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pdf

上传人:pei****hi 文档编号:76506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8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爱医资源-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爱爱医资源-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爱医资源-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爱医资源-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古以来中医( 世医 )的神秘莫过于用药的神奇,而用药的独到莫过于阴阳的转变,何为 阴阳的转变呢?常听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 其实药量只是一部分, 我说其实中医不传 的是药物的阴阳转变规律,为推广我中华国术,提高临床疗效特将天机述于有缘之人。 阴阳转换大法 一.基本概念 1.任何事物阴阳的属性都不是一定的,是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 2.应用在治病中首先要以所治疗的患者为基本参照物,而后立药物的阴阳,而不是以药物本 身去立阴阳(很重要哦) 3.药物阴阳的确立是以药物的浓度、气与味的厚薄、温度为基本变量展开的。 4.阴阳在药物中的体现是以量变而变的,具体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就是在一个太极

2、中,阴阳平衡时,阴是阳的二倍或者阳是阴的二倍, 比如阴是阳体积的二倍,而同时阳又是阴质量的二倍等等. 5.改变物质的量就将改变了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一定范围内) 二.举例应用 如一人体温为 36.8 度,你给他一杯水,如果水低于 18.4 度就是趋于阴性的水,阴则相下, 向里,你喝下去觉得肚子里很凉快,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凉药,为什么是淡味的呢?这 是与你身体的酸碱度对比而言的。但如果你喝的是 73.6 度以上的热水,那水就是趋于阳性 的水,阳则上行,趋于表,你喝下去一会就出汗了,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的热药。 同样是水同样是一个人,温度变了,药的阴阳属性就变了,其实中医很科学很简单,其实内 经

3、中讲的“要”也就是参照点的改变,一样的药在不同人身上药性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中医 难吗?很难不告诉你这个原则,你光研究药那你研究去吧,这一辈子,未必能精通几味药, 人有 500 变,有 8 万 4 千演你就是穷其一生也不能精通多少。 三.阴阳法则 阴阳各自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不可完全混淆套用,应因性而辨,因辨而用 如味之薄者为清阳,清阳出上窍:味之厚者为浊阴,浊阴出下窍 如气之厚者为阳;气之薄者为阴。因有气之薄者为阴,所以有茯苓利水而下行之功。 阴阳转变凡此种种,阴阳不在药性而在人心,人使之阳则阳,人使之阴则阴,至此则药无有阴阳矣,至此可知为何滋阴寒凉一派,与火神一派,用药天差地别而能各自取效,而

4、后辈仿 之则不效而多出偏,实未得真传也。今有缘者得之,仔细玩味,可造福一方,扬我国术, 振 兴我中华,不辱歧黄之旨。 以上仅为代言医药浅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 “人心”为用药者之心,用药之人要明阴阳转化之理,正所谓阴阳同根,如举例的水, 你要它呈阳性,它就是阳性,你要它呈阴性,它就呈阴性,全在人应用。心通阴阳转化之理, 可无药不阴,可无药不阳,故药已无阴阳,而阴阳在人心。 在比如咖啡, 少量喝时能促进睡眠, 多量喝时就是兴奋了。 有些人体质不同, 多喝促进睡眠, 少喝却兴奋,奇妙啊!记得王洪图在讲内经时也曾感言,治疗失眠与多眠用的方子是一样的都很有效,但 剂量却相差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5、。常言道物极必反,就是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了,中医是取象比类的科学,多观察 自己的周围,随处都是大道。在学中医的方剂组成及其变化时,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的老中医告知: “中医不传之秘 在于药量” ,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甚至可以完全相反的作用,个体不同,剂 量也会不同。例如:黄芪其利尿作用在 20 克以内明显,30 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 克以 内可升高血压,35 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 ,而在逍遥散中 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 ,在补中益气汤中为

6、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 举清阳的功能)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 3060 克,则能益气通便。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薄荷用 3 克以疏达肝木,用至 15 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桂枝用量不到 5 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 10 克,则温经 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 。 。 。 。不一一例举。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药性阴阳为基础,为不易,计量、方剂组合,人体环境等都会影响药性发挥,此为变易, 变

