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76106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4 页)2013 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42 分)分)1 (6 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2 (6 分)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 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

2、应3 (6 分)室温下,对于 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 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c(NH4+)c(OH)变大C用 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D其溶液的 pH=134 (6 分)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 M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MB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X 的弱C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Z 的小D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2 周期第A 族5 (6 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

3、口倒出第 2 页(共 24 页)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C配置 0.100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检验 NH4+时,往试样中加入 NaOH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6 (6 分)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 H2O、CO2转变为H2、CO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 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H1=H2+H3D以 CO 和 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O+4OH2eCO32+2H2O7 (6 分)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

4、过量 KIO3氧化,当 NaHSO3完全消耗即有 I2析出,依据 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 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 0.020molL1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 混合,记录 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4 页)A40之前与 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 b、c 两点对应的 NaHSO3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 a 点对应的 NaHSO3反应速率为 5.0105molL1s1D温度高于 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二、解答题(共

5、二、解答题(共 5 小题)小题)8 (16 分)利用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 H2S 废气制取氢气,既价廉又环保(1)工业上可用组成为 K2OM2O32RO2nH2O 的无机材料纯化制取的氢气已知元素 M、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 27,则 R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常温下,不能与 M 单质发生反应的是 (填序号)aCuSO4溶液 bFe2O3 c浓硫酸 dNaOH 溶液 eNa2CO3固体(2)利用 H2S 废气制取氢气来的方法有多种高温热分解法已知:H2S(g)H2(g)+1/2S2(g)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H2S 分解实验以 H2S

6、 起始浓度均为cmolL1测定 H2S 的转化率,结果见右图图中 a 为 H2S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 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 H2S 的转化率据图计算 985时 H2S 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 K= ;说明随温度的升高,曲线 b 向曲线 a 逼近的原因: 电化学法第 4 页(共 24 页)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右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其目的是 ;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 (14 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1)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

7、产 ClO2方法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 Ca2+、Mg2+、SO42等杂质其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 (填化学式) ,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 Na2CO3和 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 SO42,其原因是 【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CO3)=5.1109】该法工艺原理如图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 ClO2工艺中可以利用的单质有 (填化学式),发生器中生成 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纤维素还原法制 ClO2是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纤维素水解得到的

8、最终产物 D 与 NaClO3反应生成 ClO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NaClO3+12H2SO4= ClO2+ CO2+18H2O+ (3)ClO2和 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 CN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 CN相同时的电镀废水,所需 Cl2的物质的量是 ClO2的 倍10 (15 分)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 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 4 种猜想: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9、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第 5 页(共 24 页)省略):(2)实验过程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 k,微热硬质玻璃管(A) ,观察到 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称取 Mg(NO3)2固体 3.7g 置于 A 中,加热前通入 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 ;关闭 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 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观察到 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0g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

10、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 是正确的根据 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 O2,因为若有O2,D 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填写化学方程式) ,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 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11 (13 分) (1)依据第 2 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右图 B、F 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 C、N、O 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2)NF3可由 NH3和 F2在 Cu 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2NH3+3F2NF3+3

11、NH4F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 5 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 (填序号)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 d金属晶体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2BF3晶体 Q,Q 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R:第 6 页(共 24 页)晶体 Q 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 (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R 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 杂化(4)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 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 Ka(苯酚) (填“”或“”)

12、,其原因是 12 (13 分)已知: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 M,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 A 发生反应的有 (填序号)a苯 bBr2/CCl4 c乙酸乙酯 dKMnO4/H+溶液(2)M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由 CB 反应类型为 (3)由 A 催化加氢生成 M 的过程中,可能有中间生成物和 (写结构简式)生成(4)检验 B 中是否含有 C 可选用的试剂是 (任写一种名称) 第 7 页(共 24 页)(5)物质 B 也可由 C10H13Cl 与 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C10H13Cl 的结构简式为 (6)C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E 具有如下特点:a分子中含OCH

13、2CH3 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写出 E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 8 页(共 24 页)2013 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42 分)分)1 (6 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分析】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氯化钠;C食品添加剂应适

14、量添加;D “地沟油”主要成分是油脂【解答】解: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纯净的二氧化硅用于生产光导纤维,结晶的二氧化硅(如水晶、玛瑙等)用作饰物,故 A 错误; B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和盐时,通过蒸馏、蒸发等物理变化就能实现,提取溴、碘、镁等物质时,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故 B 错误;C食品添加剂应适量添加,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故 C 错误;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其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又称皂化反应,可用于制取肥皂,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硅的用途、物质的分离、食品添加剂、油脂等,难度不大,注意“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其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

