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说课稿).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6840743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8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2023年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说课稿).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说课稿)蜀道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和处理: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本单元的设置意图是在

2、必修2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依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够知人论“诗”;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所以鉴赏一

3、首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诵读。而要想透过语言表面读懂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那就少不了问题探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诗歌,就要给他们自主鉴赏的机会,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台,因此,我将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1. 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2.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采用诵读法、问题探究法、自主赏析法。(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2)探究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3)赏析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

4、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诵读诗歌,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基于此,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为: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 之所以诗情勃发雄放,极具感染力,和它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艺术手法,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古代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

5、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立为: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审美享受,感受诗歌的艺术性。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我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爱学。开放自主协作,激发学生探讨钻研,使他们会学。联想探索实践,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善于学习。依据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诵读法。,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

6、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第二、讨论法。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第三、启发、点拨法。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第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教学设想: 一课时完成.一、 教学过程:我本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依据认知规律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

7、课幻灯片主页面展示蜀地山势巍峨峭拨的图片,加上清幽的音乐,学生马上有了追求壮美的感觉,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豪放飘逸的风格。(二)解题(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了解这种题目的一般内容,为把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作铺垫)(三)教师范读课文(设计目的在于:1、正音;2、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四)学生初读课文我要求大家拿起笔来,在结合书下注释思考之后,还觉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就把他勾划出来,争取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圈点勾划,教师巡视辅导。(这种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问学生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8、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五)探讨初读疑惑学生互相交流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设计目的在于:解决初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鉴赏诗歌)(六)吟诵诗文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找学生吟诵诗文,并对学生提出三点诵读要求:第一,在诵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当中;第二,读出诗歌的抑扬起伏,注意古典诗歌的节奏;第三,读出与现代文的区别来,也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设计目的在于:整体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七)精读课文,自主鉴赏诗歌1、要求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9、作鉴赏,然后与同学们交流。2、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借助李白的诗句做一下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这样的场景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互相交流。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几分钟,学生思考,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主赏析,然后拿出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作补充。(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八)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看在这篇诗文当中有那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生回答,并一一举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1、总结本诗的艺术技巧。(1)善用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旨句三现,形成行文线索,贯

10、穿始终,使内容层层深入。(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4)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5)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2、明确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

11、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设计目的在于:1、全面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以便学生写作借鉴,掌握作文的技巧。2、把握诗歌主旨,更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九)学生齐读学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体悟浪漫主义诗歌的放达。(设计目的是:再次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诗文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十)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3、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4、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5、桑条

12、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设计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检验学生理解的程度,测试教学效果。当发现学生对某个艺术手法掌握不好时,则及时地强化)( 十一)布置作业背诵蜀道难(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刻感受诗仙李白飞扬的人生。备战高考)本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努力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语文课堂的教学要素,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课堂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尽量让他们动口动手,用心去感悟,并把感悟的内容用说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他们

13、的用武之地。我的说课结束,因水平有限,会有考虑不周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蜀道难教学设计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板书:体会诗人情感,品味艺术特色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背诵蜀道难。一、整体感知诵读:唐诗的美是读出来的,诵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习蜀道难我们就从诵读开始。1、个别诵读,由三位同学来完成整首诗的诵读;范读,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激发学习热情;齐读,感受诗人奔放的情感。诵读第一段:蜀道难李 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4、。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诵读第二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诵读第三段: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更正读得

15、不准确的地方。2、示范诵读:蜀道难李 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读出一种爆发式的激情,如平地一声惊雷。奠定雄放的基调)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读出对历史的沉思。)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读出悲壮,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读出磅礴的气势。)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而况人乎!)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一声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未登程先问归期,写尽旅愁。)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

16、啼夜月,愁空山。(荒凉凄清的环境,无限的哀怨与愁苦,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语调为之一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该句有前后钩连之效,强调蜀道不可轻易前往。)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读出对自然美的赞叹!)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读出一种疑惑和担忧。)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雄关漫道。)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忧虑国事。)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四字短句,跳荡有力,读出一种惊恐的情绪。)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令人惊惧。)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殷殷劝戒。)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一唱三叹,兴味

