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571836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案_蜀道难教案教学设计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二)过程与方法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3.诗歌主旨的分析。蜀道难教学设计三、课型新授课。蜀道难教学设计五、课文概述蜀道难

2、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蜀道难教学设计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

3、名之作蜀道难。【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2.创作背景。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1.乐府诗相关知识。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

4、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2.乐府古题常识。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

5、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四)文本解析1.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2)学生齐读。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

6、概括力。(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要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妙处。2.读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说说它与李白蜀道难的写作重点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竄迁。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