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3614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论语十则教案_论语十则的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论语十则的教案”。 其次单元 儒道互补 教学目标: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点:诵读熟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读懂论语,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感受论语精髓。 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相识;驾驭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 3诵读、熟识文言

2、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知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牢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二、相关介绍: 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闻名的思想家和教化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

3、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生自由朗读。 指句朗读,老师指导正音。 四、 1、老师交待本节课任务:疏通文意。、 2、学生自由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指导。 【文本内容讲析(选择难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灵敏,说话却当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看法、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靠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散;

4、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灵敏、仔细,而且要当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行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2“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晰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决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赐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辨别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

5、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辨别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训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看法才是明智的啊!” 解读: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驾驭了渊博的学问,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化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找寻机会充溢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

6、为学习要有正确的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挚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

7、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埋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埋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明)。” 子路说:“情愿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挚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惜。”(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挚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惜) 解读: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探讨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详细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

8、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切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人的立志。 4“雍也”篇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以它作为欢乐。” 先生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欢乐,仁者长寿。” 解读: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爱好的重要性:有了深厚的爱好,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9、”即为明证。 后一段话,充溢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特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行缺少,或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欢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值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犹如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常常心绪不宁。” 解读:追求吃穿享受很简单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

10、定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定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意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君子光明正大,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常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务,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犯难、与己犯难,时常忧愁,局促担心,就不行能成为君子。 6“颜渊”篇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

11、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赞扬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全凭自己,莫非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解读: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当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肯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

12、,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须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解读: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行以贪欲。应当说,孔子说这些的动身点,还是“礼”的规范。这则对我们今日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13、。 五、学习孔子有何意义。 现在谈论语有人会觉得有点“酸”或者说有点过时了。其实不然,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旧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始终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旧是占主导地位的。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探讨的对象,今年就有很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

14、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假如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行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重提国学教化,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日我们不行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化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信任通过了解,我们肯定有所收获。 其次课时 完成论语十则巩固练习 一、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盍(h) 诲(hu) 裘(qu) 敝(b) 肱(gng)少(sho)者怀之 智者乐(ya)山,仁者乐(ya)水 知者乐(l),仁者寿。 二、找出下

15、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惜)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灵敏,勤快) 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慧)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是智也(是:代词,这) 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明) 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小人长戚戚(长:总是,经常;戚戚:忧愁,哀伤)

16、 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四、翻译下列句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2、能精确流畅地朗读并娴熟背诵课文。3、理解、运用.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学习目标:驾驭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

17、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论语十则 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授课时间:总序第个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学问,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驾驭重点字词的读音、.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班级:七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执笔:枫备课时间:2022/10/6 授课时间:2022/10/9 教学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娴熟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 论语十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党政司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