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个人收入的分配.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8269469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个人收入的分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其它:个人收入的分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个人收入的分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个人收入的分配.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分配制度l分配原则l效率公平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主体方式)(主体方式)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根据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根据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素的贡献进行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阅读教材,分析小吴的爸爸、小吴妈妈、小吴姑姑、小吴二叔、小吴三叔等五人各自的个人收入是按什么分配方式取得的?小吴爸爸:国企单位工资、奖金按劳分配小吴姑姑:承包集

2、体土地种菜所得按劳分配小吴妈妈:外资企业(外资经济)工资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小吴二叔:个体户(个体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小吴三叔:合伙企业(私营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什么是按劳分配?为啥要实现按劳分配?什么是按劳分配?为啥要实现按劳分配?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意义?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意义?(P60P60)(为什么?)(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1.什么是按劳分配?它适用于哪种经济形式?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并把它作为主体方式?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切记:按劳分配只适用于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只适用于公

3、有制经济(纯国企、集体经济中)是由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P59)意义重大。(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公有制是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占主体。3.为何要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P60 掌握意义。练习优化方案P67-68总结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有哪些?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仅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3.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是有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基础、直

4、接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意义在于(P60)收入分配实现公平很重要1.什么叫收入分配公平?2.为什么要实行收入分配的公平?3.如何实现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P60)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现。(P60)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P62)是相对平等,允许有差距。(不是相等)是相对平等,允许有差距。(不是相等)收入差距不过于悬殊,(底线是)保证人们收入差距不过于悬殊,(底线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的基本生

5、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材料一:某国有企业,部分员工的工作某国有企业,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之间也不够团结,离积极性不高,员工之间也不够团结,离职的情况时有发生。新上任的企业领导职的情况时有发生。新上任的企业领导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较大幅度地提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报酬。高了全体员工的报酬。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消极怠工、不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消极怠工、不团结、离职情况并没有显著减少。企业领导调查发现,导致部分员团结、离职情况并没有显著减少。企业领导调查发现,导致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症结不是报酬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

6、他们认为,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症结不是报酬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他们认为,与其他一些员工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自己的相对报酬太低了。与其他一些员工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自己的相对报酬太低了。问题问题:1.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2.如果你是老板,将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你是老板,将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材料二:吴某就任某国有企业领导后,吴某就任某国有企业领导后,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员工和创造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员工和创造利润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利润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了员工的收入差距,员工的积极性高涨,了员工的收入差

7、距,员工的积极性高涨,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后来,吴某自定年薪后来,吴某自定年薪50万元,懂技术的副总经理年薪万元,懂技术的副总经理年薪30万元。万元。一些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还停留在每月三四千元的水平上,分一些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还停留在每月三四千元的水平上,分配不公,于是,有的到别的单位兼职,有的配不公,于是,有的到别的单位兼职,有的“跳槽跳槽”。一些员工认。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元,自己的劳动价值被低估了。企业为,自己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元,自己的劳动价值被低估了。企业内部矛盾日益加深,人心涣散,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内部矛盾日益加深,人心涣散,

8、经济效益直线下滑。问题问题:1.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2.如果你是老板,将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你是老板,将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梨树沟,原来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国家每年要给村民发放救济粮款、衣物。村民把救济款花光了,生产条件却没有改变,梨树沟还是长期没有脱贫。近年来,国家改“输血性”救济为“开放性”扶贫,救济粮款的发放与村民栽种果树、改善生产条件挂钩。在政府的支持想,该村修通了20多千米的盘山公路;县林业局帮助村民培育果树新品种,传授果树管理新技术。现在,梨树沟村的雪花梨走出了国门,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问题:1.本材料中的

9、分配(国家发放的救济)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2.材料是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3.再分配为什么要更加注重公平?1.(制度保证)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2.(重要举措)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样做的意义在于)3.(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具体要求:)总之,就是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更加注重公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财富的“蛋糕”如何分配?)总结:如何

10、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制度保证)2.(初次分配的重要举措):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意义在于:这样做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于消费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3.(再分配的重要举措)更加注重公平具体要求是: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此外还有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处理好二者关系,就是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也要有利

11、于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1.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因此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因此但是,二者强调的是不同方面,二者之间又存在矛盾。2.发展市场经济,如果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就是说,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还要反对平均主义,也有防止收入悬殊基尼系数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44)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劳动

12、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资本、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再分配调节机制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清理规范隐性收入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橄榄型分配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