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原始社会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8855996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3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原始社会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原始社会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原始社会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原始社会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轮复习古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2课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一):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五年高频考点: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一、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名词解释】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一) 旧石器时代1. 定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 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 生产和生活状况【知识整合】选择性必修2第1课“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食物来源:渔猎和采集。采集可食的植物

2、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2)生产工具: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3)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群居、迁徙生活,用火取暖(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烧烤食物。(4)社会生活: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母系氏族)4.影响:中华先民出现(二)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1.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万年前-距今约7000年前):中华文明的奠基(1)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2)社会生活: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 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人

3、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知识链接】选必2第1课“农业革命的意义”(一)地位: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1.身份转变: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2.物质基础和人口变化: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二)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1.生活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2.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三)精神生活1.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1)天文历法获得较快发展。(2)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

4、展起来。(四)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地位上升(1)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1)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2)氏族首领把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3.国家诞生:部落到国家(1)背景在对外交战的过程中,军事首领的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不断得到加强。人们不再杀死战争中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在氏族内部,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2)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

5、级统治的工具)(3)影响: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知识链接2】选必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南稻北粟两大农业体系形成(1)黄河流域: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下游:大汶口文化(2)长江流域: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3.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左右):中华文明的起源(1)文化遗址:北方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黄河流

6、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长江下游:良渚文化(2) 民居形式类型:人们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分布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逐渐形成地上建筑(3)社会生活:父系氏族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积累: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居于五帝之首,联合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B.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通过“禅让”传承部落联盟首领。【名词解释】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末期

7、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主要是战争)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是氏族结合为部落的进一步扩大,是部落向民族的形成跨出的第一步,其最高权力机关是联盟议事会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中华文明即将产生国家诞生: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三) 中国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阶段特征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地区不平衡、兼收并蓄1.

8、 经济:(1)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 新石器晚期原始农业产生: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地域差别:南稻北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养业为辅。 (3) 手工业: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4) 商业:原始商业、物物交换、偶尔进行、原始贝币(5) 新石器晚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2. 政治:(1) 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 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3) 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反映“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3. 文化:(1) 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2) 新石器时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