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优秀6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459257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优秀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优秀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畏自然》教学设计优秀6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敬畏自然教学设计优秀6篇敬畏自然教案 篇一 一、根据课文,在横线上给拼音写汉字,在括号内给汉字注拼音,并解释底下加横线的字词: 萧(s)和(x)干(h)吞(sh)张(qin) 荡(yng)(lu)露无(yn)边(yun)崩(ta) 1(min)延不绝(hn)然一体沧海桑田: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本文是报告文学,详细报道了罗布泊消失的过程、结果和原因。 1、看课文回答:罗布泊位于,它原本有的美誉。 2、填写下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过程和结果: 罗布泊的环境变迁情况和过程 变化项目从四世纪至上世纪80年代(叙说顺序:顺序) 原本后来 气温变化 河流长度流量变化 牲畜种类数量变化 禽鸟种

2、类数量变化 植物种类数量变化 胡杨长势的变化 人类居住状况 劳作方式变化 水域面积变化 耕地面积的变化 沙漠化的进程 3、课文在描述和说明罗布泊的今昔变化时采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 (1)判断下边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且说说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修辞:作用: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修辞:作用: (2)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采用了下

3、列说明方法的语句: 摹状貌 列数据 作比较 举例子 4、课文分析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作出归纳。 5、请简单归纳塔里木河两岸动物、植物减少、死亡的情况,并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原因后为什么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当地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 7、读课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在说完罗布泊的消逝之后,还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剧? (2)这是什么写法?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过

4、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 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 斥安鸟(yan) 蓬蒿(hao) 咫尺(zhi) 狼藉(ji) 相形见绌(chu) 美味佳肴(ya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

5、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过尔尔:不过这样。 二、导人: (如有可能)可展示有关大自然的优美图片,无论是春花、夏雨,还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坏的图片)面对美丽而又正遭破坏的大自然,有一个作家清醒地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三、解题及文体: 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

6、去”、“怕破坏”、“怕改变”。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

7、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明确: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第二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以利人类长远发展。 第二

8、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a在大宇宙中间,航天科技非常狭小。 b人类的认识史,人类认识幼稚得很。 c大自然宝藏,矿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类大人物不过尔尔。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a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仅有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b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c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 d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类与大自然其

9、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征服自然 平等的生命 不应该 而应该 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美味佳肴 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表明观点,得出结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 三、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之所以说“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

10、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拟人手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四、小结: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在进一

11、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深一层地品味文章的语言。 二、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讨论明确: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讨论明确: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讨论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

12、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三、写作特点 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

13、弄小聪明呢? 改为: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

14、的效果。 四、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五、扩展练习 请

15、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如: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3.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附: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高科技-航天事业-相比大宇宙,空间十分狭小 人类的智慧 认识-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矿坑-可能成这人类自掘的陷阱 宇宙存在比我们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

16、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 兄弟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爱护自然 自然中其它事物 八年级下敬畏自然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2、理解本文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意,培养语感。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难点】 1、概括要点,理解层层推进的论

17、述方法。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 2、解释下列词语: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选五位同学回答,明确: 1、ho zh j n 2、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 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味道鲜美的食品。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 阅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为什么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阅读文章二至七

18、段,思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有什么关系? 阅读文章八至十段,思考:为什么人类与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阅读文章第十一段及全文,思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文章第一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所以,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文章二至七段作者分两步阐释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文章二至五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

19、慧的关系。 指出: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第五,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

20、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文章六至七段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通过上文的论述,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就是“敬

21、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深层探究 1、提问: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段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11段。 2、提问:文章是如何一步步推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 文章先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

22、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3、教师小结: 作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本文的科学性体现在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运用上。文章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思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到结论,水到渠成。 四、课堂小结 人类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改造自然,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应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科学文艺作品的一个特点,即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论述文章内容。其实,

23、科学文艺作品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二、问题探究 1、学生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钻研课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主动探求答案,并存疑。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如有疑难,教师酌情点拨。 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能有: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3、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

24、、高超的智慧? 4、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5、“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2、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

25、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但是,拟人手法毕竟是拟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3、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生物学家研究得越精细,越觉其精巧。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想想这样小小的生命怎么会长成这样的,苍蝇怎么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够汲血,不能不觉奇妙。灰尘

