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3169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教学大纲(本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监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Environmental Monitoring课程代码06M0068学分2.5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执笔人审定人制定时间2020年12月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地位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学科基础课。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 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环境监测的教学忖的是为了让:

2、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基本 知识,把握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今后能够独立分析、设计、解决环境监测问 题;培养科技自信,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求真务实,树立“底线”思维,为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和环境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 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培养全面健康发展、能担当名族及兴大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 接班人。(-)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具有识别复杂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的 能力: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明确环境监测的 目的和分类,了解环境监测的性质、特点、学习方 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能够清晰认识到生态文明 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问题分析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学 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环境分析检测技 术,识别环境污染过程及污染控制工程 运行相关的复杂环境工程问题2.具有开展常规环境监测的能力:能够针对水、气、 固、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方 案的制定,掌握常规样品的采集方法,掌握各个指 标的监测原理和技术,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 环境监测,具有保护自然的理念和节约意识。理解 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数 据,求真务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工程知识1-3掌握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等专 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环境污染计量 检测与控

4、制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3.具有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环境监测 的基本理论,能够针对环境污染过程或者污染控制 工程等相关实际问题,设计可行的监测方案。树立 “底线”思维,坚守专注,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研究4-2能够基于环境专业理论,根据对象特征, 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4.具有使用现代工具解决环境监测相关问题能力: 掌握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自动分析技术、分析技术、 遥感技术等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理解现代环境 监测的内涵。形成精益求精、追求的工匠精神。使用现代工具5-2能够运用现代环境分析检测技术,获取 环境污染行为和污染控制工程运行相关 数据。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本课程强调理论联

5、系实际,采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目标教学环节对应内容课程目标1讲授第1部分知识1、绪论课程目标2讲授第2-7、10部分知识,并 结合作业2、水和废水监测3、大气和废气监测4、固体废物监测5、土壤污染监测6、环境污染生物监测7、物理性污染监测10、环境监测原理和质量保证课程目标3讲授第2-7、1()部分知识,并 结合作业2、水和废水监测3、大气和废气监测4、固体废物监测5、土壤污染监测6、环境污染生物监测7、物理性污染监测10、环境监测原理和质量保证课程目标4讲授第8、9部分知识8、遥感监测9、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32-14

6、-25-2课程目标1H课程目标2H课程目标3H课程目标4H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绪论1. 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3 环境标准(1)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2) 掌握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3) 了解相关的环境标准。2水和废2. I水污染与水质监测(1) 了解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掌握水监测2.2 水质监测方案制定2.3 3水样采集和保存2.4 水样预处理2.5 物理指标检验2.6 金属化合物测定2.7 非金属无机物测定2.8 有机污染物测定不同类型水体水质监测的监测项目;(2) 了解水质监测常见的分析方法;熟练掌 握

7、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4)掌握水样 的采集和保存方法;理解水样预处理方 法;(5)掌握常见物理性质指标的意义 及测定方法;(6)熟练掌握水样中的金 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有机污染物 等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方法;3大气和 废气监 测1.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1.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制定1.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器1.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3. 5颗粒物的测定4. 6空气质量指数5. 7降水监测6. 8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7. 9污染源监测3. 10标准气的配置(1)理解空气污染的基本知识;掌握大 气中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2)掌握空 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3)掌握大气 样品的采集方法和

8、采集仪器;熟练掌握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原理和方 法;(4)掌握颗粒污染物的测定原理和 方法;了解大气降水监测、污染源监测。4固体废 物监测4. 1固体废物概述4.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1 3危险特性的监测方法4.4 生活垃圾监测4.5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Q)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掌握危险废 物的定义和鉴别;(2)理解固体废物样 品的采集和制备;(3)掌握固体废物有 害特性的监测方法;(4)掌握生活垃圾 特性及其监测方法;理解有害物质的毒 理学研究方法。5土壤污 染监测5. 1 土壤基本知识5.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5.3 土壤样品的采集、加工与管理5.4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9、5. 5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1)理解土壤及其土壤污染的基本知 识;(2)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3)掌握土壤污染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 法;理解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4) 掌握常见土壤污染物的测定原理和方 法。6环境污 染生物 监测6.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6. 2空气污染生物监测6. 3 土壤污染生物监测6.4生态监测(1)理解生物监测方法及其特点;(2) 掌握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3)理 解空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4) 了解生 物污染监测;了解生态监测。7物理性 污染监 测7. 1噪声与振动污染检测7.2核和电磁辐射监测73光和热污染监测(1)了解声音和噪声;掌握声音的物理 特性和

10、量度;(2) 了解噪声测量仪器的 使用方法;了解噪声的标准;(3)掌握 噪声监测方案的制订。(4) 了解振动及 其测量方法;了解放射性和辐射监测。8遥感监 测8. 1遥感基础8. 2大气环境遥感监测1.1 3水环境遥感监测8.4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8.5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1)了解遥感监测的基础知识;(2)掌 握大气、水体、生态等环境遥感监测技 术;(3)理解“3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 用。用9环境污 染自动 监测9.1 环境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系统9.2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9.3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9.4 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9. 5环境监测网9. 6环境应急监测9.7简易监测(

