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匠精神”导入扶贫战场.doc

上传人:帮**** 文档编号:768369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工匠精神”导入扶贫战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把“工匠精神”导入扶贫战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工匠精神”导入扶贫战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工匠精神”导入扶贫战场.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把“工匠精神”导入扶贫战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干成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天天的持续努力才有可能成功。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工匠精神,脱贫攻坚更是如此。”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认为,“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必须以“工匠精神”为标杆,精细精准抓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近年来,汝城县把“工匠精神”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脱贫攻坚捷报频传:2015 年全县脱贫15948 人,2016 年脱贫 12942 人,今年又有 1.8 万人可望达到脱贫标准。咬定脱贫目标,小康路上一个不落咬定脱贫目标,小康路上一个不

2、落位于罗霄山脉与南岭山脉交界的汝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县里的同志说,汝城之所以贫困,高寒山区多、耕地少、交通不便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加上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路子、缺主导产业,造成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抗灾、抗病经济承受力不强,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汝城县扶贫办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经精准识别,2014 年底全县有贫困村 90 个、贫困群众 72179 人。2016 年撤乡并村,原来 90个贫困村变成了 80 个。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汝城脱贫任重道远,怎样攻坚拔寨,啃下这块“硬骨头”?“贫困不能失志,等靠要不是办法,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干

3、下去!”方南玲告诉我们,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他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民生大事、首要小康工程来抓,迅速绘制了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打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发令枪”,确保 2018 年完成脱贫摘帽、2019 年建成全面小康。咬定脱贫目标,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汝城县发扬“工匠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创新县级统筹、乡镇主抓、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落实县委常委会成员联片包乡镇、责任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脱贫帮扶机制,形成县、乡镇、村、帮扶单位“四级联动”大扶贫格局。他们以“铁纪律”、“硬作风”推动脱贫攻坚,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履职管理与考核办法,严明“四

4、个严禁”、“四个一律”等作风要求,推行“一线工作法”、“全程纪实制”,实施月调度、季评比、年考核,把扶贫实绩作为年度考核、干部任用的重中之重。全县 80 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开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线;135 个县直单位、14 个乡镇 4000 多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进行一对一帮扶;每个贫困村均安排优秀干部担任第一支部书记,增强基层堡垒战斗力。他们带着感情、责任,扑下身子,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长期扎根村组一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县政协驻井坡乡泉溪村扶贫工作队,把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起来,落实产业扶持 56 户、金融扶持 20 户、兜底扶持25 户、教育扶持

5、 15 户、医疗救助扶持 13 户。工作队带领泉溪村民一边修建道路、改造农网、整修河堤,一边流转土地,培养“产业工人”,种植有机蔬菜,直销粤港澳。去年,泉溪村荣获“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驻延寿瑶族乡铜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平,住在瑶寨、吃在瑶家,翻山越岭摸村情访民意,落实帮扶措施,筑公路、修水渠、建通讯塔,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昔日穷山村焕发新活力,2015 年铜城村脱贫 53 户 233 人,2016 年脱贫 13 户 49 人,并光荣退出贫困村序列。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也不离扶贫主战场。今年,李平主动接过新任务转战延寿瑶族乡官亨村,再次担任扶贫队长。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叫富。在汝城,我们

6、发现鼎湘茶业、鑫利食品、东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怀揣资金、技术,主动投身贫困山区,为群众脱贫贡献力量。去年,东楚公司投资 580 万元,为文明乡东山村修建了总里程长达 7.5 公里、宽 4.5 米的水泥公路,让 8 个组 300 多户村民走向“致富路”。“十大十大”脱贫工程脱贫工程 力促精准帮扶力促精准帮扶瞄准贫困群众、贫困村发力,汝城县启动产业、就业、教育、生态、光伏、基础设施、保障兜底、医疗救助、金融小额贷款、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等十大脱贫攻坚工程,进行精准帮扶。扶贫,发展产业是关键,缺少资金怎么办?县扶贫办和财政局牵头,成立永富产业扶贫公司,把扶贫、贫困户小额贷款等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份,交公

7、司统一运作。公司对接金晋农牧、汝莲茶叶等精准扶贫经济组织,采取“扶贫企业+产业基地或合作组织+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茶叶、蔬菜、水果种植或畜禽养殖等产业,助力脱贫。汝城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志文介绍,依托扶贫公司,企业获得了融资,银行拓宽了放贷业务,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贫困户得到了投资分红,每户年均增收 3200 元以上,可谓一举多得!同时,该县按照“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的方式,筹资 8000 万元建设 8.4 兆瓦光伏扶贫工程,惠及所有贫困村及 1000 户群众。文明瑶族乡东山村群众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村里的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 60 千瓦,运行周期 25 年,并网发电后每年为村集体及群众增

