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余国江.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692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6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余国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余国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余国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余国江.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曰期:年 t月么 2曰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揉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2、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签字 曰期: 年月 曰 签字曰期: 年 f月以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工 作 单 位 : 通 讯 地 址 : 电话 邮编 / 摘要 汉字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汉字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 薄弱点,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加强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而过去对它研究不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如何提高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进而提升对外汉 语教学水平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笔者长期从事识字教学研究,对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作过一些探讨,在攻读 硕士学位期间,学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理论和

3、知识,发现对外汉字教学和我 国传统识字教学之间,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因此,本人试图就我 国传统识字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某些共性 、差异以及如何将传统识字教学理 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具体的方案。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概括论述对外汉语 和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介绍对外汉字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 从汉字的特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存在的困难等方面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 强汉字教学的必要性。第三章,在总结我国传统识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 介绍几种应用较广,流行时间

4、较长,能充分体现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特点的教学方 法,并从 传统识字方法和对外汉字教学的共同之处,论述传统识字方法在对外汉 字教学上应用的可行性,为下面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具体介绍传 统识字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进行实验的目标、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用具 体实例来论证传统识字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本文创新之处 :将我国几千年积累的识字教学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进行实 验研究,对如何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研究不光停留在 理论层面,而且还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进行论证,实验的过程详实而具体,因而具 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 传

5、统识字 应用研究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biggest obstacle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leaner Chines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difficult point and the weak point in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it nee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foreigners

6、Chinese characters since the past researches are not enough. From 1980s, it has been a hot issue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foreign students efficiency of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n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The author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Chine

7、se characters teaching fox a long time and made some explor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During the study for Master degree, the author has learned some theories and knowledge about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and found although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is different from

8、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they are interlinked. Therefore the author tries to research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to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characters in order to pr

9、ovide some thinking and concrete programs for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especially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characters. The thesis includes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general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and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character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

10、e achievements and insufficiency in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characters. Chapter Two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Chapter

11、Three first concludes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Based on this, several teaching methods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which are widely applied, popular for a long time and can fully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Th

12、en the feasibility that th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are applied to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characters is expounded in terms of their common ground,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Chapter Four introduces the objectives, process, methods

13、,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experiment on appl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to teaching foreigners Chinese characters. Concrete exampl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The originality of this thesis is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that applies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

14、haracters teaching accumulat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foreigners and the a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foreigners. This research does not limit on the level of theories, but expounds through the conc

15、rete experiment. What is more, the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 is full, accurate and concrete; therefore it has a certain operation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pplied research in 目录 弓丨言 . 1 第一章对外

16、汉语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回顾 . 4 第二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概述 . 4 第三节对外汉字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 6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节汉语特点与汉字教学 . 10 第二节留学生认知汉字的特殊性与对外汉字教学 . 14 第三章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方法与对外汉字教学 第一节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特点 . 16 第二节我国传统识字教学方法 . 20 第三节传统识字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 25 第四章传统识 字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实验基本情况介绍 . 28 第二节实验过程 . -30 第三节实验结果 . 31

17、结语 . 33 #考献 . 35 尉己 . 3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 . . 40 引 一、问题的提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一个国家的生命,是一个国家的代名词。一种语言 在世界上推广的程度,使闬人数的多寡,主要决定于政治、文化和经济这三大 因素。当前,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汉语也因之而成为 令人向往的热门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要学习掌握汉语读写能力,就必须学习汉字。 但从目前看,对外汉字教学却表现出相对滞后的一面。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体 系庞大、形体众多、结构复杂。对于习惯了拼音文字的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 汉字往往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最大

18、 “ 拦路虎 ” 。德国汉语教学协会会长柯彼德也 有类似的看法,他说: “ 学习汉语最大的难关就是中国的传统汉字。正因为如此, 不少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口语交际方面不成问题的外国人在书 面交际方面是 文盲或半文盲。这是其他外语几乎没有的现象。 ” 他又说, “ 汉语教学今天面临 的最大的挑战 :一方面是文化和语言教学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汉字教学。如果不 接受这两场挑战并马上寻找出路,汉语教学恐怕没有再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 对于汉字的难学难用,目前解决的主要途径是改进教学方法。 1997年 6月在 湖北宜昌专门召开了 “ 汉字与汉字教学 ” 专家研讨会,来自国家汉办、国家语委 以及北京大学等十

