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陈超.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5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陈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陈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陈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_陈超.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陈 超 , 赵 可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 实践教育是国外大学正在兴起和日渐完善的制度化理念,它有着较长的发展历程。然而,今天的实践 教育已经不是简单指称大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是指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它已经被人们赋 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文章在对西方大学实践教育的演变过程、理念、措施等问题探讨的基础上,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为例,对国外大学的实践教育体系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本科生科研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外部环境正在发 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变

2、化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 了全面的要求,尤其对人才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迫切的需要。在这种情况 下,加强大学实践教育的呼声正日益高涨,人们对实 践教育的理解也逐步趋于成熟。在国外,实践教育正 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化理念,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加州伯克利大学、剑桥大学等为首的许多大 学,在其大学理念和使命中都渗透了加强实践教育 的思想,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 种制度化理念 的框架下,实践教育并非简单指称大 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 实践教学 ” 环节,而是指在大 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 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

3、体 系,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在国外,实践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有着悠久的历 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国外大学的发展是建立在 应用的基础上。只是到了欧洲中世纪的时候,高等教 育哲学在大学里取得支配地位,大学纷纷转向经院 哲学,实践教育才在大学里受到很大的削弱。 18世纪 以后,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产业界对人才 尤其是 高等工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要,要求大学培养适 应工业化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 人才。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工程 院校 英国的沃灵顿学院,这是世界上有史可考 文章编号 1006-7469(2005)11-0033-04

4、的第一所高等工程大学。同时,各传统大学纷纷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实践教育 思想,大力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同时,相继有了以后的牛津大学法案、剑桥大 学报告、毛雷尔法案等经典文本,对推动大学向 重视科学知识、重视知识应用、重视实践教育的方向 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加强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对实践教育的 认识和理解也逐步趋于成熟。 18世纪的科学家理查 德 洛弗尔 埃奇沃斯 ( Richard Lovell Edgeworth)是 较早进行实践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学者之一。埃 奇沃斯在电信技术和电学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然 而真正使他出名的是他的实践教育理论

5、及其实践。 1798年,埃奇沃斯发表了实践教育 ( Practical Education) 文,该论文对整个18世纪以来的实践 教育思想有着很大的 影响。按照埃奇沃斯的观点,实 践教育应主要提倡建立在非书本基础上的学习方 法,包括考验思维、行动、运动和游戏的灵巧性,进行 观察、实验、发明创造和解决疑难等u。 埃奇沃斯的观 点对后来的学者以及大学的实践教育有很深的影 响,今天的第二课堂、本科生科研、小组活动、专业实 习等,与埃奇沃斯的思想不无类似和相关。 由于各国大学的历史、传统不同,以及各国进入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时段也不相同,因而大学对实践 教育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大学介入实践教育的历史、 程

6、度和范围也不尽相同。有的大学从创建起就一直 以 “ 应用型 ” 为发展 目标,如美国赠地运动后建立起 收稿日期 2004-12 14 作 者 简 介 陈超 ( 1976-),男,四川宜宾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研宄所博士生;赵可 ( 1974-),男,吉林长春 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研宄所博士生。 来的 -批服务型大学、德国的工业大学和多科技术 学院、英国的 “ 新大学 ” 等。有的大学则以 “ 基础型 ”为 发展方向,这种类型的大学主要是一些传统的老大 学和少数精英大学,如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巴黎大 学、柏林大学等。更多的大学则兼顾 “ 基础性 ” 与 “ 应 用性 ”, 如哈佛大学、 M

7、IT、 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 大学、剑桥大学等。在美国高等教育 “ 服务理念 ” 的影 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起了广 泛的联系,越来越深地卷入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大学广泛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的培养,并将实践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大学的各个层 面,贯穿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使实践教育 成为大学的“ 制度化理念 ” ,确立了大学教育知行结 合、学思结合、课堂内外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的发 展方向,为大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 作能力提供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障 。 二、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措施 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理念的形成,首先是对国际 高等教育理念

