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解读知识分享.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64216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2025解读知识分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制造2025解读知识分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2025解读知识分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2025解读知识分享.ppt(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制造(zhzo)2025解读China Manufacturing 2025第一页,共52页。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构建产业构建产业(chny)(chny)新体系: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新体系: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chny)(chny),开展加快,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第二页,共52页。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5月8日总理签发是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xngdng)纲领第三页,共52页。1为什么打造(dzo)中国制造20252打造怎样的中国(zh

2、n u)制造20253怎样打造中国(zhn u)制造20254近期开展的工作目录第四页,共52页。1.1 从国际看,顺应当前(dngqin)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n制造业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激烈n贸易保护主义强化(qinghu)n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酝酿新的重大变革第五页,共52页。案例(n l):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美国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2010年,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2012,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日本2009年、2010年,日本制造业竞争策略和日本制造业;2013年,创造新产业、新市场的倡议。德国 2

3、013年,德国“工业4.0”战略。英国 2011年,英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策略和行动计划。法国2013年,新工业法国计划(34个项目)。2015年,新工业法国(9+1)。第六页,共52页。制造模式变革(bing)大势不可违能源效率和资源效率是保持(boch)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周期(zhuq)更短产品复杂性更高数据量更大个性化大批量生产市场需求变化莫测高生产率智能制造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第七页,共52页。n数字化。伴随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和数字化网络化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使用(shyng)(shyng)、控制以及共享变得极其快速和便捷。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n网络化。互联

4、互通,解决信息不对称,产生出了真正的大数据,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应用的范围无所不及。各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共享。平台经济体、共享经济n智能化。产业链、端对端的技术集成,灵巧制造。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第八页,共52页。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大、主攻(zhgng)(zhgng)强国情、发展阶段:2.02.0补课-3.0-3.0普及-4.0-4.0示范20世纪初期(chq),福特汽车第九页,共52页。德国工业(gngy)4.0愿景:要做什么?现在:工业3.8本地控制实时通讯数字化“复制”产品与生产工艺制造执行系统工业安全解决方案实施与决策主要由“人”来完成即将:工业3.9动态网络规则框架额外的通讯“

5、词汇”集成制造工艺仿真,涵盖产品生产与设计工艺面向解决方案的动态架构安全动态数据传输规则与机制通过规则,强化过程与模型仿真将来:工业4.0本地控制动态网络扩展的复杂通讯系统涵盖整个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模型通过动态网络实现过程优化根据临时要求,自行配置安全解决方案由“人”定义决策规则和框架第十页,共52页。德国信息、通信和媒体联合会统计,德国工业领域44%的企业已采用“工业”4.0技术或模式。德1000家电子和信息企业的最新调查,超过70%的德企业认为,到2025年实现工业4.0“是现实(xinsh)的”今年德企业有关工业4.0的生产设备营业额将达150亿欧元,并有望增至400亿欧元。德工

6、业4.0研究示范项目的落实转化的程度远远不够,只有约20%的加工企业开始使用工业4.0生产设备。主要原因,一是多数德企业(约70%)仅从提高技术和效率角度认识工业4.0,二是德中小企业对工业4.0的重视尚不够。德中小企业进展明显落后大型企业,主要担心企业数据被滥用,以及在缺乏标准、概念不清的情况下投资失误。第十一页,共52页。1.2 从国内看,经济转型内在要求。站在新起点,制造业如何打造竞争(jngzhng)新优势?n新常态下怎样肩负“中国梦”新的历史使命?n“四化同步(tngb)”创造巨大需求空间-谁来填补?n独特优势?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支撑制造业由大到强第十二页,共52页。第一(dy)制造业

7、大国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1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1.9万亿美元(现价),美国为1.88万亿美元(现价);我国22个工业产品大类的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dy),其中包括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dy)。第十三页,共52页。2014年全部(qunb)工业增加值227991亿元,比上年增长7.0%,低于2013年9.7%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2015年一季度下滑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6.4。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增加值个位数增长将成为(chngwi)常态第十四页,共52页。o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亟需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矛盾日渐为突出,

8、依然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qinghu)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b fen)(b fen)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足并存。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15第十五页,

9、共52页。从资源能源看,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从环境压力看,目前全国有70%左右(zuyu)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zuyu)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从要素成本看,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据波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表明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4%。o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

10、能力接近(jijn)极限16第十六页,共52页。o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b fen)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我我国国研研发发投投入入总总体体水水平平相相对对于于发发达达国国家家仍仍显显落落后后。20132013年年我我国国研研发发投投入入强强度度首首次次(shu(shu c)c)突突破破,达达到到2.08%2.08%,而而美美国国20112011年年就就达达到到3.2%3.2%;国国际际上上企企业业研研发发投投入入占占销销售售收收入入一一般般为为2%-3%2%-3%,而而我我国国大大中中型型企企业业研研发发投投入入强强度度不不足足1%1%,广广大大中中小小微微企企业业研研发发投投入入水水平平就就更更为

