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75250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任务: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把握文章内容。2品析课文,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认真、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1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描写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2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3体味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生活情趣。难点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感悟能力。课时一课时课型自读课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1.导入。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

2、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2作者简介(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画像)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

3、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1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

4、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妈妈再爱我一次母爱是柔美的春风,母爱是甘甜的雨露,母爱是温暖的阳光,母爱是孩子心底永远的珍藏。生我养我的人伟大的母亲,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散文诗两首,一起来感受孩子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学生听老师朗读关于冰心的话,体会其中的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自主学习1二)自主学习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或者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以下预习检查并巩固:1. 给加点的字注音。颤动( ) 响彻( ) 断续( )

5、贝壳( ) 收敛( ) 宽恕( ) 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 ,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2)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 。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3)天井小院 盎然,牵牛花、紫罗兰等各色花草绚丽悦目。A 零落 精致 生机B 零落 精巧 生机C 凋零 精致 生意D 凋零 精巧 生意3请根据提示和你的理解,在后面的括号内写上合适的成语。(1)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马虎不得。( )(2)仔细观察别人的言行和脸色。 ( )(3)注意力集中,视线毫不转移地盯着看。 ( )(4)忍不住发笑。 ( )4在你了解了蝉的一生后,你有什么感

6、想,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什么? 。 1.四名学生到黑板翻译句子2.其余在练习本上翻译。及时纠错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预测:学生可能出现如下错误:读音不准 添字漏字 断句不准 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秋风”有颜色吗?作者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2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呀!提示:“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3蝉知知不休地聒聒了一个夏天,作者为什么“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4“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什么?5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到了什么?解析:本题设计意在引导同学们学习由

7、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方法,并能够具体体会在文中的含义明确任务 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合作探究1(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3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

8、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2)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4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

9、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5说说你的人才观。 讨论并归纳: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 6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可从两方面体会:用词的精当传神。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讨论后明确:参考答案:1采用了议论的形式。“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讲了两层意思: 从“王子曰”到“不至”,揭示

10、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2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6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11、学”一句中,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把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在对比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展示交流 .有的同学学习很努力,成绩却与付出不成正比,于是他们认为天资才是成才的关键,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表述一下你的看法。 3.请课后注意收集有

12、关“成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例: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个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有让他

13、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杜甫一样。 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像大发明家爱迪生拓展迁移品读课文,探究文章的美点,体味其妙处(六)拓展迁移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在今天和平年代,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对人生、生命有何认识?请借助生活

14、中的你最熟悉的景或物来表达,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学生自主赏读课文,品评课文的艺术特征,互相交流。3.文章先扬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4.事理结合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但情感的流露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生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 总结反思教师小结:1教师总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

15、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布置作业1完成文后练习三;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板书设计 蝉 抑 贝壳 知知不休的叫声 烦 特殊的生命经历 固执执著 思考 愿望和追求忘却恼人的聒聒 简单单纯 宽恕 扬认真对待生命并为之奋斗和追求教后反思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是本文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几段点出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题目,也知道了怎样从文本中找一篇文章的主旨。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