7、易才是用药最高境界。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 量也会不同” ,一句堪为中医经典总结和升华。药性阴阳论药有气味浓薄不同,轻重不等,寒热相杂,阴阳相混,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清阳发腠理,实四肢,清之清者也。浊阴走五脏归六腑,浊之浊者也。清中清者,养荣于神, 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气为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气浓则发热。味为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味浓则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 阴,淡味渗泄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甘淡之热者,为阴中之阳,酸苦咸之寒者,为阳中之 阴。如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为利水而泄下?内经

8、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 阴,所以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乎太阴也。麻黄甘、为在地之阴也, 阴当下行,何为发汗而上升?内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发汗而上升,然而升上 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乎太阳也。附子气味俱浓,其性热,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 大 黄气味俱浓,其性寒,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淡竹乃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苦茶乃 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药有寒热温凉平和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补泻之能。内经曰,补泻 在味,随时换气,故升以散之,散其在表拂郁也。甘以缓之,缓其大热大寒也。淡以渗之, 渗其内湿,利小便也。苦以泄之,泄其上升之火也。酸以收之,收其

9、精散之气也。咸以软之, 软其燥结之火也。春气温而宜用凉药,夏气热而宜用寒药,秋气凉而宜用温药,冬气寒而宜 用热药,此特四时之正耳,若病与时违,又不拘此例也。假如夏月忌发散,苟表实极重之症, 虽用麻黄一两何妨,其余可以例推。病在上而宜用升药,病在下而宜用降药,病在外而宜用 浮药,病在内而宜用沉药,故经曰,升降浮沉则顺之,谓顺其升降浮沉药味之性也。中医时间观与用药择时用药符合中医阴阳学说的观念, 以及人体内阴阳变化调节的规律性, 是根据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及病理的节律的影响,结合人体的气机的升降和营卫的运行规律, 考虑药物的升、降、浮、沉及药物寒、热、温、凉四性,扶正与祛邪及病邪的位置等,

10、通过 选择最佳时间用药, 以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 并减轻毒副作用和降低使用剂量的一 种方法。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 ”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指出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择时治 疗。 素问刺疟论载:“儿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强调治疗要善 于把握时机。1、根据每年运气的变化治疗自然气候由于有五运太过不及和六气司天在泉的变化, 对人体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在治 疗时应考虑到运气的变化。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 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

11、酸收之,以苦发之。 湿 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以 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 佐 以苦辛,以咸写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 以 甘缓之,以酸写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 佐 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 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 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 ” 审视瑶函

12、也说: “甲 已之年为土运,土爱暧而不受寒,宜加温剂以助之,戊癸之年为火运,火宜寒而不宜热, 宜 加凉剂以解之,子午卯酉年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司天在泉,宜清之,寅申巳亥年,少阳相 火,厥阴风木,司天在泉,宜凉剂以加之。 ” 三因极一病方论根据岁年运客气的变化提出 了每年的主用方剂和按时加减法,如辰戊之岁,主用静顺汤,加减法为大寒至春分去附子, 加枸杞子,春分至小满,原方加枸杞子,小满至大暑原方去附子、木瓜、干姜,加人参、 枸 杞子、地榆、白芷、生姜,大暑至秋分原方加石榴皮,秋分至小雪原方不加不减,小雪至大 寒原方去牛膝,加当归、芍药、阿胶。如此严格按时用药,表明因时施治在治疗疾病中的作 用。我

