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484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 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 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

2、是生存性的。)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说明)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 305篇,另有 6篇笙诗,有目无词。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 105篇。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 3

3、1 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 74 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 31 篇、鲁颂 4篇,商颂 5篇。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 兴触物兴词)(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

4、感。(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祖”:散文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记言文之祖:尚书 叙事文之祖:春秋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国语 2、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

5、公二十七年。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也“十三经”之一。3、左传的叙事特征:(1)褒贬分明的倾向性:注重对人物、事件进行道德评价。左传发展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体现道德评价。(2)左传创立一种新体例,那就是其道德评价还通过“君子曰”等直接议论来提供。(3)叙事结构:按时间顺序灵活运用倒叙、插叙、预叙、补叙等手法叙事,讲述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倒叙、预叙概念详见课本 77 页)(4)叙事风格: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过程及因果关系,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有戏剧性。(5)塑造人物:描写出一批丰满的历史人物形

6、象。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绝少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4、左传语言特点: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语博而奥。5、左传地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6、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特点详见 81 页)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西汉刘向编校整理为三十三篇。突出表现纵横家在现实政治中实

7、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塑造一系列“士”的传神形象。情节波澜起伏,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8、左传、国语对比:均为史家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9、先秦叙事散文对我国古代小说产生发展及独特艺术性格形成的作用:(1)在叙述历史事件中褒贬分明 (2)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常以时间顺序串联情节,重视完整性。(3)常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4)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多借鉴先秦叙事散文的历史题材。六、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先秦说理散文的体制:语录体(论语 孟子 曾子)韵散结合体(老子)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语录体向专题体过渡(墨子 庄子

8、)注:特点:情感性、形象性、思辨性 2、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3、孟子特点:(1)说理充满形象性:长于论辩、长于警喻 (2)说理充满情感性:气势浩然、无私无畏 (3)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 4、庄子33 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周及其思想详见 96 页,了解内容)5、庄子三言说理: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1)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2)重言: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

9、言语。(3)寓言: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寓言内涵:顺应自然、打破偏执、凝神专注、全身远害、揭示自身困窘的处境 6、荀子现存 32 篇,自成体系,严谨详密。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主张化“性”起“伪”,又主张用音乐(乐论)、后天学习(劝学 、礼教(礼论改善人性,用法制约束人性。荀子学说以儒家为主而兼采各家精华。7、韩非子思想内涵:(1)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认为君王要以法、术、势治理国家。(2)强调法的重要,吸收“性本恶”理论。主张施刑于民,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3)在施行法的过程中,主张“以法为教”8、韩非寓言与

10、庄子寓言比较(1)取材不同:韩非子寓言多取材历史故事和现实;庄子寓言有大量神话传说、拟人化的动物。(2)风格不同:韩非子寓言,冷峻凝练,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庄子寓言,奇幻怪诞,表现他的出尘之想和深刻的人生体验。9、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说理散文的影响(1)确立说理散文的体制 (2)形象化的说理方式 (3)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七、屈原与楚辞 1、“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2、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楚国人

11、,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屈瑕的后代。屈原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作品有离骚、九歌(11 篇)、九章(9篇)天问 招魂共 23 篇。3、离骚内容:美政理想、忠君与爱国的主旨、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上下求索浮游求女的象征行为、高洁坚贞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屈原其他作品:(1)九歌:原为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祀乐歌。战国楚人屈原改作、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

12、;其余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2)九章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四言体诗橘颂,其余几篇为楚辞体,它们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 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3)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充满理性探索精神。表现屈原对宇宙人生、历史现实全方位的思考,而归结为对楚国现实的忧虑。全诗 372句 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 172个问题。(4)招魂屈原为招楚怀王魂所作。5、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新诗歌样式 (2)浪漫精神气质 (3)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 八、秦及西汉散文 1、吕氏春秋是秦相

13、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 5 篇;八览,每览 8 篇;六论,每论 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篇(今存 160篇)。2、吕氏春秋特点:(1)战国时期理论著作(2)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生动(3)丰富的寓言(4)结构严谨:先提论点,引述寓言加以论证,生动简练,中心突出。3、李斯散文及特点:散文:谏逐客书(骈体之祖)峄山刻石 特点: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4、贾谊作品分类:专题政论文、疏牍文、杂论 5、贾谊政论散文特点:全面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

