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8815919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0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自主熟悉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存好词好句。 2、朗读课文,感受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培育学生多方面的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并能复述故事。 教学预备 各种品种的竹子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赏各种品种的竹子,问:你们知道斑竹有何来历吗?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

2、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状况并请同学进展评议。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状况。 (1)指名学生认。 (2)开火车认。 (3)齐读。 陡岩楠竹赔偿求婚 亲戚拴牢小鹿出嫁 4、指导写字。留意指导写好“祸”“笋”,不要加笔画、丢笔画。“湾”字指导好各局部占位。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准,有感情地读。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A.交代清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B.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表达故事内容的关键词。 C.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朗

3、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性命 舍不得 祸事 拴牢 竹笋 水湾 天女下凡 一株树 2、复述故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思索:课文中消失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句段知道的?画一画,读一读。 2、争论沟通,教师适时点拔和引导。 (1)说一说斑竹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信誓旦旦辜负窘得发白 心像针刺一样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三、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现人物形象。 你喜爱文中的谁?为什么?你预备怎么呈现他的形象呢?可以与学习同伴合作。(或朗读,或绘画,或表演,或描述等) 四、拓展延长,创编故事。

4、 松树总是四季常青,这背后有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学生创编。 五、作业。 1、给家人讲一讲这个美妙的传奇。 2、推举阅读湘妃竹。 3、完成故事创编。 板书设计: 斑竹姑娘 漂亮和善聪慧 帮忙 惩处 朗巴 妈妈 土司的儿子及他的两个朋友 勤劳 和善 愚蠢 懒散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看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把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预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教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日,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会一下那奇妙的自然风光。请全班翻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日,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

6、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 1、师:请结合课文的解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沟通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索,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沟通,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

7、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凹凸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风光都不一样。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设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 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由于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

8、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教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描写庐山?(宠爱庐山)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看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怪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秀丽风光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那赞美之情用美丽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刚同学们特别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教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由于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

9、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熟悉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解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

10、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简单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教师顺势板书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学生字。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沟通。 3、全班沟通: (1)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缘由。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翻开书自己试一试。 2

11、、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愿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依据学生的详细学习状况安排) 简笔画板书(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版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初步了解文章表达的挨次,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教材的整体安排上看,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对上一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课文中的事例的进一步强化,为下一单元抓住重点语句进展理解做铺垫。在课文的讲解中,我将注意文章字句的理解分析,为下单元的单元目标打好根底,同时也会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表达挨次的理解感受,并能应用到写作上。 麻雀一课主要表达了受母爱驱动的麻雀在

12、幼儿千钧一发之际毅然落到幼子前面,爱护幼子免受“庞然”的猎狗侵害的故事。在故事中,无论是猎狗还是“我”都被麻雀强大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精神深深震撼,最终“我”唤回猎狗,走开了。在文章中具体描述了麻雀和猎狗对峙的场面,突出了母爱的无私和宏大,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鄙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仙鹤小学四年级(1)班全体学生。四年级处于其次学段的中后期,四年级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已经有了肯定的字词积存,也能也许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但由于是乡镇学校,根底可能会相对薄弱,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语文根底学问,如订正字词读音、写字笔划挨次等。四年级学生多数比拟活泼,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共享关于动

13、物的故事、麻雀的熟悉和关于母爱的故事,在熬炼口语表达力量的同时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把握生字词,能精确的写诞生字词,同时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对文章分层次来理解文章的表达挨次,并到达通过对文章表达挨次的理解记忆复述课文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理解麻雀飞下来爱护幼子的缘由,能理解对母爱的赞美和鄙视,并能说说自己对于母爱的感悟,或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章中生字词的字形字义、文章中一些描写性词语的作用、文章表达的挨次 教学难点:麻雀不能“安稳站在树上”的缘由 教法学法 教法:采纳多媒体为手段,启

14、发式和争论式为主,朗读为辅的教学方法。 学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勾画圈点、争论等方法,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技巧,力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手段 采纳多媒体教学,插入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记忆字词的意思,并能正确地听写诞生字词。 (2)理解文章中描写性词语在文章的表达效果,能在写作中合理运用此类词语。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中描写性词语的表达效果,并能合理运用。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对学生提问身边的动物,引出“麻雀”。 “同学们,我们身处一个物种丰富的大自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

15、游的各种动物无奇不有。那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我们最常接触的动物有哪些呢?” 学生答复,教师适当引导到本篇课文的仆人公“麻雀”,后可引导学生对麻雀进展描述,开篇先形成麻雀的具象。 教师小结并引出课文:“通过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们都知道了麻雀是种小小只的、平凡一般的鸟类。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麻雀,正是我们今日学习的课文的仆人公。(板书题目)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有怀疑,明明麻雀很平凡一般,但教师为什么说它不平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日的新课文,共同查找它不平凡的缘由。” (2)检查预习 出示字词PPT,先让个别学生读字词,再全班齐读,教师重点提示简单写错认错的字词。 出示词语PPT,提问学生字义,在PP