13、国名老中医蒲辅周,于 1954 年在石家庄以白虎汤为主治疗流脑,取得了满意疗效。 1956 年,北京流脑大流行,医疗队效仿蒲老的治疗方法治疗却无效果。后请教于蒲老,蒲 老认为治病要了解岁运的变化,1954 年天气干燥,暑热偏盛,故用清泄暑邪法能获效,1956 年湿气偏盛,暑邪夹湿为患,当清暑泄热、通阳利湿法治疗,验之果效。运气学说既注意到了四时气候往来寒暑的一般特点, 也注意到了各个年份在气候上和疾 病的共同特点与不同点,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规律和推算方法,是中医独特的时间治疗学。 由 于疾病不仅受到时间的影响, 还与生活条件、 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在运用时需要灵活掌握, 不能机械照搬。2、发病

14、季节不同,治疗有异素问六元政纪大论就曾指出: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热 无犯热,寒无犯寒。 ”的用药原则。指出了用温药勿犯天时之温气,用热药勿犯天时之热气, 用凉药勿犯天时之凉气,用寒药勿犯天时之寒气。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 “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 、 “ 白虎汤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等因季立法治疗观点; 李东垣根据四季变化不同及发病不同制定了四季时方:“春宜补中益气汤,夏宜清暑益气汤, 秋宜升阳益气汤,冬宜神圣复气汤”等等。如感冒,由于发病季节不同,而治疗方法迥异。 风寒多见于冬夏,宜用麻黄汤、桂枝汤;风热多见于春季及初夏,宜用桑菊饮、银翘散; 感 冒见

15、于夏季者,常偏暑热,宜用香薷饮、白虎人参汤;感冒见于长夏者,因气候多偏暑湿, 方宜用三仁汤、羌活胜湿汤;感冒见于秋季时,因气候多偏燥,方宜用桑杏汤、杏苏散。 就 是同一证候发病不同季节,用药也不相同。如风寒感冒,冬天辄用麻桂之属辛温散寒发汗, 夏天气候炎热,腠理疏松,易汗伤津,麻桂就当慎用,宜用荆芥、薄荷发汗力较轻的药物, 暑盛则用香薷之属。3、运用月节律辨证施治月用药施治此法是根据病情选择在一个月中的某几日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于妇女经、 带、 胎、产等疾病的治疗。 素问八正神明论强调“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 谓得时而调之” ,认为月生之时,机体气血空虚,不可施用散瘀之剂,应施以补

16、益气血剂; 月满之时,气血充盛,不应峻补,应施以散瘀、祛邪之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 套完整的对月经病、带下病及不孕症等妇科疾患的时间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月经诸病,都主 张在月经来潮前 7 日开始治疗,至行经时终止。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冲脉任脉之经血下注胞 宫,胞宫气血逐充盈,功能旺盛,此时投药治疗能借胞宫功能旺盛之时增强抗病能力,排邪 外出,有利于调整月经节律。4、运用日节律辨证治疗根据昼夜变化择时用药是中医时间治疗学一大特点,并在这方面积祟了丰富的经验, 古 人早已发现在自然环境周期变化影响下, 人体阴阳气血的消长盛衰昼夜变化, 因而用药也应 根据昼夜节律加减、调整,以取得最佳疗效。明

17、薛己校注妇人良方认为,补中健脾的 补中益气汤,益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益气之六君子汤等温阳、益肾、健脾方药,应在清晨、 上午服用效果最佳; 证治准绳载“鸡鸣散”有祛湿化浊、行气解郁、通络除滞等功效, 应在平旦鸡鸣时服用最好,又如“泽漆汤”治咳喘病脾虚不适、水饮内滞者,宜“温服五合, 至夜尽” ; “菌陈五苓散”治黄疸病湿重于热者,应“先食服方寸匕,日三服” ; “十枣汤” 治 悬饮症要在“平旦服”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 “早用温肾阳之药,晚用补脾气之品, 晨滋肾阴,午健脾阳,早服摄纳下焦,暮进纯甘清燥。 ”俱是遵循昼夜节律,选择最佳用药 时机,根据不同证型,在不同的时辰投入不同剂量的药物,

