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3005327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轮复习古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7、8课专题四:中国古代史隋唐至五代十国(581618907960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五年高频考点: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时间轴整理:封建社会的鼎盛一、 政治(一) 政权更迭1. 隋朝(581-618):P32(1)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 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分裂局面。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3)隋的建设广设仓库:在长

2、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积储丰富。兴建洛阳: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闻名于世。开通大运河:开通的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灭亡:原因:A.内: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B.外:大举征伐高丽C.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引发大规模起义。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2. 唐朝(618-907)(1)建立与统一: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朝统一全国。李世民后继帝位,是为唐太宗。(2)国力恢复和鼎盛时期表现唐太宗“贞观之治”经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文教

3、方面: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周政权”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开元盛世”武周政权结束后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统治期间,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盛世局面。(3)由盛转衰: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背景边疆危机: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政治腐败:唐玄宗沉湎享

4、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过程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历时8年才被平定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影响经济:迫使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破坏北方经济,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政治:唐军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由来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权力藩镇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经济上拥有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结果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了持续100多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名词解释】藩镇: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

5、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4)灭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唐朝灭亡原因:内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黄巢起义;外部:吐蕃入侵3. 五代十国(907-960):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1) 五代: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2) 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3)到五代

6、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二) 政治制度变迁1.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结合选必一第1课)(1)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隋文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完备A.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范围B.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2)职能:三省:A.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B.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C.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D.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六部:尚书省下

7、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名词解释】六部职能吏部负责官员的诠选、考课、封爵、勋赏。户部负责财政、国库。(隋名度支、民部,唐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礼部负责科举、祭祀、礼仪、外事。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隋初名都官,后称“刑部”,唐沿用)工部负责工程建设。(3)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4)意义: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5)创新: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2. 地方管理(结合选必一第1课)(1) 隋: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2) 唐:

8、沿用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3. 选官制度:科举制(结合选必一第5课)(1) 发展历程时期表现隋:形成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完善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2)创新:官员选拔变得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选官标准:品行家

9、世学识才能选拔方式:地方举荐中央考试选拔选拔趋势:体系化、公开化、制度化、公平化选官基础:由原来的基础小到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3)影响:积极:A.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A.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发展成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B.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4. 官员的考核与监察(结合选必一第5课)项目内容考核(1)负责部门:尚书省吏部(2)考核方式: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到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考察。唐朝考核官员,以

10、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升降监察(1)中央: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2)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震慑作用【名词解释】唐代“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四种品德,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才能,这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不同要求,偏重对其在职才能的考察5. 法律与教化(结合选必一第8课)(1)法律:表现A.唐初:律删繁就简。B.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C.唐高宗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评价: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

11、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历史纵横】唐代的律、令、格、式(2)教化: 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知识小结】朝代法律成果教化成果法律与教化的关系秦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对立汉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独尊儒术以经注律礼法开始结合,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两晋南北朝律令儒

12、家化进一步推动律令儒家化唐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重视家训的经验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律令儒家化完成6.户籍制度(1)隋朝:大索貌阅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隋统一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u “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u “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2)唐朝: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政府会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称为“刮户”。7.唐代基

13、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乡里制度百户为里设里正,五里为乡,城内设坊设坊正,郊外设村设村正(2)社会治理:邻保制度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8.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社会救济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2)优抚政策:唐养病坊(三) 经济制度变迁1.货币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如“半两”“五株”等。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文书重量通宝、元宝)2.赋役制度(1)隋:租调役(土地制度基础:均田制)租:田赋,土地

14、上的产出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徭役:成年男子承担一定徭役(2)唐初:租庸调制对象:21-59岁的成年男子内容: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作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3)唐中后期:两税法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A.量出为入,国家根据财政支出制定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B.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

15、税、杂役;(扩大纳税对象、体现社会公平)C.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简化名目,提高效率)意义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创新: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知识拓展】赋税演变规律征税标准:由人丁过渡到田亩。征税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征税内容:实物到货币人身控制:国家对人身控制趋向放松税收种类简化(四) 民族关系(结合选必一第11课)1. 中央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1)礼部: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2)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2.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隋唐民族关系北方:突厥、吐谷浑

16、、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岭南: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洸进入广州,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了重要作用;台湾: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发展和交往情况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东突厥反叛,到8世纪中叶为回纥所灭。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了历史舞台。回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是维吾尔族先民的主

17、体吐蕃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交往主要方式:战争、管辖、册封、和亲、会盟边疆管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大都护府,东北设安东大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羁縻政策特点:以夷制夷;因俗而治二、 经济行业内容农业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至此,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

18、沿用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大面积兴修水利手工业丝织业:定州、益州、扬州制造特种花纹的绫锦闻名陶瓷业: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唐三彩造纸业:宣州、益州的纸商业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业有时间的限制坊市分区制(商业有区域的限制);商业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较强,涌现一批繁华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柜坊”交通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海陆丝绸之路并举经济格局经济重心南移三、 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三教发展概况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

19、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佛教完成本土化2.复兴儒学(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2)表现: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二) 文学艺术领域时间成就文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书法隋唐时期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绘画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吴道子被尊为“画圣”石窟魏晋至隋唐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

20、肃敦煌莫高窟等(三) 科技领域时间成就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唐朝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文化交流(1)概况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成为佛学大师。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2)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

21、重要贡献。2其他文化交流(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政治制度、教育体制大多来自唐朝(3)唐朝后期,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四、 阶段特征1. 政治:(1)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三省六部制确立,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3)科举制创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4)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强化基层教化和社会救济,促进社会稳定(5)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统治。五代十国成为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2. 经济:(1) 农业:生产工具改

22、进,出现筒车、曲辕犁,精耕细作日益成熟;唐中后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 封建经济繁荣: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3) 赋役制度调整: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由按人丁收税到按资产收税3. 文化:(1) 佛教繁荣、完成本土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三教合一趋势出现,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2) 雕版印刷术、火药技术影响广泛。(3)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4. 民族关系: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5. 对外关系:政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