15、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又称皂化反应,可用于制取肥皂2 (6 分)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 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第 9 页(共 24 页)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分析】A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B戊烷有 3 种同分异构体;C聚乙烯和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D单糖不能发生水解【解答】解:A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二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 A 正确;B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3 种同分异构体,故 B 错误;C聚乙烯和苯分

16、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 C 错误;D糖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有机物的鉴别、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3 (6 分)室温下,对于 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 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c(NH4+)c(OH)变大C用 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D其溶液的 pH=13【分析】A弱电解质要写化学式,且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B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小;C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溶

17、液呈酸性;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氨水中部分电离【解答】解: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 A 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小,所以c(NH4+)c(OH)减小,故 B 错误;C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谁强谁显性,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所以其溶液呈酸性,第 10 页(共 24 页)故 C 正确;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 0.10molL1氨水的 pH 小于13,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盐类的水解等知识点,根据

18、盐类水解特点、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中等4 (6 分)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 M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MB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X 的弱C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Z 的小D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2 周期第A 族【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部分的结构和元素位置可知:金属 M 为Al,X 为 Si,Y 为 N,Z 为 O。A、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分析;C、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9、越强分析;D、根据 O 原子含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 6 个电子分析。【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部分的结构和元素位置可知:金属 M 为Al,X 为 Si,Y 为 N,Z 为 O。A、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AlSO,故 A 正确;B、由于非金属性:NS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SiO3,故 B 错误;C、由于非金属性:OSi,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SiH4,故 C 正确;第 11 页(共 24 页)D、O 原子含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 6 个电子,因此 O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A 族,故 D

20、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通过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部分的结构和元素位置推出元素种类,熟悉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 (6 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C配置 0.100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检验 NH4+时,往试样中加入 NaOH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分析】A本题根据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转移溶

21、液时可使用玻璃棒引流;D氨气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解答】解: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 A 正确; B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 B 正确;C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故 C 正确;D检验氨气时应该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故 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液、物质的检验、实验基本操作等,难度不大,注意检验氨气时应该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6 (6 分)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 H2O、CO2转变为H2、CO其过程如下:第 12 页(共 24 页)下列说法不正

22、确的是( )A该过程中 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H1=H2+H3D以 CO 和 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O+4OH2eCO32+2H2O【分析】A、总反应为:H2O+CO2H2+CO+O2,CeO2没有消耗,是催化剂;B、该过程中在太阳能作用下将 H2O、CO2转变为 H2、CO;C、根据盖斯定律,H1=H2+H3;D、负极反应式正确;【解答】解:A、通过太阳能实现总反应:H2O+CO2H2+CO+O2,CeO2没有消耗,CeO2是光催化剂,故 A 正确;B、该过程中在太阳能作用下将 H2O、CO2转变为 H2、CO,所以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23、故 B 正确;C、由右图可知,根据盖斯定律,应该是:H1=H2+H3;故 C 错误;D、CO 在负极失电子生成 CO2,在碱性条件下再与 OH生成 CO32,故负极反应式正确;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知识和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催化剂的判断,题目难度适中7 (6 分)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 KIO3氧化,当 NaHSO3完全消耗即有 I2析出,依据 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 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第 13 页(共 24 页)为 0.020molL1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 混合,记录 1055

24、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40之前与 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 b、c 两点对应的 NaHSO3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 a 点对应的 NaHSO3反应速率为 5.0105molL1s1D温度高于 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分析】A由图可知,40之前,温度高反应速率加快,40之后温度高,变色时间越长;Bb、c 点对应的温度不同;Ca 点时间为 80s,浓度变化量为=0.004mol/L;D结合 55时,没有出现蓝色分析【解答】解:A从图象中可以看出,40以前,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40后温度越高,变色时

25、间越长,反应越慢,而 55,未变蓝,淀粉发生了水解,故 A 正确;B由图中 b、c 反应时间相同、温度不同可知,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故反应速率不同,故 B 错误;Ca 点时间为 80s,浓度变化量为=0.004mol/L,a 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 5.0105molL1s1,故 C 正确;D.55时,没有出现蓝色,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故淀粉已不能作为该反应的指示剂,故 D 正确;故选:B。第 14 页(共 24 页)【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图象分析及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注意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 KIO3氧化,注重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大二、解答题(共二

26、、解答题(共 5 小题)小题)8 (16 分)利用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 H2S 废气制取氢气,既价廉又环保(1)工业上可用组成为 K2OM2O32RO2nH2O 的无机材料纯化制取的氢气已知元素 M、R 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 27,则 R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常温下,不能与 M 单质发生反应的是 be (填序号)aCuSO4溶液 bFe2O3 c浓硫酸 dNaOH 溶液 eNa2CO3固体(2)利用 H2S 废气制取氢气来的方法有多种高温热分解法已知:H2S(g)H2(g)+1/2S2(g)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H2S 分解实验以 H