26、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4、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级形态,又包括高级形态的概念;一个是小概念,单指低级形态。所谓“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这里所说“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头脑的认识、头脑的思维当然就是一个人的认识、一个人的思维,这就容易理解这一串话语了。再则,也说明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公害,破坏宇宙机

27、体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5、作者用拟人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而高级生命形态正是从低级生命形态中产生的,所以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却暂无声息,那就是一种“沉默的声音”。 三、揣摩品味 1、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勾画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在空白处作批注。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中语言的优美之处。

28、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该事物生动形象。 例如: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文章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该句子生动形象。 例如: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某一事物起突出、强调作用。 例如: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起增强语势作用。 例如: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本文多次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

29、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3、教师小结:文章美,美在语言,美在情感。 四、课堂小结 作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本文达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文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优美的语言,还唤起了我们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五、拓展提升 文章中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这句话,你有何看法?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引导学生课后搜集资料,根据事实来思考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评价手册第11课。 2、仔细观

30、察周遭的环境,思考: 保护身边的环境,你有哪些建议? 敬畏自然公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i3) 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

31、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

32、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

33、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

34、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 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界有目的吗? 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

35、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

36、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

37、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

38、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五 敬畏自然教案 设计:林凡 一、学习目标 让学习之舟朝正确的方向前行!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了解反问句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亲近、敬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思想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的含义。 二、走进课堂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天堂! 请大家欣赏一幅获得XX年度公益广告国际大奖的宣传画。并猜猜

39、宣传画的空白处会配上哪些文字?(图片略) 三、走进文本 对文章的基本内容作大概了解 什么是“自然”,什么叫“敬畏”? 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自然是万事万物的统称。敬畏是既敬重又畏惧之意。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四、解构文本 画出文章结构图,理清写作思路。 结构图(略) 五、品味文本 好文章是一杯香茗,值得好好品味。 请自找一句喜欢的话,与同学一起分享。 请品味以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语句。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赏析:这句话使用了反问与比喻的修辞,既加强了语气,发人深省,又生动形象

40、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的道理。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赏析: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智慧不过是自然智慧的一个杰作,我们依然是自然之子这个道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宇宙视为人类的弟兄,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万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必须与他们和谐相处的道理。 六、精读文本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明确: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

41、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明确:苍蝇蚊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明确: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2、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我们人类的智慧却不能。 七、走出文本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处处鸟语花香,生活充满阳光。 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追求绿色时

42、尚,走向绿色文明。 八、能力提高 精英辩论 舌战群雄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自然无语,孕育万物。自然有万子,我们只是其中一子。高山无语,诠释“稳健”;苍天无语,诠释“高远”;大海无语,诠释“博大”。当我们站在高山,仰望苍天,俯瞰大海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叹呢? 所以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不是自卑,而是谦卑;不是懦弱,而是勇敢;不是无奈,而是明智。只有人类勇敢地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我们才能细心地呵护我们的“自然之母”,和谐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弟兄。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我们

43、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像一位骄横粗暴的暴君,任意屠杀无辜。我们既然是自然的主人,就应该好好地爱护自然,就像爸爸是一家之主,他会好好地爱护家人。 任何一个“主人”都是从“孩子”子成长而来的。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否认我们是自然母亲的一个爱子。而是说自然之母会生老病死,我们作为自然之主,应该好好地照顾自然之母,让自然之母万寿无疆。 我们说我们“自然之主”,更多是说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自然之主”,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 九、作业布置 适当练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必要手段 1、睡前回顾本节课讲述的重要知识点。2、完成学习辅导。3、将你刚才的发言内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十、结束语 画蛇添足?画龙点睛? 柳宗元曾经写了一首绝句让我印象深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原本表达了诗人在改革失败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苦凄凉的心境。但在今天学习了敬畏自然这一课后,我对这首诗却有了新的解读:我觉得不仅是伟大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在预言:人类的将来或许有一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时候我们人类将会变成“孤舟蓑笠翁”,孤苦伶仃地一个人在“独钓寒江雪”。但愿他的预言永远只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而不会成为我们人类的一个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