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667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谏逐客书》-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12 谏逐客书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B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拍打C至今治强治:治理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2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遂散六国之从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河海不择细流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吾灵尚依依旁汝也3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国以富强西取由余于戎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吾辈处今日之

2、国遂霸西戎东得百里奚于宛A/B/C/D/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藉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B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举:攻克C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择:选择,选取D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霸业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C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汝初闻言而怒B今逐客以资敌国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C此非所以跨海内制

3、诸侯之术也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藉寇兵而赍盗粮赍:赏赐使之肖我肖:像吾亦望其言是望:期望,希望当尽吾意为幸幸:幸事更恐不胜悲更:更加ABC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事:侍奉B武侯浮西河而下浮:泛舟C魏置相,相田文相:以为相D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害:厉害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吾不是处B东得百里奚于宛C迎蹇叔于宋D此五子者,

4、不产于秦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几家能彀B遂散六国之从C河海不择细流D却宾客以业诸侯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将而攻齐,大破之此魏国之宝也B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以拒秦、韩C卒母闻而哭之而害吴起D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乃使令尹尽诛射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B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招揽B至今治强

5、治:治理C弹筝搏髀搏:击打、拍打D故能就其深就:成就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宝贝B遂散六国之从遂:于是C此非所以跨海内所以:表凭借,用来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15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

6、、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

7、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

8、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6下列对课文

9、中文言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7下列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

10、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任事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在内的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所以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18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实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那么这决不是用来跨越海内、制服诸

11、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武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

12、;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

13、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

14、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B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C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D赵高既雅得/幸于

15、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决狱:狱字以两犬以言相争来指诉讼案件,引申为监狱。决狱指判决关进监狱。B符玺:玺指印章,秦以后专指天子符印;符指皇命的凭证,都是皇权的象征。C通侯:秦汉以爵位赏有功者,通侯最高;初称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D裨将:裨,此处读pi,本指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副的。裨将即副将。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分别在朝廷内外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

16、高也不例外。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定太子的诏书和符玺都赐给了胡亥,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之论。C蒙恬不肯像扶苏一样就死,被使者交于官吏囚禁起来。胡亥本想将蒙恬释放,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也囚禁了起来。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节操品行不端的人,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2)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24赵高从哪几个方面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阴谋,请简要说明。(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

17、(20分)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

18、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伐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于骊邑,五万家于云阳,赋皆不事十岁。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明年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

19、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B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C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D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

20、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C癸丑,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不禄”,士死叫“卒”,庶人死叫“死”。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兼并六国后,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B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C秦始皇在上林苑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生皆诵法孔子,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2)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29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却秘不发丧,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