19、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认为 :“ 事实上汉字难 学跟汉字教学不得法有密切的关系,并不完全是由于汉字本身的原因, 因此,我 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要发现和修正汉字的缺点,而是要寻找和利用汉字的优势, 按照汉字自身的规律将它传授给学生。如果对汉字和汉字教学有了系统研究,有 了体现汉字内在规律的教学法,汉字的难关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 当前,如何突破汉字教学这一难关,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是对外汉语 教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过去研究者研究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用西方 理论来研究汉字教学,忽视了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实,在认识汉字特点方 柯彼德: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第四届国际汉语

20、教学讨论会论文选,第 104页,北京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版。 柯彼德: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第 582页,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7年版。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术交流部: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侧记,世界汉语教 学,第 104页, 1997年第 4期。 面,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否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对外汉字教 学中,是笔者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 研究的范围 “ 对外汉语教学 ” 是一种泛化的说法,学术上较能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 和性质的,应当是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即 “Teaching of Chin

21、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 英文缩写为 TCSL)。 既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也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同时包括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本文主要 针对的是以在中国的外国学生为对象的汉字教学。就在中国的外国学生而言,目 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如韩国、日本的学生,也有来自非汉 字文化圈的,如欧美等国家的学生;有 成年的学生,也有在校的小学生;有完全 零起点的,也有在国内己接受过一定中文教育的学生。本文探讨的范围仅限于零 起点的成年学生(包括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 ) 的汉字教学,并把重点放在 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基础阶段。 三、 相关的

22、研究成果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同行从不同侧面对汉字和汉字教学进行了研究,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从汉语教学与汉字教学 ;t间的关系入手,认为汉字教学是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要提 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和深入研究汉字教学(吕必松, 1999);有的 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出发,认为只有根据汉字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汉字教学 才能事半功倍( 陈绂, 1998);有的具体研究汉字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设 想,对汉字教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崔永华, 1998);有的从汉字认知 和习得规律方面进行研究,对汉字认知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冯丽萍,

23、 1998); 有的运用教学实验法考察了零起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部件教学和笔画教学之 间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汉字偏误的原因和纠偏的办法(姜丽萍, 1998);还有 的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中(施家炜, 2000) 这些成果开 阔了我们的思路,为我们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传统识字教学的价值,将其应用到 对外汉字教学实践中,如张 朋朋先 生编了现代千字文一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在日韩学生中进行实验。他采用传统的集中识字、韵语识字的方法 进行教学,五十天后,学生就掌握了一千多个常用字,接触到五千个左右的词 语,学完后可以顺

24、利转入短文阅读和报刊阅读。 有些学者也开始从理论上对 此进行研究。如:潘先军先生 ( 1999)曾作过对外汉字教学与我国小学识字教 学的比较研究,他以中国现行的小学低年级 (1-3年级 )的识字教学为参照系, 将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情况与对外汉字教学进行比较,根据小学教学的诸多实 际情况,来考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现状,提出对外汉字教学的对策及 教学设想。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此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这正是我 们研究的价值所在。 四、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外国留学生感觉最难 学的部分。据石定果、万业馨对 35位留学生(汉字圈学生 13名

25、,非 汉字圈学生 22 名)做的调查,汉字圈学生认为 “ 汉字难 ” 或 “ 很难 ” 的占 23%,而 100%非汉字 圈学生认为 “ 汉字难 ” 。 因此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迫在眉睫。 从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看,研究基本上多围绕汉字本体和 汉字教学实践展开,对外国留学生和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差别方面研究的多,对 他们之间共性研究的少,对我国几千年传统识字经验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用研 究则更少。本文将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汉字理论、对外汉语教 学及其他学科研究新成果和本人所做的实验,本着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 弘扬和发展我 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散发出现代光辉 ”

26、 的原则,采取静态 和动态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对外汉字 教学新途径,研究提髙对外汉字教学效率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汉语兴趣的 方法。本文不仅探讨了对外汉字教学的新途径,而且还为对外汉字教学实践提 供了具体的教学方案,可操作性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朱宇清:抓住汉语汉宇的特点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常州工学院学报,第 83页, 2004年第 5 期。 石定果、万业馨:有关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 ( 第一号),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 论文选,第 34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回顾 对外汉语教