8、的回应。随着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与 改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与思潮,这些理念和思潮 对国外大学的发展方向起着引领作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在 系列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明确表明, 21世 纪是 -个学习化的世纪,这种学习是建立在 “ 四大支 柱 ” 的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 活、学会生存。这 “ 四大支柱 ” 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 能力培养,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 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 种教育观念和思潮,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尤其是西 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如美国卡内基高等教 育委员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报告的 基础上,发表了以学习化社

9、会为目标 一一 面向生 活、工作及服务活动的多样途径,提出了构建学习 化社会的具体构想,这种构想包括大学教育的 系 列改革,如卡内基教学促进委员会在 20世纪 80年 代的改革、老布什政府 90年代初的改革、克林顿和 小布什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等。这些改革的核心就 是要在解决公平和平等问题的同时,大力提高学生 的各种能力,建构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化社会。 日 本、欧盟等国家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大学生能力的 培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如日本在 1992年颁布题为 我国的文教政策的年度报告,报告对学习化社会 人才的性格、能力和愿望提出了多样化的选择,欧盟 在 19%年发表了题为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的 政策

10、白皮书,表达了建构学习化社会,加强人才能力 培养的愿望。与国际宏观教育理念相适应,世界各国 形成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如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 力为统一思想的范畴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 选择的创新教育理念等。这些理念为大学实践教育 理念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先导和 背景。 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理念的形成,同时是对大学 实践教学活动的理论升华,是大学实践教学长期发 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学内部,长期存在 “ 重理论、轻实 践 ”的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矛盾比较 突出,理论和实践实际上是 “ 两张皮 ” ,很难融合到一 起。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基础宽、 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尤

11、其是培养能够促进 经济发展的服务型人才,国外大学在自己的办学理 念和使命中表达了加强实践教育、应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意愿,大学的实践教育思想也逐步趋于成 熟和完善,逐渐成为大学制度化理念的 重要组成部 分。加利福利亚大学强调, “ 本科生教育计划要把知 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 ,相应地,加州大学非常重视 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开设了 一系列的实践教育项 目,如本科生科研计划、合作教育计划、证书计划等。 剑桥大学在其教育使命中提出,要 “ 从普遍的生活世 界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 , “ 鼓励质疑精神 ” , “ 强烈支持 学生参加科研 ” 等。因此,剑桥大学在校内实行以导 师制和讲座制为核心的小

12、组教学,以小组活动的方 式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 则重点发展 “ 产、学、研 ” 合作项目,通过加强大学和 产业界的联系,为 学生接受实际锻炼提供机会。阿肯 色大学认为,实践教育 ( practical education)是要 “ 把 研究和真实的生活、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 ” 。该校规 定,大学生必须参加不属于课堂的任何某个与学生 的专业相关的学术环境,以锻炼才干。此外,阿肯色 大学还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参加海外学习 ( study abroad)、 校际合作等多种实践教育活动,以全方位加 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国外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1)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

13、的认识实践,这种模式主要是通 过知识的传授和习得来增加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 问 题的能力,主要方式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讲座、 实验等; 2)以课外活动为依托的操作实践,通过课外 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要方式有本科生科研、社团活动、小组活动、实习、 职业适应培训等。国外大学在实践教育方面采取的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 改革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促进理论教学 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国外很多大学很早就开始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实 践教育思想,如哈佛大学从第 21任校长查里斯 艾 略特时代起就开始重视课程的实用化并加强学生实 践能力的培 养。他们认为,大学必须根据人们的需 要,

14、迅速地适应各种变化,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各 样的专家。并由此大胆实行 “ 选课制 ”, 大力削弱古典 课程和古典学习,增加实用课程和实际训练,为美国 现代大学重视实践教育和建立实践教育制度开启了 先河。此后,美国各大学纷纷以哈佛大学为榜样,推 动课程的实用化和科学化,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更新 实验课、习题课、见习课的内容,增加它们的学时数。 在课程教学中,不是一开始就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先 介绍课程内容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 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设定一些具体的问题 让 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既巩固了 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 课教学结束以后,教

15、师还要安排 2-3次见习课或实 验课,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意 识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报告。如在斯坦福大学,相当一 部分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课堂上老 师主要发挥引导和顾问作用,每堂课推举一名负责 人 ( team head),由这个负责人主持讨论。讨论先是发 散式的,然后对问题进行归类,最后对问题进行逻辑 排序,通过一次或两次的课堂讨论后确定总体研宄 方案。斯坦福大学的讨论课 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如航 空航天系通过讨论课,仅用 5万美元就制造出一颗 小卫星 2。 2.实行本科生科研制度,通过科研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立体化