17、无穷!)3、学生齐读,感受李白诗歌的语言魅力和强烈、充沛、起伏动荡的感情。4、自由诵读,背诵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可将相关注释抄写到课文的相应空白之处。有不懂的地方,请随时向老师提出来。(在此期间设计默写板块。)5、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开:开创、建立。何:多么。星宿:我国古代指星座。分野: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或:倘若。匪:同“非”。6、检查背诵情况:采用默写的形式。全文共23句,第一段找5个同学,一人一句;第二段找8个同学,一人一句;第三段找9个同学,一人一句。将黑板两边分出三块供默写。其他同学在下面检查,看有没有写

18、错的地方,包括标点符号。7、齐读默写内容,读出吐纳山川的气概。二、体会诗人的感情1、这首诗竭力描绘蜀道的艰难险恶,是不是让我们觉得很低沉啊?不是,作者对蜀道山川的描绘,寄托了自己豪迈的气魄,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崇高雄伟的美。2、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一种奔放的感情,是对奇险壮丽山川的赞叹还有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暗含对国事的忧虑。三、作者赖以抒发感情的语言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1、写蜀道的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地历史: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山的高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人的惊

19、恐:使人听此凋朱颜。以上写山写水写情写事的句子,都运用了新奇大胆的夸张,夸张的作用是什么呢?使山水形象鲜明、突出、生动。板书:艺术夸张鲜明、突出、生动2、艺术的夸张常常和奇特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请大家找一找诗中属于想象的内容。(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扪参历井(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摸摸它们,这真是奇特的想象啊!),黄鹤难飞,猿猱愁度,连峰接天,诗人的想象在无限的时空驰骋,奇特而又丰富。想象使这首诗神奇而又浪漫。好象有一种飞翔的感觉。板书:奇特想象神奇浪漫3、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语言形式方面的

20、特点:大家看,在这首诗中,诗句字数相同吗?如果不同,有何不同?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八字、九字。这是一种什么特点?自由活泼,灵活多变。板书:语言多变李白为什么使用这种灵活多变的语言呢?为了表现情感的起伏变化。板书:表现情感比如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夸张地表现出了对高山险川的赞叹;气势奔放畅达。后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突出了人对剑阁险恶环境的惊恐。让我们再齐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崇高美。艺术夸张鲜明、突出、生动奇特想象神奇、浪漫语言多变表现情感起伏这堂课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用了三个关键词:诵读、体会、品味。难度上注意到了先易后难。考虑到背诵的难度。在

21、默写这一环节上,我采用了人人动手的措施。全诗共23句。我让学生自由上台,一人一句地默写,下边的同学还可以及时更正。这样来调动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这一环节用的时间相对过长,以至没有做到铃响音落。体会情感较为简单用的时间较少,分析艺术特色的时候,因为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所以比较顺利。蜀道难教学设计3、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

22、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问的同时,教师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23、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诵读全诗,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脉络。、熟悉全诗,提出问题。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二、检查预习作业、根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内容制成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

24、发给学生。(有关内容见“方案一”。)、让一名学生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学生补充说明。教师明确:本诗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辟之奇写蜀道之难;第二段,以奇峻荒凉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出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然不离“难”、“险”。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朗读: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每个学生朗读以后,请全班学生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教师应及时订正。三、分组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内容):一种是,教师把收集上来的学生在预习中的

25、问题,系统整理归纳后,编上号,如果问题特别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如果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另一种是,教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讨论,而只让每个小组讨论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活动方式:学生: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交流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同学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讨论的问题,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解释,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教