18、以得“天地之旺时而祛邪”的目 的。5、根据病位择时用药5.1 病位在四肢者宜清晨空腹服,早起后人体四肢血脉流畅,有利于药力抵达病所,被人体迅速吸收, 发 挥疗效。5.2 病位在腰以上者宜饭后服药,饭后服药可减少药液渗入大肠,利于药力上浮而接近病灶。5.3 病位在腰以下者宜饭前服药,饭前服药药物不被饮食阻滞,有利于药性迅速下沉吸收抵达病处。5.4 病位在骨髓者宜夜晚(约 21 时23 时)服药,此时人体代谢活动,气血运行趋缓,药物在体内代谢也 相对趋缓,药效相对延长,有利于肾脏和骨髓吸收。6、根据药性、功效择时服药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临床用药时,热性、温性药宜乘药液温热时 服下

19、;寒性、凉性药宜药液冷却后饮服,此服药之法,取其“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之理, 即寒性病用温性、热性药而热服之,以加强药物的温性而提高疗效;热性病用寒性、凉性药 而冷服;以达到更好的降温和泻火作用。6.1 发汗解表药宜午前服,午前为人体阳中之阳分,此时可以发汗,增强药效。王好古 在此事难知中说: “汗无太早,非预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谓当日午以前为阳之分, 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不当发汗。故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为善攻。 ”6.2 益气升阳药宜午前服,午前为阳气升发向上之际,投以升浮之药,有利于阳气的提 升和祛除病邪;6.3 催吐药宜清晨服,此时服药借阳气上升外达之机,加强药物上达外透之力,

20、使邪外 出。6.4 利水渗湿药宜清晨服用,此时人体胃内已基本排空,投以利水药物便于体内吸收, 加之人体此时阳气渐渐升发,有助于气化水湿,以增强药效;6.5 驱虫药和泻下药宜午后、晚上或入睡时空腹服,根据寄生虫的活动特点,结合人体 阴阳消长和自然界阴阳节律,此时用驱虫药可促使虫体与病邪随大便而出;6.6 滋养阴血药宜入夜空腹服,21 时23 时人体肾脏最为空虚,补阴极宜,同时,空腹 服药也有利于被人体迅速吸收;6.7 安神药宜临睡前服,以保证患者较快入睡。7、六经病的最佳服药时间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出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欲解向愈时间, 分 别是该经是旺盛之时, 此时投药能借经气旺盛

21、之时驱邪外出。 六经病欲解时的 “上” 应作 “前” 理解。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未前面的时辰为巳午。因未时阳气渐衰,巳不是太 阳主时,再加上服药后还有吸收发挥作用的过程,未时服药已不最佳时间。因此,六经病的 最佳服药时间是:太阴病为巳午时,阳明病为申酉时,少阳病为寅卯时,太阳病为亥子时, 少阴病为子丑时,厥阴病为丑寅时。中药不传之秘中药不传之秘,在用量上。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确定用量时,应注意 以下 10 种不同情况:体质不同: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用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故宜酌情减 量;体质壮实者,用量可稍大。病情不同:轻病下药过重,药力太过,反伤

22、正气;重病下药过轻,则药力不足,达不到治疗 目的。性别不同: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女性有月经、怀孕和哺乳等生理特点。故用药量宜小。年龄不同:一般情况下,10 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的 2/3;510 岁,可用成人量的 1/2; 25 岁,可用成人量的 1/3;1 岁以内的婴儿,可用成人量的 1/4 或更少;60 岁以上的老人 药量应低于中青年的 1/2-1/4。药性不同: 凡使用毒峻烈药, 须从小量开始, 再根据服药后患者的情况而增减; 如病势已退, 即停服,不愈则酌量增加。配伍不同:在方剂组成中,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一般来说,主药用量重,辅药用量轻。如小 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由大黄、厚朴、枳

