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_3.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37075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_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_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_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论语十则的教案”。 一、导入 1.导言。讲讲“文言”与“白话”、“现代文”。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简练,可读性强。白话是古代的口语。当文言慢慢离开口语,定了形,并且在书面上占优势甚至占压倒优势的时候,照当时的口语写的文字是白话。文言与白话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用现代汉语写成的文章就叫现代文。 2.学法指导。讲讲学文言文的留意事项。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非常流畅;二是专心领

2、悟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文言实词要积累,文言虚词也要积累。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支配好秀才。”这七个字我们在本课中都能见到,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学虚词也要靠诵读,一时不怎么了解没关系;读得多了,再加以比较、品尝,就会弄懂的。 3.常识引领。 (1)说说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中庸 孟子 高校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

3、叙事体。内容上以教化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看法和处世方法。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2)相识圣人孔子。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见 ,激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开讲学的风气,传闻有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世 私人 三千 7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4、阜)人,是我国历史上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探讨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朗读与背诵 三、探究 老师应事先做好以下几个问题的预案: 清朝时有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慧得很,肯定知道一部论语

5、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 (1)关于“子曰”。为什么每一则都有“子曰”呢? 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注释明确: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敬重。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所以论语中的“子曰”都是孔子说的话。 (2)关于每则后面的篇章名。了解论语篇名的由来。 论语这本书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分章记述孔子的言行。这种形式有一个特地的名称,叫做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选取每一篇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的头两三个字来命 1 名的,如学而、为政等,都是篇名。论语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

6、。 (3)关于“三”的理解。“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吗? 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注释明确: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数,而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其次则内容恰巧举了三个例子只是一种巧合。不是真的就反省了这三个问题。 四、解读文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解: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身:自己 忠:忠心,尽心 信:真诚,诚恳 传:老师传授的学问 习: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挚友交往是不是诚恳呢?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复习过呢?”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7、为别人办事 与挚友交往 温习学问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恳) 习(温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倒装 人:有教养、有学问的人 孔子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主动入世的看法。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主动激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自己首先要了解别人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换位思索。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有两种说明:一为“引导”

8、;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齐、约束。 免:避开、躲避。 耻:羞愧之心。 格:有两种说明: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运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运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愧之心,而且也就守规则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开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超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当

9、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糊涂 而:却,表示转折 则:就 殆:疲殆,怀疑 2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学问 新: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为: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学问,能有新体会、新发觉,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贤人 思:想 齐:相同 内:内心 省:自我反省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宰予昼寝

10、。子曰:“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圬(Wu):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诛:责怪。粪土:腐土、脏土。是:这(指对人的看法)。寝:睡觉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行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怪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信任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视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变更。” 【读解】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

11、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相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也许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日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唯恐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 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 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日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 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 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 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

12、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示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 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全部人都抱不信 任看法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化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 说,言行一样罢了。” 而之所以须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 起比唱起还好听。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敏:灵敏、勤勉。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

13、以给他谥号叫文。” 3 【评析】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爱好深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育,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学问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许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很多依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看法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

14、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假如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特别深远。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知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专心思索。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假如不经过思索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假如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常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主动思索,再进行适时启发 不到他冥思苦想仍领悟不了的时候,不

15、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表达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假如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教他了。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愆:音,过失。 瞽:音,盲人。 【译文】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留意避开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评析】 以上这几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应当留意的问题。交挚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谄媚、巧语花言的人,要用礼乐调整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好处,与君子交往要留

16、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肯定的参考价值。 1“学而”篇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灵敏,说话却当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 此则讲的是好学的看法、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靠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散;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灵敏、仔细,而且要当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行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

17、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需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化制度给大家的教化,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 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惊慌而又冲突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富裕,而物质的追求

18、,实在会让生命总是惊慌而苦恼。 2“为政”篇 原文: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晰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决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赐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辨别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辨别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19、 子曰:“由(子路)!我训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看法才是明智的啊!” 解读: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驾驭了渊博的学问,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化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找寻机会充溢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

20、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 5 (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挚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埋怨(敝之:指把

21、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埋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明)。” 子路说:“情愿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挚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惜。”(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挚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惜) 解读: 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探讨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详细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

22、切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人的立志。 4“雍也”篇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以它作为欢乐。”先生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欢乐,仁者长寿。” 解读: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爱好的重要性:有了深厚的爱好,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后一段话,充溢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特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

23、动”,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行缺少,或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欢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值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犹如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常常心绪不宁。” 解读: 追求吃穿享受很简单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定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定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意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

24、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 6 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君子光明正大,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常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务,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犯难、与己犯难,时常忧愁,局促担心,就不行能成为君子。 5.“颜渊”篇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

25、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赞扬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全凭自己,莫非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解读: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当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肯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

26、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须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解读: 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行以贪欲。应当说,孔子说这些的动身点,还是“礼”的规范。这则对我们今日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五、学习孔子有何意义。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

27、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旧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始终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旧是占主导地位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探讨的对象,今年就有很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

28、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假如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行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重提国学教化,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日我们不行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化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信任通过了解,我们肯定有所收获。 举荐阅读:于丹心得;钱穆新解。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2、能精确流畅地朗读并娴熟背诵课文。3、理解、运用

29、. 论语十则教案 其次单元 儒道互补教学目标: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教学重点:诵读熟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教学难点:读懂论语,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学习目标:驾驭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论语十则 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授课时间:总序第个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学问,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驾驭重点字词的读音、.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班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执笔:枫备课时间:2022/10/6 授课时间:2022/10/9 教学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娴熟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党政司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