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教学 传染病总论.doc

上传人:荣华****0 文档编号:7347395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教学 传染病总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染病教学 传染病总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教学 传染病总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教学 传染病总论.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论【传染病】: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和预防规律的学科。【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共生状态】: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机体防御损伤,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寄生部位而达到其不习惯寄生的部位,共生状态不存在,而引起机体的损伤,则产生机会性感染。【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

2、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那几种表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感染谱?画横线的全都考过名词解释) 清除病原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病原携带状态:即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没有引起机体明显的组织损伤和病理生理改变,机体的免疫功

3、能亦未能将病原体清除,无明显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是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3.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粘膜特异性被动免疫:如来自母体的抗体、人工注射的抗体特异性主动免疫:预防注射、感染后获得免疫2】隐性感染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最常见结局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携带状态(少数)3】显性感染 临床感染(c

4、linical infection) 不但机体对此发生免疫应答,病原体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小部分 结局: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者(少部份)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呈平衡状态 特点:不显临床症状而能排除病原体 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健康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急慢性携带者 意义:是重要的传染源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寄生并潜伏于机体某部位 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特点:一般不排出病原体 常见疾病:单纯疱疹、疟疾、结核【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因素。致

5、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对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天然屏障:外部屏障-皮肤、粘膜、分泌物,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 、各种细胞因子特异性免疫: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病原体在机体内发展的阶段性)入侵部位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不同传染病上述三个阶段可以不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导致发热的主要机制】外源性致热原进入人体后,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是后者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其通过血液循环刺激

6、体温调节中枢,释放前列腺素E2,后者吧恒温点调高,是产热超过散热使体温上升。【传染病流行过程发生的基本条件】:考察形式:1.传染源的概念包括哪些方面?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理、气侯、生态环境、地区性、季节性;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水平。【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

7、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再燃和复发见于伤寒、疟疾和细菌性痢疾。【何为*热?见于何病?】 黑体的考过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且24

8、h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极期,乙脑,钩体病,莱姆病。弛张热:24h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 见于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 见于疟疾。败血症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 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 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皮疹的形态可分为四大类】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包括哪几个方面】:1.临床资料(五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诱因,起病方式,热型及伴随症状2.流行病学资料(五点):包括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生活习

9、惯等;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资料。【传染病的治疗原则】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几类?其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处理的有?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间?】: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有鼠疫、霍乱。甲类城镇2h内,农村不超过6h;乙类城镇6h,农村12h;丙类24h。对乙类传染病中SARS、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和人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6.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几种?甲类传染病包括哪些?分三大类共35种分别为: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如白喉、百

10、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等);丙类7种(麻风病、黑热病、丝虫病、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7.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寄生虫、真菌、立克次体和朊蛋白等)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8.败血症:又称脓毒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以不同方式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并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造成多器官、组织损伤,并有可能发生迁徙性病灶。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由各种损伤因素(感染或非感染)作用于机体而触发炎症过度反应的结果,其结果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0.肥达反应(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实验原理是使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5种,采用凝集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周起出现阳性,第3周阳性率大约50%,第4-5周阳性率上升至80%,痊愈后阳性可持续几个月。11.赫氏反应: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为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全身痛、心率和呼吸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