23、实组成,前方重用大黄主攻下,后方重用厚朴主 利气。 单味药用于急救, 如用大黄治疗中毒性菌痢, 用独参汤救治血崩虚脱, 用量均可加大。药质不同:如花、叶之类质地轻及有效成分易煎出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质量不易煎出有 效成分的药物如矿石、贝壳之类,用量宜重。过于苦寒的药易伤脾胃,用量宜少;甘平之药 用量可稍大。剂型不同:同样的药物,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重;复方应用比单味用量要少;鲜药用量比 干药用量应多一倍以上。地区不同:如用麻黄发汗,南方气候较热,人易出汗,用量宜小,一般用 5 克左右;而北方 天气较冷,不易出汗,北方人体质又较结实,故一般可用至 10 克以上。炮制不同:中药的生品、炮制品及采

24、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用量 亦应有所区别。如鲜槟榔切片,槟榔碱含量高,用量可稍小,而干品水浸近一个月(每日换 水)再切片,其槟榔碱含量降低,故用量宜稍大。不傳之秘在用量 朱炳林中藥劑量的問題,一直缺乏一致的標準,清代醫案仍可見用藥輕巧 ,各藥不過一二錢, 甚至別出心裁,一般藥材用根,名醫偏偏用花,為求輕巧之至,無所不用其極,若問根 花有何不同,卻說不上來。而目前在台灣經方派用藥不過三錢,組方少則三味; 惲派動則過兩,組方多則三四 十味,都有一定的療效,此當中有何微言精義,外人單看處方不可而知。可待後世智者研究 矣!我讀葉天士、徐靈胎諸名家醫案,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但也有

25、一事不得其解:諸家之醫 案為何都不曾留下藥物用量?連秦伯未先生輯清代名醫醫案精華時,為求一律,也將用 藥分量概行刪除。難道用量無關緊要,沒有留傳之價值?難道用量乃不傳之秘,諸家著書立 說尚有保守?莫非如 吳醫匯講 所說 “不以分量明示後人者, 蓋欲令人活潑潑地臨証權衡, 毋膠柱而鼓瑟也” 。不管怎麼說,辨証論治,環環相扣,一環都不可疏忽。即使辨証準確、論治周全、選方獨到、 用藥精純, 而用量不達, 差之毫厘則失之千里, 也斷無佳效。 清朝陳頌幕先生治一腫脹病人, 予金匱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八分,附子一錢,甘草一錢二分,無效。邀吳鞠通先生治之。 吳認為陳氏辨証不誤,此病確屬陽虛水停,選方用藥也精

26、純不雜,取麻黃發表,附子扶陽, 甘草和中。之所以無效,是用量不夠。吳氏改麻黃為二兩,熟附子一兩六錢,炙甘草一兩二 錢,才取得較好療效。 ( 吳鞠通醫案 )重慶陳源生之母患巔頂劇痛,手足逆冷,胸口冷痛, 時欲作嘔,陳予吳茱萸湯治之,不料藥後病增而吐劇,為此求教於其叔祖父陳濟普。陳濟普 先生認為辨証無誤,方亦對路,藥後無效,在於吳茱萸的用量過重,減其半,並加黃連五分 以制之,便一劑而安( 名老中醫之路 ) 。從這一古一今兩則醫案看,用量過與不及,都不 足以祛病。古今名醫, 在精通藥性、 藥物歸經、 四氣五味的同時, 沒有不在用量上細加摸索的。 1984 年 冬,全國不少專家學者聚會滄州,探討張錫純

27、學術思想,對於張氏敢於實踐驗証,毫不保留 地將藥效體驗的獨得之秘公諸於世之精神, 無不交口稱贊。 例如, 甘遂專於行水, 攻決為用, 乃泄水之聖藥,但其氣寒而有毒,要發揮它的作用,必須掌握好用量。那麼,甘遂的用量多 少才合適呢?張氏決定試試,曾一次嚼服 3 克,未曾瞑眩, 只是連續瀉下十多次,最後所 食水穀盡出,但無其他異常現象,始悟甘遂的通利降痰之力,數倍於芒硝、大黃,一般用量可由 1.5 克增至 3 克,並無危險。又如石膏,張氏謂“治外感有實熱者,直同金丹” ,其用 量,輕証必用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恆用至三、四量。再如用麻黃發表,張氏在滄州時, 至多不過四錢,後南游至漢皋,才用二錢;迨北

