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七)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654309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七)含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七)第 210 题(1)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苏轼用“_”总写眼见之景,而“_”一句,则很自然地由景物过渡到人事。(2) 劝学一文中,荀子强调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锯直, 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以此来告诫我们“_,_”的道理。(3) 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盖一床被子的句子是“_ ,_ ”。(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_ ,_ ”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给人以耳目 新的艺术感受。(5)在古代,“乌鸦”常与宗庙祭祀、祖业社稷有着密切联系,如诗句“ _”,诗人也常用“乌鸦”意象来寄托内心

2、愁思,如“_ ”。【答案 210】(1)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4)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5) 一片神鸦社鼓 / 枯藤老树昏鸦 /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 209题(1)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要保全树木的本性,要做到“_,_”,这体现了“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2)陆机在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诗句是:“_,_”。(3) 将进酒中表现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4)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刘克庄认为即使城池再坚固也不能缺

3、少良将的句子是:“_,_”。(5)古人常常感叹人生短暂,比如“_,_”,比喻手法的运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答案 209 】(1)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2)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3)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4) 自古一贤能制难 有金汤便可无张许(5)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 /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第 208 题(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劝说太宗赏罚要有标准,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导致赏罚有所偏颇。(2) 杜甫客至中“_,_”两句,虽写酒菜不佳,不免愧疚,但其中蕴含着亲切质朴的气息和融洽自然的氛围。(3) 陈情表中,李密在陈述家族人丁单薄之后,用“

4、_,_”表现了自己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处境。(4) 李白将进酒中,“_,_”两句表现诗人的乐观好强、高度自信,不为金钱所驱使。(5)在文人墨客的心中,秋天总是伴随着瑟瑟秋风、绵绵雨丝,唐诗词中,常写到“秋雨”这个意象,如“_,_”。【答案 208 】(1)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2)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3)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4)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5)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 夜山秋雨滴空廊 灯照堂前树叶光 / 秋雨一何碧 山色倚晴空第 207 题(1) 生查子元夕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几句词,流

5、露出物是人非的凄凉怀感。李煜虞美人中“_,_”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2) 论语述而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与论语颜渊中的“_,_都强调了提高自我修养依靠自觉的儒家思想。(3) 红楼梦中秋窗风雨夕一诗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所借鉴,其中“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的表达与春江花月夜“_,_?”两句相似。(4) 苏轼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写泛舟水上的情景,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 _”两句描写非常相似。(5)小光去爬山,登上山顶,看到斑斓的落叶、绵长的江流,于是触景生情,感慨颇多,吟出古人的名句“_,_”。【答案 207】(1)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2) 为仁由己

6、 而由人乎哉(3)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4)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第 206 题(1) “不学诗,无以言。”春秋时期,人们常借诗经含蓄文雅地表达自己的志向以及抒发内心的愤懑。十二章中“_,_”反映了诗经的这一应用价值。(2) 李白将进酒中“_”一句可以看出诗人酒量之大,酒气之豪;“_”一句表达永远沉醉酒乡的愿望,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激。(3) 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 。(4)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两句时空交错,虚实相

7、生,将六朝旧事和眼前流水衰草之景完美结合。(5)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望月怀远而感思乡之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照今古而生怀古之意,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由月之理而悟人生之理,如“_,_”。【答案 206 】(1) 可以群 可以怨(2)会须一饮三百杯 但愿长醉不愿醒(3)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4)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5)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或: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第 205 题(1) 人们常说爱屋及乌,诗经静女中“_,_”两句就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男子对女子的喜爱。(2) 冬天,小明跟随爸爸去登泰山,大雾弥漫,一步一滑,真切

8、感受到姚鼐在登泰山记一文中所说“_,_”的登山艰难。(3) 杜牧阿房宫赋中,借秦朝的灭亡警醒当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4) 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自动地远离脏污,像蝉脱壳那样摆脱肮脏的境地的句子是“_,_”。(5)小明常常读一些古诗词,发现其中描写落日下的孤城的诗句很值得玩味,如“_,_”。【答案 205 】(1)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2)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5)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第 204 题(1)

9、 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 _,_ ”,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2) 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 _,_。”(3)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指出应注重生活中可能导致祸患的小事,不要沉迷于所钟爱之物的句子是:“_,_ 。”(4)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满足饮食的温饱和居住的安逸,而应该“_,_”,这才是真正的好学。(5)静女中,女子隐藏起来,没有如约出现,男子只好“_”;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自言心并非木石没有感触,却只能“_ ”。【答案 204 】(1) 盘飧市远无

10、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2)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5) 搔首踟蹰 吞声踯躅不敢言第 203 题(1) 石钟山记中记载,李渤亲访遗踪,自认为已知晓石钟山得名由来,但苏轼却质疑:“_,_”为何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2)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_”,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_”。(3) 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铺陈排比来论说“秦爱纷奢”,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纷奢”的行为使百姓“_”,而秦朝统治者却“_”。(4) 杜甫登高中的“_”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

11、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5)“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在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_,_。”【答案 203】(1)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2) 间关莺语花底滑 大弦嘈嘈如急雨(3) 不敢言而敢怒 日益骄固(4)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5)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第 202 题(1) 高适燕歌行中运用借代和比喻的手法表现戍边战士的辛劳和思妇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2) 赤壁赋中,苏轼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对人生及宇宙的有法,以“_”一句表明天地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以“_”一句强调万物和我们皆可永恒。(3) 在杭州生活,我们可以如陆

12、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所写的“_,_”一样,挥毫品茗。(4)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间接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两句是:“_ ,_。”(5)古人写诗文时常常使用借代手法,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如“_,_”。【答案 202 】(1)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2)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4)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5)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第 201 题(1) 白居易

13、善于借助听者的反应从侧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好,如琵琶行中的“_”一句借听众的寂然无声表现音乐的美好,“_”一句则借全场在座听众的眼泪表现音乐的动人。(2) 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一句点出了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用“_”一句批评赵国不能武力抗秦到底。(3) 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_”;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一句便是明证。(4)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 _, _”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5) 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代诗词中多有出现,比如:“ _,_ ”等。【答案 201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满座重闻皆掩泣(2) 斯用兵之效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 海上明月共潮生 皎皎空中孤月轮(4)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