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7679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12 谏逐客书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B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拍打C至今治强治:治理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答案】C【解析】C.治:社会安定。句子翻译为:到今天秦国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故选C。2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遂散六国之从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河海不择细流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答案】D【解析】A.“从”同“纵”,合纵;

2、“彀”同“够”,能够。B.“择”同“释”,舍弃;“念”同“廿”,二十。C.“内”同“纳”,接纳;“藉”同“借”,提供。D.“旁”同“傍”,依傍,依靠。故选D。3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国以富强西取由余于戎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吾辈处今日之国遂霸西戎东得百里奚于宛A/B/C/D/【答案】D【解析】为判断句,“是”“为”是标志。均为省略句,分别应是:国以(之)富强/吾辈处(于)今日之国/遂霸(于)西戎。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西于戎取由余/东于宛得百里奚。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藉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B获楚、魏之

3、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举:攻克C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择:选择,选取D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霸业【答案】C【解析】C.“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是“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择”同“释”,舍弃。故选C。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C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A【解析】A.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假设;B.两个“以”表目的;C.两个“乎”都相当于“于”;D.两个“乃”都是“竟然

4、”的意思。故选A。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汝初闻言而怒B今逐客以资敌国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C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答案】C【解析】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第二个“而”,连词,表顺承。B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以”,介词,用。C项,两个“所以”都指“用来”。D项,第一个“乃”,副词,竟然;第二个“乃”,副词,于是。故选C。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

5、提及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藉寇兵而赍盗粮赍:赏赐使之肖我肖:像吾亦望其言是望:期望,希望当尽吾意为幸幸:幸事更恐不胜悲更:更加ABCD【答案】C【解析】解释有误。“说”通“悦”,喜欢。解释有误。赍:送给,付与。解释有误。更:又。故选C。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事:侍奉B武侯浮西河而下浮:泛舟C魏置相,相田文相:以为相D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害:厉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能力。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

6、断法、代入法等。D项,句意为:因此楚国(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害:谋害。故选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吾不是处B东得百里奚于宛C迎蹇叔于宋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答案】A【解析】A项,句意为: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判断句。B项,句意为: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状语后置。C项,句意为:从宋国迎来蹇叔。状语后置。D项,句意为:这五位贤人,不在秦国出生。状语后置。故选A。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几家能彀B遂散六国之从C河海不择细流D却宾客以业诸侯【答案】D【解析】A.“彀”同“够”,能够。B.“从”同“纵”,合纵。C.“择”同“释”,舍弃。D

7、.无通假字。故选D。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将而攻齐,大破之此魏国之宝也B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以拒秦、韩C卒母闻而哭之而害吴起D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乃使令尹尽诛射【答案】D【解析】A项,代词,代齐国/助词,的;B项,因为/目的连词,来;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都是副词,就。故选D。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B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答案】D【解析】A项,都为连词,表目的,

8、来。B项,都为介词,相当于“于”。C项,都为副词,竟然。D项,连词,表转折,译为“却”。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故选D。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招揽B至今治强治:治理C弹筝搏髀搏:击打、拍打D故能就其深就:成就【答案】B【解析】B项,“至今治强”中的“治”是“社会安定、太平”的意思,而不是“治理”。 故选B。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宝贝B遂散六国之从遂:于是C此非所以跨海内所以:表凭借,用来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9、、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A项,句意为: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宝:宝贵。故选A。15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

10、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答案】A【解析】A.“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错误,“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第一个国君是周武王,他灭掉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开国国君。故选A。【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11、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

12、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

13、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6下列对课文中文言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

14、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7下列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任事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在内的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所以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覆头,故称为

15、“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18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实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那么这决不是用来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武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强公室,杜私门,蚕

16、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答案】16D 17B 18C19(1)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2)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渊深;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由此观之”中“观”为动词,其宾语为“之”,若把“客”归于本句,语义不通,“客”应作下句的主语,故“客”之前应该断开,排除AB两项。“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句式结构一致,属于

17、对称结构,应在“疏”前断开,排除C项。本句译为: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错,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国和卫国,本文中的六国是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把兵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错误。原文是“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

18、兵而赍盗粮者也”,可见这里是类比说明,从后果上进行假设论证,为文章说理服务,增强警醒力。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强”,增强;“杜”,堵塞;“蚕食”,像蚕一样慢慢吞食。(2)“让”,拒绝;“就”,成为,成就;“却”,抛弃;“明”,使圣明。参考译文:我听说宫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

19、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

20、,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

21、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拋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吗?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

22、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襄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

23、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

24、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

25、,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

26、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B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C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D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决狱:狱字以两犬以言相争来指诉讼案件,引申为监狱。决狱指判决关进监狱。B符玺:玺指印章,秦以后专指天子符印;符指皇命的

27、凭证,都是皇权的象征。C通侯:秦汉以爵位赏有功者,通侯最高;初称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D裨将:裨,此处读pi,本指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副的。裨将即副将。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分别在朝廷内外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高也不例外。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定太子的诏书和符玺都赐给了胡亥,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之论。C蒙恬不肯像扶苏一样就死,被使者交于官吏囚禁起来。胡亥本想将蒙恬释放,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也囚禁了起来。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

28、节操品行不端的人,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2)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24赵高从哪几个方面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阴谋,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20C 21A 22B23(1)蒙毅依法应判决赵高死罪。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2)现在一个使者来到,(我们)就要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欺诈呢!再次奏请后再去死,也不迟。24自身优势不如蒙恬;扶苏即位自己不能封侯;胡亥即位对自己有利。【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赵高平素受到