27、学就是对母语不是汉语的人进行汉语教学,或者说是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字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个概念,但对外汉字教学 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谈对外汉字教学就不能不谈对外汉语 教学。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有着悠久的历 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不仅国内一些少数民族派人来长安学习汉语和汉 族文化,国外一些国家也派遣留学生来我国学习汉语。唐朝由于国力强盛,经 济、教育、文化发达,是外国留学生来学习汉语的鼎盛时期。随后,宋、元、 明各代都有不少外国留学生来学习,但到清朝,由于国力的衰弱,来学习汉语 的人也日渐式微。 但是,过去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

28、多,留下的资料也较少,对外汉语教 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并发展为一项事业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 1950年 7 月在清华大学成立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 算 起,至今已有 50年的历史,前 20多年为 “ 开创期 ” ,是对对外汉语事业进行 摸索 、实验并不断积累经验的经验型时期;后 20多年为 “ 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 科时斯 ” ,是为使学科得到认定而自觉地进行学科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 学科的规律并大力发展的时期,也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时期。 第二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概述 所谓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用一定的 教学方法,让目的语为汉

29、语的学生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 是讲清汉字的音、形、义,帮助学生读写汉字,学习和掌握汉语。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内容之一的对外汉字教学自古就有,但真正引起人 们关注的大约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人员和研究者开始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 37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注意到被西方语言理论掩盖的汉语自身的特点,研究汉字和汉字教学的人员开 始增多,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如果将其进行划分的话,可以以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作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在基础阶段进行。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 学显得较为

30、单薄,较早的基础汉语教材,只是在起始阶段有 一些汉字的教学内 容,主要讲授笔画、笔顺、结构分析等简单的汉字知识,课后有带字形分析的 汉字生字表。20世纪 80年代以后,大部分基础汉语教材,让汉字教学部 分单独成册,与其他各册配合使用,汉字教学内容较以往充实。与此同时,国 内外部分学者和教师,在改革现行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理顺汉字教学和语法、 词汇教学关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研究上,这一时期发表了一些专门 研究汉字和汉字教学的论文,但研究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方法技巧层面,研究 的重点是如何突破汉字难学、难教等问题,教学经验总结性文章占有不小比重。 从总体上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汉

31、字和汉字教学的研究方面 投入的精力还是较少,发表的论文也不多,与其它语言要素教学相比,汉字教 学和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 对外汉字教学真正出现了转机是在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对外汉语教学效 率低下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一线老师和研究者,这种状况促使研究者将 研究的注意力转向汉语本身特点的研究,受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忽视汉字研究 的现状也随之发生改变。 1996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 有关专家学者指出: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到了集中力量好好研 究的 时候了,无论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方面,在教材的编写方面甚至在课程设置方 面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地处理中国文字和

32、语言所特有的关系, 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专家呼吁要重视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认为汉字教 学如果没有很大的突破,汉语教学恐怕没有再向前发展的可能。如何认识汉字 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如何突破汉字教学这一难点,如何改变汉 字和汉字教学研究滞后的局面,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出困境,成为对外汉语教学 界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亟待研究的课题。 随后,对外汉字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1997年 6月,国家汉办在湖 北宜昌召开了首次 “ 汉字和汉字教学研讨会 ” 。 1998年 2月,世界汉语教学学 会和法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在巴黎举办了 “ 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 ” 。专门就汉 字和汉字教学召开两

33、次会议,这是前所未有的,足见对此的重视,也使我们看 到汉字教学走出困境的希望。 第三节对外汉字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对外汉字教学真正受到重视尽管是从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的,时间不算 太长,但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一、对外汉字教学取得的成绩 (一) 确立了 “ 对外汉字教学 ” 的地位。据笔者研究,第一个提出 “ 对外汉 字教学 ” 这一概念的是卞觉非先生。卞觉非 ( 1999)对 “ 对外汉字教学 ” 这一名 称的定位、对象、目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他指出:对外汉字教学的 确切含义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 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

