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德育.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43935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儒家德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儒家德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儒家德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儒家德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儒家德育浅谈儒家德育 一、“回归传统”是有效达到当前高校德育目的首选 (一)传统德育体系至今仍极具实用价值 总体说来,儒家文化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围绕“育人”形成的德育体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并且至今仍全面深远地影响着当前我国德育体系及“治国”大计: 伦理灌输。以极力推崇如诗、书、礼以及论语、孟子等经典人文著作为代表,儒家传统德育十分重视理论灌输,并赋予其以绝对权威规范人们言行,因而很好地普及了伦理观念。 启迪心智。儒家传统文化一贯主张以启发方式开展德育活动,以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标志,儒家经典如论语始终主张和推崇以造福天下为己任,通篇都为受教者排忧解难、循循善诱,堪称启发式教育典范

2、,对中华伦理和传统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自我完善。以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为标志,儒家主张德育须建立在个人主观自觉基础上,不断提高受教育者自我省察和克制能力,达到道德修养极高境界。 言教身教。儒家传统德育特别强调施教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正己后正人,做学生道德楷模,输送“正能量”,并同样要求统治者树立“圣人”思想道德、做道德表率。 怡情养性。儒家认为美育是培养公民道德情操、塑造理想道德人格必备手段,“育人”不能只注重“礼”之规范教育和训练而忽视人之心理和情感的需求与陶冶。所以孔子一贯主张完美德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始终将诗、礼、乐等经典列为儒家育人必修课程。 笃行致用。

3、儒家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认为思想和道德“成于内而形于外”,只有长期“笃行”才能达到完美和高尚,所以告戒人们“唯学文”同时要经受实践锻炼,经得起各种考验。 (二)“回归传统”是达到当前高校德育目的首要选择 “不成规矩,无以方圆”,大学生作为未来企业、事业一员,不仅仅需要懂技术和知识,更需要懂得并遵守规矩,适应社会主流公德。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经济越是发达、文化越是繁荣,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多,其根源均在于社会发展与道德培养反向拉大距离,导致了人们“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严重、漠视公平正义、思想道德沦丧。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解决的方法只有一条“回归传统”!从大力普及中华传统

4、文化和伦理道德做起,从祖先的智慧中寻求解决方法。所以,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而且呼唤“回归”,既呼唤高校成体系、有制度、有计划地以更多优秀传统德育理论培养“后”大学生优秀道德品格,又呼唤广大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融入更多人文关怀和传统伦理,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接受优秀传统道德观。 二、“回归传统”其实是高度“兼容并蓄” 以儒家德育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德育体系既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启示价值,同时支持并广泛吸纳一切相关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优秀成果来改造和加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一)儒家德育注重贴近学生道德实际 从小处着眼润物无声。儒家德育内容多结合学生年龄

5、特征、道德发展水平及生活实际,尤其多以具体事例使学生明辨事理,形成认知、激发情感,为未来人生“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奠定基础。 主张兼学别样触类旁通。儒家德育体系高度重视与相关各学科贯通,因而高校完全可以通过各科教学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培养其情趣、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增进德育实效性和趣味性。 儒家德育向来不回避社会“负面”。当前高校德育多宣讲正面人或事,很少涉及社会负面现象,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社会适应和免疫力。正常的德育课程应该既要输送“正能量”,同时又要让学生知晓如何避免被“负能量”伤及而增强道德判断力,学会正确地处理真假、美丑等现实问题。 (二)儒家德育注重培养学生道德自

6、律和实践精神 当前高校道教育方法单一且形式化,德育教师及课程一般多重视理论和概念单向灌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导致学生对起码道德问题缺乏判断能力,而儒家德育则不然,儒家德育首先紧密结合学生道德实际,善于运用灵活方式方法调动其积极参与、自发反省,培养优良品德;其次是热爱和了解学生,开展针对性德育工作,切实解决其道德及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再就是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将德育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意志,将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心自觉遵守、知行统一。 (三)儒家德育观视育人为首要任务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许多高校重科技、轻人文,淡化学生德育,片面注重考试成绩,而且德育目标模式化、理想化,在

7、一定程度上导致德育目标假、大、空,学校期待的德育目标最终成为一种外在“口号”,在学生心中遥不可及。而儒家德育观一贯追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之君子、贤人,始终以“修己以敬”为德育首要目的,所以,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视其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人、爱社会,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品德修养与外在言行和谐统一,达到治国安邦目的。 (四)儒家德育注重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儒家德育一贯强调道德主体自我教育,明确指出施教者在受教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高校老师在具体育人中应该做到如下两点:身教示范。要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以健全人格、高尚情操、良好师

8、德风范影响和熏陶学生。因材施教。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使教育深度、广度、进度适合于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个人都获得理想学业。 (五)儒家德育注重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儒家向来注意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德育作用,将三者有机结合,于今天高校德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目标一致,构成学生学习和成长理想大环境,对其教育影响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其次,要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之间联系。虽然大学生已离开家庭,但由于家庭是其德育起点,家长对其仍然有约束和督促以及示范作用,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既保持“知情权”也利于学校及时反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改进和增强德育工作;再次,学校要主动加强与社会联系。因为学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因此要主动结合现实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学会健康成长。“回归”传统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德育模式。虽然以儒家德育为代表的传统德育体系也有其局限性,但只要批判地继承,就能用其精华,在实践中使其成为构建新德育理论体系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