28、至奉天,有用至六錢始能出汗者, “此宜分 其地點之寒熱,視其身體之強弱;尤宜論其人或在風塵勞苦,或在屋內營生,隨地隨人斟酌 定其所用之多寡,臨証自無差謬也。 ” ( 醫學衷中參西錄 )毋怪乎喻嘉言在醫門法律 中 申明: “凡治暴寒病,胸中茫無真見,雖用辛熱,或以漸投,或行臨制,時不待人,倏然而 逝,醫之罪也”是有深意的。岳美中先生說過: “不理解組方的原意,不掌握藥物的配伍和用量上的精巧之處,就是原則 不明。失去了原則性,則談不上靈活性。 ” ( 岳美中醫話 )方劑用量上有精巧處,這真是見 道之言。試想,如棄用量不管,那麼,同是大黃、枳實、厚朴三味藥物組成的方子,何以區 別共為小承氣湯、厚朴三

29、物湯、抑或厚朴大黃湯?一旦掌握了各自的用量,其攻下、除滿或 開胸泄飲之主治就不會張冠李戴,桂枝湯中的桂枝、白芍是等量的,如白芍用量重於桂枝, 就變為桂枝加芍藥湯;而桂枝重於芍藥,就是桂枝加桂湯了,方不同,主治不同。小青龍湯 中的乾薑、細辛、五味子應等量使用,桂伎、芍藥於疾病初起時可等量,病久漸虛,應芍藥 倍於桂枝,取小建中湯意。完帶湯是治白帶的要方,其藥物用量甚巧,白朮、山藥各一兩,白芍五錢,人參、車前子、 蒼朮各三錢,甘草一錢,而陳皮、荊芥、柴胡只用五、六分。這種重達一兩,輕不及錢, 用 量懸殊,正是傅青主寓補於散,寄消於升,動靜配合,相反相成的組方經驗,用此方如不按 此方用量,則難收利濕止

30、帶之效。類似完帶湯這種用量奇特的例子, 石室秘錄中也有一 方,藥為白芍三兩,當歸三兩,蘿蔔子一兩,枳殼、檳榔、甘草、車前子各三錢。裘沛然先 生治一赤白痢患者, 在一系列治痢正規方失效情況下取用此方, 沒想到僅兩劑便使日夜登廁 近百次已臻危殆之患者得以病除。 ( 壺天散墨 )張仲景芍藥甘草湯是等量的,劉渡舟先生 的經驗是芍藥甘草用量 2:1 方有好療效。據報道,加味生化湯可治子宮肥大,但當歸、 川 芎、桃仁、炮薑、炙甘草、益母草、荊芥七味藥中,如不知重用炮薑與炙甘草,便無明顯療 效,中藥用量真是一門頗深的學問,恐以畢生精力都不能窮盡其奧秘,著名中藥學家葉橘泉 先生早年提出的關於藥量問題“希望有專

31、人研究討論之” , ( 名老中醫之路 )足見其用心良 苦。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A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35g 可开胃,8g 左右温 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B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 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 60 120g。白果 定喘汤白果用量在 21 枚(约为 25g 左右) ,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 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 有解 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32、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 30g;小剂量 6g 降逆和胃,中剂量 15g 化痰开结,大剂量 3060g(宜用姜半夏 30g,生姜 30g 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 60g)可镇静 止痛。薄荷 在逍遥散中仅用 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 15g,以发散风热,清利 头目。7. 白术 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 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C8. 川芎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 4 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 912 克,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 3040 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 。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 味辛温,功能活血

33、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 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 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 30g 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 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 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 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 调节作用。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 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 量在 30g 以上,最多可用至 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

34、升。有人认为川 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 性作用。川芎 15 克 桑叶 45 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来自一位绍 兴的老中医9. 蝉蜕 常用量为 56g,治破伤风时需用 2530g10.柴胡 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 112 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 37 克,我用 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多用解表,少用疏肝。25g 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510g 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 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 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