16、的。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在课堂上,许多大学把科学 研宄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开设, 以便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久就能掌握科学研宄的基 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 掌握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还要训练他们的科研思 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和辩论。在上课结 束以后,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往 往是和生产或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探索的价 值,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调查研宄、总结分析等提出 自己的观点,要求这些观点具有创新性,不能抄袭别 人的观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后要和该学科的 考试成绩挂钩 2。在课外,各大学普遍实行本科生科 研计划,并且成效明显。除了指导学生

17、参加本科生科 研计划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专家座 谈等,对于学习优秀、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 作为 “ 种子学生 ”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a 3.加强和外界尤其是工业界的联系,鼓励学生创 业 学生仅仅通过课堂接受教育和训练是远远不够 的,国外大学通过和外界尤其是工业界建立起广泛 的联系,为学生参与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斯坦福 大学于 1951年开始和工业界建立联系,通过创办斯 坦福研究院,吸引了大量的公司和企业,这些公司和 企业成为斯坦福大学的重要实习和创业基地。剑桥 大学于 1972年创办了剑桥科学院,并形成了大学与 产业界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实习和创业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

18、在创办科学院,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 的过程中,大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 各种创业活动。学生创业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 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如全美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美 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有的学生创意设计成功 地实现了技术转让;二是直接创办公司、企业等,如 惠普公司是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生惠莱特和派 卡德构思和建立起来的,比尔 盖茨创办微软公司更 是大学生创业的典范。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 普遍现象,以硅谷为例,根据 份统计,硅谷先驱者 绝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后再次获得学 位者,其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有 31人,来自加 州伯克利大学和 MIT的学生各为 9人,来

19、 自加州理 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生均为 7人。正是这些来自 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成就了举世闻名的硅谷 3。此外,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甲骨文公司、搜狐公司、苹果 电脑公司等,其构思和谋划都是其创始人就读大学 期间产生的。 4. 加强专业实习,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专业实习是国外大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 节,实习以产学合作为主。美国的许多高校都强调, 大学生在企业、公司或政府部门的实习时间累计不 得少于 6个月。德国大学在 4年 8个学期中,第三和 第六学期为实习学期。这种实习是和专业紧密结合 在一起的。 5. 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 社会活动 国外大学课外活动之多、范围之广是

20、超乎人们 的想象的。这些课外活动从组织者上分,有大学管理 部门组织的活动和学生社团的活动;从性质上分,有 学术活动和非学术活动;从范围来分,有校内活动和 校外活动。常见的学生活动有讲座、沙龙、俱乐部活 动、学生模拟法庭、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 活,弥补了课堂的不足,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 T ,增 添了情趣,是学生实践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国外大学比较关注人才培养的 “ 出口 ” 环 节,即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训,通过 职业指导、 证书计划等方式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如加州 伯克利大学的证书计划 ( Certificate Programs )就是专 门为毕业生设计的,是其实

21、践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和岗 位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麻省理工学院实践教育解析 MIT是当今世界以理工科见长的一流大学,它 能够从初创之时一所不入流的技术学院,发展成为 今天世界 流的理工科大学,其成功的秘诀很多,然 而其重视和坚持实践教育,重视 本科生科研能力、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 一。 MIT的实践教育思想渗透到了学生的全部培养 过程中,从学生入学选择研宄项目参加本科生科研 计划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 gram,简称 UROP ),

22、到独立活动期 ( Independent Activities Period, 简称 IAP) 的学术活动, 进而到贯穿全 部本科生教育过程的本科生讨论课 ( Undergraduate Seminar)、丰富的学术活动 ( Academic Activities)、跨 学 科 研 宄 与 学 习 (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Study )、实习 ( Internship )等多种实践教育形式,最后 到毕业前的职业选择计划 ( Career and Professional Option),这些计划和项目构成了 MIT完整的实践教 育体系。 1. 本科生科

