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48581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度的演变 新课导入 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以为一劳永逸,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那么刚刚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不是也随着王朝的灭亡也崩溃了呢?西汉的建立有没有把这种制度也推翻呢?我们今天就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陈涉起义 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权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武帝(前140年前87年在位)西西汉汉的的中中、外外朝朝制制度度中朝:皇帝侍从、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秘书任尚书

2、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布衣为相。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渐渐发展为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皇帝皇帝皇帝中书省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

3、尚书省(执行命令)(执行命令)门下省门下省(审核政令)(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 (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 ()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杯酒释兵权北宋文官出行图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中央 “二府二府”行政:中书门下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4、设设三司使三司使三司使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相的财权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二府三司)枢密使枢密使枢密使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分割宰相军权,分割宰相军权,分割宰相军权军政:枢密院枢密院枢密院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 低于宰相(了解)元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 行中书省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立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 2)边远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进行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进行管理。元

5、世祖元朝行省图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了解)(一省二院)(一省二院)(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后期宰相权利越来越大。(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了解)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中中央央政政治治制制度度演演变变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隋唐隋唐:确立并完确立并完善三省六善三省六部制部制明确三省的职能及长官(宰相)明确三省的职能及长官(宰相)评价:评价:相权一分为三遭削弱;三省合作相权一分为三遭削弱;三省合作又相互牵制监督,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又相互牵

6、制监督,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沿袭。历朝沿袭。职能及长官职能及长官汉承秦制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有所变化两汉两汉:汉汉武武帝帝用用布布衣衣为为相相,并并形形成成中中朝朝(决策)、外朝(执行)制度(决策)、外朝(执行)制度东汉光武尚书台(中枢机构)东汉光武尚书台(中枢机构)皇帝制度(完善);以后历代沿袭皇帝制度(完善);以后历代沿袭汉初三公制,丞相位高权重汉初三公制,丞相位高权重秦: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秦: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元元:综合汉蒙:综合汉蒙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

7、院:统领宗教和西藏宣政院:统领宗教和西藏宋宋二府二府三司: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三司: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宰相和:宰相和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院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最高军政机构):枢密使:枢密使中中央央政政治治制制度度演演变变地地方方政政治治制制度度演演变变隋: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隋: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两汉两汉西汉初:郡(太守)、国(丞相)两制并行西汉初:郡(太守)、国(丞相)两制并行汉武帝:分汉武帝:分13州(监察区),设刺史,代表州(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中央

8、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东汉:刺史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刺史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州成地方行政区,州牧为州最高长东汉末:州成地方行政区,州牧为州最高长官,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官,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唐唐地方行政制度与隋朝相同地方行政制度与隋朝相同唐太宗:分十道,为监察区唐太宗:分十道,为监察区唐肃宗: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肃宗: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形成形成道州县三级道州县三级唐中后期:唐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发展成藩镇割据地方军镇节度使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局面 秦:郡县制秦:郡县制宋宋地方派文臣地方派文臣路、州、县三级路、州、县三级元:元:行行省制度省制度 行省以下设路、府、州、

9、县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中书省(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由行中书省(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蒙古贵族担任,拥有财政军大权。朝廷任命蒙古贵族担任,拥有财政军大权。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三省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三省)内内容容评价:行省制评价:行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省制开端。重大变革,省制开端。目的:巩固辽阔疆域,吸取宋朝教训,更好目的:巩固辽阔疆域,吸取宋朝教训,更好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加强对地方的控

10、制。地地方方政政治治制制度度演演变变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秦汉汉隋唐隋唐宋宋元元备备注注进程进程建立建立巩固巩固完善完善加强加强新发展新发展朝朝代代实实质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秦汉汉隋唐隋唐宋宋元元备备注注进程进程建立建立巩固巩固完善完善加强加强新发展新发展朝朝代代实实质质皇皇权权与与相相权权斗斗争争中中央央与与地地方方斗斗争争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皇帝独尊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汉承秦制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有所变化中中 朝朝 与与 外外朝朝(决决 策策与执行)

11、与执行)尚书台尚书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书中书决策决策门下门下审议审议尚书尚书执行执行六部(吏、六部(吏、户、礼、兵、户、礼、兵、刑、工)刑、工)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行政)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三司(财政)参知政事(行政)参知政事(行政)一省二院制一省二院制 中书省中书省 枢密院枢密院 宣政院宣政院 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制郡国制 州郡县州郡县州县州县道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路州县(行中书)(行中书)省、路、府、省、路、府、州、县州、县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君君主主专专制制 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武帝削弱相权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

12、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了三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评价:相权一分为三。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

13、变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决策)(决策)(执行)(执行)(审议)(审议)六六 部部吏吏 户户 礼礼 兵兵 刑刑 工工三三 省省皇皇 帝帝(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皇权独尊 宋初,统治者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立中书门下作为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这些官员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宋初削弱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北宋分割相权示意

14、图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皇皇 帝帝(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行使宰相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使 三司使三司使(行政权)(行政权)(军权)(军权)(财权)财权)(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总揽大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汉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建立人才选拔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隋唐宋元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古代科举考试图汉:察举制。地方官吏察访,再举荐汉:察举制。地方官吏察访,再举荐给

15、中央。给中央。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衰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衰落于明清。落于明清。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即官职世袭。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即官职世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三阶段“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科举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表明: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上的权力却逐渐趋于分散,地方政治机构分工既协调又相互牵制,绝对服从于中央。这样的政治体制有效地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定,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中国的

1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仍将继续膨胀。课堂总结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总体特征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总体特征中央中央中央中央分封分封郡县郡县行省行省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地方地方地方地方不不不不断断断断发发发发展展展展的的的的专专专专制制制制主主主主义义义义中中中中央央央央集集集集权权权权 材料一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其余陈平、王陵、陆贾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17、盖秦汉间为天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地一大变局。赵翼赵翼2222史札记史札记 材料二: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西汉前半期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常以列侯为丞相”。中国宰相制度中国宰相制度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 材料三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至太初(前初(前2 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

18、坐法殒命亡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外。中国宰相制度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四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六百石为外朝也。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外在内朝预闻政事。在内朝预闻政事。汉书汉书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

19、了什么实质问题?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列侯为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列侯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落、犯法丢爵。中外朝制度(或内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中外朝制度(或内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贵族将相变为布衣将相。贵族将相变为布衣将相。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