复述就是指抓住文中的主要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可以进行一般性复述,也可以进行灵活性复述。本文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可以围绕小标题有层次的进行简要复述,也可以进行改变人称的灵活性复述。学生自读课文1.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概括

4、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预设: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遭遇。2.复述课文杨利伟在飞船升空过程中曾因飞船共振感到难以承受。绕地球飞行时,他仔细观察了地球表面,没有见到任何单体建筑,包括长城。但他听到了神秘敲击声,情况未明,却是正常现象。返回地面时,飞机舷窗出现裂纹,惊心动魄,最终还是顺利返回地球。小结:课文四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凑,叙事有条不紊,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标明时间的语句。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速读课文,

5、勾画出相关语句,思考)老师明确: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依照火箭发射、遨游太空、飞船返回的顺序来组织全篇。在形式上采用了小标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够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品读意外,初识英雄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学生浏览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教师明确。意外心理活动或举动共振非常痛苦;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难受;靠意志克服;想象训练情景。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舷窗玻璃出现裂纹非常紧张;恐惧;观察判断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不知道怎么回事;重视这个过程问:

6、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课文中批注你的想法。明确: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大无畏。无论是在飞船升空、运行还是在返途中,都充斥着危险,可航天员为航天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这种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学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他们依然保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四、细读课文,再识英雄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用具体数字记录会让人内脏产生共振的振动频率,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

7、度。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五、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对航天事业和对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课件出示: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

8、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学生自主品味语句,做好批注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指导明确)1.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大家对杨利伟的关切之情。2.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

9、对亲人、对战友深沉的热爱。3. 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绕地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许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背后都是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付出的艰辛努力,正是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 七、板书太空一日杨利伟升空太空所见太空所闻返回严谨 探索 无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