23、研计划 w MIT的本科生科研计划开始于 1969年,由当时 主管本科生教育的院长、物理科学教授玛格丽特 *L. 麦克韦加 ( Margaret L. A. MacVicar)创立,新生一入 校就必须选择某个研宄项目,跟随指导教师从事研 宄。 MIT是美国大学中最早实施这个项目的大学之 -, “ UROP” 几乎成为 MIT人所尽知的项目,有接近 80%的 MIT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过一次以上的 UROP项目。 本科生科研计划邀请本科生和教师一起广泛地 参与各个学术部门和绝大多数跨学科实验室或中心 的研宄活动。在参与本科生科研项目期间,学生可以 参加每一个阶段的研宄活动,主要包括设计一份研

24、宄计划 ( developing a research plan )、撰写建议 ( proposal writing )、 实施研 宄 ( conducting research )、 分析 数据 ( analyzing data)、 口头提交和书面提交结果 (presenting results in oral and written form) 等。 UROP 的研宄项目可以在一个学术年度期或夏季的任何一 个时间内进行,这些项目来自于各个院系或者跨学 科的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出于获得学分、报酬等目的 参加 UROP项目,也可以自愿参加。然而,在任何给 定的学期里,你不能从同一个项目上再次获得

25、学分 或报酬。研宄项目的研宄时间可以相当于一个学期, 也可以持续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对于一个学生的本科生涯来说,参加这种活动 的时间越早获得的益处越多,如在和教师建立联系、 研究某个潜在的专业、掌握收集数据与实验的技巧、 探索某个学科的前沿知识、承担课堂之外其他主题 的研宄、直面真实世界的某个问题、为自己的教育经 验建立一个中心点等方面将获得宝贵的经验。总之, 通过本科生科研计划,学生们可以在获得机会去提 高个人和专业经验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智力探索过 程。同时还可以获得报酬和学分,当然,学生们也可 以在自愿的基础 上参加,所有的 UROP工作都是为 了通过让学生参加那些激动人心的研宄提高其探索

26、 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 2. 独立活动期活动 5 独立活动期是指,在每年 1月份的四周时间里, 当教师和学生们都没有常规性课程的时候进行的灵 活的、具有弹性的教学和学习,同时也是学生和教师 们灵活开展学习和研宄的时期。 IAP是 MIT学术计 划的一部分,是其学术日历安排上的第一个月。该项 目通过让学生参加特殊的设计科目,和教师一起制 定个人计划,或者让学生组织和参与独立活动期的 各种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们探索 MIT的教育资 源。当然 ,学生们在此期间也可以在校内外独立地发 展自己的兴趣。学生们发现,组织 IAP活动是一种有 回报的挑战,对于他们中的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第 一次有机会完

27、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发和讲授某个 项目,通过这样做,他们获得了组织和领导的技能, 而这些技能被证明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是极有价 值的。 某些院系项目可能要求学生必须在 IAP期间完 成一门学科中至少 12个单元的内容。从 1993年开 始,独立活动期和本科生科研计划把那些从来没有 参加过本科生科研计划的学生(通常叫做准本科生 科研参加者, S卩 pre_UROPers)和那些至少有过一年 本科生科研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搭配起来,让后者担 任研究指导者。这样做有双重目标:其一是为那些想 参加本科生科研计划,但是要么缺乏技巧背景、要么 又不准备正式承诺参加项目的学生提供经验;其二 是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体

28、验,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担任 研宄指导者时应该讲授什么内容。学生们对这个做 法的反响通常是很热烈的。曾经有一个 1999级的准 本科生科研参加者做过 _ 个典型的评论 :“ 通过参加 这种本科生科研预备计划 ( pre-UROP), 我不但获得 了有深度的学科知识,而且让我在认识到 M IT是一 个充 满合作的地方的同时,获得了一种颇有价值的 友谊。我获得了这种积极的体验,我愿意把本科生科 研预备计划推荐给未来的新同学。 ” 在独立活动期, 作为研宄指导者的高年级学生能够获得来自本科生 科研计划的报酬,而那些准本科生科研计划参加者 在独立活动期不能获得报酬,但是当他们被邀请参 加某个本科生科研计划