11、为落后。落后。17第十七页,共52页。o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gunjin)核心技术缺失我我国国已已成成为为全全球球机机器器人人第第一一大大市市场场,但但工工业业机机器器人人所所需需的的减减速速器器很很大大部部分分向向两两家家日日本本厂厂商商购购买买,伺伺服服电电机机基基本本(jbn)(jbn)被被欧欧美美和和日日本本企企业业垄垄断断,国国产产核核心心部部件件在在稳稳定定性性、寿寿命命、精精度度、噪噪音音控控制制等等方方面面仍仍存存在在巨巨大大差差距距,这这些些严严重阻滞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良性发展。重阻滞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良性发展。18第十八页,共52页。20142014年年世世界界品品牌

12、牌500500强强,我我国国内内地地仅仅有有2929个个品品牌牌入入选选,远远低低于于美美国国、法法国国、英英国国和和日日本。本。我我国国主主导导(zhdo)(zhdo)制制定定的的国国际际标标准准占占比比不不到到0.5%0.5%,“标标龄龄”高高出出德德、美美、英英、日日等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1 1倍以上。倍以上。o产品质量(chn pn zh lin)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19第十九页,共52页。我国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以钢铁行业为例,2012-2014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4.9%和72.2%。钢铁行

13、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目前(mqin)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上徘徊于盈亏边缘。o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gushng)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20第二十页,共52页。高端装备(zhungbi)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明显不足:高端设备多为进口,高技术服务、原创新设计等中高端服务发展明显滞后。o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nngl)不足并存21第二十一页,共52页。企业(qy)普遍欠缺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缺乏大型投资管理和大型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o产业国际化程度(chngd)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贸易摩擦(mc)不断

14、加剧,我国已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国家。发达国家加快谋划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门槛,影响我国工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22第二十二页,共52页。1为什么打造中国(zhn u)制造20252打造(dzo)怎样的中国制造20253怎样打造中国(zhn u)制造20254近期开展的工作目录第二十三页,共52页。基本原则(yunz):市场/政府 当前/长远 整体/重点 自主/开放2.1 2.1 指导思想和目标指导思想和目标(mbio)(mbio)主题:创新发展 主线:两化融合(rngh)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着力点:基础能力 集成水平创新驱动 质量为先 绿色发

15、展 结构优化 人才为本基本方针:p大型装备的集成p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的集成p产品与产品之间端到端的集成第二十四页,共52页。2.2 总体概况:“一二三四五八九十”“一”:一个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二”:通过两化融合发展(fzhn)来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fzhn)。这也是我们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第二十五页,共52页。p“三”:实施“三步走”战略,10年为一个阶段,梯次(t c)推进第二十六页,共52页。p“四”:四项原则(市场/政府 当前/长远(chngyu(chngyun

16、)n)整体/重点 自主/开放)p“五”:五大工程p“八”:八项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p“九”:九大战略任务p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p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p强化工业基础能力p加强质量品牌建设p全面推行绿色制造p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p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p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p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第二十七页,共52页。p“十”:十个重点(zhngdin)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chny)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nn j)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第二十八页,共52页。2.3 2.3 工信部

17、重点工作:五大工程(四横一纵)工信部重点工作:五大工程(四横一纵)-重要抓手重要抓手(zhu shu),(zhu shu),国家示范引导。国家示范引导。五大(w d)工程国家(guji)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凝聚各方资源,做实九大任务第二十九页,共52页。工程之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ynji)基地)建设工程p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zhngxn)(工业技术研究基地)p重点开展行业和跨行业领域的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

18、化、人才培训等工作。p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zhngxn)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2020年目标: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ynji)基地)。2025年目标: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ynji)基地)。解决抓手第三十页,共52页。构建(u jin)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基本思路以云计算、互联网为基础,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筑我国制造业网络化的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企业(qy)创新外部性支撑政产学研用产业技术联盟存量部分: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产业集中度不高且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

19、遴选和依托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转制院所研发平台,构建共性技术创新基地;在航天装备、航空装备、石化、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基地;遴选设立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开展关键(gunjin)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辐射、转移与扩散。增量部分:p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遴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组建新型的国家级前沿技术研究中心p新模式、新机制、市场化、产业技术联盟方式,组建

20、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体系,填补长期以来我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从国家层面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外部性支撑。p提高以智能、协同、绿色、大数据为特征的创新设计能力。创新设计共性技术、复杂系统先进设计方法、设计工具软件 第三十一页,共52页。理事会分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为基础的公共服务平台,每个领域国家负责建设1-2个大数据平台基础实验研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实验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科研设施和科研中心技术工程化研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行业、企业和区域工程技术研究院或转制院所产业化技术研发产业创新