16、T上出示标准字义。 (3)课文朗读 要求学生把刚刚出示的词语义代入文章理解朗读。 (4)课文讲解 “在读过一遍课文之后,同学们对文章中的哪个句子最印象深刻?或者说最喜爱哪一句?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和我们共享一下这些句子让他们印象深刻的缘由。” 学生共享缘由。注意引导学生对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赏析。 教师小结,确定学生的看法,开头课文讲解。 教师逐句讲解文章,对含有描述性词语的句子重点分析,突出讲解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表现效果,同时推导出这些词语可以用在写作的哪些方面,如描写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形容词“呆呆地”可以用在人物的形态描写上。 教师小结,明确: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写性的词汇,它们在

17、文章中起着增加表现力、使描写更生动以及突出有关事物的特征等作用,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要学以致用。 (5)总结课堂 在这篇新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字词,同时还在课文中找出了很多好玩生动的描写表述语言,这些描写性的词语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盼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敏捷运用这些词语,让自己的习作更加生动。 (6)布置作业 抄写新字词,完善词语花篮。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熟悉“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解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认真观看,擅长思索,依据有关现象

18、进展推理推断,避开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认真观看,擅长思索,依据有关现象进展推理推断,避开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 【教具预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爱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 师:本单元,教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好

19、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观赏吧!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发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布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

20、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留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状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ng”。)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留意声母易读错:诸(zh)竞(jng)。 留意韵母易读错:戎(rng)。 (2)学习多音字:折(zhshz

21、h) 练读句子,找发觉。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出售,严峻折(sh)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确实如此。 竞走曾经。 唯争着跑过去。 信然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状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挨次。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许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终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

22、的词语,读会写字,观看笔顺,把握构造、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书写特点,沟通。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构造;“尝、竞”是上下构造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构造的字,书写时要留意笔顺。)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构造的字“微、缓”和上下构造的字“茂”,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察指导。投影展现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比,准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把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

23、义,并把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认真观看,擅长思索,依据有关现象进展推理推断,避开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运用比照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认真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

24、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展了语言概括力量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索: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2、小组争论,沟通。 3、全班沟通。(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 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 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留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情愿来帮忙他解决?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许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擅长观看和思索的力量

25、。) 思索: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亮的比照,突出王戎观看的细致入微和推理推断的正确。) 有一点想要提示小朋友,尝可不是经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绽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值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

26、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觉路边长着一棵茂盛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很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其次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教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27、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消失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竞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教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静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

28、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解释理解课文。 方法指导: 借助解释学习文言文 解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忙我们逐步把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解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经受,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解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索。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解释是:李子许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依据解释补充意思为:(他们)观察路边李树上结了许多果实,压

29、得树枝都弯下去。 王戎什么反响呢,谁来说第四幅。 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知小朋友假如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确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任凭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假如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师:李子毕竟苦不苦?一开头诸小儿信任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信任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认真观看擅长动脑推理推断) (李子果真是苦的,大家信任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发? 首

30、先要擅长观看,对事物有强力奇怪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看事物时擅长动脑筋,能依据有关现象进展推理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当学习王戎的观看认真,擅长动脑筋,能依据有关现象进展理智的推理推断。文章最终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慧、机灵、擅长动脑的孩子。 3、写作方法 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慧,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慧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比照)???(反衬了王戎的聪慧过人)? 联系实际讲比照:比照的手法看起来似乎很浅显,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常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比照还许多,以后留

31、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慧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看,多思索,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假如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慧)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熬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信任你们确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

32、结 我们要认真观看,擅长思索,能依据有关现象进展推理推断,避开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课后查找其他的人物故事,沟通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学问。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认真观看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擅长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推理推断 课后反思 胜利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肯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读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育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育文言文的朗读

33、方法开头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其次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根据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缺乏之处: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很多的方法,比方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很多圆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34、】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沟通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绚烂文化的喜爱,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观赏古诗,积存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预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

35、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敏捷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观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依据不同的话进展点评)同学们讲得很具体,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信任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及课文内容),

36、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风光?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依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选择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看,比照诗文进展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风光?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解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得意。 似:似乎。 (2)“

37、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答复。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教师教导答复。(由于这是得意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终一句诗用了两个比方,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教导: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宝。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风光? (从黄昏到夜幕降落的江边风光,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始终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喜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38、(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现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教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其次句,赞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黄昏到夜幕降落江边的风光,你们能把这两幅

39、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生平及创作背景。 2、绽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流露的感情。 4、培育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力量。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预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根底学问: 生字: 异 字义:另外的;别的。异乡 怪异 奇异 惊异 倍 字义:加倍更加。倍加 成倍 加倍 事半功倍 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正音字:茱萸(zh y) 释词:忆:惦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非常。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诗人。 【今译】单独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觉就少(我)一个人。 教学设计(A案)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详细做法及要求。 3、今日,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状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