29、项目时,可以优先获得本科 生科研计划的直接资助。 3. 本科生讨论课 除了在课堂上开设大量讨论课外, MIT还专门 安排了本科生讨论课,这些课程主要为本科生提供 机会近距离地与教师就当前关心的主题进行互动式 的讨论。新生建议讨论课 ( Freshman Advising Seminars) 是一种特殊的讨论课 ,仅仅在第 一个学期为刚 入学的新生开设这样的课程,这种讨论课的领导者 也是新生,他同时担任讨论课上其他参加者的顾问。 各种讨论课在风格和主题上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以 小组讨论问题为导向,其他的则有演讲者,还可能到 野外去旅行,或者安排实践性学习。讨论的主题非常 广泛,以 2004年秋季学

30、期为例, MIT共开设了 14个 门类的讨论课,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入门、系统论和决 策、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宗教体验、艺术和音乐、 网络技术和全球化、本土化、医学艺术和科学等主 题。所有的讨论课都有 6个学分,并被分为 P、 D、FH 个等级。一门讨论课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方法,通过 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增加学习计划之外的、独特的、额 外的收获,如探索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形成某种在 MIT的课堂学习中不能轻易获得的学习风格,如小 组讨论、实践学习等。 4. 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MIT的课外实践活动非常丰富,每学年为学生 提供超过 600种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涉及的主题 非常广泛,既有学术性的,又有非学

31、术性的。 学术性 的活动主要由职能部门、院系、研宄中心和实验室等 提供,非学术活动主要是由 MIT的各种社团来组 织,包括教师社团、学生社团、雇员组织等,组织者可 以通过 MIT的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获得开支上的 帮助。此外,在绝大多数系科还存在大量的专题活动 课 ( “ special topic” subjects),每个秋季学期,还要组 织独立活动期活动,这类活动通常在 10月份就开始 进行宣传。这些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见识、锻炼其 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他们的合作精神具有积 极的作用。 5. 跨学科研宄机会和交流学习计划 7 这是 MIT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知识的发展

32、以及现代社会功能的转变 , M IT认 识到单靠某个学科的优势己经不能解决日益复杂的 问题,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MIT建立了跨 学科研究计划和交流学习计划。跨学科研究计划主 要是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和教师打破系科和 学院的界限,在某个多学科或者跨学科的研宄中心、 实验室共同参与某个研宄项目。 MIT目前共有 56个 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提供数千种研究项目,其中有的 中心或实验室是 MIT和其他大学合作建立的,如剑 桥一 MIT研究所 9这些研宄中心和实验 室几乎涵盖 了全部学科领域,绝多大数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为本 科生提供论文研宄和参与 UROP的机会。对于研宄 生而言,跨学科研宄机会

33、可以为他们的论文研宄提 供方便以便获得高级学位,同时还为他们提供研宄 生奖学金。 MIT的交流计划包括跨系、跨校甚至跨国交流。 跨系教育项目主要是为研究生提供的,由研究生院 项目委员会核准。学生们参加这样的计划必须要有 一个正规学术部门接收,以便参加其中的某一个项 目,但业务研宄中心除外 (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Center),因为这个中心可以直接接收学生。每个项目 都有常设的教师委员会实施管理,但是其学位授予 权在学生注册部门。 MIT的跨校和跨国交流项目也 很多,它和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韦尔兹利学院、马萨 诸塞艺术学院等院校都建立了学生交流计划,可以 互派学生进

34、行校际听课、注册学习、研宄等。 MIT的 某些系也提供交流学习计划,如航空航天系为学生 提供在欧洲几所学院学习的机会,建筑系和荷兰代 夫特工业大学 (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也有 一项交流项目。 在国内交流项目中, MIT的学生可以选择用一 个学期或一年时间到美国任何一所学术机构游学 (Domestic Year Away)。 游学期间,学生向游学学校 缴纳学费而不向 MIT缴纳学费。为了保证游学的质 量,每一个学生必须证明他(她)的学习计划所需要 的学习资源在 MIT是无法获得的,而在另外一所大 学机构能够获得这种资源,或者这所大学是享有和 MIT建立