34、教学活动。 “ 汉字教学 ” ,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 教学,仿造 “ 对外汉语教学 ” 名称,也许可以称之为 “ 对外汉字教学 ” 。它是 “ 对 外汉语教学 ” 的组成部分,汉字文化教学不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任务。 “ 对 外汉字 教学 ”名称的提出并得到同行认可,是汉字教学受到重视的标志之一。 (二) 探讨了汉字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汉字教学方面,很多研究者进行了卓 有成效的探讨。余又兰 ( 1999)从汉字的特点谈起,比较了拉丁字母和汉字的书 写,重点分析了汉字教学,提出了汉字学习的数量和掌握标准,并且设计了汉字 教学的理想方案。万业馨 ( 2000)对部件教学中的声旁教学问题进行了探

35、讨,认 为在教材中应将那些常用程度高、构形相对比较简单的声旁字安排在前,但对由 它们组成的形声字,除了完全同音外,不做读音上的类推引导;对常用程度不如 形声字的声 旁字,可以直接出示形声字,并采取先教整字然后分析归纳的方法。 陈传锋、董小玉 ( 2003)分析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在综述了己有关于结构对称汉 字识别加工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汉字识别的 “ 多层次格式塔双向加工 模型 ” 的理论构思。而陈惠( 2001)、陆士义等 ( 2002)则通过偏误分析从各个 层次探讨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希望总结出偏误规律,以此达到减少偏误的目的。 此外,还有的研究者从汉字本体研究出发,探讨汉字本身的某些

36、特点,利用这些 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 41页, 2004年第 2期。 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语言文字应用,第 71页, 1999年第 1期。 研究成果指导学习者的学习,以达到优化学习策略的目的,对汉字与汉语、字与 词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如汉字教学要从形体入 手,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或者从简单字(一般是独体字)入手,教笔画和 笔顺,或者先教笔画、笔顺,再教简单字,对复杂一些的汉字(如合体字 ),则 要进行形体上的分解等等, 部分院校还幵始单独开设汉字课,并开展细分式教 学,以区别对待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留

37、学生。这些有益的尝试,无疑给对 外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摸索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种模式。国内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模式。 是先语后文。这种方法先集中学习拼音课文, 在这段时间内不接触汉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句子 (不 包括读写,只能听说 ),对汉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学习汉字。它的优点是 将汉字学习的难点适当分散,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培养了字感。 它的缺点是 :剥离了汉字是形音义的紧密结合体这一根本特点。这种模式曾在 1950年、 1951年先后作过尝试,但后来经过总结认为: “ 这个办法虽然在初学阶 段分散了难点,

38、但是后期学生在学新词的同时,既要学习新的汉字,又要补学旧 的汉字,实际是集中了难点 ” 随后采用算种模式的人就很少了。 二是语文并进,或者叫 “ 随文识字 ” 。这是我们对外汉字教学的主流。口语 教学和汉字教学同步进行,汉字教学是配合口语教学的。在教课文、教语法、 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教汉字 (包括形音义 )。优点 是听、说、读、写 相结合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每天记住几个汉字分散了学习汉字的负担。 缺点是忽视了汉字本身的系统性和相对独立性,汉字的出现只能服从课文的需 要,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一般的汉语教材都会在一开始就出现 “ 您、 “ 好 ” 、 “ 谢 ” 等合体字,而

39、且结构比较复杂。这种方法重在词汇意义、用法, 也注意了汉字的书写,看似解决了汉字的 “ 形、音、义 ” ,实际上是忽视了汉字 本身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三是文语双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口语和书面语要区别对待,可以将听、 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136页, 1999年第 3期。 朱宇清:抓住汉语汉字的特点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常州工学院学报,第 83页, 2004年第 5 期。 李培元、任远:汉宇教学简述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之一章,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 选,第 308页,北京语言文学出版社, 1986年版。 说与读、写分开,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种主张是针对汉字特殊性提