14、封建帝国始创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散文的最高成就。6、过秦论中通过鲜明对比造成感情落差的具体表现:(1)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 (2)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 (3)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刘国诸侯进行对比 7、淮南子为汉代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 21 篇。原称淮南鸿烈(鸿:广大;烈:光明),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杂以孔、墨、申、韩之说。8、淮南子艺术特点:论说博奥深宏、文学色彩强(引历史、神话、传说明事说理)、采用辞赋写法(描写、叙述)、广征博引反复论证、道家倾向、浪漫色彩(超现实

15、主义、神秘性)9、西汉政论散文特点:(1)先秦诸子各自著书相互攻 (2)严谨质实、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本经栗义 (3)叙述抒情具感染力 九、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汉赋分类: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2、骚体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现今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贾谊 代表作品(赋):吊屈原赋 鵩鸟赋 吊屈原赋与鵩鸟赋比较:前者多人生感悟,后者多政治感慨;前者偏于析理,后者偏于抒情 3、“九体”:与九歌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的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4、枚乘和七发(注:七发标志汉大赋体制的形成、“七体”开山之作)枚乘:梁园文学群体中杰出代表,汉书艺文志录其著 9篇,今存梁王菟园赋、忘

16、忧馆柳赋、七发等。七发特点:借鉴先秦文学、运用逐步盘升手法、运用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 5、“七体”:以七发为模板的韵散结和、采用设为问答形式结纂全篇、笔墨夸张描绘精细、多用比喻叠字、辞藻繁富、以叙事状物为主的鸿篇巨制,是汉大赋的体制。6、司马相如:字子卿,为梁园文学群体之一,后世称之为“赋圣“,代表作:子虚赋(被誉为“圣 世王朝第一篇鸿文”)、上林赋(内容特点:塑造帝国形象、弘扬一统观念、体现时 代精神)、白头吟 7、司马相如艺术成就:(1)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2)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3)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 8、扬雄四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9

17、、甘泉赋描写方面写作特点:(1)采用主观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2)铺陈空间的多项维度,展示三维六度空间(3)对骚体赋予新功能(表达汉代盛世和天子声威)10、西汉其他赋家:东方朔答客难 枚皋 王褒洞箫赋 十、司马迁与史记 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为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例)。宗旨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史记人物形象共性多方面体现在: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以牙还牙以怨抱怨、士为知己者死、人物复杂多面性(相关概念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

18、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体现)4、史记风格特点: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 5、史记写作特点:宏大叙事、纪传体例之以人为纲、记事全面结构严谨、全面反映历史真实面貌 6、史记地位及影响: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充分体现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合;在史记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的开发利用。十一、两汉乐府诗 1、两汉乐府诗:又称“两汉乐府”、“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 理机关搜集、保存

19、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2、乐府:(1)指在西汉衰帝之前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2)由各地歌谣和文人创作的供朝廷使用的一种诗歌总名。3、乐府诗集:由宋代郭茂倩编写,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分为 12 类:郊庙歌辞、燕射 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 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其中相和诗辞数量最多。4、汉乐府诗内容(代表作见书):下层百姓的疾苦不幸、富贵人家的享乐、热烈直率的爱情表白、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5、汉乐府诗艺术特点:善于选择场景、善于写偶然性突发性事件、叙事有尚奇特点 总之,乐府诗以叙述为主,具有娴熟的叙事技巧,成为叙事诗的典范。

20、6、乐府五言诗的基本轨迹:西汉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文人五言诗 7、诗体演变中的三类诗体:楚声与三言、七言体 北狄、西域乐与杂言体 从四言到五言(具体看书)十二、东汉词赋 1、京都赋: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以描写京都为内容的大赋,滥觞于扬雄蜀都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西晋左思三都赋 2、班固两都赋内容详见 202-203页,艺术突破:打破了“劝百讽一”的结构模式,详略有致,别具匠心。3、张衡二京赋分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借“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的对答结传成篇。特点:理性精神与充分的社会内容完美结合、在旧有格式中注入新内容(民俗事象、诗情画意景物描写)4、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从总体上看明显分为两个板块,前一个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后一个叙述宫殿的功能效果,是二元分立的格局。5、述行赋:西汉后期出现的以文学家记叙自己漫游的经历,在对漫游之地治乱兴废变迁、名人遭遣的追忆中表达自己治乱、兴亡、存没的感慨的一类赋。代表作:班彪北征赋刘歆遂初赋蔡邕述行赋 6、抒情小赋归田赋(张衡)特点:自然景物描写明丽清新生趣盎然,表达对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