35、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 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柴胡,柴胡 10克升举阳气,柴胡 2030 克可清热, 柴胡两钱以内升阳、四五钱入少阳透邪,六钱以上解太阳之表证,罕有一两以上用者。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他药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 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意在取其升举 清阳的功能。郝万山老师说:柴胡解热 20 克以上,解郁 10 克左右,升阳 5 克 6 克左右。柴胡之大量运用还可通大便及行月经。详见章次公医案。柴胡:轻剂-25g 用于升举阳气;中剂-10 克左右疏肝解郁;重剂-20 克以上透表泄热11.苍耳

36、子 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12.苍术-麻黄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剂 量是: 10g:10g,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 ,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 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 18g:6g;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 能自化,剂量是: 12g:3g。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 疗 效越好。D当归 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 量应用则活血。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 30g,当归 6g 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

37、当归用量也 不超过 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 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 疽的四妙勇安汤, 当归的用量竟达 60g, 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 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 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 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 血 有所归。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 15g 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 守 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 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 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

38、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 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丹参 大剂量-失眠 - 上海-姜春华代赭石918 g 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 满实等。2430 g 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本品苦寒,入肝、心经。其药理作用为: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并 有轻微收敛作用。大黄 15 g 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 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 36g 可止泻,915g 可泻下; , 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 参西录,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

39、认为 30g 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 0.3 g 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 作用。鞣质的 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茯苓 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 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 才有利尿作用,认为 100g 时利尿作用最强。附子 1 枚-轻量-阳虚 23 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 (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 12 克。 ) 制附子 120-300 克水煎 3-5 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防己 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汗防己小量则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桂枝 在桂枝汤中用

40、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 用量不到 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合欢皮 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0.91.5 g 用 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1215 g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 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黄精:小剂量 1020g 补五脏,大剂量 3040g 有镇静作用。黄连、龙胆草 用 12g 能健胃,增进食欲,36g 可燥湿泻火解毒,

41、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 心、呕吐;25.黄芪 常用量为 915g,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 120g。气虚难汗者用之可汗,表虚多汗者用之可止。其利尿作用在 20g 以内明显,30g 以上就趋向 抑制;其对血压的影响,量在 15g 以内可升高血压,35g 以上反而降压。10 克以下升压 , 15-30 克降压 ,40 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15g 以下能升血压,30g 以上可降血压。26.厚朴 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叶天士 (我不知道少用与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何)J27.决明子 36g 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 治疗老年性 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

42、尿道感染。2030g 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 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28.鸡内金粉 3 g, 用于治疗体虚遗精、 遗尿等, 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 4.5 12 g 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 反 胃呕吐等。1518 g 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K29.苦参 58g 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 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015g 治疗细菌性痢疾、 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 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R30.人参 常用量为 510g,用于复脉固

43、脱时可用至 1530g;L31.连翘 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 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 -医学衷中参西录32.龙胆草 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33.龙骨、牡蛎 610g 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 之功; 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20g,有安神作用。M34.麻黄 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 用其升提之功, 用量不少于 9g; 独用剂量 1550g。麻黄的用量一般是 29g,小儿多用炙麻黄,也可与等量甘草同用,小儿用量不宜超过

44、3g。 冬季用量宜大,夏季用量宜小,素有鼻衄、高血压者禁用!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 9g 渐加至 15g, (个别的还有时逐渐用到 2025g,最多 用至 30g,生石膏相应增加到 6090g)这时要配用生石膏 25g 至 45g(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 为 3:1 ) ,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35.36.马兜铃 常用量能止咳,用量 15g 时可致呕吐,30g 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37.木通 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 60g 以上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38.麦芽 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

45、通乳, “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 30g 以下;炒麦芽回乳, “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 60g 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 乳,量 6012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 60g。P39.胖大海14 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 1215 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Q40.牵牛子 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R41.肉苁蓉 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等证。1518 g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 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