40、出来 的,己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认同。 “ 初学时开设听说和读写两种课程隔离的 双轨 制 就比较理想。这样可以使两种分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全避免顾此失 彼的矛盾。 几个月后,两种课程可以逐步地联合起来 ” 。 优点是有利于听、 说、读、写等的专项技能训练,缺点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汉字教学服从于听说 教学,汉字教学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从属地位。 (四)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展。由于汉字问题越来越受重视, 不止是语言学界,还有其他专业人士也介入了汉字研究。很多学科,如 :心理学、 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论、控制论、信息论、机器人学、 群众媒介学等都参与了汉字研究。此外,对对 外

41、汉字教学与汉字文化的关系和 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等方面也给予了重视。 (五) 进行了一系列汉字教学的实验,取得了值得重视的实践经验。在此 期间,还进行了一系列汉字教学的实验,取得了值得重视的实践经验,这些实 验对我们进行研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 中央民族大学对外汉语中心的实验 该实验室鉴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 随文识字 ” 的模式忽视了汉字教学的特点 和规律,制约了对外汉语的发展而实施的。从 1996年到现在进行了五期,对象 以非汉字圈的学生为主体,取得了初步成功。 该实验涉及到教材、教学法等方面。在教材编写中,采取先讲解汉字的知 识,然后再进行汉字教学的步骤。汉字的编写遵循由简到繁,先简单

42、后复杂的 原则。教学的步骤按照先是笔画笔顺,后是独体字,再到合体字;先是部件, 再到整体字等进行。 具体做法是:首先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 在教学中借鉴我国识字教学经验组成韵语,体现 “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 原则, 适当进行字理识字,并配合教具演示,化难为易,同时用学过的汉字进行大量 的组词练习,通过写练结合来增强记忆。 2、 来华欧美留学生汉字习得实验研究。 该实验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开展,历时 5年。 柯彼德: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第 108页,北京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版。 实验主要目的:以来华欧美留学生为

43、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研究和教学研 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查外国学生汉字习得与认知研究的特点和过程。 实验步骤:利用选定的汉字材料在两个尽可能的同质平行班分别运用笔画 教学法和部件教学法进行实际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每周测量一次。 教学原则: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先少部件、后多部件,先高频字、后低 频字,先少笔画、后多笔画。 主要结论:欧美留学生汉字习得经历了由整字识别 部件识别 整字 识别的加工过程。根据这一结论,该研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应当遵循学习汉 字识别的阶段性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引入部件教学将会促进外国学生汉字认知 的发展: 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 对外汉字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

44、性设计。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己经 意识到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应该遵循汉字 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但遗憾的是他们仅仅是从某一个方面对汉字教学提出自己 的设想,因而显得不够全面和系统。如何从整体上进行研究,既考虑到留学生 的特点,又考虑到汉字的特殊性,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 (二) 对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经验总结和应用得不够。对外汉字教学和我国 小学识字教学有诸多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国内识字教学法,要根据非汉字文化 圈学生没有相关的文化积淀以及缺乏 “ 字感 ” 等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 法。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传统识字和对外汉字之间也有许多共性的东西,但我 们在此方面研究

45、的不多,参与研究的老师 、学生面太窄,将其在教学中应用的 就更少,和我们母语教学中形形色色的教学法实验相比,有很大差距。 (三) 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和利用的不多。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 研究过分重视自身,对认知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成果没有充分吸收和利用。 (四)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方面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 教学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 还是喜欢用传统的 “ 黑板十粉笔 ” 的教学方式,而不愿意运用多媒体教学,这 说明要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及时对教师进行培训,而且要重 视 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

46、汉字 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节汉语特点与汉字教学 传统识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都要对学生进行汉字 教学,因此,要想研究对外汉字教学就必须研究汉字本身。 每一种文字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跟它所属的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汉字 的特点决定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汉字教学。我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说过:“ 汉语和汉字有自己的特点。这种语言和文字,从教和学的角度看, 有比别的语言文字难的地方,也有比别的语言文字容易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 难?究竟什么地方容易?这些难点现在正在用什么方法去对付?这也是应当调 查研究的项目。 ” 一、汉语的本位是 “ 字 ” 而非 “ 词 ” 汉字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要建立在 正确的语言本位观之上。 “ 本位, 这是研究语言结构的理论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能正确地把握语言结构的 本位,就有可能为深入地分析语言结构的规律,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的争论开辟 前进的道路。 ” 印欧语言以 “ 主语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