27、2S 起始浓度均为cmolL1测定 H2S 的转化率,结果见右图图中 a 为 H2S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 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 H2S 的转化率据图计算 985时 H2S 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 K= ;说明随温度的升高,曲线 b 向曲线 a 逼近的原因: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进间缩短 第 15 页(共 24 页)电化学法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右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其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2FeCl3=2FeCl2+S+2HCl 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

28、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2H+2Fe3+H2 【分析】 (1)M 为+3 价,R 为+4 价,均为第三周期元素,则 M 为 Al,R 为Si,Si 的质子数为 14;M 为 Al 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2)K 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温度的升高,曲线 b向曲线 a 逼近,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中亚铁离子失去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以此来解答【解答】解:(1)M 为+3 价,R 为+4 价,均为第三周期元素,则 M 为 Al,R 为 Si,Si 的质子数为

29、1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M 为 Al 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如 a、c,还能与 d中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与碳酸钠不反应,故答案为:be;(2)以 H2S 起始浓度均为 cmolL1测定 H2S 的转化率,985时 H2S 的转化率为 40%,则H2S(g)H2(g)+1/2S2(g)开始 c 0 0转化 0.4c 0.4c 0.2c平衡 0.6c 0.4c 0.2cK=;第 16 页(共 24 页)温度的升高,曲线 b 向曲线 a 逼近,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时的时间缩短,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进间缩

30、短;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 H2S+2FeCl3=2FeCl2+S+2HCl;电解池中亚铁离子失去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2Fe3+H2,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H2S+2FeCl3=2FeCl2+S+2HCl;2Fe2+2H+2Fe3+H2【点评】本题以硫化氢为载体考查物质的性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电化学等,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注重了高考常考考点的考查,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和信息的处理9 (14 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31、(1)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 ClO2方法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 Ca2+、Mg2+、SO42等杂质其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 BaCl2 (填化学式) ,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 Na2CO3和 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 SO42,其原因是 BaSO4和 BaCO3的 Ksp相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 CO32时,BaSO4(s)会部分转化为 BaCO3(s) 【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CO3)=5.1109】该法工艺原理如图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

32、与盐酸反应生成 ClO2工艺中可以利用的单质有 H2、Cl2 (填化学式) ,发生器中生成 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2)纤维素还原法制 ClO2是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 D 与 NaClO3反应生成 ClO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C6H12O6 +24NaClO3+12H2SO4= 24 ClO2+ 6 CO2+18H2O+ 12 Na2SO4 第 17 页(共 24 页)(3)ClO2和 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 CN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 CN相同时的电镀废水,所需 Cl2

33、的物质的量是 ClO2的 2.5 倍【分析】 (1)在除杂的过程中每步加入的试剂必须是过量的,使离子除尽;过量的离子在下一步中必须出去,故先加入 BaCl2,除去硫酸根,过量的钡离子,加入 Na2CO3除去根据提供的 Ksp 数据,在后面加入碳酸钠时,发生BaSO4(s)+CO32 (aq)=BaCO3(s)+SO42 (aq) ;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 H2、Cl2和 NaOH;故可以利用的单质为 H2、Cl2,合成HCl,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物质为 NaClO3和 HCl,生成 ClO2;可以写出方程式,并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到;(2)纤维素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6H12O6) ,具有

34、还原性,可将NaClO3还原得到 ClO2Cl 从+5 到+4 价,降低 1 价,葡萄糖(C6H12O6)C 均价为0,到+4 价,升高 4 价,然后配平得到;(3)每摩尔 Cl2得到 2mol 电子,而每摩尔 ClO2得到 5mol 电子,故为 2.5 倍【解答】解:(1)加入过量的 Na2CO3和 NaOH,可分别除去 Ca2+、Mg2+,在除杂的过程中每步加入的试剂必须是过量的,使离子除尽;过量的离子在下一步中必须出去,故先加入 BaCl2,除去硫酸根,过量的钡离子,加入 Na2CO3除去BaSO4和 BaCO3的 Ksp相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 CO32时,发生BaSO4(s)+CO

35、32 (aq)=BaCO3(s)+SO42 (aq) ,BaSO4(s)会部分转化为BaCO3(s) ,故答案为:BaCl2;BaSO4和 BaCO3的 Ksp相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 CO32时,BaSO4(s)会部分转化为 BaCO3(s) ;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 H2、Cl2和 NaOH;故可以利用的单质为 H2、Cl2,合成HCl,根据流程图可知加入物质为 NaClO3和 HCl,生成 Cl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3被还原生成 ClO2,HCl 被氧化生成 Cl2,同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第 18 页

