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发.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802239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儒家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家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发 一、当前我国中学德育的概况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中学生的道德面貌还是以思想活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为主流的。但在新旧体制、观念、道德不断撞击、混杂的过程中,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对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分辨不明,常常因此表现出一些令人堪忧的道德现状及趋势。面对这一现实问题,虽然近些年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国中学德育所面临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看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地位不高。许多学校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忽视淡化了对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考核,使中学德育陷入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久

2、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日益变差,缺乏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国情、民情及法律的权威地位的认同感。二是中学德育内容、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设置大而空、内容枯燥,缺乏切实性。而过于理想化的目标内容下的德育活动对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讲,只能肤浅的理解它,并不能从内心认同它,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单调的、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导致教育成效不佳。三是中学教育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给德育工作带来重重困难。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国内外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各种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灵。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今

3、天,大众传媒和网络向学生们传播大量的复杂信息,而中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和侵害,加上他们好奇心旺盛、喜欢追求刺激,极易迷失自我甚至道德沦丧。 二、中学德育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儒家是由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的学术派别,居先秦至汉初“九流十家”之首(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对于儒家思想,吴光先生在21世纪的儒家思想定位一文中有如下的理解:儒家思想是一种非宗教性的世俗文化。作为这种文化之核心部分的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并由历代大儒学家丰富和完善的,是以“仁”为本的东方式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而作为儒家思想中重要内容的儒家德育思想,则指的是

4、儒家学者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主张以及方法、原则等的总称,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自古就是德育思想体系的主干,它为我们开展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仍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将儒家思想应用到中学德育的实践中,符合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儒家思想毕竟产生于封建等级社会,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对儒家思想加以批判地吸收,将经过提炼的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融入到中学德育中,使学生们熟悉、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儒家思想对

5、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利用优秀的儒家思想为当今中学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第一,心怀国家、兼济天下。儒家思想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儒家精神逐渐成为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真正源泉。将儒家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中,可以培育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进一步激发

6、学生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第二,刚毅自强,持之以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坚忍不拔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儒家所积极倡导的人生理念。儒家思想的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能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是当前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为此,在中学生中必须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中的自强不息的人生格调,着力培养他们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格精神。第三,仁者爱人,注重礼孝“。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入则孝,出则梯”(论语•学而),“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指父母兄弟之间的

7、血缘关系,强调仁爱思想由血缘亲情而生;二是“仁者爱人”,指血缘以外的社会的人与人关系,将爱传达给社会上的人,推己及人,把“仁”由血缘亲情之爱转化成人与人的一般关系的准则。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仁爱”思想对于净化中学生的灵魂,净化社会风气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四,诚实守信、见利思义“。诚”“、信”作为做人做事的最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历代思想家所重视,也是儒家一贯的主张。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荀子•不苟)“。诚”就是表里如一,坚持原则,不掩过失。对于“信”,扬雄把它解释为

8、“不食其言”(法言•重黎)。“义利观”更是儒家思想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义者正也”(墨子•天志下)“;义者,谓各处其宜也”(管子•心术上);所谓的“义”就是道义、信义,是人与人交往应遵循和追求的准则。“利”,即指功利、私利。“见得思义”,指每有所得都要考虑一下是否正当,是否是不“义”之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与道德之间的矛盾问题突现出来,指导中学生把握好义与利的辩证关系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事情。特别是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上,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除了满足物质利益的需要外,还应该追求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保持人格的尊严和价值。我们要汲取儒家思想的精华,教导中学生做一

9、个诚实守信、忠恕宽惠的人,为中学生形成朴素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利用儒家思想进行中学德育的方法及途径 首先,身教示范。儒家的德育思想非常重视教师的躬行示范,强调道德榜样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一整套身教示范的思想。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德育教师要首先善于从儒家道德教育传统中吸取养份,加强自身建设,然后再言传身教地去建构学生的品德美、行为美。同时,学校也要不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对教师师德提出明确要求,通过教师道德水平的普遍

10、提高来促进中学德育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其次,启发教育。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在很长时间里,我们的许多德育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十分被动,这有悖于教学规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其道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因此在今后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启发诱导、旁征博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最终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思想品德。其三,学思并重。儒家思想强调学与思相结合,提倡受教育者在道德修养上的自学与深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为政),孟子提倡的“反省内求”就是“思”的具体运用,荀子在性恶篇中,更明确地提出“积学而不息”的口号。因此,当前在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理论基础上,积极思考伦理道德规范的深刻内涵。另外,如何正确地对待错误、缺点也是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犯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和改正错误“,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过而不改是谓过也”(论语•卫灵公)。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常做自我反思,并与同学、老师、家长及时交流,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其四,注重实践。儒家传统道德教育特别强调通

12、过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达到知行统一。儒家学者认为道德品质的优劣是通过实践来衡量和反映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也证明,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我国的德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将德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中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道德行为规范。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其从所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主动关心他人、家庭和社会,从而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作用。其五“,三位一体”。中学生的成长主要受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在开发与利用儒家思想的德育资源过程中,要努力把这三方资源结合

13、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孝悌、慈爱、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等儒家伦理观念都通过家庭的感染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着中学生的。社区是中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实践场所,在社区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和环境对中学生有深远的影响。新闻广播、文学影视和网络等这些大众传媒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和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以优秀的儒家文化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辩证、历史的眼光分析、借鉴和吸收儒家思想,将其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可以丰富中学德育资源和德育方法,让学生们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对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东甍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