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423马说.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98376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423马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423马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423马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423马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后进生辅导二十三、马说 朝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两篇短文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领会各篇寓意。2 .体会说和“序”的不同。3 .背诵两篇短文,把握作者意图,比较其表达上的不同。、过程与方法:培养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人生观。2 .感受韩愈的人格魅力及文章言辞的委婉美。教学重点:1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朗读、背诵本课。教学难点:1 .了解“说”的体裁特点。2 .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幻灯机及有关的知识卡片。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谈话法板书设计:二十三、马

2、说籁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抨击了 “天下无马”的人。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教学内容及步骤:一、预习.读准下列字音,教师课上检查。乐(le)祗(zhl)骈(pian) 槽扬(caoli)辱(rti) 一食(shi)食(si)马者策(ce)见(xian)邪(xi6) 石(ddn) 粟(sii).阅读课文,查字典,查资料,看课文注释翻译全文。二、导入.作家、作品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 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 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

3、作品集叫做昌 黎先生文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 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 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 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 作品中的名篇之一。1 .导语。本文以“千里马”为题,通过千里马的命运,阐述了封建社会中 大量人才得不到赏识这一现象,表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那么,到底 怎样将千里马的命运与人才的命运相联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板书)。3 .解题。马说是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 四首中的第四

4、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 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4 .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 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 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富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 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面 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 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 并且体贴它啊。三、正课教师范读全文,要

5、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理解全文大意。(-)、学习课文第1段。1 .朗读课文第1段。2 .教师补充讲解词义:伯乐善于相马的“相”字怎么解释?明确字义:察看,仔细地看。“相马”就是仔细审视、察验马的优劣。骈:并。骄死:并死,成双成对地死、 个接着一个地死。5槽,是放饲料的食槽;杨,是系马、拴马的马棚、马厩,这两个 字合起来可以不分开解释,用槽极借指马食宿的整个环境,即养马的 处所。介词“于。可作“在”宇讲。介词以”,可以作“因为”讲。3 .学生逐句读、译。4 .教师归纳讲析。提问: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明确: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 的情

6、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T青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 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 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所以作 者劈头就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然后”,表示两 件事情的联系,后事续前事而起,没有前事就没有后事。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第二句从反面 承接上文,转人论述:本来千里马是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是经常有 的,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第三句的“奴隶人”并非指奴隶,而是指 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看了好马, 也只是交到他们手中一般地对待。“称”:著名、著称、出名。句

7、末“也” 字表示陈述语气。全句说:因此即使有了好马,也只能在无知的养马 人手里遭受屈辱,直到相继死在马厩里。可见由于没有伯乐,千里马 只落得个平庸地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不幸遭遇。5 1段大意: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齐读第1段。6 二)、学习课文第2段。1 .朗读第2段。2 .正音、析义。外见(xian):见同“现是:此,这。且:副词,犹,尚且。安:疑问代词,怎么.2 .逐句读、译。3 .教师归纳、讲析:一天能跑千里的马,一顿有时会吃光一石小米。是说因为马才能、 本领特殊所以食量也特殊。由于没有识马的人,只由喂马的将它一般 地喂养,便显示不出它的特殊本领来。“而”字是连词,表示顺接, 联系“不知”和“

8、食(喂”两个动作。不懂得它一天能跑上千里而 一般地喂它。“也”字表陈述语气,“是马也”,“也”字表句中语气的 停顿。“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应译作:而且想要跟普 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达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提问: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明确: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 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于千里 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第2段大意: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4 .齐读第2段。(三)、学习课文第3段。5 .朗读第3段。2.学生读、译第3段。3,归纳、讲析:提问:“策之” “食之”“鸣之”

9、是什么句式?明确: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问:这里的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明确: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 “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 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 一样。 (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句式 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执策”的“策”:马鞭子,名词。“临之”:面对着它(千里马)。三个“马”字,都是指千里马。“其其”:难道那:难道真的是没有千里马吗? 那是真正不识得千里马呀!第一个“其”同“岂”,第二个“其”作“那”讲。末一个“也” 宇

10、,表感叹语气。全段综述不识马者的表现。诗画出不识马者昏庸无知而又妄言天 下无马的丑态,归结到要害是不知马。呼应了前文,证明了不是没有 千里马,而是没有伯乐。第3段大意: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4.齐读第3段。、讨论:1 .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人才。2 .伯乐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识人才的人。3 .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 的。四、小结、文言词语1. 一词多义。1 .曾吃:食不饱J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L顿:一食或尽粟一石2 .之 的,助词:虽有千里之能不泽,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

11、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4 .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无马邪其实:其真不知马也5 .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6 .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2.通假字。1 .“食”通“饲”,喂养。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育汗里而食也2 .“见”通”现。表现。例句:才美不外见3 .“材”通“才力才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4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二例句:其真无马邪5 .虚词.代词它策之不以其道助词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之表示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代词它安求其育讦里也代词他们其真不知马也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

12、邪其代词它的策之不以其道6 .词类活用(一)、形容词作动词1 .辱:辱没。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5 .名词作动词策: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6 .数量词作动词千里:彳亍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自行里而食也7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8 .特殊句式倒装句1 .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也。“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文:千里马2 .状语后置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于”相当于“在力”于奴隶人之 手”是介词结构后置。译文: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文章主旨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

13、使 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 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明确: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 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 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 国的有用之才。马说结构内容文章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千里马的遭遇。第1段,提出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 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第2段,揭示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第3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

14、天下无马”的 人。三段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千里马的被埋没、被摧残,是“伯乐不 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所造成的,是那些不 能正确对待千里马的人造成的。“千里马常有”,而“执策”的庸人却 日:“天下天马!”这强烈的对比,是一个极大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封 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三)写作特点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 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 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 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 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

15、来。不 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 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1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阅读下面文段,按文后要求作答。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手里也?1,用“/ ”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画两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食:见:等:;.“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一顿能吃一石小米一顿或许会吃完一石食料B. 一顿有时将要把一石粮食吃光一顿有时吃掉一石粮食

16、2 .作者在文中将 比做“千里马”,将比做“食马者”。3 .根据本段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6、翻译下列语句:(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文:千里马常有,然而伯乐却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驱使它不按照驱赶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 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附: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 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 据它日彳亍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彳亍千里 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 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 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 不识得千里马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