21、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配套型的科技专业公司、生产力中心横向和纵向全过程创新链(网络化管理)人才培养和标准中心标准规范表征技术(jsh)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制造业创新(chungxn)中心的新模式初步设想如下:第三十二页,共52页。制造业创新(chungxn)体系构成p关键共性技术(jsh)p成果转化p人才培训国家级制造业创新(chungxn)中心区域制造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市场技术领域第三十三页,共52页。工程之二:智能(zh nn)制造工程p攻克五大核心技术装备: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分析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p夯实三大基础:智能制造综合(zngh)标准体系

22、、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核心支撑软件p打造五种新模式:离散领域数字化制造、流程领域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p实施十大重点领域集成应用与试点示范 2020年目标(mbio):智能制造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基础较为完善,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步形成,重点领域集成应用与试点示范成效显著。“五三五十五三五十”重点任务重点任务第三十四页,共52页。2015智能制造试点(sh din)示范专项p2015启动3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项目p2016年,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p2017年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p试点示范的目的是使智能制造体系和公

23、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试点示范项目目标是要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p将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方面试点示范。p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46家首批试点示范单位(dnwi)p标准引导,启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计划年底发布第三十五页,共52页。工程(gngchng)之三:工业强基工程(gngchng)p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

24、p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pn jn)。p强化平台支撑,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2020年目标(mbio):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2025年目标(mbio):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第三十六页,共52页。2015年工作重点:2015工业强基专项行动 五项任务(rn wu)1.加强顶层设计2.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3.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4.组织(zzh)实施工业强基示范工程5.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推进行动计划 主要目标:遴选10项左右基础(jch)材料、

25、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础(jch)工艺,探索创新组织模式和保障机制,推动开展示范应用;选择10个左右重点领域,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jch)公共服务平台第三十七页,共52页。工程之四:绿色(l s)制造工程p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专项技术改造p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化示范p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hngy)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p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2020年目标:建成千家绿色(l s)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l s)示范园区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2025年目标:制造业绿色(l s)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绿色(l s)制造体系基本

26、建立。第三十八页,共52页。工程之五:高端装备(zhungbi)创新工程p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p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p组织开展应用试点(sh din)和示范2020年目标:上述重点领域实现自主(zzh)研制及应用;2025年目标:重要领域具有自主(zzh)知识产权的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三十九页,共52页。1为什么打造中国(zhn u)制造20252打造怎样(znyng)的中国制造20253怎样打

27、造(dzo)中国制造20254近期开展的工作目录第四十页,共52页。p深化体制机制改革p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p完善金融扶持政策p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p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p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p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p健全组织实施机制3.1 3.1 战略支撑和保障(政策支持创新战略支撑和保障(政策支持创新(chungxn)(chungxn)发展)发展)第四十一页,共52页。(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行业自律和

28、公共服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水平。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水平。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范审批事项,简化(ji(jinhu)nhu)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

29、、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行节能量、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保护费改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

30、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产业安限制。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二页,共52页。(二)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围绕市场决定作用来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

31、。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统一执法,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l(lngdun)ngdun)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的职工安置、债务清偿、企业转产等政策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全国涉企收费项目库,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国制

32、造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三页,共52页。(三)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加大对制造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增加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制造业企业特点的产品和业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

33、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开发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发展贷款保证(b(bozhng)ozhng)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在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设立研发中心和高技术企业以及收购兼并等的支持力度。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四页,共52页。(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

34、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四基”发展、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结构(jigu)(jigu)布局调整。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制造业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落实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鼓励政策,健全研制、使用

35、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推进增值税改革,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五页,共52页。(五)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

36、,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构建产业人才水平评价制度和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建立完善制造业人才服务机构,健

37、全人才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选拔(xunb)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六页,共52页。(六)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ynhng)(ynhng)等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ynhng)(ynhng)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

38、。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七页,共52页。(七)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g(gig)ig),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落实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营造稳定

39、、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外汇管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管理改革(g(gig)ig),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修订钢铁、化工、船舶等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委托开发、专利授权、众包众创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利用外资由重点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向合资合作开发、对外并购及引进领军人才转变。加强对外投资立法,强化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法律保障,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探索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渠道支持高铁、电力装备、汽车、工程施工等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并购。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支撑服务机构建设和水平提升,建立制造业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

40、和出口产品技术性贸易服务平台,完善应对贸易摩擦和境外投资重大事项预警协调机制。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八页,共52页。(八)健全组织实施机制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tngzh)(tngzh)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tngzh)(tngzh)担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制造业重大决

41、策提供咨询评估。支持包括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建立中国制造20252025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中国制造20252025中期评估机制,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返回返回(f(fnhu)nhu)第四十九页,共52页。1为什么打造中国(zhn u)制造20252打造怎样的中国(zhn u)制造20253怎样打造中国(zhn u)制造20254近期开展的工作目录第五十页,共52页。p第一次部际联络会p省部级干部培训班p成立(chngl)战略咨询委员会p发布绿皮书p推进“1+X”规划编制p各项政策落实中p专项债券p科技重点攻关计划5151第五十一页,共52页。第五十二页,共5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