8、收 5 万余元,光伏电站就像一只下蛋的“金鸡”。产业扶贫、光伏扶贫如火如荼,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也是大步推进。汝城引导“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向中心村、小城镇及县城集聚,计划用四年时间投入 6 亿多元,建设一批集中安置点,搬迁 8562 人。目前,全县建成集益、延寿、泉水等 4 个集中安置点,搬迁 1400 多人。县扶贫办主任徐春雄说,为推进建档贫困户危房改造,县里出台了危房改造实施办法,对折旧建新、房屋修缮的贫困户,每户分别补助 4 万元、1 万元,对兜底保障贫困户,可另增每人 4000 元补助,确保在 2018 年上半年前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迎着明媚的春光,我们走进南洞乡山联村

9、冲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只见一栋栋砖混平房整齐排列,有的人家忙着装修,有的已经入住,望着崭新的新居村民们笑脸如花。村民付造林告诉我们,原先他们住在山里,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过了几十年的穷日子。想搬出来住,可是又没这个能力,靠党的好政策,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现在他们住的房子 120 多平方米,政府每户每人补助 3.5 万元购房款,他家 5 人,自己只出了 1.5 万元就住进了新房。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从山联村上龙尾和下龙尾自然村,搬到冲里安置点的共 39 户 175 人。“搬得出,还需稳得住。”山联村村主任黄义波说,为解决搬迁户生计问题,他们引进一家公司建立了一个万头野猪养殖场,由养殖场帮每

10、户搬迁户代养 8 头野猪,每头保底收入 150 元。并优先安排搬迁户在养殖场务工,月薪 2000 元以上。村里还组织搬迁户在周边山上发展油茶、特色水果和药材种植等产业,建设绿色“银行”。危房改造、兜底扶贫、医疗救助、教育帮扶汝城广大群众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不仅如此,汝城还将无力脱贫的 7330 人列入兜底扶贫对象;对24 种大病进行补助;近几年每年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 1300 多万元。同时投入 7.2 亿元,全面改善所有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汝城激战正酣!帮一户富一户,扶一村兴一村帮一户富一户,扶一村兴一村帮一户富一户,扶一村兴一村!在汝城,通过精准帮扶摆脱贫困的故事,比比皆是。泉

11、水镇旱塘村有个贫困户何策得,说起过去的生活直摇头:老婆有病不能干活,靠他一个人打零工赚钱,每年入不敷出。没钱买米的时候,一家人就只能吃番薯、玉米充饥。2015 年镇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对何策得的妻子进行医疗救助,还帮助他家实施危房改造,落实小额信贷委托帮扶项目贷款,扩大茶叶种植面积。2016 年何策得一家的收入达到 2 万多元,摘掉“贫困帽”。“收入增加了,吃穿不愁了,住得也舒适了,与以前相比幸福多了。”说起现在的生活何策得喜上眉梢。泉水镇政府的同志介绍,何策得只是全镇精准扶贫受惠者之一,他们根据辖区内贫困群众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制定了“一户一策”帮助措施。目前,全镇 5896 名贫困群众已有

12、 3450 余名脱贫,今年计划脱贫 2439 人。文明瑶族乡五一村,两年前还是一个穷得掉渣的村子,村里的水、路、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差,村民生活艰辛。全村 333 户 1280人,其中贫困群众就有 77 户 254 人,村民靠种水稻、外出务工为生,人均年纯收入不足 1500 元。2015 年 3 月,扶贫工作队进驻五一村后,先后筹资 500 余万元,启动空心村、河道复垦、村部及文体广场等建设。帮助贫困村民发展茶叶、小山椒种植,禾花鱼、土鸡、蜜蜂养殖,还帮助村里建立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6 万元。工作队队长黎明告诉我们,他们与郴州佳家农民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由合作社为贫困村民提供种养的种苗

13、、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贫困户的脱贫信心、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全村“我要创业、我要脱贫”的呼声越来越高。建村数百年,改变就两年。今天的五一村,一栋栋小洋楼整齐划一,一汪汪清泉水满田畴,一畦畦茶叶遍布山间地头,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小山椒、禾花鱼、土鸡、蜂蜜等山货,从村前平整的水泥路源源运入城里的超市,换来大沓大沓的钞票,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2016 年五一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 3600 多元,整村退出贫困序列。退出贫困序列的还有热水镇黄石村,2016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3026 元。驻黄石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介绍,2015 年他们把扶贫产业资金作为村集体资产,发动村主干、村民参股,建立五谷丰登

14、农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将每年盈利的 30%用于积累发展再生产,70%用于股东分红。股东包括村民和村委会,村委会的分红用于村民的医保、供水维护、兜底贫困户等开销。与此同时,为提高黄石村贫困村民的收入,工作队免费对他们进行南竹低产改造技术培训,种植面积由先前 3000 亩增加到 4000多亩,使 38 户贫困村民每户年均增收 2300 元。不仅如此,工作队还组织农户开展甜茶种植培训,发展甜茶种植,并按每公斤 29 元的保护价进行收购。村民何玉平高兴地告诉我们,2016 年他光是甜茶销售收入就有 1.6 万元,看到在家门口也能致富,现在乡亲们返乡创业蔚然成风。据当地扶贫办同志介绍,目前汝城已有 8 个村率先实现整村脱贫,今年通过集体发力脱贫攻坚,又有 50 个村有望退出贫困序列。作者:白培生 颜石敦 林航竹 廖 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