36、(共 24 页)故答案为:H2、Cl2;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2)纤维素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6H12O6) ,具有还原性,可将NaClO3还原得到 ClO2Cl 从+5 到+4 价,降低 1 价,葡萄糖(C6H12O6)C 均价为0,到+4 价,升高 4 价,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1 C6H12O6+24 NaClO3+12H2SO4=24 ClO2+6 CO2+18H2O+12 Na2SO4,故答案为:1;C6H12O6;24;6;12;Na2SO4;(3)每摩尔 Cl2得到 2mol 电子,而每摩尔 ClO2得到 5mol 电子

37、,则所需 Cl2的物质的量是 ClO2的 2.5 倍,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配平及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除杂)等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方法10 (15 分)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 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 4 种猜想: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

38、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2)实验过程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 k,微热硬质玻璃管(A) ,观察到 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第 19 页(共 24 页)称取 Mg(NO3)2固体 3.7g 置于 A 中,加热前通入 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 避免对产物 O2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 ;关闭 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观察到 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

39、,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0g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 乙 是正确的根据 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 O2,因为若有O2,D 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Na2SO3+O2=2Na2SO4 (填写化学方程式) ,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 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 O2在通过装置 B 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分析】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2)反应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甲

40、、乙、丙中都有氧气,避免空气中氧气干扰;根据加热试管的操作要求完成;(3)根据硝酸镁的反应现象进行判断;D 中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褪色;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消耗氧气【解答】解:(1)由于产物中化合价只有降低情况,没有升高,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答案为: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2)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 k,微热硬质玻璃管(A) ,观察到 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良好;由于甲乙丙猜想中产物都有氧气,没有氮气,用氮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避免对产物氧气检验的干扰,第

41、 20 页(共 24 页)集中加热前先预热硬质试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故答案为:避免对产物 O2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3)硝酸镁分解,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镁元素不会还是硝酸镁形式,所以乙正确;故答案为:乙;亚硫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在 B 装置中,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消耗了氧气,故答案为:2Na2SO3+O2=2Na2SO4;O2在通过装置 B 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点评】本题探究硝酸镁分解产物,提出假想,通过实验验证,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热

42、操作的考查,本题难度中等11 (13 分) (1)依据第 2 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右图 B、F 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 C、N、O 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2)NF3可由 NH3和 F2在 Cu 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2NH3+3F2NF3+3NH4F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 5 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 abd (填序号)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 d金属晶体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 (3)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2BF3晶体 Q,Q 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 R:晶体 Q 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 ad (填序号) a

43、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R 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三角锥型 ,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 sp3 第 21 页(共 24 页)杂化(4)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 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 Ka(苯酚) (填“”或“”) ,其原因是 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 H+ 【分析】 (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 2p 能级容纳 3 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力降低,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2)Cu 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NH4F

44、是盐,属于离子晶体,NH3、F2、NF3都属于分子晶体;Cu 原子核外有 29 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3)由 Q 的结构可知,Q 分子中处于在氢键、共价键、配位键(O 与 B 之间)、分子间作用力;R 中阳离子为 H3+O,中心原子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4,孤电子对=1,据此判断;(4)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 H+【解答】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 能级容纳 3 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力降低,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 C、N、O 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为:第 22 页(共 24 页),故答案为:; (2)Cu

45、 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NH4F 是盐,属于离子晶体,NH3、F2、NF3都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abd;Cu 原子核外有 29 个电子,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3)由 Q 的结构可知,Q 分子中处于在氢键、共价键、配位键(O 与 B 之间)、分子间作用力,故答案为:ad;R 中阳离子为 H3+O,中心原子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4,孤电子对=1,为三角锥型,氧原子采取 sp3杂化,故答案为:三角锥型;sp3;(4)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 H+,故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

46、Ka2(水杨酸)Ka(苯酚) ,故答案为:;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 H+【点评】本题考查电离能、晶体类型、化学键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结构与杂化理论等,难度中等,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分析解决问题12 (13 分)已知: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 M,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第 23 页(共 24 页)(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 A 发生反应的有 b、d (填序号)a苯 bBr2/CCl4 c乙酸乙酯 dKMnO4/H+溶液(2)M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羟基 ,由 CB 反应类型为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由 A 催化加氢生成 M 的过程中,可能有中间生成物和

47、 (写结构简式)生成(4)检验 B 中是否含有 C 可选用的试剂是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任写一种名称) (5)物质 B 也可由 C10H13Cl 与 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C10H13Cl 的结构简式为 (6)C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E 具有如下特点:a分子中含OCH2CH3 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写出 E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合成流程可知,AM 发生CHO 和 C=C 的加成反应,BM 为苯环的加成反应,结合信息可知,DC 发生取代反应,C 为 CH3CH2CH2C6H4CHO,名称为对丙基苯甲醛,CB 为CHO 的加成反应,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来解答【解答】解:由合成流程可知,AM 发生CHO 和 C=C 的加成反应,BM 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