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屈原列传》(一)-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693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屈原列传》(一)-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5《屈原列传》(一)-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屈原列传》(一)-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屈原列传》(一)-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5 屈原列传(一)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B齐与楚从亲C厚币委质事楚D其文约,其辞微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屈原既绌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D被发行吟泽畔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率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C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举类迩而见义远类

2、:类似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王怒而疏屈平楚怀王贪而信张仪B秦,虎狼之国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C故内惑于郑袖明于治乱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B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C形容枯槁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官大夫与之同列B信而见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举贤以自佐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以事其君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以剌世事以浮游尘

3、埃之外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邪曲之害公也遂取楚之汉中地D外欺于张仪大破楚师于丹、淅9与“泥而不滓”中“泥”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时秦昭王与楚婚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D复释去张仪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入则与王图议国事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蝉蜕于浊秽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亡国破家相随属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皭然泥而不滓者也A/B

4、/C/D/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明道德之广崇其后楚日以削时秦昭王与楚婚身客死于秦短屈原于顷襄王故内惑于郑袖方正之不容也邪曲之害公也A/B/C/D/1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C是以见放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13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3分)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兵挫地削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为天下笑竟为秦所灭是以见放战于蓝田ABCD1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以身之察察,受物

5、之汶汶者乎(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徒,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对内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B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进行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作者生活的汉武帝时期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赋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特殊文体,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并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文本

6、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

7、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16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8、是(3分)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

9、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B大夫,官阶之一,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C离骚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楚辞的代表作。D文学史上常用“风”“骚”并称,“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上官大夫的谗言,所以怀王发怒而疏远了屈原。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

10、,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C怀王在内迷惑郑袖,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怀王不了解人招来的祸害。D面对渔父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写了怀沙赋。1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一)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11、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

12、贾生列传,有删改)(二)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

13、,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王逸离骚经序)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B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C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

14、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D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多由楚国贵族担任。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名义上需服从王室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等。C同列,古代官员入朝,需按职位、官阶高低依次排列,同列即指同一班列,地位相同。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降职”。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C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D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

16、之中三致志焉。(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24选文(一)是历史人物传记,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

17、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曰惟:句首语气词。伊:助词,无义。处死:处理死的方式。退默:引退隐居。冯夷:河伯。九关

18、:九重天门。中浦:水滨。2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汇确的一项是(3分)A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B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C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D峡山高兮崔鬼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兮高台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B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丹青”又本指丹砂青腹矿石颜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又因丹

19、册多记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义同史册。C国:古代公、侯的封地称为国(或邦)。衍生义为国都,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D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为对人的尊称。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记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给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2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29从这篇赋来看,苏轼对屈原之死持什么态度?(3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