26、师:要密切注意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四、布置作业、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二、三自然段。、收集各小组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准备下节课发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继续朗读练习。、重点鉴赏诗的主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重要写作技巧。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我们经过课下大量地查阅资料和上一节课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对蜀道难这首诗一定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不少新的看法。不过也一定还有不少想不通、弄不明白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来个全班讨论,大家共同提高。二、朗读背诵、提问个别学生,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情况。、全班学生齐读第二、三

27、自然段。三、全班讨论、交流根据上节课分组讨论的情况,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要相应变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每小组的代表按照老师分给的题号逐一向全班同学汇报(说出答案或提出问题)。二是全班每个学生不必拘于顺序和形式,随便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看法。活动方式:学生:按顺序或随便提出自己仍然弄不清的问题,或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后,全班其他学生可以随便地、不拘形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同意或反对),并认真做好笔记。教师:首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交流,注意随时调节讨论、交流的气氛,对所有问题要给出较为准确的答案或较为明确的说法。有些问题答案不是惟一的,特别是一些语句含义的理解本来就可以见仁见智,要给学生

28、讲解明白,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对答案不必要求整齐划一。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熟悉全文内容。、就课上讨论、交流的问题中,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篇研究性报告,不得少于字,下节课课上交流。参考题: 蜀道难一诗的文体特色。 探索李白写作蜀道难一诗的背景及目的。 从蜀道难一诗看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诗风与杜甫诗风比较谈。 诗中有几处用典,作用是什么? 开头连用三个叹词,其用意何在?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主旨句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何作用? 全诗的夸张。 全诗感情的脉络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 本诗哪些情节体现了诗人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 李白的政治预见性是如何体现的?第三

29、课时教学要点、充分认识蜀道难思想内容的精深、艺术特色的绝妙。、继续品味蜀道难语言的华丽,体会作者胸怀的博大。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缺点,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对这一历史人物及其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检查全文背诵(检查方法如前。)三、组织交流交流方法可以先小组交流,选出好的再全班交流;也可以直接全班交流,谁愿发言谁说。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交流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30、四、布置作业预习课外诗歌将进酒。参考资料剑阁赋李 白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肃飒瑟(猛烈),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尽),我沉吟兮叹息。视东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送友人入蜀李 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此诗为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君平,西汉人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后两句意在告诉

31、友人,官爵地位,早有定局,不必再去算命卜卦。)蜀道难教学设计4设计思想:1、治学方法的指导、治学精神的培养是本设计的基本出发点。2、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所学诗歌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中,“使其言皆出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3、教学结构采用板块式,写、辨、删、改、读、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一落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识记诗中几个难写的生字:嚱巉豗砯2、通过材料辨析,学习文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大胆想象,小心求证。3、运用施蜇存的“剥皮抽筋法”理解诗歌的主旨;改写诗歌,体会李白诗歌雄奇飘逸、光怪陆离的浪漫主义特色。4、学习运用朗读技巧(重音、停顿、扬抑、语气)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5、背诵诗歌

32、。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程度,安排1-2课时教学步骤:一、写识记难字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偶像吗?他叫莫砺锋,曾经当过农民,作过临时工,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同学们想知道莫先生的老师是谁吗?他就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程千帆教授,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师级的人物。同学们想知道程

33、千帆教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吗?莫砺锋教授回忆说,“程千帆先生别要注意科学研究中基本操作的训练。例如:应当把研究生论文当中出现了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语法不通的句子以及引用别人的论点而不加说明的情况等,看作是自己的失职。因为这些情况的出现,正反映了自己平日对他们要求不高。训练不够,也就是对他们爱护不够。”语文学习伴随着我们一生,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识字,识字量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大家任何时候也不应忽视它。请同学们画出课文里你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把它们认真的写一写,记住它们。嚱巉豗砯二、辨学会研究关于蜀道难的主旨主要有四种说法:此诗系为房(王官)、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

34、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1、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四孟棨的本事诗判断第二种说法是否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知道,这首诗作于李白进长安时,而玄宗入蜀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所以第二种说法不正确。2、追问:假如孟棨记录的事情不可靠呢?教师解释: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板书:大胆的想象,小心的求证胡适3、学生独立判断第一