35、跨校注册关系优先权的学校。除此以外,提 出游学申请的学生的学习计划必须和他(她)在 MIT 的全部学位计划相一致。同时,学生选择的游学学校 的学术声誉和运作方式应该和 MIT大体相似, 他 (她)的国内游学计划应该是和指导教师以及 名 MIT游学顾问共同制定。 在国外交流项目中, MIT的学生可以申请到国 外游学。国外游学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国外的 大学机构申请入学,二是向美国其他机构管理的海 外学习计划 ( study abroad program)提出申请,参加 某项海外学习计划。学生的海外游学计划必须是和 指导教师以及一名 MIT的海外学习顾问共同制定。 尽管参加海外学习主要是低年级

36、学生的事情,但学 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或者在某个暑期的时候也可以 做。学生在海外游学期间向游学机构缴纳学费而不 向 MIT缴纳学费,这类学生被 MIT官方注册为海外 学习本科生。参加一个学期的海外学习的费用通常 少于在 MIT学习一个学期所花费的费用。那些成功 地结束了某项海外学习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转换学 分,这些学分可以用于获得他们在 MIT的学位。 6. 实习与实验 MIT的实习包括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和海外实 习三种方式。 MIT的很多研究中心、实验室都为学生 提供校内实习和实验的机会。如艾吉顿中心 (Edgerton Center)为学生们提供资源和机会参加实 践项目 ( hands -

37、on projects )、实践活动 ( activities )和 “ 习明纳尔 ” 讨论 ( semmars )等,该中心能够提供车间、 试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们在实习中也可以利 用该中心的实验室、教室、工作室等。艾吉顿中心的 超越计划还为 MIT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为当地 学校 4-8年级的学生讲授工程学和科学知识。 MIT 和很多公司、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如福特汽车 公司、微软公司等,这些公司和企业同时也是 MIT 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伴随MIT的海外学习计划, MIT的学生实习也扩展到了海外,学生可以到海外 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实习。其中 ,MIT的国际科学技术 发端计划 (

38、MISTI )为学生们提供在中国、法国、德国、 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实习的机会,实 习的时间从 3个月到 1年不等 M。 实验是 MIT另外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MIT的 实验室不仅是学生从事验证性实验的场所,而且还 提供机会让独立活动期和参加本科生科研计划的学 生从事创造性、设计性实验。 总之,加强实践教育已经成为国外大学的普遍 做法,并成为大学制度化理念的 -部分,它适应了发 达国家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代表 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在我国工业化尚 未完成、信息化正在来临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实践 教育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总结和提炼实

39、践教学经验,形成实践教育思想, 构建实践教育体系,推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 合,是我国大学今后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Richard Lovell Edgeworth. Practical Education EB/OL. http: /www.nal.vam.ac.uk/exhibits/niiniaturelibraries/ practi- caleduction.html, 199805 30/2004 11 24. 2 李东旭 .对斯坦福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J.高等 教育研究学报, 2000,( 4): 81-82. 3 舸昕 .从哈佛到斯坦福 M.北京:东方出版社, 1

40、999.426. 4 MIT. Undergrade research opportunities(UROP)EB/OL. http:/web.mit.edu/urop/ 2004 11 21/2005 02 03. 5 MIT. Academic and Research Options EB/OL. http: /web. mit.edu/iap/2004 11 21/2005 02 03. 6 MIT. Undergraduate Seminars:Spring Term(2004 2005) EB/OL http:/student.mit. edu/ catalog/Undergrad

41、u- ate_Seminars.html, 2004 11 21/200502 03. 7 MIT. Academic and Research Options EB/OL. http: / web.mit.edu/career/www/students/, 2004 11 21/2005 0203. 8 MIT. Academic and Research Options:Edgerton center/ MISTI EB/OL. http:/web.mit.edu/edgerton/main.html, 2004 11 21/2005 02 03; http : /web.mit.edu/

42、MISTI/main, html, 2004-11-21/2005-02-03. Ideology and Practic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abroad CHEN Chao, ZHAO Ke (Humanities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Practical education is an institutionalized idea of universities in foreign countries,which has ex

43、perienced a long evolutional process. However, today s practical education not merely refers to practical teaching, but means to put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thought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t has been enriched with more conno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ideology, and approaches of universities?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education by taking the example of MIT. Key words: pract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ng; ability of innovation;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责任编辑 :林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