11、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的 系统;(2)理解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 统;(3) 了解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理解环境监测网。10检测过 程的质 量保证10. 1环境监测管理10.2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10.3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 认可概述10. 4监测实验室基础10.5 监测数据结果表述和统计检验10.6 实验室质量保证10.7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 准化10.8 环境标准物质10.9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 图(1)了解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知识;(2) 理解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3)掌握 监测实验室基础;(4)理解监测数据的 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5) 了解实验室 质量

12、控制方法;(6)理解标准分析方法 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7)掌握环境标 准物质。五、课程学时安排序号教学内容学时数学生任务对应课程目 标1绪论2优先监测污染物等相关思考。课程目标12水和废水监测10水质监测方案的设计。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3大气和废气监测8大气监测方案的设计。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4固体废物监测5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等相关思 考。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5土壤污染监测4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等相关思考。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6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等相关思 考。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7物理性污染监测2噪声监测方案的制订等相关思考。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8遥感监测2大气

13、、水体、生态等环境遥感监测技 术等相关思考。课程目标49环境污染自动监测3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的系统 等相关思考。课程目标410检测过程的质量保证2监测实验室基础、环境标准物质等相 关思考。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序号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1具有识别更杂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相 关问题的能力: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 念,明确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了解 环境监测的性质、特点、学习方法及与 其他学科的关系,能够清晰认识到生态 文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绪论习题作业+期末考 试2具有开展常规环境监测的能力:能够针 对水、气、固、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 的实际情

14、况进行监测方案的制定,掌握 常规样品的采集方法,掌握各个指标的 监测原理和技术,选择合适的分析方 法,进行环境监测,具有保护自然的理 念和节约意识。理解环境监测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数据,求 真务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水和废水监测 大气和废气监测 固体废物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物理性污染监测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环境监测原理和质量保证习题作业+监测方 案设计+期末考试3具有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能力:能够基于 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能够针对环境污 染过程或者污染控制工程等相关实际 问题,设计可行的监测方案。树立“底 线”思维,坚守专注,具有为社会服务 的意识。水和废水监测 大气和废气监测

15、固体废物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物理性污染监测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环境监测原理和质量保证习题作业+监测方 案设计+期末考试4具有使用现代工具解决环境监测相关 问题能力:掌握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自 动分析技术、分析技术、遥感技术等在 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理解现代环境监 测的内涵。形成精益求精、追求的工匠 精神。遥感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习题作业+期末考 试2.习题作业评分标准考核内容A (90-100)B (80-89)C (70-79)D (60-69)E (60)解题过程 的正确性、 完整性解题过程正确、完 整,逻辑性强,答 案正确率超过 90%解题过程较正 确、完整,逻辑 性较强,答案正 确率超过

16、80%解题过程较基 本正确、完整, 答案正确率超 过70%解题过程中存 在错误,答案 正确率超过 60%解题过程错误 且不完整,答案 正确率低于 60%3.监测方案评分标准考核内容A (90-100)B (80-89)C (70-79)D (60-69)E (60)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念知识概念掌握较知识及概念学没有掌握知识及掌握程度掌握全面,运掌握较全面,全面,能够运用,握程度一般,不概念,不会运用公(权重60%)用得当能止确运用但缺少约束条件能正确运用式监测方案的监测方案合监测方案较监测方案较基本监测方案中存监测方案存在错合理性、完理、完整,逻合理、完整,合理、完整,逻辑在错误,逻

17、辑性误较多且不完整,整度,PPT辑性强,PPT逻辑性较强,性基本通顺,PPT一般,能够进行逻辑性不高,PPT讲解过程展示精美,讲PPT展示规展示基本规范,讲PPT展示,基本展示不规范,讲解(权重40%)解准确范,讲解到位解到位完成讲解不到位4.总成绩构成及达成度评价序 号课程目标评定标准(依据)占总成绩比例达成度作业(A)监测方案(B)期末考试(开卷) (C)1课程目标 120%010%10(20%*20%+10%*60%)(A*20%+B*20% +C*60%)/102课程目标 230%40%50%44 (30%*20%+40% *20%+50%*60%)(A*20%+B*20% +C*60%)/443课程目标 325%60%20%29 (25%*20%+60%(A*20%+B*20% +C*60%)/294课程目标 425%020%17(25%*20%+20%(A*20%+B*20%+C*60%)/17考核方式占总 成绩比例20%20%60%100%考核类型考试成绩登记方式百分制七、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推荐教材:环境监测,奚旦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第五版(二)主要参考书:1、环境工程监测,蒋展鹏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第三版。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编委会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2,第 四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