35、种说法。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4、教师小结: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三、删理解主旨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词研究专家华东师大施蜇存教授有一种名字听起来有些恐怖,却简单有效的方法“剥皮抽筋法”,即找出诗歌的主干句子,把那些光怪陆离,神豪气壮的装饰删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

36、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问:蜀道难的主旨是什么?为友人送行,劝其不要入蜀。詹钅英先生李白诗文系年论证了这一观点,为学界基本认同。四、改体会表达老师把这首改写了一下,请大家对照李白的原诗加以点评。蜀道难于上青天,山高路陡愁攀缘,更有藩镇如虎蛇,问君何苦去涉险?点拨重点:1、语言形式此诗感情如大河奔涌,不可遏止,惟有采用杂言诗,方能淋漓痛快地抒发出诗人那奔腾恣肆的情感。此诗竖排恰似群峰错落,连绵逶迤,给读者以视觉壮美的审美愉悦。2、浪漫色彩诗人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

37、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五、读读出理解朗诵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运用朗读技巧(重音、停顿、扬抑、语气)表达出来。每位同学选择一两句,设计朗诵技巧,并解释这样设计的理由。1、学生自主设计2、师生交流朗读指导: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惊叹语,面对险峻的大山,让人不由得发出惊叹,因此这三个字要读出惊叹的语气。“危乎高哉”是并列结构,“高”“危”读重音,“

38、乎”“哉”声音延长。“蜀道之难”中“难”字读重音,“上青天”语调上扬。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里回忆古蜀国的历史,语速要慢,读出历史的苍茫感。“地崩山摧壮士死”,“崩”“摧”“死”读重音,咬字要重,声音加强,读出惊心动魄的悲壮感。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几句写山高路险,蜀道难行,“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不”“愁”“何盘盘”“百步九折”读重音。“上有”“下有”稍作停顿。“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

39、叹。”此句写在高山行路的紧张,语调紧张,读出现场的紧迫感。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要读出关切的语气。“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意境凄清悲凉,朗诵时“悲”“号”“啼”“愁”读重音,“愁”声音延长,由强到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感情深沉,语带悲哀,因此,“凋朱颜”要读得一字一顿。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此处写蜀道的险恶环境,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

40、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朗诵时,速度要不断加快,声音由弱到强。“其险也如此”,朗诵的速度放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暗含“何苦而来”之意,应用降调来读。6“剑阁峥嵘而崔嵬杀人如麻。”此处极力渲染蜀地社会环境的险恶,藩镇割据,战祸惨烈,生命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文字充斥浓重的血腥味。朗诵时语速要不断加快,“杀人”稍作停顿,“如麻”读重音。7“锦城虽云乐侧身西望长咨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要读出规劝的语气,“早还家”读重音。“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

41、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六、背强化记忆我们学习诗歌的终极目标是把诗歌融入到自己文化血脉中,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前提是必须把诗歌背下来,并不断复习它,咀嚼它,直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朱熹)大家一定都听过“滥竽充数”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东郭先生,看我们的“滥竽”能不能吹奏出美妙的乐曲,把蜀道难给背下来。用大家的实践来验证吴老师的“重大发现”滥竽充数效应。1、给学生2分钟自由背书。2、背书接力先叫一个同学背,当背不下去时,请其他会背的同学接着背;当全体学生都不会时,教师给以提示。此游戏重复3-4遍3、“滥竽充数”集体背(重复2-3次)4、抽查背诵(注意多给学生以鼓

42、励)七、学法总结1、写识记难字2、辨学会研究3、删理解主旨4、改体会表达5、读读出理解6、背强化记忆八、课后作业课外阅读一天马歌李白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四极,四足无一蹶。鸡鸣刷燕哺秣越,神行电迈聂慌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虽有

43、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课外阅读二寻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余光中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