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459318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8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虎知道给您的好友哦。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提取关键信息,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2.品味语言,体味情感;理解反问、对比等手法的表达作用。 3.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感知内容,理清结构;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课时预设】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读“口号”,谈感悟: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

2、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 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就是这样的: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征服自然 2、引出课题 在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观点是真理,但是有一个学者严春友,他却说“NO”!请同学朗读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上面这些说法。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

3、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3、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导学案展示 2、巩固词语(见幻灯片) 三、知内容,明结构 1、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各个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主句),把握各段内容(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就需要你自己概括了)。 知识讲解:所谓主句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主句支撑着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提取主句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全段或全篇的主要内容。 2、交流各段内容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人类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会窃笑。(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

4、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挖掘出的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中一定存在远比人类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第5段: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那些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3、梳理文章结构 1段:总体概括-开篇以水滴与大海比喻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否定“征服”自然的

5、口号。 2-10段:具体论述-具体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2-7段) 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的高级生命是物质的另一种生存方式,人类与大自然的其他事物应是兄弟关系(8-10段) 11段:得出结论-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4、课文集要-读短文本:将各段关键句连缀成文。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检测: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明观点,悟情感 1、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认识人类:(1)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取得了哪些骄傲的成绩。试举例说明。 (2)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你的态度如何呢?作者对人类取得这些成绩,态度如何呢? 认识自然: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和

6、自然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伟大的,它有着深邃,高超的智慧;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2、交流成果 3、导读体味: (1)把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做一个变式,你觉得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来朗诵这段诗一般的文字?-读出敬重之情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展示出大自然- 深邃、高超的智慧 (2)读第8段,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这

7、一句式延伸,道出见解,感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内涵-读出敬重之情 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展现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风姿? 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有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时空变迁? 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传出林中枫叶沙沙响? 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让那“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最末一个句子-读出畏惧之情 A.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B.同学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请仿写: 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 二、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哲理句 本

8、文有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回答。(课后练习二)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是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已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话,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二)品味修辞句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很多

9、语句运用了修辞,请你从文中找出运用修辞的语句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反问(课后练习三) 2、对比 3、拟人 4、比喻 示例:“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无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作者将人类和大自然进行对比,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反思 自选角度,以“敬畏自然告诉我们-”这一句式指导学生加以阐述,仿写积累。 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类都是自然之子,与万物平等相待。 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

10、,像爱母亲一样珍爱大自然,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是自掘坟墓。 敬畏自然告诉我们共有一个家园-地球,请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 敬畏自然告诉我们爱护自然资源,否则“伤心母亲”也会发怒,给人们以严厉惩罚。 四、结语 同学们,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句俗语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各

11、选作两题。 2、课外练笔:以“人自然生r2、课外练笔: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二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

12、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说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

13、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资料交流法、比较法、及讨论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十分

14、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问答法,仿写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骤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步骤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第一步:创设情景整体感悟。 一、导语设计: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

15、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两遍课文,首先积累优美字词,完成字词练习。 其次圈点勾画,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简要写出对每一段的读书感受与理解,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题敬畏自然的含义。 三、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

16、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

17、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二步:强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课堂上请学生展示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资料。 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骄傲的成绩,举例说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有哪些破坏自然的行为,举例说明。 3、 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径,你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态度如何?找出

18、文中相关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完成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同时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拓宽视野,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然后根据学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语言风

19、格。由此老师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请学生做环保小记者,为这些图片配上简洁的广告语,号召人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模仿课文语言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结合专题开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同时,阅读后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创意说明: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 简评: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纵观全程,教者由旧知引入,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善于“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

20、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显示出教者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依境改写,当堂评价,于常态中求变化,可谓别开生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出一种和谐、深厚、跌宕之美。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

21、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艺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 阅读,朗读,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三,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并从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2明确论述思路: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进而述宇宙生命,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

22、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同时巧妙的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两大方面构成对比,两个方面又有对比。 四。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字是那些?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员自然才会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

23、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研读欣赏。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以议论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3、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拟人,反问 4、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 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六。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了文章后你有那些想法,试举例说明。 2、你对于”敬畏自然”

24、持赞同还是反对态度,还是有其他观点? 七、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度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反问 敬畏自然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鲲(kn)鹏 斥鷃(yn) 蓬蒿(ho) 咫尺(zh) 狼藉(j) 相形见绌(ch) 美味佳肴(y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

25、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

26、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 理由: 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

27、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 (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

28、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1、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吗? 4、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5、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29、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

30、之花? 4、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5、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

31、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

32、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语言及反问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33、 鲲( )鹏 斥鷃( )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词语释义: 蓬蒿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咫尺 精巧 佳肴 相形见绌 二、导入 宇宙是神秘的,人类是智慧的,神秘的大自然带给人无穷无尽的遐想,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四、内容探究 1、学习一、二段: 学生阅读一、二段概括大意: 一段:提出“征服自然”的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34、二段:大自然窃笑人。 2、学习三至五段: 学生阅读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动物。 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学生发表看法,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说说人类变化历史 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代人类科学的成就? 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的? 五、课堂练习 研讨与练习一。 六、作业 本文的新学词语较多,抄写于词语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 二、继续探索课文 学生阅读六至十段,概括大意: 1、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

35、物?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吗? 4、本文是否有好有坏? 三、学习文中的反问句,体会作用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情感,找出本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比较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关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损害自然,敬畏自然不是一件坏事,这与保护自然也是一致的。 五、反馈 研讨练习四。 六、作业 阅读理解“能吞能吐”的森林。 敬畏自然教案 篇六 一、根据课文,在横线上给拼音写汉字,在括号内给汉字注拼音,并解释底下加横线的字词: 萧(s)和(x)干(h)吞(sh)张(qin) 荡(yng)(lu)露无(yn)边(y

36、un)崩(ta) 1(min)延不绝(hn)然一体沧海桑田: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本文是报告文学,详细报道了罗布泊消失的过程、结果和原因。 1、看课文回答:罗布泊位于,它原本有的美誉。 2、填写下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过程和结果: 罗布泊的环境变迁情况和过程 变化项目从四世纪至上世纪80年代(叙说顺序:顺序) 原本后来 气温变化 河流长度流量变化 牲畜种类数量变化 禽鸟种类数量变化 植物种类数量变化 胡杨长势的变化 人类居住状况 劳作方式变化 水域面积变化 耕地面积的变化 沙漠化的进程 3、课文在描述和说明罗布泊的今昔变化时采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 (1)判断下边的语句采用了

37、什么修辞方法?并且说说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修辞:作用: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修辞:作用: (2)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采用了下列说明方法的语句: 摹状貌 列数据 作比较 举例子 4、课文分析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作出归纳。 5、请简单归纳塔里木河两岸动物、植物减少、死亡的情况,并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作者在报

38、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原因后为什么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当地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 7、读课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在说完罗布泊的消逝之后,还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剧? (2)这是什么写法? 敬畏自然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知识: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对待自然要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要征服自然,应该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述观点。 、能力: 学习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

39、语言特点 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揣摩关键词语,体味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自然给人类的一切。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想】 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重点】 、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

40、,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可是,还没有来

41、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 、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提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十一段。 、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三、精读课文 边读边看课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 、说出读了本文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智

42、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四、合作研究,把握文章结构 、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小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全组共同讨论交流,教师指点。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六、作业设计 、画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

43、句。 、再读课文,说说宇宙有哪些让我们敬畏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学生互解互答,并存疑。 、一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 、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拔或解答。 二、研读赏析,体味科学文艺作品的文艺性 、体会语句运用的修辞,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例: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