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56751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一)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理解性默写天天练(十一)第 120 题(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与之相反的是螃蟹心浮气躁,以致“_,_”。(3)北宋邹浩登岳阳楼中的“岳阳楼上望重湖,混合乾坤入太虚”,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两句一样气势磅礴,意境阔大。(4)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用“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写玉箫声悲凉呜咽,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箫声婉转悲戚,能够“_,_”。(5)“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在现代多用于地名,如杭州、苏州等;“洲”指河流中由

2、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如沙洲、三角洲。在你读过的包含“州”和“洲”的诗句中, _”为前者之意, _”符合后者之意。【答案 120 】(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5)江州司马青衫湿 (烽火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思君不见下渝州) 夕揽洲之宿莽(海客谈瀛洲芳草萋萋鹦鹉洲/寂寞沙洲冷/在河之洲/楼船夜雪瓜洲渡)第 119 题(1)石钟山记中记载,李渤亲访遗踪,自认为已知晓石钟山得名由来,但苏轼却发出质疑:“_,_ 。”为何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2)小刚攀登峨眉山,因为山峰高耸险峻,没能成功翻越

3、。登山教练用蜀道难中的诗句安慰他:“_,_。”更何况你呢?(3)小刚耽于游玩,不珍惜时间,为此,老师引用离骚(节选)中的名句如“ _,_”,规劝他,希望他珍惜时间。(4)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相契合的两句是“ _,_ ”。(5)陆游书愤中,“ _,_ ”两句写诗人慨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答案 119 】(1)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4)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5)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第 118 题(1)贾谊的过秦论中,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

4、,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以致“_,_”。(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琴声魅力的两句是:“_,_。”(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固本浚源”为喻,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_,_ ”。(4)曹植才高八斗,却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后世文人常借他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李白将进酒中的“ _,_ ”。(5)古代诗歌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感情,如:“_,_。”【答案 118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3)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4)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第 117 题(1)赤壁赋中客人

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虽然六国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 ”,由此提出了“_ ”的建议。(3)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 ”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作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 ”,而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_ ”则显得他谦恭守礼。(5)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 _,_ ”,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答案 117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

6、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4)其言不让 舍瑟而作(5) 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第 116 题(1)咏史文字,或得出教训,如苏洵六国论中剖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最后得出“_”的教训;或借古讽今,如杜牧阿房宫赋明确指出,唐代统治者哀秦而不以秦为鉴,必将“_”。(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_,_”,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比喻,句式对仗,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起笔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4)韩非子中说“赏不加于无

7、功,罚不加于无罪”,意在指出要赏罚分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说“_,_”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赏罚。(5)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诗文中很常见,如“ _,_”。【答案 116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3)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5)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第 115 题(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了五代后唐由盛转衰的原因,说“_,_”,这是自然的道理。(2)登岳

8、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 。(4)将进酒以乐观自强的口吻,肯定自我人生的诗句是“_,_”。(5)念奴娇过洞庭中“_ ”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_ ”,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答案 115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4)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5)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

9、阔第 114 题(1)静女中“_,_”两句,写心爱的姑娘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在“我”心中姑娘和茅草一样美好且与众不同。(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指责王安石的变法存在五个问题且后果严重的句子是“_,_”。(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说明空有一番壮志却不做好准备是不可能实现的。(4)同样写周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的公瑾儒雅风流,谈笑风生间就让曹军“_”;而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则对周瑜的战果作了另一番假设:倘若他不能借来东风火烧曹营,那么后果将是“_”。(5)李商隐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写到杜鹃的诗句:“_?_

10、。”【答案 114 】(1)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2)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4)樯橹灰飞烟灭 铜雀春深锁二乔(5)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第 113 题(1)苏轼赤壁赋中谈到了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认为如果从变的角度看世间万物, 那么“ _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世间万物,那么“ _”。(2)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君主如果能“_,_”,齐心协力对付秦国,秦国恐怕早就应付不暇了。(3)“青青”在古诗文中往往用来形容绿色,比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又如唐人李白的诗句“ , ”。(4)韩愈在师说中,表明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的两句是“_

11、,_”。(5)小刚在背诵古代诗歌时发现,诗人对秋天的月亮情有独钟,比如“ _,_ ”,给人一种特别的情思。【答案 113 】(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3)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4)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5)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第 112 题(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 _,_ ”两句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 ”两句写出了周瑜在谈笑之间大破曹军,以弱胜强,足见其从容镇定。(3)红楼梦的护身符歌谣里有

12、“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在阿房宫赋里表明阿房宫规模庞大的句子是:“ _,_ ”。(4)古人善于借“雨来描写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 _ ”句以“雨”烘托箜篌声的高亢嘹亮,又如琵琶行中“ _”句用“雨”形容琵琶声的沉重急促。(5)在诗经邶风静女中,“ _,_ ”两句,是说约会的男子很喜爱静女送给他的礼物,感情直白而热烈。【答案 112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2)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4)石破天惊逗秋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5)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第 111 题(1)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将南朝谢朓的诗句“澄江静如练”化用为“_”,又加之以“

13、_”,共同状写金陵山川形胜。(2)小刚最近考试成绩不理想,自信心遭受打击,情绪低落,他的好朋友用李白的诗句“_,_”鼓励他振作精神,重拾信心。(3)“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为古代诗歌意象。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 ”衬出蜀道上山峰之高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则用“_”写震动山谷的巨大声响。(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的结局。(5)师说中,韩愈借“ _,_ ”说明士大夫们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答案 111 】(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熊咆龙吟殷岩泉(4)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