29、胡亥的宠信,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说:“如果不与丞相商议,恐怕办不成这件事。”“得幸于胡亥”是状语后置句,“于”引出对象,应在“于胡亥”后断开,据此排除AD;“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是前文“说”的内容,因为句子较长,应与前文断开,排除B。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决狱指判决关进监狱”,决狱仅指判决案件。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B.“都赐给了胡亥”错误,皇帝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暂时留在胡亥处,并不是赐给。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当”,判决;“以

30、”,认为;“敏于事”,状语后置,办事机敏。(2)“即自杀”省略句;“安”,怎么;“暮”,迟。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由“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可知,赵高首先指出李斯的才能、功劳等都不如蒙恬,说明他不具备优势。由“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可知,赵高指出一旦扶苏继位,必定任命蒙恬为丞相,李斯不能封侯。由“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可知,赵高再说明胡亥的性格仁慈厚道,他继位对李斯有利。参考译文:最初,秦始皇尊重宠爱蒙氏兄弟,特别信任他们。蒙恬在外带兵任大将,他的弟弟蒙毅常在朝中参于谋划国事,被称为忠信之臣

31、,因此即使那些将军与丞相也不敢与他们争高低。赵高,始皇帝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让他教胡亥审理案件;胡亥非常宠信他。赵高犯罪,始皇帝派蒙毅惩治他;蒙毅依法应判决赵高死罪。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赵高平素受到胡亥的宠信,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说:“如果不与丞相商议,恐怕办不成这件事。”于是赵高求见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定立太子,你和我说了就能决定此事。你看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讲这些亡国的话呢!此事可不是我们臣子之间可以议论的啊!”赵高说:“您的才能、谋略、功劳、口

32、碑及得到长子扶苏的信任,这五点与蒙恬相比谁更有优势?”李斯回答说:“我不如蒙恬。”赵高又说:“如果是这样,一旦长子扶苏即位,一定要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得不到封侯而荣归故乡的结局已是明摆着的事了!而胡亥仁慈厚道,可以作为皇帝的继承人。希望您慎重考虑,决定此事!”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的有道理,便与赵高合谋,谎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定立胡亥为太子;又写了另一诏书给扶苏,历数他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大量的士卒伤亡,并且多次上书,诽谤朝廷,日夜怨恨不能回咸阳当太子,将军蒙恬了解扶苏的想法却不加以纠正,一起赐死,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扶苏打开诏书,哭着进了室内,准备自杀。蒙恬劝他说:“陛下在外,并未

33、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境,公子担任监军,这可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一个使者来到,(我们)就要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欺诈呢!再次奏请后再去死,也不迟。”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尽,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哪里用再申诉!”随即自杀。蒙恬不肯去死,使者把他交给官吏,并囚禁在阳周,改派李斯的舍人为护军,然后回来报告李斯和赵高。胡亥听说扶苏已经死了,想将蒙恬释放。恰巧蒙毅替秦始皇出外祭祀祈祷山川神灵回来。赵高对胡亥进谗言说:“始皇帝打算选拔贤能确立你为太子已经好久了,而蒙毅规劝他,认为不可以。不如将他杀了!”于是将蒙毅囚禁到代郡。太子胡亥继承了帝位,想要杀掉蒙恬、蒙毅兄弟。秦二世的侄子子婴规劝

34、说:“赵王赵迁杀了名将李牧而用颜聚,齐王田建杀了前代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使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陛下却要把他们一下子杀掉。杀掉忠臣却要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这样做对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在外使得将士们失去斗志啊!”秦二世根本不听其劝告,于是下令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

35、。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伐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于骊邑,五万家于云阳,赋皆不

36、事十岁。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明年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B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

37、/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C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D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

38、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C癸丑,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不禄”,士死叫“卒”,庶人死叫“死”。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兼并六国后,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B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C秦始皇在上林苑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

39、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生皆诵法孔子,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2)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29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却秘不发丧,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分)【答案】25D 26D 27C28(1)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法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2)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29因为皇上在外驾崩,李斯担心各位公子和国家发生动乱。【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传相告引”作“诸生”的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在“传相告引”后面断开,排除

40、AB;“咸阳”是“坑”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C。句意: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都在咸阳活埋他们。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故选D。26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大夫死叫不禄,士死叫卒”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错误。原文是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故选C。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法”,效法;“法绳”,以法律

41、制裁,惩罚;“安”,安宁。(2)“秘”,保密;“得”,能够;“录”,记录。2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可知,这是因为皇帝在外面去世的话,一旦消息传开的话,不仅都城的各个皇子和其他势力会展开权力上的争夺,也会让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等六国的残余势力趁机发难。参考译文: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后,自认为自己品德胜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改称号为“皇帝”,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朕为第一个皇帝,后世依照顺序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无

42、穷无尽地传下去”。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东方的各郡县,登上了邹峄山,刻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德业绩。于是召集鲁地的儒家学士七十人,到泰山下,议论祭祀天地封禅之事。有的儒生说:“古代君主封禅,是用蒲草裹上车轮,避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使用的席是用草编的。”每个人的想法很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于是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向阳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竖立石碑颂扬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阴面的北坡而下,到梁父山进行祭地仪式。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造宫殿,先建前殿阿房

43、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下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阙的标志。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因犯罪服刑罚劳役的罪犯七十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并开凿挖掘用作棺椁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楚地的木材,全部运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朐界内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到骊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